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埋植型与埋植型牙种植体骨界面改建的X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非埋植型与埋植型两种不同种植方式种植体-骨界面组织变化的异同。方法 选用成年杂种犬8只,在其下颌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分不同时期处死动物,采用X线对非埋植型与埋植型种植体-骨界面愈合过程进行动态观察,比较两者者界面改建的异同。结果 X线观察1、2、4周非埋植型和埋植型种植体-骨界面新骨形成的速度与骨性结合的程度均无明显差异。12周时,非埋植型和埋植型种植体与骨组织均紧密接触,但非埋植型种植体颈部观察到牙槽骨轻微吸收现象。结论 非埋植型种植体尽管植入后基桩在整个愈合过程中承受了一定的咬合力,但它能与埋植型种植体一样获得良好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非载荷期非埋植型种植体周围骨界面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杂种犬8只,在其下颌植入非埋植型种植体,分不同程期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不同时期非埋植型种植体-骨界面转化生长因子-β1进行动态观察,研究种植体-骨界面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动态变化规律,初探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界面改建过程中的分子机理。结果:免疫组化观察发现,种植体植入后在非受载期,随着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发生改建,种植体-骨界面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有明显的规律性,代表其染色强度的灰度值从84.87±1.69增加到109.01±3.97。1周时界面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明显增强,2周时达到高峰,1个月时表达逐渐下降,3个月时的表达趋于正常。结论:非埋植型种植体在非受载期,种植体-骨界面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且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其改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恢复缺失牙的治疗中 ,临床上传统的埋植型种植体应用已较广泛 ,但随着人们对种植体骨界面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 ,有学者提出种植体植入后给予适当的功能刺激有利于骨的生长和改建[1] 。我们通过组织学定量测定 ,比较两者受载后种植体 骨界面改建的动态变化 ,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其种植体 骨界面结合的异同。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 :健康雄性Beagle纯种犬 8只。拔除双侧下颌第 4前磨牙和第 1磨牙。拔牙创愈合 3个月后 ,行纯钛种植体植入。每只实验犬下颌左侧均植入埋植型种植体 3颗 ,右侧均植入非埋植型种植体 3颗。种植体植入后 3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在义齿修复受载后组织学反应的异同。方法 :选用纯系动物beagle犬 8只 ,在其下颌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 ,采用固定金属全冠行种植义齿修复 ,分不同程期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对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 -骨界面改建过程进行动态观察 ,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 :组织学观察发现 ,种植义齿受载后 ,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发生改建。 2周时其界面绝大部分呈直接骨结合 ,但在界面处尤其螺纹顶部出现骨吸收 ,骨组织由纤维组织替代 ;4周时种植体 -骨界面结合良好 ,在界面处出现的纤维组织已逐渐通过改建形成新骨 ;8周时种植体与骨组织直接接触呈骨性界面 ,界面区细胞成分和毛细血管减少 ;12周时所有种植体与骨组织均为骨性结合界面 ,结合程度较高 ,界面区出现典型的哈弗系统。所有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体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非埋植型种植体与埋植型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义齿受载后其界面的改建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在义齿修复受载后,其种植体一骨界面组织变化的异同。方法:选用纯系动物Beagle犬8只,在其下颌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采用固定金属全冠行种植义齿修复,分不同程期处死动物。采用X线对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一骨界面改建过程进行动态观察,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X线显示各个程期所有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体周围均无透光区,骨质密度和骨小梁的排列与宿主骨基本一致。非埋植型种植体颈部牙槽骨显示轻微的水平吸收。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体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非埋植型种植体尽管植入后基桩在整个愈合过程中承受了一定的咀嚼力,但它能与埋植型种植体一样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义齿受载后其界面的改建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埋植型与埋植型两种不同种植方式之间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动态变化的异同。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8只,在其下颌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分不同程期处死动物,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对非埋植型与埋植型种植体—骨界面愈合过程进行动态观察,比较了两者骨界面改建的异同,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其变化的异同。结果非埋植型种植体骨结合率均略低于埋植型种植体,但它们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尽管非埋植型种植体植入后基桩在整个后基桩在整个愈合过程中承受了一定的咬合力,但它能与埋植型种植体一样获得良好的骨结合。