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人重组和杂交的α干扰素(IFN-α)对巨噬细胞介导的杀肿瘤活性有调节作用。人IFN-α-A/D可抑制小鼠IFN-γ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杀肿瘤活性,而人IFN-α-A、-D和-A/D均可激活人单个核细胞的杀肿瘤活性。作者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分别用小鼠B16-F10肿瘤细胞和人黑素瘤A375细胞株作为靶细胞。效应细胞加IFN-γ和微量脂多糖(作激活效应细胞的第二信号)等处理18~24小时后,加入~(125)I UdR标记的靶细胞,效应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一种新型的重组人-αB/D干扰素(rHu IFN-αB/D)的抗病毒能力进行了研究.在培养14天的人单个核细胞中,rHu IFN-αB/D明显地抑制了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VR3)的复制及其对细胞的破坏作用,其抑制效果比同剂量rHu IFN-αA或IFN-γ好.用HSV-1/VR3鼻内感染小鼠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单纯LIM蛋白3(LMO3)的逆转录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重组载体pLXSN-LMO3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脂质体法转染到pA317包装细胞,G418筛选稳定的病毒产生细胞株。重组逆转录病毒体外感染NIH/3T3,并对其进行病毒滴度检测,NIH/3T3细胞分为3组:以pLXSN-LMO3转染为实验组,以pLXSN转染为阴性对照组,正常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组化染色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鉴定NIH/3T3细胞中LMO3的表达。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LMO3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正确,其病毒滴度平均可达4.04×106cfu/ml,各组NIH/3T3细胞免疫荧光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均有LMO3蛋白表达,其中实验组高表达LMO3,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LMO3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并能在NIH/3T3细胞中高表达LMO3蛋白,为下一步开展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iNOS基因转染人CD3AK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免疫细胞性一氧化氮供体CD3AK/iNOS细胞。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 pLNC iNOS转染入包装细胞PA317中 ,经G4 18筛选出抗性克隆。用NIH3T3细胞测定病毒上清滴度。用病毒上清感染人CD3AK细胞。测定CD3AK/iNOS细胞培养上清中iNOS活性及NO含量。结果 脂质体转染后G4 18筛选出 38个抗性克隆 ,能稳定合成并分泌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为 1 2× 10 5cfu/ml。CD3AK/iNOS细胞合成并分泌的NO含量及iNOS活性比CD3AK细胞明显增高。结论 成功构建CD3AK/iNOS细胞 ,并能分泌高浓度NO。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逆转录病毒鼠白血病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研究无细胞短棒状杆菌纳米级制剂(NCPP,Nano-scale Productfrom Corynebacterium parvum)体内抗逆转录病毒鼠白血病病毒作用,初步评价其抗HIV的作用。方法:将逆转录病毒鼠白血病病毒(SRS8)T淋巴细胞株复苏后,加新鲜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进行培养。每只小鼠腹腔注射逆转录病毒鼠白血病病毒(SRS8)T淋巴细胞1×105/0.3 mL。动物腹腔攻毒4 h后,NCPP给药组分高(2.0 mg·次-1·只-1)、中(0.5 mg·次-1·只-1)、低(0.125 mg·次-1·只-1)3个剂量组,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5次;阳性对照组用双汰芝(200 mg·kg-1·d-1)灌胃,连续给药14 d。部分动物14 d后检测血常规,解剖取脾,计算脾指数。其余动物观察存活率。结果:小鼠感染病毒给药14 d时,阳性对照组及NCPP中剂量组体重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好转(P<0.05)。血液学指标变化明显,阳性对照组及NCPP中剂量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NCPP中剂量组脾指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30 d存活率:NCPP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60 d存活率: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结论:NCPP具有明显的抗逆转录病  相似文献   

