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链尿佐菌素(STZ)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20只)饲喂高糖高脂饲料,对照组(n=10只)饲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又分为2小组:大鼠喂养3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高糖高脂组);按25mg/(kg·BW)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STZ,3d后,行糖耐量实验证实异常,继续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在第2、4周再2次采血检测糖尿病鼠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糖尿病组)。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相应剂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采血方法同实验组,比较各组大鼠糖耐量、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组血清胰岛索明显上升(P〈0.01),但血糖无变化(P〉0.05),糖尿病组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能致大鼠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辅以小剂量一次性注射STZ而造成的糖耐量异常,可成功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瘦素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瘦素在糖尿病肾病发病(DN)中的作用,以期为DN的早期诊治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2个月后,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枸橼酸缓冲液;实验组喂以高糖高脂饲料2个月后,腹腔注射STZ30mg/kg。分别测定各组血清瘦素(leptin)、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①实验组大鼠经高热量饮食2个月及注射STZ后各阶段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实验组大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在高热量饮食2个月至注射STZ6个月内持续存在;③实验组大鼠于注射STZ2个月后出现明显的蛋白尿;④实验组大鼠肾小球体积于注射STZ1个月后,体积开始增大;而在3个月及6个月时肾小球体积则显著下降;⑤实验组大鼠血清瘦素浓度在高热量饮食2个月后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leptin与D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链尿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饮食复制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链尿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SD雄性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按25mg/g体重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尿佐菌素,3d后,行糖耐量实验,对糖耐量异常大鼠继续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在第2、第4周再两次采血检测糖尿病鼠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喂养大鼠血清胰岛素明显上升(P〈0.01),但血糖无变化(P〉0.05),糖尿病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能致大鼠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辅以小剂量一次性注射链尿佐菌素而造成的糖耐量异常,可成功复制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玉竹提取物玉竹多糖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燊  胡彦君 《广州医药》2009,40(6):49-53
目的研究玉竹提取物玉竹多糖(EA—PAOA)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l型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胰岛素及其外周细胞因子的作用影响。方法采用STZ小剂量多次注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用组分三种浓度腹腔注射等体积的EA.PAOA,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用药4周观察血糖、甘油三酯、胰岛素的浓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用药后1型糖尿病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一10)、细胞因子干扰素1(IFN.1)水平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胰岛素水平则有明显升高;血清淋巴细胞中,IL4、IL-10,实验组较模型组高;IFN-1,实验组较模型组为低。结论玉竹多糖经腹腔注射能明显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对血脂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而玉竹多糖可能是通过调节STZ小鼠的细胞因子水平达到这一目的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苏脑降糖胶囊对链脲佐菌素(STZ)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降糖作用。方法腹腔注射STZ 50mg/Kg,制造SD大鼠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ig给药,于给药第7d、14d分别测定血糖,第14d测定血清胰岛素及C-肽含量。结果苏脑降糖胶囊大、中剂量降低血糖效果显著,大剂量能明显升高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结论苏脑降糖胶囊对STZ致大鼠糖尿病模型有一定的降低血糖和胰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及其受体T-钙黏蛋白(T-cadherin,T-cad)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作用. 方法 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只.实验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 rag/kg,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枸橼酸缓冲液.于注射STZ或枸橼酸缓冲液后1、4、8和12周各取8只大鼠,收集24 h尿,心脏取血,分别测定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糖、血清脂联素水平.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肾脏病理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T-cad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肾脏体积明显增大(P<0.01),血清ADPN水平及肾脏T-cad的表达在4、8和12周显著升高(P<0.01). 结论 ADPN及T-cad在糖尿病肾脏病变中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三餐前注射和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lc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诺和锐30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诺和锐30三餐前注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FBG、2hFBG、HbA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血糖平均达标时间和胰岛素日平均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诺和锐30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更佳,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和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天数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TC、TG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均明显上升,实验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给药强化治疗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重视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注射泵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笔者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注射泵临床治疗;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经过一定的护理周期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且血糖达标所需时长有所减少[对照组(8.0±1.8)d、实验组(6.2±1.2)d],显著差异(P0.05)。