结论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其新骨形成的速度与骨性结合的程度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定量、动态地研究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动态变化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比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在义齿修复受载后,种植体-骨组织界面动态变化的异同、方法:选用纯系动物Beagk犬8只,在其下颌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采用固定金属全冠行种植义齿修复,不同程期处死动物。采用组织形态学定量测定的方法.对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义齿种植体-骨界面改建过程进行动态观察,比较两者骨界面改建的异同,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其变化的异同、结果:埋植型种植义齿修复受载后2、8、12周,骨结合率略高于非埋植型种植义齿,而4周则略低于非埋植型种植义齿,但它们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非埋植型种植体尽管植入后基桩在整个愈合过程中承受了一定的咬合力,但它能与埋植型种植体一样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义齿受载后,其界面的改建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14只成年杂种狗为实验对象,二种涂层复合牙种植体和钛合金种植体采用非埋植型和埋植型种植,植入到狗双侧下颌无牙区,分不同程期处死动物,组织形态学检查和定量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非埋植型和埋植型牙种植,种植体—骨界面均可达到骨性结合,埋植型较非埋植型达到骨性结合的速度快,结合程度高,植入3个月后,各型种植体 CLF 均可达到一较稳定水平,界面结合类型是混合性的。采用非埋植型种植体,应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强调对炎症和(牙合)力的控制,防止纤维组织向根方生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在体情况下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在义齿修复受载后,其周围骨界面改建的异同.方法:选用纯系动物Beagle犬8只,在其下颌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采用固定金属全冠行种植义齿修复,分不同程期处死动物.取不同程期骨标本制备不脱钙的超硬切片,采用改良Mallory氏三色染色的方法,在光镜下观察比较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义齿受载后种植体-骨界面改建动态变化的异同.结果:受载后种植体-骨界面的改建随加载程期的不同而变化.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义齿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不脱钙的超硬切片采用改良Mallory氏三色染色的方法,研究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义齿受载后其界面改建的动态变化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愈合期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情况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愈合期两段式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情况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种植义齿修复下颌后牙区牙体缺损患者44例共94颗,其中54颗两段式埋植型Frialit-2种植体和40颗两段式非埋植型ITI种植体,根据种植体植入术后和愈合后数字化全景X线片来进行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高度的测量。结果:显示愈合期两段式埋植型Frialit-2种植体和非埋植型ITI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667〉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愈合期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骨吸收改变与种植体的植入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在义齿修复受载后,种植体-骨界面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变化的异同。方法选用Beagle犬8只,在其下颌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采用固定金属全冠行种植义齿修复,分不同时期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修复后不同时期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骨界面基质金属蛋白酶2进行动态观察,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种植义齿修复受载后,随着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发生改建,种植体-骨界面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较未修复对照组明显增强。2周时种植体-骨界面基质金属蛋白酶2有表达,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4周和8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4周时达到高峰。12周时恢复到接近对照组水平。所有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体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体在义齿修复受载后,所承受的机械负荷均能经过种植体传递至周围骨组织刺激种植体-骨界面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变化,促进其界面的改建。