6.
作者利用接种细胞培养狂犬病灭活疫苗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制备了可产生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的鼠 -人异源杂交瘤细胞 ,得到了 7株单克隆抗体 (Mab) ,并利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 (RFFIT)测定了其中和滴度 ,其中 Ig G类 Mab有 5种 :JF- 2 .1G11、JF-2 .1F1、JF- 2 .1H8、JA3.3A5 ,滴度在 1.7~5 IU/ ml之间 ,JB.1滴度最高 ,为 888IU/ ml。Ig M类抗体有 2株 :JG2 H3/ H5 E1、JG2 H3/H5 A1。将 5株 Ig G类抗体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HRIG)分别与 19株狂犬病病毒分离株进行交叉中和活性比较 :发现 JA3.3A5、JB.1及 HRI…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α-干扰素(interferon alpha,IFN-α)对白血病多药耐药K562/ADM群体细胞及其白血病干细胞(LSC)对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K562/ADM耐药细胞为靶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碘化丙啶(PI)染色和AnnexinV/PI双染色分别测定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抗CD34、CD38和CD123抗体以及Annexin V共染色检测群体细胞中LSC的含量及凋亡率。结果 IFN-α作用后K562/ADM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改变,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高。IFN-α与阿霉素联合作用,明显增强阿霉素对K562/AD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凋亡率增高。IFN-α可提高K562/ADM细胞群体中LSC的含量(比例),且增加LSC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凋亡的LSC数量增高。结论 IFN-α促进K562/ADM群体细胞及其LSC进入细胞增殖周期而提高对细胞周期特异性抗癌药物阿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1981年,Vallbracht等报道1例患者在用β干扰素(IFN-β)治疗期间出现抗IFN-β的中和抗体。嗣后,在一些临床试验中也发现抗-IFN。根据疾病、用药时间及IFN制剂的不同,在治疗期间出现抗-IFN的患者的比例为0~44%,且用重组IFN-α_(2a)所引起的抗体阳性患者的人数明显高于用重组IFN-α_(2b)者。作者用IFN-α_(2b)对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每周3次,每次皮下注射5×10~6IU。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用酶标IFN-α_(2b)的ELISA、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及使用Wish细胞和水泡性口炎病毒的中和生物测定法监测抗-IFN-α。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牛生长激素(bGH)为模型,建立逆转录病毒载体转移系统,体外转染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BS,以获得bGH表达。方法:将PCR扩增的bGH基因片段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SXLC-MDR相应酶切位点,获得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应用脂质体方法转洒重组质粒进入包装细胞PA317,筛选长春新碱抗性克隆株,收集上清液感染NIH3T3细胞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BS,筛选携带bGH基因的成纤维细胞的克隆株3T3/bGH和2BS/bGH。结果:RT-PCR分析表明基因转染组的3T3/bGH细胞和2BS/bGH细胞在相当于680bp处有一清晰的条带,而空质粒对照组无相应条带出现。RIA分析表明转染基因细胞的培养液及胞浆蛋白有bGH蛋白表达,而作为对照的3T3/mdr细胞和NIH/3T3细胞均无此蛋白表达。结论:应用逆转录病毒IRBS载体系统转染bGH基因进入成纤维细胞,该系统易筛选,转染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单纯LIM蛋白3(LMO3)的逆转录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 NIH/3T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重组载体pLXSN-LMO3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脂质体法转染到pA317包装细胞,G418筛选稳定的病毒产生细胞株。重组逆转录病毒体外感染NIH/3T3,并对其进行病毒滴度检测,NIH/3T3细胞分为3组:以pLXSN-LMO3转染为实验组,以pLXSN转染为阴性对照组,正常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组化染色和蛋白印迹( Western blot)法鉴定NIH/3T3细胞中LMO3的表达。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LMO3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正确,其病毒滴度平均可达4.04×106 cfu/ml,各组NIH/3T3细胞免疫荧光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均有LMO3蛋白表达,其中实验组高表达LMO3,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LMO3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并能在NIH/3T3细胞中高表达LMO3蛋白,为下一步开展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pLNCX/iNOS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构建含一氧化氮合酶 (iNOS)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 pLNCX/iNOS质粒。 方法 用PCR技术从pCMV/iNOS质粒中扩增出iNOS全长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ClaⅠ对i NOSDNA和逆转录病毒质粒pLNCX分别进行双酶切。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 ,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 pLNCX/iNOS ;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把重组质粒DNA转染进入包装细胞PA317中 ,经过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通过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液的病毒滴度。结果 经过酶切分析证实PCR扩增的iNOSDNA基因序列与鼠源性iNOS基因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经酶切分析与预期的结果一致。G418筛选出 16个抗性克隆 ,能稳定合成并分泌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为 2 1× 10 4 CFU/ml。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 pLNCX可有效地介导iNOS的转染  相似文献   

12.
新抗病毒抗生素变活霉素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变活霉素A为一新的蒽环类广谱抗病毒抗生素,在组织培养内对4株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1),4株单纯疱疹Ⅱ型病毒,流感甲_3病毒及柯萨奇B_6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均有抑制活性,IC_(50)为6.25~12.5μg/ml。相同剂量可降低HSV-1繁殖量 1.5~3.5个对数值(log10)。细胞感染HSV-1后 4~10小时再用变活霉素A处理,仍可抑制,推迟细胞病变的发展.250~500μg/ml变活霉素A在无细胞系统内对HSV-2 DNA聚合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逆转录酶,鸭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及牛胸腺DNA聚合酶α均无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Friend鼠白血病病毒(Friend murine leuke-mia virus,Fr. MuLV)建立小鼠红白血病模型,并在此模型上观察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叠氮胸苷(Zidovudine,AZT)的治疗作用。方法用Fr.MuLV感染BALB/c小鼠。以RT-PCR法测定脾脏病毒载量;血常规分析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g)及血小板(PLT)变化;镜检计数外周血及骨髓有核细胞。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脾脏病毒载量、WBC和Hbg明显升高;外周血及骨髓中红系和非红系均出现大量原始和幼稚细胞,骨髓中非红系原始细胞(NEC)计数≥0.30,有核红细胞≥0.50;AZT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用Fr.MuLV感染BALB/c小鼠成功建立小鼠红白血病模型,AZT在此模型上显示出良好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新构建的两种表达流感病毒A/WSN血凝素 (HA)蛋白的水泡性口炎病毒 (VSV)重组体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和抗致死性流感病毒攻击的保护效力 ,它们是CT1 - HA(编码 VSV G蛋白 ,但其 2 9个胞质氨基酸缺失 2 8个 )和 Δ G- HA(以 A/ WSN的HA完全取代 VSV的 G蛋白 )。  作者观察了 CT1 - HA、ΔG- HA的生长特性 ,并以缺失 VSV G蛋白的 VSVΔ G及VSV- HA、野型 VSV(VSVrwt)作为对照。结果表明 ,CT1 - HA可在 BHK细胞上生长和传代 ,滴度达 1 0 7PFU/ ml,细胞上的空斑比VSV- HA及 VSVrwt小得多 ,而 ΔG和 Δ …  相似文献   

