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宜昌近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宜昌市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宜昌市2003.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27种168927例,年平均发病率427.11/10万,死亡464例,年均死亡率1.17/10万,病死率0.27%。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57.65/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9.0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7.28/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13/10万。结论宜昌市手足121、流行性腮腺炎等丙类传染病上升明显,乙肝、艾滋病、梅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是当前重点防治传染病,输入性传染病仍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榆社县传染病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榆社县2003~2012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全县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共计4024例,年均发病率306.55/10万;2003~2012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各种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呼吸道传染病为83.62/10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65.49/10万,肠道传染病为22.19/]O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76.29/10万。年均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结核、布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痢疾、流行性腮腺炎。结论2003~2012年榆社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发病构成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次是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肺结核、布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是榆社县的主要传染病,肺结核发病呈下降趋势,布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寿光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加强传染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63~2012年寿光市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63~2012年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30种、299795例,年均发病率为633.30/10万,年均死亡率为2.40/10万。1963~1989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1990~2010年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50年间,传染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各类传染病的发病构成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寿光市传染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90年代至今发病率再次上升,今后应根据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阳泉市城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加强传染病监测管理,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汇总并分析2008~2012年阳泉市城区报告法定传染病情况。结果2008~2012年年均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193.71j10万,死亡4例,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4s/10万,其中肠道传染病居各类传染病发病之首,年均发病率为645.69/10万,占传染病发病数的53.96%;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次之,年均发病率为288.72/10万,占传染病发病数的24.27%;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57.45/10万,占各类传染病发病数的21.74%;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年均发病率为0.47/10万,占传染病发病数的0.03%。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肝炎、细菌性痢疾、手足VI病、流行性腮腺炎。结论根据2008~2012年城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应加强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肝炎、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达到逐渐降低发病率乃军令而柠制消除的日的.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天河区1989~200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天河区各类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天河区户籍人口1989~2003年15年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989~2003年共报告各类传染病30种,累计报告病例达17629例。年发病率最高的是1996年为432.34/10万,最低的是2001年为157.73/10万,年均发病率为268.47/10万。15年间各类传染病发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8086例.占总发病数的45.85%;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2003、2004年跃居四类传染病之首。主要传染病发病以病毒性肝炎、淋病、痢疾、风疹、肺结核为主。2003年传染病发病率前三位依次为流感、肺结核及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63.03/10万、40.29/10万和32.44/10万。结论 广州市天河区传染病流行特征发生了变化,肺结核、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还必须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平泉县甲、乙类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平泉县户籍人口1993—2007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5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累计报告病例12218例。年发病率最高的是2004年为264.52/10万,最低为1993年91.01/10万,年均发病率为178.00/10万。15年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4802例,占发病总数的39.30%,近5年呈下降趋势;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3955例,占发病总数的32.37%,近3年有上升趋势。第3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3389例,占发病总数的27.74%,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传染病发病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为主。2007年传染病发病率前3位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发病率分别为60.45/10万、39.67/10万、27.36/10万。结论平泉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大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力度,同时继续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治与监测,巩固其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凌云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特征,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凌云县2003~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03至2007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计6979例.年均发病率为725.84/10万,年发病率最高为2005年的838.35/10万,最低为2007年的557.02/10万.2003~2007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3094例,占总发病数的44.33%,主要疾病为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共报告2757例,占总发病数的39.50%.主要传染病发病以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痢疾、肝炎为主.结论 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对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德保县各类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德保县户籍人口1996—2005年10年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22种,累计报告病例达7365例。年发病率最高的是2004年为414.83/10万,最低为1997年85.84/10万,年均发病率为216.02/10万。10年间各类法定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3848例,占发病总数的52.25%;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共报告1869例,占发病总数的25.38%;第三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1369例,占发病总数的18.59%;主要传染病发病以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淋病为主。2005年传染病发病率前3位依次为肺结核、腮腺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144.06/10万、92.23/10万、54.16/10万。结论德保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大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同时还必须加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9.
