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催乳素(rPRL)基因转录调控过程主要涉及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目前,已鉴定出多种rPRL基因的反式作用因子,如垂体特异转录因子、催乳细胞特异转录因子和雌激素受体等。这些反式作用因子结合于rPRL基因上相应的顺式作用元件,发挥基因转录调控功能。此外,某些激素、多肽、生长因子、神经递质、第二信使、即早基因以及DNA结构的变化也能影响rPRL基因转录过程。  相似文献   

2.
同一机体的不同细胞中特定基因的顺式元件(cis-acting elements)完全相同,其所起的特异表达,主要受制于染色体上的蛋白因子的调控。这些因子多属于非组蛋白,在其结构中有一个与DNA结合的结合区,与特定的基因上的顺式元件相结合。这种能与顺式元件结合的蛋白因子称为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dements)。基因由反式作用因子与相应的顺式元件结合而启动表达。  相似文献   

3.
4.
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是从属于runt结构域基因家族的转录因子,可结合于小鼠骨钙素基因2启动子区成骨细胞特异顺式作用元件,并激活该基因的转录,此外Cbfα1还可调节成骨细胞中多个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Cbfα1通过两个阶段发挥对骨形成的调节作用:其一为胚胎期骨细胞的界定,其二为出生后成骨细胞的进一步分化、成熟。另外,Cbfα1可能通过影响核因子出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mRNA水平而调节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因此Cbfα1是调节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的关键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5.
转录因子AP-1在肝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洁  臧国庆  余永胜 《肝脏》2007,12(5):418-419
激活蛋白AP-1(activator protein-1)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它与人巯金属蛋白基因的顺式调控元件结合。转录因子AP-1复合物由c-jun,c-fos两个亚单位组成,通过亮氨酸拉链与DNA结合,其结合位点称为TRE即TPA(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反应元件,其共有序列为TGA(C/G)TCA。  相似文献   

