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4名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反(牙合)患者,行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头颅参照系统分析治疗前后牙颌系统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上颌骨向前移位,下颌向下后旋转;上切牙唇倾前移,下切牙舌倾后移;磨牙远中竖直;覆盖及磨牙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矫治较大年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良好治疗方法,并评价其对软硬组织改变的效果。方法选取30例10-15岁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将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给予上颌前方牵引配合快速扩弓治疗,约半年之后开始第二阶段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直至咬合关系达理想状态,给予保持。结果所有患者经两个阶段治疗后,上颌及上切牙前移,下颌向后下旋转,伴下切牙后移,均显著改善了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凹陷型侧貌,且咬合关系调整理想,达到了功能与外形的完美统一。结论前方牵引可使骨改建,多曲方丝弓技术可产生牙性代偿及部分牙槽骨改建,将前方牵引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充分调动了患者的生长潜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矫治较大年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良好治疗方法,并评价其对软硬组织改变的效果.方法选取30例10-15岁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将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给予上颌前方牵引配合快速扩弓治疗,约半年之后开始第二阶段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直至咬合关系达理想状态,给予保持.结果所有患者经两个阶段治疗后,上颌及上切牙前移,下颌向后下旋转,伴下切牙后移,均显著改善了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凹陷型侧貌,且咬合关系调整理想,达到了功能与外形的完美统一.结论前方牵引可使骨改建,多曲方丝弓技术可产生牙性代偿及部分牙槽骨改建,将前方牵引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充分调动了患者的生长潜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矫治较大年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良好治疗方法,并评价其对软硬组织改变的效果.方法选取30例10-15岁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将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给予上颌前方牵引配合快速扩弓治疗,约半年之后开始第二阶段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直至咬合关系达理想状态,给予保持.结果所有患者经两个阶段治疗后,上颌及上切牙前移,下颌向后下旋转,伴下切牙后移,均显著改善了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凹陷型侧貌,且咬合关系调整理想,达到了功能与外形的完美统一.结论前方牵引可使骨改建,多曲方丝弓技术可产生牙性代偿及部分牙槽骨改建,将前方牵引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充分调动了患者的生长潜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胡勤伟  丁晓琳  杜立新 《口腔医学》2010,30(11):699-700
目的比较平导、多曲方丝弓治疗深覆[牙合]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深覆[牙合]Ⅱ度以上儿童患者30例,年龄12~17岁,随机分为2组,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分别使用平导和多曲方丝弓打开咬合,在矫治前后拍摄头颅定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均能有效打开咬合,平导组以磨牙升高为主,多曲方丝弓组以压低前牙为主,而对于2组磨牙升高或前牙压低量的比较,其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平导和多曲方丝弓均能有效治疗深覆[牙合],但作用机制不同,临床上可选择合适的病例使用。  相似文献   

6.
MEAW技术在正畸末期精细调整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曲唇弓技术在正畸矫治末期精细调整的作用。方法 :选择拔牙矫治病例 8例 ,非拔牙病例 4例 ,均在矫治末期存在轻度的咬合紊乱。使用方丝弓及国产直丝弓矫治器 ,经过排齐、整平、关闭拔牙间隙 ,最后使用多曲方丝弓矫治前、后牙的局部开牙合、磨牙轻度近中、远中关系 ,尖牙尖对尖关系 ,上下中线不齐等局部错牙合。结果 :12例病人平均两个半月时间达到较理想效果。结论 :可将多曲方丝弓技术应用于正畸末期的精细调整 ,操作准确、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曲方丝弓和预成镍钛丝摇椅弓治疗前牙深覆(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Ⅱ~Ⅲ度深覆(牙合)患者20例,年龄12~27岁,多曲方丝弓组10例,预成镍钛丝摇椅弓组10例,咬合打开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X线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种方法咬合打开前后均有切牙压低、磨牙升高,颌骨无明显变化,但多曲方丝弓组打开咬合时间明显短于预成镍钛丝摇椅弓组.结论:2种方法打开咬合的机制基本相同,但多曲方丝弓更有效,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打开咬合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Multiloop Edgewise Archwire,MEAW)技术在错[牙合]畸形矫治后期建立稳定[牙合]关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方丝弓矫治技术进入第三期,弯制多曲方丝弓,根据存在的错[牙合]畸形情况进行多种类型颌间牵引。结果采用MEAW技术,经过3~4个月颌间牵引,解决了错[牙合]畸形矫治第三期出现的问题,全部病例均建立了稳定的咬合关系。