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CT血管造影在尾状核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尾状核梗死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25例经MRI及临床确诊尾状核头部梗死的患者进行头颅和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异常情况。结果 25例患者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有16例(64.0%)患者存在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其中5例(20.0%)有严重的狭窄或者闭塞。血管病变部位位于颅外血管比例明显高于颅内血管。9例(36.0%)患者CT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为小血管病变引起。结论尾状核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重要的病因,而不完全是过去认为的单纯的小血管病变。病理机制上,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深穿支动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脑干梗死与后循环血管狭窄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老年脑干梗死住院患者42例,均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血管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闭塞(狭窄率70%)。结果 CTA共检测病变血管51条,中脑梗死5例(11.9%),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大脑后动脉;(脑桥梗死28例(66.7%),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基底动脉,以轻-中度狭窄组为主;延髓梗死9例(21.4%),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椎动脉,以重-闭塞组为主。结论中脑梗死常伴有后循环其他部位梗死,大脑后动脉微栓塞可能是中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基底动脉分支闭塞可能是脑桥梗死的主要原因;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的低灌注可能是延髓梗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软脑膜侧支代偿评估的一致性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51例,患者发病1周内同时接受CTA和DSA检查。CTA和DSA血流评分分别由2位医师双盲评估患者侧支血流情况,分为血流良好、一般和不良,以DSA为金标准,判断CTA评估的准确性,应用Kappa检验评估的一致性。3个月时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患者预后,分析2种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TA血流评分判断侧支血流良好9例,一般19例,不良23例,DSA血流评分判断侧支血流良好5例,一般21例,不良25例。2位医师CTA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κ=0.655,95%CI:0.471~0.820,P<0.01);2位医师DSA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κ=0.732,95%CI:0.556~0.891,P<0.01)。CTA评估侧支血流不良的敏感性是80.77%,特异性是72.00%,阳性预测值是75.55%,阴性预测值是78.26%,准确性是76.47%。CTA与DSA评分为中度一致性(κ=0.420,95%CI:0.206~0.621,P<0.01)。CTA血流评分与3个月预后相关(OR=0.19;95%CI:0.04~0.84,P=0.028)。DSA判断侧支不同血流程度患者吸烟比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45)。结论CTA与DSA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血流中度一致;CTA血流评分与3个月预后相关;吸烟可能与侧支血流是否良好有关。  相似文献   

4.
5.
我们对 1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三维 CT脑血管造影检查 ,现将结果报告并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5~ 56岁。脑动脉瘤 2例 ,动静脉畸形 ( AVM) 5例 ,经手术和(或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DSA)证实 ;5例大脑中动脉局限性狭窄 ,经磁共振血管造影 ( MRA)、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入院后 ,采用 GE公司生产的螺旋扫描 CT机行三维血管成像。扫描条件为 12 0 KV,180 m A,层厚1mm,螺距与层厚比值 ( PITCH)为 1;对比剂为 60 %泛影葡胺 2 82 mg I/ ml,用量 80~ 12 0 ml,给药速度 3ml/ s,按 T=13× 60 / F T12 0 ( CT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后循环缺血的价值。方法对155例后循环缺血患者MRA确诊后7 d内行头颈部MSCTA检查,其中15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155例中95例共发现血管狭窄99处,狭窄位置清晰可见。发现血管狭窄系颈椎增生压迫所致4例,椎动脉血管变异所致3例;56例右侧椎动脉较对侧明显变细,呈明显左优势动脉(其中12例伴有一支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狭窄)。与DSA检查结果比较,CTA对诊断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94.73%,特异度为100%,Kappa值为93.0%。结论 MSCTA对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狭窄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动脉病变是临床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如何对脑动脉病灶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一直是影像学研究的重点.目前脑血管的检查技术有多种,常见的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过去认为DSA是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随着CT设备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CTA成像结果越来越接近DSA成像结果,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优于DS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快捷、无创、准确的影像技术,CTA成像在脑动脉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后循环急性梗死的临床、影像学和预后特征,作者对过去3.5年内住入初级监护中心和洛桑卒中登记处登记的后循环急性多发性梗死病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病人发生卒中后13d内(大多在1周内)经MRI(T_1、T_2、质子加权影像及钆增强影像)证实梗死灶,以三维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研究椎基底动脉系统,包括基底动脉、双侧颅内椎动脉、近段小脑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并结合文献分析造成梗死的潜在病因。 结果 236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病人中27例(11%)为后循环急性多发性梗死,男18例,女9例,年龄32岁~87岁。9例有缺血性心脏病史,1例有非瓣膜性房颤,11例有高血压,6例有多种危险因素,6例未发现危险因素。在后循环急性多发性梗死前,3例曾发生后循环TIA。这些病人有梗死灶2个~7个(平均3.6)。25例小脑梗死中20例、17例脑干梗死中4例  相似文献   

9.
