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后药物治疗过程中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总结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6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性肿瘤类型、肝功能、肝损伤发生时间、保肝药物应用情况等。分析对患者实施DP方案、EP方案、GP方案所产生药物性肝损伤情况及愈后。结果 3种化疗方案的肝损伤严重程度均发生在1级和2级,经检验3种方案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P方案患者肝细胞损伤类型以胆汁淤积型为主,GP方案患者肝细胞损伤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EP方案患者肝细胞损伤类型以混合型为主。不同化疗方案所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患者均好转或治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种不同肺癌化疗中,GP方案所致的患者化疗后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最高,EP方案、DP方案的肝损伤均存在不同特点。在临床治疗中需充分考虑并对症使用保肝类药物,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5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北京市普仁医院住院并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154例,分析154例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情况、诱发药物性肝损伤药物分类、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型、用药至起病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 154例患者中男59例(38.31%),女95例(6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及病因,为临床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药物性肝损伤患儿服药史、临床表现、服药基础疾病、治疗及转归等。结果:29例患儿中,男21例,女8例,以纳差、恶心呕吐、尿黄、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有48.27%患儿仅以肝功能异常就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20例,混合型5例,胆汁淤积型4例;肝细胞损伤组ALT值最高,胆汁淤积组AST和TB值最高。导致肝损伤的药物类别主要有抗感染药(38.77%)、抗肿瘤药(28.57%)、中药(10.2%)、激素(8.16%)等;服药基础疾病为肿瘤11例、感染性疾病10例、发热3例、腹泻2例、感冒2例、抽动症1例。经治疗19例治愈,8例好转,1例进行肝移植,1例自动出院。结论:儿童药物性肝损伤仅肝功能指标异常者比例较大,需警惕误诊漏诊;引起儿童肝损伤药物以抗肿瘤药和抗感染药为主,其中布洛芬引起后果较严重,需关注其安全性;患者多数转归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对相关药物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37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临床特点及肝损药物等情况,对导致DILI概率较高的六类药物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比较多组分类变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多组的连续型变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判断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37例病例中肝细胞型271例,三种不同类型之间的住院时间、TBil峰值、ALP峰值、GGT峰值和INR峰值有显著性差异。经治疗:治愈169例,好转158例,未愈9例,死亡1例。TBA和INR峰值越高,预后越差。中药(包含中成药、中草药和保健品)发生肝损伤概率最高(44.2%),抗结核药(10.1%)和抗肿瘤药(5.9%)其次。出现肝损最高的六种药物中,用中药后的TBil峰值最高;服用解热镇痛药后ALT峰值最高;抗菌药物ALP峰值最高;各类药物的GGT值治疗前后均异常。解热镇痛药和精神类药物预后最好;抗结核药、抗肿瘤药以及中药的预后其次;抗菌药物的预后最差。结论:中年女性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的概率高,中药和保健品导致的肝损伤最多,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治疗化疗药物所致轻度肝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化疗后有轻度肝损伤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肌苷0.6g,维生素C 2.0g,维生素B6 0.2g加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另以硫普罗宁0.2g加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同时分别监测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总胆汁酸(TBA)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肝功能复常方面显示良好的治疗效应,使转氨酶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短期临床研究资料提示硫普罗宁治疗化疗药物所致轻度肝损伤,可明显改善肝脏功能,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保持化疗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种不同乳腺癌化疗方案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为后续保肝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纳入临床路径病种行首次化疗的乳腺癌病历,收集病例信息,统计不同化疗方案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临床类型以及患者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该院3种乳腺癌化疗方案的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7%(CEF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14.9%(TC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4.0%(AC方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其中TC方案的肝损伤发生率与CEF方案和AC方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种方案致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主要集中在1级和2级肝损伤,但TC方案还导致了3级肝损伤;而在肝损伤类型方面,CEF方案所致肝损伤多表现为胆汁淤积型肝损伤(77.8%),TC方案多表现为混合型肝损伤(60.0%),AC方案多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型肝损伤(66.7%),3种化疗方案所致的肝损伤均能很好地治愈或转归。结论:在3种乳腺癌化疗方案所致的肝损伤中TC方案所致肝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高,各个方案所致肝损伤的类型各有特点,临床可根据其特点进行肝损伤的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5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DILI患者2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相关药物及转归等情况。结果 210例DILI患者中,>45岁126例,占60.00%;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39;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占71.91%;临床表现以皮肤/巩膜黄染(21.87%)、乏力(16.67%)、尿黄(11.61%)、恶心(10.86%)较多见;引起DILI的药物主要为中药(43.96%)、抗菌药物(10.77%)、抗结核药(6.04%);临床治疗DILI时,使用率排名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门冬氨酸鸟氨酸(77.62%)、复方甘草酸苷(73.33%)和多烯磷脂酰胆碱(39.52%)。结论 DILI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且女性多发,中药导致的肝损伤最多,常表现为肝细胞型,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临床医师及药师应对DILI引起重视,加强合理用药及DILI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9.
《临床医药实践》2015,(9):656-659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化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80例(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和对照组80例(仅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周结束时,对照组患者血ALT和AST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ALT和AST分别为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明显降低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  相似文献   