6.
目的 Eha是一种重要转录调控因子,它可以影响迟缓爱德华氏菌(Et)的胞内存活,本实验探究Eha直接调控的靶基因如何抵御巨噬细胞杀灭细菌的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pGEX-4T-ehaflag重组质粒,电击导入eha基因缺失株的ET-13菌,得到Cehaflag ET13重组菌;用Western blot 检测重组菌Eha-Flag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用细菌胞内存活实验检测细菌EhaFlag融合蛋白的活性;我们釆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用抗Flag标签抗体对靶基因沉淀Eha-DNA 片段,除去结合的蛋白并纯化DNA片段;以RNA-Sequencing的差异表达基因设计引物,以CHIP得到的DNA样品为模板,进行qRT-PCR; PCR扩增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构建了pBAD-Plac Z重组质粒,电击分别导入ET-13野生株和eha基因缺失株,比较它们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差异;SDS-PAGE电泳比较野生株和缺失株外膜蛋白、厌氧C4二羧酸转运蛋白DcuA1和鞭毛钩蛋白FlgK表达的差异,并用细菌胞内存活实验比较野生株和缺失株的差异。结果 Western blot表明,Cehaflag ET13重组菌能够表达Eha-Flag融合蛋白;细菌胞内存活实验表明,该融合蛋白完全可以恢复缺失株在胞内降低的生存能力,Flag 融合标签不影响Eha蛋白的功能;通过qPCR鉴定CHIP,富集到Eha的结合靶点,最终筛选出10个Eha直接结合的基因; 通过野生株和缺失株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差异,证明eha基因对5个靶基因启动子有直接调控作用;通过检测野生株和缺失株表型的差异,证明eha基因对靶蛋白DcuA1,TnaA和FlgK的表达和活性有调控作用。结论 Eha可以通过直接调控这些靶基因,使Et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是脂肪合成基因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SREBP-1a、-1c主要调节与脂肪酸代谢相关的酶,SREBP-2主要调控胆固醇代谢。SREBP-1c又称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ADD1),在脂肪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SREBPs还参与脂肪合成基因的营养调控,并受胰岛素/葡萄糖和瘦素调控,而且是代谢综合征中重要的基因调控连结点。对其调控作用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将对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甲胎蛋白转录调控序列位于甲胎蛋白5’端侧翼区,由启动子,增强子、沉寂子、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等组成。这些元件通过与反式作用因子作用特异性调控AFP基因表达。利用这些特异性序列与外源基因连接,可调控外源基因在肝癌细胞特异表达,从而达到定向基因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Ⅰ型胶原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基因转录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Ⅰ型胶原的分子结构和功能胶原是细胞外基质 (ECM)的主要成份 ,在体内广泛分布 ,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又与很多疾病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是一类结构复杂 ,既有免疫原性又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根据胶原在体内的分布和功能特点分为三大类 :间质胶原、基膜胶原和细胞外周胶原。间质胶原包括Ⅰ、Ⅱ、Ⅲ型胶原等 ,主要分布在细胞或组织之间 ,由成纤维细胞、网织细胞、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所生成[1] 。基膜胶原为一种分布在基膜不是纤维状而呈薄网状的胶原。如Ⅳ型胶原等 ,是基膜的支架结构。Ⅳ型胶原是典型的基膜胶原 ,比间质胶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具有血管生长调节重要功能的转录因子HIF-1α是否通过调控P53RFP的启动子区域而发挥调节作用,并对其元件进行鉴定。方法 HIF-1α和Lac Z相比,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IF-1α、P53RFP、P53 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PCR扩增不同长度(1780 bp,1200 bp,780 bp)P53RFP基因启动子片段,引入KpnⅠ和HindⅢ双酶切位点,克隆入萤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basic中。HEK393A细胞共转染萤光素酶报告载体,PcDNA 3.1(+)-HIF-1α以及海肾萤光素酶载体PRL-SV40,以PGL3-control做阳性对照。48小时后检测双萤光素酶活性。结果与LacZ相比,HIF-1α组HIF-1α,P53RFP mRNA表达升高,而P53表达无变化。成功构建P53RFP不同长度片段的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载体;各组相对萤光素活性分别为:control组0.0483±0.0035;PGL3-1780bp组0.4990±0.1441;PGL3-1200 bp组0.4460±0.071 1:PGL3-780 bp组0.5223±0.0659。各实验组萤光素酶活性均高于control组(P<0.05);各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HIF-1α基因对三个不同长度片段的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 HIF-1α可以促进P53RFP表达增高,而P53RFP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P53表达无变化;HIF-1α对P53RFP的调控可能通过其启动子区域的核心元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原钙黏蛋白8(PCDH8)基因转录调控表达水平,分析PCDH8基因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选择该院2013~2015年的甲状腺组织标本118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36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组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31例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组21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标本PCDH8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PCDH8基因的表达情况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正常甲状腺组织组的PCDH8阴性表达率为28. 57%,低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63. 89%)和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组(6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54. 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CDH8基因mRNA转录表达情况与肿瘤大小有显著关联(P 0. 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CDH8基因表达下调,并与肿瘤大小存在关联,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与治疗中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潜在价值的生物学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恶性疟原虫在人体内编码变异型表面抗原,可能引起其对人体进行免疫逃避。重复散布家族(rif)基因是编码变异型表面抗原的第一大家族,研究rif基因的调控如组蛋白修饰、阻遏元件调节、表达蛋白参与了免疫逃避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调控rif基因机制的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探究恶性疟原虫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中结构独特的新成员,特异性高表达于大多数肿瘤组织中.Survivin表达调控主要在转录水平,多个转录因子(如P53、Sp1等)参与survivin转录调节,并有不同的信号转导分子参与.了解survivin表达的调控机制,对于肿瘤的靶向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疟疾的传播依赖于疟原虫在脊椎动物和按蚊两个宿主内的交替发育。疟原虫有性配子体阶段是其从脊椎动物传递至按蚊的唯一阶段。疟原虫的有性转化、有性发育和配子发生对疟原虫的传播起重要作用。深入了解疟原虫有性阶段的基因表达及相关调控机制,有助于筛选新的抗疟药物或疫苗靶点。本文对疟原虫有性阶段基因表达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阻断疟疾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下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聚焦在微小RNA(microRNA,miRNA)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而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这也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miRNA作为一类单链非编码小分子,参与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Jun对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中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①siRNA干扰实验:设正常对照组、阴性siRNA对照组和siRNA干扰组,用c-Jun siRNA转染hVSMCs,培养26 h后提取细胞mRNA和总蛋白。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fn2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②过表达实验:设正常对照组、阴性病毒对照组和慢病毒过表达组。用慢病毒载体感染细胞,培养96 h后提取细胞mRNA和总蛋白。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fn2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siRNA敲减c-Jun后,与阴性siRNA对照和正常对照组相比,siRNA干扰组Mfn2 mRNA明显降低[(0.671±0.061)vs.(1.110±0.080),P0.01;(0.671±0.061)vs.(1.000±0),P0.01],蛋白质的表达也显著降低[(0.571±0.049)vs.(1.042±0.039),P0.01;(0.571±0.049)vs.(1.000±0),P0.01],hVSMCs的数量明显增加。相反,用慢病毒表达载体过表达c-Jun后,与阴性病毒对照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慢病毒过表达组Mfn2 mRNA明显增加[(1.414±0.063)vs.(1.056±0.020),P0.01;(1.414±0.063)vs.(1.000±0),P0.01],蛋白质的表达也显著增加[(1.449±0.044)vs.(1.089±0.026),P0.01;(1.449±0.044)vs.(1.000±0),P0.01],hVSMCs的数量则明显下降。结论:c-Jun能显著正调控Mfn2的表达,并影响hVSMCs的增殖。因此,它可能是Mfn2表达的转录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的老年细胞中原癌基因c-fos、c-myc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特异转录因子的关系。 方法 使用Nor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c-fos、c-myc基因表达情况,使用Southwestern印迹杂交法检测特异转录因子。 结果 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老年细胞中c-fos、c-myc转录的可诱导性下降,使与c-fos基因片段特异结合的蛋白质P91和与c-myc基因片段特异结  相似文献   

19.
20.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哺乳动物体内存在组成型与诱导型两种类型的一氧化氮合酶,前者在生理状态下恒定表达,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作为信使分子,在免疫、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中发挥多种生理作用;后者只有在致炎细胞因子或脂多糖作用下才表达,其催化合成的一氧化氮参与脓毒性休克、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揭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