15.
(C57BL/6×615)F1代小鼠L615白血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 L6 15白血病细胞株能否在 (C5 7BL/ 6× 6 15 ) F1小鼠体内建立白血病模型。方法 雄性 6 15小鼠与雌性 C5 7BL / 6小鼠采用长期同居法培育 (C5 7BL / 6× 6 15 ) F1小鼠 ,6 15、F1小鼠分别经腹腔接种不同数量 L 6 15白血病细胞株 ,观察其白血病发病情况 ;取发病濒死 F1小鼠脾脏 ,制备脾细胞悬液 ,按不同数量经腹腔注射分别接种予 F1小鼠 ,观察白血病发病情况。结果  (C5 7BL/ 6× 6 15 ) F1小鼠接种 L6 15白血病细胞后 10 0 %发病 ,L6 15白血病细胞可在 (C5 7BL/ 6× 6 15 ) F1小鼠体内传代。结论  L6 15白血病细胞株能在 (C5 7BL/ 6× 6 15 ) F1小鼠体内成功接种并传代  相似文献   

16.
[Hochkeppel HK et al:Nature 291(5815):500,1981(英文)] 继Secher等1980年成功地分离了一株能产生鼠抗人IFN-α(Ly)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并将单克隆抗体首先用于干扰素的提纯之后,本文又报道建立了一株能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成纤维细胞干扰素(IFN-β)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  相似文献   

17.
I型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I)是一种可传播的逆转录病毒,它是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和热带痉挛性轻截瘫(TSP)的致病因子。HTLV-I是一种持续性感染,对病毒的抗体应答终身存在。因此,HILV-Ⅰ携带者可通过检测抗-HTLV-Ⅰ而予以证实。与其密切相关的逆转录病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已建立的细胞模型初筛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的可靠性。方法以齐多夫定为阳性对照,使用HIV-1急性感染系统(MT-4/HIV-1ⅢB)、HIV-1耐药性毒株系统(MT-4/3TC耐药株)、HIV-1慢性感染系统(H9/HIV-1ⅢB)和HIV-1临床分离株感染系统(PBMC/HIV-1GX02),分别测定药物的细胞毒性和抗HIV-1活性,计算药物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TC50)、半抑制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同时对4种药物DPC961、牛膝多糖、艾乃吉1号和痰热清注射液进行了抗HIV活性检测。结果测定了齐多夫定在4种细胞-病毒系统的TC50,IC50和TI与文献报道相近。DPC961在4种细胞/病毒培养系统的TI分别为979,5348,3912和2745;牛膝多糖分别为323,223,2777和173;艾乃吉1号仅在MT-4/HIV-1ⅢB模型上T1为2.6。结论使用本细胞模型通过检测药物的TC50,IC50及TI进行药物初筛是可靠的。药物DPC961、牛膝多糖和艾乃吉Ⅰ号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HIV-1活性,痰热清注射液未检测到抗HIV-1活性。  相似文献   

19.
FFM-1、FFM-2是从临床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患者中分离得到的两株SARS病毒。本文作者以此两株病毒感染靶细胞,并用重组人α干扰素(IFN-α)、IFN-β、IFN-γ分别在感染前和感染后立即处理靶细胞,评价三种干扰素抗SARS病毒的能力并分析其机理。  相似文献   

20.
刀豆蛋白A诱导急性肝损伤的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刀豆蛋白A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方法 BLAB/c鼠69只,随机分为5组.A组尾静脉穿刺注射刀豆蛋白A 15 mg/kg,B、C、D组在尾静脉穿刺注射刀豆蛋白A前30 min分别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或)γ干扰素(IFN-γ)抗体20 μg/只,E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第4、8、12小时,采眼眶血,ELISA法检测TNF-α,IFN-γ,并留取肝组织行HE染色计算炎症活动度;取第12小时的肝组织行Western blot测定白细胞介素18(IL-18).结果 各组实验结束时非正常死亡数:A组6只,B组2只,C组3只,D组1只,E组0只.HE染色显示A组第4小时时可见大块坏死,碎屑样坏死等病变,B、C、D组炎症和坏死明显减轻(P<0.05).A组TNF-α、IFN-γ明显增高,而B、C、D组表达下降.A组IL-18呈强阳性.结论 刀豆蛋白A成功诱导了急性肝损伤模型,模型的形成与TNF-α、IFN-γ和IL-18有关,TNF-α、IFN-γ抗体可以阻断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