可以说,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于接受胰岛素注射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降糖合剂对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观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降糖合剂可使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明显降低,改善糖耐量,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降糖合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注射泵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笔者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注射泵临床治疗;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经过一定的护理周期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且血糖达标所需时长有所减少[对照组(8.0±1.8)d、实验组(6.2±1.2)d],显著差异(P <0.05)。可以说,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于接受胰岛素注射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建成可靠、稳定的1型大鼠糖尿病模型情况。方法选取SDF级雄性Wistar大鼠70只,分成3个实验组,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30、65、100 mg/kg,对照组10只大鼠腹腔注射枸橼酸缓冲液,用拜安易血糖仪检测血糖,7 d后血糖>16.65 mmol/L判定为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大鼠的血糖、体质量、饮水量、胰岛素和C肽等指标。结果大鼠注射STZ 65 mg/kg 7 d后,大部分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出现糖尿病表现,持续观察7周,有18只大鼠成模,未见糖尿病转复,糖尿病症状明显。结论腹腔一次性注射STZ65 mg/kg剂量可成功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跨理论模型( TTM)与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75例糖尿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育方式;实验组使用TTM与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及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血糖水平的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TTM与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能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遵医行为,保持较好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异种移植影响生物相容性的因素以及对1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注射链脲霉素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将不同组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未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及空微囊,经腹腔植入1型糖尿病大鼠体内,移植后不应用任何免疫抑制剂,测量移植后大鼠血糖、体重、胰岛素C肽的变化。结果:移植后6~8周实验组、对照组3糖尿病大鼠血糖、体重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移植后实验组、对照组1、2、3血清C肽水平升高,对葡萄糖刺激实验反应明显;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葡萄糖可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囊周围细胞过度增生是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可以纠正糖尿病大鼠高血糖状态,在体内可以生长、分化,并增加胰岛素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和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MDI)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的20例(男8,女12)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改用胰岛素泵治疗,根据毛细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泵前、泵后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应用胰岛素泵能显著快速改善血糖控制,且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论:胰岛素泵疗效明显优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择60例住院择期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控制血糖所需的天数及术后用于控制血糖的胰岛素量。[结果]观察组术前控制血糖所需的天数及术后胰岛素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为P<0.01)。[结论]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能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  相似文献   

17.
桑叶黄酮和多糖对Ⅱ型糖尿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桑叶多糖和多糖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TC、TG的影响。方法:STZ制备糖尿病模型,测定桑叶多糖和黄酮治疗糖尿病大鼠前后血清中的血糖、胰岛素、TC、TG的变化。结果:桑叶多糖和黄酮治疗后,血糖明显下降,胰岛素升高,TC、TG显著降低。结论:桑叶黄酮和多糖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维持胰岛的结构完整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以链脲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小鼠及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HCSS)诱导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观察葛根素对正常、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模型小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葛根素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影响,可明显降低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使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升高,对HCSS诱导的小鼠胰岛素抵抗也有明显的改善,且均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趋势。结论葛根素可显著改善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典型稳定的糖耐量异常 (IGT)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生后 2 4h内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80mg/kg ,10周后检测经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血清胰岛素水平 ,16周后复查。结果 :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 ,胰岛素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糖负荷后血糖明显升高 ,IGT ,血清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新生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可成功制备IGT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强化治疗后期降糖方案的选择,比较不同的血糖干预方式对β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3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和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三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共91例.强化治疗后随机分为四组:A组继续每日4次胰岛素注射,B组改为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注射,C组每日睡前基础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D组为仅口服药组.比较各组四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及随访时空腹血糖、OGTT2h血糖、血清C肽值、HbA1C. 结果 与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注射组及口服药组比较,继续4次胰岛素注射组与基础胰岛素+口服药组,空腹血糖(FPG)、OGTT2h血糖(2hPG)控制平稳,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肽水平有显著改善(P<0.05),但继续4次胰岛素注射组的BMI增加,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强化后续治疗方案最好选用基础胰岛素注射+口服降糖药,可有效控制血糖,明显改善胰岛功能且不增加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