10.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也是药物损害的主要靶器官.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程度不同的直接或间接肝脏损伤.随着目前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在我国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在老年肝病患者中可达20%以上.为探讨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近年来我院药物性肝损伤85例进行分析,以利于临床医师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李华  孙兴芝 《肿瘤药学》2011,(6):527-529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4周后通过检测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ST、ALT及TBIL的水平无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AST、ALT及TBIL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物性肝损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05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引起该病的药物种类涉及14类50余种,包括临床各科用药,临床上以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多见,治疗是立即停药,予护肝治疗。结论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逐年上升,与药物种类不断增加有一定关系;许多中药可引起该病,尤其长期用药时。临床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尤其是新药及中药,一定要严密观察,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连续收治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150例患者资料,探讨当前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种类,了解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病历特点及发病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服药史、临床表现、基础疾病、治疗及转归等。结果:45例中女32例,男13例;基础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病(26%)、骨关节病(14%)、感染性疾病(12%)、感冒(10%)、皮肤病(6%)等;涉及药品64种,其中前5位是中药(56.2%)、解热镇痛药(9.4%)、心血管类药(9.4%)、抗感染药(7.8%)、消化系统药(6.3%);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黄、乏力、纳差等;45例患者治愈34例,好转11例。结论:引起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以中药为主,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但转归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发挥临床药师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伤治疗,充分考虑药物和患者因素,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结果药师对药源性肝损伤的预防、诊断和药物治疗有了实际体验,加深了理解,增长了知识。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既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也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加强临床的合理用药。方法对7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肝组织病理以及治疗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均有明确用药史,自服不明成分中药者36例,占50%,服用多种抗生素者16例,占22.2%,服用抗结核药8例,占11.1%,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者4例,占5.6%,服用不明成分治疗胃病药者3例,占4.2%,因患恶性肿瘤化疗者2例,占2.8%,持续服用某保健药品半年者3例,占4.2%,7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停药给保肝及人工肝支持治疗,72例预后良好,其中3例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滥用药物导致肝损伤,并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根据Maria的"临床诊断量表",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分,对≥10分的74例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及转归。结果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肿瘤化疗药占首位,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和抗结核药。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尿黄和肝区不适。74例病例中有13例患者仅有实验室检测异常,经正规治疗后,30d内均有ALT降低>50%,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肿瘤化疗药、解热镇痛药和抗结核药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病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预后较好,但临床医师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牛晓强 《海峡药学》2022,34(1):181-183
目的 探讨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何首乌及其制剂相关药物性肝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5例,男7例(46.7%),女8例(53.3%),年龄28~74岁,平均(52.87±11.59)岁.单用何首乌制剂者4例(26.7...  相似文献   

19.
198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该院近年来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药物种类、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Danan标准RUCAM简化评分系统对2002年4月—2012年4月间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而入住该院的1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将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8例患者中,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中草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抗生素等,共占62.12%,男性97例(48.99%),女性101例(51.01%);年龄3-88岁,中位年龄47岁;第一次服药至发生肝损伤的潜伏期在4-180 d,中位时间26 d;肝细胞损伤型124例(62.63%),胆汁淤积型35例(17.68%),混合型39例(19.69%);3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体征,仅有实验室检查异常(19.19%),而有临床症状160例(80.81%),主要表现为乏力(65.66%)、纳差(52.02%)、眼黄尿黄(44.95%);经治疗后痊愈59例(29.80%),好转108例(54.55%),自动出院28例(14.14%),死亡3例(1.52%),预后较好。结论该院198例药物性肝损伤主要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伤型,临床特点与各类型急、慢性肝脏疾病相似,并无特异性,预后好。  相似文献   

20.
<正>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间接损伤肝细胞,或诱发过敏反应所引起的肝脏损伤,在全球肝病死亡病因调查中居第五位~([1])。根据发病时间,DILI可分为急性DILI和慢性DILI。其中急性肝损伤又分为肝细胞型(HC)、胆汁淤积型(CS)及混合型(MIXED)。一篇统计1994—2011年中国DILI发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2]),最易导致DILI的药物有抗结核药、抗生素、中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抗肿瘤药物,其中抗肿瘤药物排名第五位。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