梗死后心绞痛临床类型及与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自1995年1月至1999年6月间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梗死后心绞痛的患者67例,分析其临床发作特点及与缺血相关狭窄病变的关系。结果 (1)以心绞痛发作性质进行分类,梗死后自发型心绞痛最常见(43.9%),梗死后混合型心绞痛次之(25.7%),梗死后劳力型心绞前(16.7%)和梗死后变异型心绞痛(13.6%)相对少见。(2)缺血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regional 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 rLMC)评分对晚时间窗前循环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发病后6~24 h内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相似文献   

11.
选择2019年1月至6月40例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均行螺旋CT血管造影,以数字减影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血管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92. 5%,两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χ^2=3. 116 P=0. 077)。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检查中,操作简单、费用低廉、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典型的后循环(PC)区梗死具有各种长束损害表现,伴以对侧颅神经麻痹、共济失调、凝视麻痹、眩晕、双侧运动或感觉障碍以及偏盲等,人们据此识别本病。然而,PC梗死也可以有酷似前循环(AC)受累的表现,从而引起误诊导致临床处理失当。既往的研究曾对酷似AC卒中的PC卒中的发病部位作过调查,并强调只有CT或MRI才能作出正确诊断,但对急性期发生这种误诊的可能性并未作过评估。 作者对158例依据临床表现拟诊为AC缺血性卒中发病5h内入院的病人进行了定群研究,试图对酷似AC梗死的PC梗死发生率作一评估,并从血管危险因素、首发临床特征、CT表现及最终结局等方面确定这种梗死与真正的AC梗死有无区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I所示的小脑梗死灶与DSA发现的后循环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每一例小脑梗死患者头部MRI发现的梗死灶与DSA所见的后循环病变血管进行对照。结果 小脑梗死位于左侧小脑半球17例,右侧10例。DSA发现大动脉狭窄[包括单纯椎动脉近段(V1)狭窄、V1段狭窄伴颅内段椎动脉狭窄及锁骨下动脉+头臂干狭窄]17例,与之对应的MRI发现的梗死部位为:责任血管区域性小脑梗死7例,多位于小脑下后动脉(PICA)供血区(5/7);责任血管区不完全性梗死10例,较多位于小脑上动脉(SCA)供血区(4/10)。分支动脉狭窄8例,其中MRI见责任血管区域性小脑梗死4例,均位于PICA供血区;责任血管区不完全性梗死4例,分布于PICA、SCA及小脑下前动脉供血区。2例DSA后循环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头部MRI见PICA和小脑下前动脉供血区有多发性小梗死灶。结论 小脑梗死的MRI表现与后循环动脉狭窄性病变部位具有相关性。大动脉狭窄的病例中,椎动脉V1段狭窄最常见,其梗死部位多位于PICA供血区。  相似文献   

14.