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义齿受载后其界面的改建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在义齿修复受载后,种植体-骨界面中骨涎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选用纯系Beagle犬8只,在其下颌左右两侧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各3枚,每侧第一枚不作义齿修复,用于对照,其余各枚均采用固定金属全冠行种植义齿修复,分别于修复后2、4、8、12周各处死2只动物,取下颌骨相应骨段,于每个种植体周围10 mm处制作颊舌向纵行石蜡切片(片厚4μm),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种植体-骨界面骨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两对照组(未修复组)种植体-骨界面组织中骨涎蛋白均呈弱阳性表达,且各时间点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实验组(修复受载后)种植体-骨界面组织中骨涎蛋白表达的阳性强度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增加,8周时达高峰,12周时出现回落;同一时间点内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相比,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各时间点内的骨涎蛋白表达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体在义齿修复受载后,所承受的机械负荷均能刺激种植体-骨界面骨涎蛋白表达发生规律性变化,促进其界面的改建;且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义齿受载后其界面的改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微直流电对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诱导作用及对骨整合的影响,方法: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切片,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分析了微直流电对兔的下颌前磨牙拔除后的即刻种植体骨性界面组织的促进作用。结果:本实验所选用的微直流电可使实验组的种植体界面骨组织的形成比对照组早,结论:微直流电通过促进骨组织的矿化和代谢,从而加快即刻种植体周围组织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周围骨改建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受载后周围骨改建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选用纯系动物Beagle犬 8只 ,在其下颌分别植入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 ,采用金属全冠修复。不同时期取带种植体的骨标本制备超硬切片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未受载的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呈直接的骨接触 ;加载 2周后 ,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绝大部分呈直接骨结合 ,在界面骨组织侧出现暗影 ;加载 4周后 ,界面骨组织侧暗影明显减少 ;加载 8周和 12周后种植体与骨组织直接接触 ,界面骨组织侧无明显暗影。各时期埋植型和非埋植型种植体骨组织界面超微结构无明显区别。结论 :受载后种植体 -骨组织界面的改建存在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埋植型与非埋植型种植体对界面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买朱尼对IL-1β有抑制作用机制尝试探讨维药买朱尼对种植体周围炎相关因子IL-1β和牙周指数的影响。方法:接受种植义齿修复的100名18~55岁患者分为标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标准对照组术前口服阿莫西林;实验组术前口服阿莫西林,术后7 d拆线2组均测IL-1β、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实验组口服4个疗程维药买朱尼。1个月后复诊测量IL-1β、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4周后IL-1β水平与1周后IL-1β水平相比显著下降(P<0.05),4周后出血指数与1周后出血指数相比显著下降(P<0.05),4周后菌斑指数与1周后菌板指数差异不显著;实验组4周后IL-1β水平与1周后IL-1β水平相比显著下降(P<0.05),4周后出血指数与1周后出血指数相比显著下降(P<0.05),4周后菌斑指数与1周后菌斑指数差异不显著。4周后,实验组IL-1β水平和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菌斑指数无显著差异。结论:维药买朱尼对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IL-1β有抑制作用,对种植体周围炎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活性细胞及其相关细胞产生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低分子蛋白质。大量研究表明 ,局部炎性细胞因子 ,如白细胞介素 - 1(IL - 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等参与了骨吸收的病理过程[1] 。其中IL - 1与根尖周炎及骨吸收的关系十分密切 ,并在其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2 ] 。IL - 1是一个多肽家族 ,包括IL - 1α、IL - 1β和IL - 1受体拮抗剂 (IL - 1ra)。IL - 1α、IL - 1β是由不同基因编码的多肽分子 ,识别结合相同的受体并具有基本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二者在等电点、分子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以不同浓度IL-1β(1、5、10、25 ng/mL)作用24 h;对照组细胞则不加IL-1β作用。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MCP-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MCP-1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hPDLFs中可见微弱的MCP-1表达;实验组hPDLFs经IL-1β刺激后,MCP-1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都增强,这种调节作用在10 ng/mL IL-1β的作用浓度时最明显(P<0.05)。结论:在IL-1β介导环境下,hPDLFs中MCP-1的表达增高,而MCP-1表达增高可能是引起外周血单核细胞向局部炎症牙周组织募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1与根尖周炎骨吸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正>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活性细胞及其相关细胞产生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低分子蛋白质。大量研究表明,局部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等参与了骨吸收的病理过程[1]。其中IL-1与根尖周炎及骨吸收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 IL-1是一个多肽家族,包括IL-lα、IL-β和I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