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p27Kipl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HCC及癌旁肝癌组织中PTTG蛋白、p27Kip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CC、癌旁和正常肝组织的PTTG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0.8%(34/48)、91.7%(44/48),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TTG蛋白在癌旁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HCC中的表达(P〈0.05);HCC、癌旁组织的p27kipl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0.8%(10/48)83.3%(40/48),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PTTG表达阳性组织中有10例见p27kipl表达阳性,而14例PTTG表达阴性组织中有9例见p27kip1阳性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TTG和D27Kipl鼻常表达与HCC的发展密切相关,在HCC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和Livin蛋白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同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癌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10.0%,Livin蛋白分别为58-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组织中Survivin和Livin蛋白表达与组织分级、肿瘤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大小、术前甲胎蛋白水平无关(P〉0.05)。Survivin与Livin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及Livin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均显著上调,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黏着斑激酶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肝细胞肝癌组织、81例癌旁组织和25例正常肝组织中黏着斑激酶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黏着斑激酶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阳性率(74.4%)高于癌旁组织(42.0%)(P〈0.01)和正常肝组织(12.0%)(P〈0.01),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黏着斑激酶在肝细胞肝癌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肿瘤转移有关(P=0.0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黏着斑激酶阴性表达组生存率(71.4%)高于阳性表达组(3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黏着斑激酶在肝细胞肝癌中高表达,可能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Livin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Livin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为治疗HC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Livin在肝细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分析这两种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ivin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表达部位位于胞浆;Livin蛋白阳性表达在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L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同时也与组织学分级有关。结论Livin的蛋白表达在HCC发生中的作用,对临床医生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Glypican-3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突变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SSCP分别检测48例肝细胞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Glypican-3mRNA的表达和基因突变。结果Glypican-3 mRNA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1%,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未见表达;Glypican-3表达与肝癌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肝细胞癌组织中未发现Glypican-3基因突变。结论正常基因型Glypican-3在肝细胞癌中的过度表达可能是作为“安全卫士”来对抗癌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裸鼠人小细胞肺癌原位移植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建立裸鼠人小细胞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肿瘤干细胞标志跨膜蛋白CD13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黑色素瘤抗原(MAGE)的蛋白表达和分布。结果 CD133在癌旁组织、肿瘤组织、正常肺组织的蛋白表达依次降低(P<0.05);VEGF在肿瘤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的蛋白表达依次降低(P<0.05);MAGE在癌旁组织、肿瘤组织的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但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均呈阳性表达(P>0.05)。结论CD133及M AGE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可能是介导人小细胞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胃黏膜病变组织COX-2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胃黏膜病变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类型,分期,分化,转移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外科手术中取30例胃癌者的癌组织,癌旁非癌组织各两块,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作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OX-2蛋白表达,Hp阳性感染由快速尿素酶试验结合病理染色/^14C尿素呼气试验而确立。结果:COX-2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66.7%),癌旁组织(2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强度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进展期胃癌(76.0%)显著高于早期胃癌(20.0%)(P<0.05);有淋巴结转移(79.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16.7%)(P<0.05);肠型胃癌(66.7%)与胃型胃癌(66.7%),低,未分化癌(80.0%)与高、中分化癌(57.1%),相比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p阳性肠化或异型增生组COX-2的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COX-2蛋白在胃癌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它的异常表达多与胃癌的进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胃癌类型,病理学上分化程度关系上。COX-2基因在胃癌早期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并与Hp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B(NF-kB)p65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HCC30例、肝硬化组织10例和正常肝组织6例中NF-kBp65、VEGF的表达。结果HCC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包膜完整、肝内血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结果数目、组织病理学分级及肝硬化背景无关(P〉0.05);NF-kBP65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分级、肝内血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P〈0.05)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结果数目、包膜完整、肝硬化背景无关(P〉0.05);NF-kBP65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962,P〈0.01)。VEGF在HCC癌旁组织中表达最高,而NF-kBp65以HCC组织表达最高。结论NF-kBp65介导的VEGF异常表达可能在肝癌发生、进展和转移中独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CLDN1在人肝细胞肝癌(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郑州人民医院肝胆胰脾、肝移植病区及郑州颐和医院普外科2012年至2013年手术切除的HCC组织标本60例和正常肝组织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LDN1的表达。结果CLDN1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42/60),CLDN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血液AFP浓度无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CLDN1在正常肝组织中低表达(0/50)。结论肝癌细胞表面存在CLDN1的异常高表达。