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 GW  Xiong XL  Lin Y  Li YS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5):393-396
目的 了解后循环梗死常见临床症状、体征及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后循环梗死且资料完整的216例资料.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头颅MRI检查,证实在后循环供血区存在责任病灶.总结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后循环临床表现的特征及与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 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偏侧肢体无力(81.9%)、口齿含糊(46.3%)、头晕(33.8%)、偏侧麻木(31.0%);最常见的体征足偏侧运动障碍(81.9%)、中枢性面舌瘫(61.1%)、构音障碍(46.3%)、偏侧感觉障碍(31.0%)及共济失调(30.1%);交叉性瘫痪发生率低(2.8%),单独的眩晕极少(1.4%);延髓麻痹、意识障碍、视力障碍及记忆障碍等症状有助于定位;经典的脑干综合征具有定位意义.结论 后循环梗夕匕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特征性临床表现和临床综合征有助于后循环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病例1,女,79 岁,因突发呼之不应 183 分钟于2017 年1 月11 日21 时3 分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患者于2017 年 1 月11 日18时在家中洗碗时突然倒地,伴四肢抽搐,呼唤患者无反应,急呼120送至我院急诊科.无呕吐、二便失禁、发热等症状.急诊科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镇静处理后患者抽搐停止,转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D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aphy,DSA)资料,回顾性分析二者检出颅内动脉瘤并描述相关形态特征的效能.结果 DSCTA在88例SAH患者中检出动脉瘤117个.2例疑有动脉瘤,5例未检出动脉瘤,对这些病例行DSA复查,4例确诊动脉瘤,3例未检出动脉瘤.以DSA结果为金标准,DSCTA检诊颅内动脉瘤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6.7%,准确性为96.8%.颅内动脉瘤体积越大,DSCTA诊断的敏感性越高.即便对于微小动脉瘤,DSCTA诊断的敏感性亦可达90%以上.此外,DSCTA对动脉瘤最大径和瘤颈宽度的测量结果与DSA基本一致.结论 DSCTA是一种无创、快速、可靠、有效的方法,能准确提供手术所需的影像学资料.DSCTA诊断动脉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DSA基本相同,在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时较DSA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8例脑动脉瘤进行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其中女性11例,男性7例,年龄31~70岁。所有病人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经动脉血管造影(LA-DSA)或CT和MRI诊断为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15例以Willis环为中心横断扫描。3例因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夹闭后为避免金属夹伪影采用冠状扫描。CT影像经磁带通过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18.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用于治疗隐静脉移植冠脉搭桥术(SVG)移植血管再梗死的病人时,常会遇到技术上的困难,临床疗效也常不能令人满意。该文回顾性地研究了SVG术后再梗死患者经PTCA术后的血管造影情况及临床疗效,并将其与未经SVG术而行PTCA术的病人情况相比较。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21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59例)、中年组(198例)和老年组(364例);每组再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后循环梗死组。然后对比分析其中后循环梗死老年组(110例)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254例)、后循环梗死青年组(30例)、后循环梗死中年组(60例)的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和死亡情况。结果后循环梗死各年龄组的最常见梗死部位是脑桥,合并前循环梗死最多的部位是基底节区。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比较,头晕、眩晕、吞咽困难及四肢瘫虽为后循环梗死老年组较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但缺乏特异性;而复视、共济失调、眼震、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上虽具有特异性,却十分少见,对诊断帮助不大。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和后循环梗死中年组比较,后循环梗死老年组HDL-C降低、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后循环梗死老年组日常生活能力较前循环梗死老年组明显差(P<0.05)。结论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预后大多较好。由于吞咽因难和抵抗力低下而使其更容易发生肺炎,治疗中应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病变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1月间,在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放射科进行CTA检查的糖尿病足DF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0~Ⅱ级记为轻度组,Ⅲ~Ⅳ级记为重度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管径变化以及下肢动脉病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髂总动脉(t=6.847,P=0.003)、股动脉(t=5.746,P=0.010)、腘动脉(t=6.673,P=0.004)、胫前动脉(t=5.028,P=0.015)、胫后动脉(t=6.893,P=0.003)、腓动脉(t=4.973,P=0.038)、足背动脉(t=7.049,P=0.000)、下肢动脉病变血管钙化(x~2=23.674,P=0.000)、斑块形成(x~2=18.718,P=0.000)、侧枝循环(x~2=8.938,P=0.000),比较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为准确的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