王军 《职业与健康》2014,(14):1941-1944
目的通过分析天津市西青区11年法定传染病发生及流行趋势,探讨疫情变化情况,为制定科学的防病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西青区2002—2012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2年西青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种,患者36 072例,11年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52.17/10万。死亡病例26例,死于肺结核21例、狂犬病2例、乙型肝炎2例和甲型H1N1流感1例。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8.9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2.84/10万,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53.91/10万。2002—200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为西青区传染病发病率第1位,自2009年始西青区法定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一直位于发病率之首。结论西青区应将防控工作重点放在肠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等传染病的防治上,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绥中县传染病发病动态,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4251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为132.6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31/10万。平均病死率为0.24%。发病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乙肝、出血热、梅毒和戊肝,占发病总数的87.32%。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2.90/10万,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9.79/10万,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98/10万,居第3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99/10万,居第4位。结论2008--2012年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今后一个时期防治的重点和难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出血热、梅毒、布病是重点防制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近5年襄阳市襄州区女性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状况,为制定女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8--2012年襄州区女性法定报告传染病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襄州区共报告女性法定传染病23种6498例,年均发病率为237.96/10万。2008--2012年女性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143.25/10万、163.01/10万、165.05/10万、423.12/10万和385.85/10万;死亡16例,年均死亡率为0.59/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16种2617例,丙类7种3881例。以肠道传染病为主(3669例)占56.46%,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1518例)占23.36%,第3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1140例)占17.54%;发病前5位的疾病为手足口病(116.93/10万)、肺结核(37.35/10万)、病毒性肝炎(37.02/10万)、腮腺炎(12.16/10万)和梅毒(8.64/10万)。发病季节性明显、以0~6岁学龄前散居儿童为主。结论襄阳市襄州区女性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腮腺炎和梅毒是主要传染病,保护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是该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霸州市1996~2005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烨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67-2167,2169
[目的]了解霸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霸州市1996~200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霸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6.32/10万,10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麻疹,5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8.63%。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是霸州市近10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例。[结论]该市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麻疹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防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湘西州1990~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0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71269例,年均发病率为325.87/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合计死亡680例,年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29/10万、0.40%。年均报告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170.03/10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02.8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46.67/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5.90/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痢疾、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减少和肺结核、乙肝、梅毒等发病数增加有关。[结论]1990~2010年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南昌县1994~200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南昌县十年来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南昌县1994~2003年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所获得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4~2003年南昌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52.45/10万~225.75/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98.01/10万。十年间肠道传染病一直居高不下,发病率为117.79/10万~180.14/10万;呼吸道传染病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达31.87/10万。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82.96%;性病发病率在经历了1998、1999年快速增长后,近几年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结论 南昌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大对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同时还必须加强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2—2016年西城区法定传染病报告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西城区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结果 2012—2016年西城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7 42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63.49/10万,死亡72例,报告死亡率为1.08/10万。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6种11 63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5.09/10万,报告发病率前三位是痢疾、肺结核和梅毒;报告丙类传染病9种25 79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88.40/10万,报告发病率前三位是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和流行性感冒。2016年流行性感冒报告发病率为92.06/10万,较2015年上升413.44%。按传播途径分,肠道传染病报告居多,报告发病率为391.6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23.72/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西城区2012—2016年再次报告乙脑、黑热病和斑疹伤寒各1例。结论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虽有下降,但仍将是西城区法定传染病的防控重点;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上升,尤其是流行性感冒,应引起重视;同时应加强对新发、少见传染病的监控。  相似文献   

16.
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生活的性传播性疾病,自1990年我市有疫性报告以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为了解我市淋病发病情况,进一步做好性病防治工作,本文对我市1990~1997年淋病发病状况进行了分析。1资料来源发病资料来自济南市1990~199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性资料,人口资料来自济南市统计局。2结果2.11990~1997年全市累计报告淋病751例,年均发病率为1.76/10万,发病率由1990年的1.30/10万上升到1997年的2.71/10万,8年中平均增长速度为11.06%(见表1)。淋病占我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构成比为0.84%,占性病报…  相似文献   

17.
孔祥钦  沈超华  曾育富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928-2930
目的探讨五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生、流行与变动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五华县2002—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 2002—2011年五华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39 271例,年均发病率为311.13/10万,死亡病例128例,年均死亡率为1.01/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21 666例,年均发病率为171.65/10万;丙类传染病6种17 605例,年均发病率为139.48/10万。呼吸道传染病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第1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第2位。年均发病率居前2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占死亡总数(128例)的77.3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手足口病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今后五华县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艾滋病、手足口病等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湛江市1991~2000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湛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湛江市1991~200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1991~2000年湛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7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4/10万。十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淋病、麻疹,五种病占总发病数的82.53%。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是新生儿破伤风、乙型脑炎、霍乱、麻疹、狂犬病,占总死亡数构成的75.17%。结论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等仍是湛江市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梅毒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和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龙口市的传染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1年龙口市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为64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2.46/10万。2005~2011年发病率分别107.78/10万、140.93/10万、138.78/10万、147.08/10万、125.63/10万、128.24/10万、138.60/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4.97/10万、38.81/10万、19.OO/10万、0.19/10万。发病率最高的前5种传染病依次乙肝、肺结核、手足口病、痢疾、梅毒,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5.40/10万、36.88/10万、15.89/10万、7.90/10万、4.96/10万。结论2005~2011年龙口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总体趋势不明显,各传染病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和丽  孟海英  王珊  姜晓红  赵伟 《职业与健康》2023,(21):2970-2975
目的 调查北京市朝阳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状况与变化特点,从而指导传染病防控策略的确立。方法 搜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6—2021年期间的北京市朝阳区法定传染病监测数值,经由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此区域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特点与流行规律展开分析。结果 2016—2021年朝阳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04 80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923.23/10万,报告死亡数239例,年均报告死亡率1.08/10万。2016—202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类发病主导着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按传播途径分,呼吸道传染病报告最多,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发病顺位居前3位的是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男性报告发病率(958.20/10万)高于女性(887.39/10万),甲乙类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以0~<6岁组最高,为165.36/10万,丙类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以0~<6岁组最高,为8 560.64/10万。高发职业为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家务及待业人员。1整年内,在传染病中,甲乙类未见明显的发病高峰,丙类出现3个发病高峰,分别为3—4、6—8和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