推测CLDNI表达上调能够促进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2例肝细胞癌中MMP-9和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TIMP—1在HCC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MMP-9在有癌栓组、包膜完整组的阳性率与无癌栓组、包膜不完整组阳性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MMP-9和TIMP—1的在肝细胞癌(HCC)中阳性率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MP-9促进肝细胞癌浸袭转移。体内TIMP—1的增高程度不足以抑制MMP-9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 UC13及M U16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卵巢上皮癌组织、18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 M UC13和M UC16的表达情况。结果 M UC13和M UC16在卵巢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1)。MUC13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卵巢浆液性癌MUC1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黏液癌、子宫内膜样癌(P<0.01,P<0.05);卵巢上皮癌晚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UC16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高-中分化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0.01;P<0.05);MUC13和MUC16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 M UC13和M UC16在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AP1、TNF-a表达与HBV相关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方法检测35例HBV相关肝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TAP1、TNF-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癌发生,及与肝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正常肝组织TAP1及TNF-d表达阴性,TAP1在HBV相关肝癌组织表达阳性率为91.4%,与正常肝组织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a在HBV相关肝癌组织表达阳性率为60%,与正常肝组织表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分化较好的肝癌组织TNF-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分化较差者(P〈0.05)。结论HBV相关肝癌组织TAP1相关的MHC-I类分子限制的抗原递呈途径可能正常;HBV相关肝癌组织TNF-a表达量与肝癌患病及组织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膜联蛋白Ⅰ(annexin-1,Anx-A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肝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Anx-A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Anx-A1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低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高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非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结论Anx-A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肝癌的发生与演变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PTEN蛋白和PCNA在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原发性小肠腺癌的关系,为原发性小肠腺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32例小肠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8例正常小肠组织进行PTEN蛋白及PCNA的定位观察。结果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率为71.88%(23/32),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中PTEN蛋白未阳性率分别为15.63%(5/32)、2.50%(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05)。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CNA阳性率为65.63%(21/32),相应癌旁组织6.25%(2/32)及正常组织PCNA阳性率为2.50%(1/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相关( P <0.05)。结论小肠腺癌中PTEN蛋白和PCNA的高表达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早期诊断小肠腺癌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张笑盈  董稚明  赵瑞力  郭艳丽  邝钢 《河北医药》2010,32(18):2492-2494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 ,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1和TIMP-1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MMP-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MP-1 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TIMP-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IMP-1 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 MMP-1和TIMP-1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有关,检测癌组织中的MMP-1和TIMP-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喉鳞状细胞癌的转移、TNM分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磷酸化AKT(p-AKT)、3-羧基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 PTEN)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6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AKT、PI3K和PTEN的表达。结果 P-AKT和PI3K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卵巢上皮性癌组织,而PTE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上皮性肿瘤( P均<0.01)。P-AKT、PI3K和PTEN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 P <0.01),与年龄、病理类型及是否伴有腹水无关( P >0.05)。 P-AKT和PI3K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552, P <0.01),P-AKT和PTEN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r =-0.497, P <0.01),PI3K和PTEN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r =-0.535, P <0.01)。结论 P-AKT、PI3K的过表达伴随PTEN表达缺失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凋亡相关基因bak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k在原发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22例Hcc、22例Hcc伴肝硬变、20例肝为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bak蛋白的表达,结果:bak蛋白阳性率,Hcc为88.63%(39/44),肝硬变为95%(19/20)两者无显著差别(P>0.05),正常肝组织40%(4/10),结果:bak蛋白于Hcc,肝硬变均呈高表达,它在肝细胞和肝癌凋亡调控中可能居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HGF、C-Met和VEGF蛋白在子宫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在子宫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侵袭等方面的作用,为判断子宫癌的预后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我校附属医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期间收集的子宫癌手术患者35例,取其癌组织标本作为研究组;取3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组织标本为对照1组;同时选取35例门诊手术患者中正常子宫组织标本作为对照2组,对照检测HGF、C-Met和VEGF蛋白的表达,比较它们在子宫癌组织、子宫肌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GF在子宫癌中的阳性表达为71.43%(20/35),显著高于子宫肌瘤组8.57%(3/35)和正常子宫组2.86%(1/35),P<0.01;C-Met在子宫癌中的阳性表达为51.43%(18/35),显著高于子宫肌瘤组织8.57%(3/35)和正常组织5.71%(2/35),P<0.01;VEGF在35例正常组织中呈微弱表达或不表达,仅有1例有阳性表达,占百分比为2.86%,而在35例子宫癌组织中有29例为蛋白阳性表达(82.86%,P<0.01),子宫肌瘤组织中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GF、C-Met和VEGF蛋白在子宫癌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其过度表达可能为子宫癌的促发因素之一,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