结论利用MEAW弓代替矫治后期理想弓的弯制,并通过不同类型的颌间牵引,能获得完美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多曲方丝弓技术,即MEAW技术(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是由韩国正畸医师Kim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它通过多曲唇弓配合前牙垂直牵引,直立磨牙,矫治前牙开骀。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多曲方丝弓技术去除前牙区的垂直牵引后,可对深覆胎患者产生良好的打开咬合的效果。本文通过对采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的深覆胎患者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来研究多曲方丝弓技术打开咬合方面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整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和恢复其正常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 :对 10例陈旧性颌骨骨折伴有牙合关系紊乱的患者 ,我们参照X -线片中提示骨折部位和畸形类型 ,对头影测量侧位片作VTO并进行模型研究 ,确定截骨部位后将模型移动或分段 ,恢复外伤前的咬合关系 ,并将此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 ,调整牙合架 ,使用自凝塑料制作定位牙合板。术中先截开错位愈合的骨段 ,下颌骨陈旧性骨折的复位一般较为理想 ,上颌骨陈旧骨折常需配合LeFortⅠ型截骨术。结果 :9例患者术后恢复了正常的咬合关系及面型 ,1例术后配合正畸治疗也恢复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借助正颌外科的设计程序和手术方法 ,较容易也会很准确的将错位愈合的骨段重新复位 ,达到正常的咬合关系 ,为骨段间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奠定了基础 ,并便于术后牵引复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前牙开的效果.方法结合用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的骨性及牙性前牙开病例8例的矫治体会,着重讨论了多曲方丝唇弓的制作技巧及在临床各型开病例中的灵活应用,初步探讨了其矫治开的机理,并介绍了典型病例的治疗过程.结果本文8例开患者治疗变化主要集中于牙及牙槽区,通过牙的远中竖直压低移动及前牙轻微伸长达到治疗开的目的.结论多曲方丝技术能有效的治疗骨性及牙性前牙开,但术后的稳定性有待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疗效。方法选取24名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反患者,行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头颅参照系统分析治疗前后牙颌系统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上颌骨向前移位,下颌向下后旋转;上切牙唇倾前移,下切牙舌倾后移;磨牙远中竖直;覆盖及磨牙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打开咬合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深覆牙合患者采用多曲方丝弓 (MEAW )技术矫治 ,探讨MEAW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牙深覆牙合Ⅱ° -Ⅲ°错牙合患者 2 0例 ,平均年龄 16.5岁 ,弯制多曲方丝弓矫治深覆牙合。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 ,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U 1A -PP平均减小了 1.70mm ,L1A -MP平均减小了 1.60mm ,U6-PP平均增加了 1.5 2mm ,L6-MP平均增加了 1.5 1mm ,说明咬合打开的机制是前牙压低 ,后牙升高。结论 :应用MEAW技术 ,能压低前牙 ,升高后牙 ,是一种快速、有效打开咬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晓燕 《口腔医学》2010,30(3):158-160
目的 总结多曲方丝弓技术(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MEAW)在错牙合畸形矫治末期进行精细调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例患者,经直丝弓技术矫治后期遗留磨牙支抗丧失,前牙覆牙合覆盖过深或磨牙前倾,局部小开牙合或上下牙尖窝关系不紧密,中线偏斜等问题,采用MEAW技术配合颌间牵引进行调整。结果 经过3~6个月的咬合调整,全部病例均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尖窝关系良好。结论 MEAW技术配合颌间牵引用于直丝弓矫治末期的咬合调整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多曲方丝弓在矫治后期咬合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Multiloop Edgewise Arch-Wire,MEAW)在矫治后期咬合调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处于标准方丝弓矫治后期、前牙区咬合接触不良的错(牙合)患者,分别用MEAW弓丝和标准方丝弓咬合调整,进行9个月的前瞻性疗效观察。结果应用MEAW技术组调整咬合的病例中分别有59%和30%的病例在3个月和6个月的时间内建立了咬合接触关系,而应用标准方丝弓技术调整咬合的病例中有44%的病例在9个月内未建立起咬合接触关系,仅有4%的病例在3个月内建立起咬合接触关系。结论MEAW技术可以作为咬合调整的有效方法用于正畸矫治后期,能起到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扩弓和多曲方丝弓技术在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矫治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8例,均采用上颌扩弓技术矫治单侧上颌后牙反(牙合),多曲方丝弓技术不同程度地直立后牙,调整后牙在三维方向的位置,并解除前牙的反(牙合),调整下颌中线。结果 8例Ⅲ类错耠伴下颌偏斜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 轻度及中度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患者通过上颌的扩弓及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可有效地矫正磨牙关系及下颌偏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矫治较大年龄骨性Ⅲ类错he的良好治疗方法,并评价其对软硬组织改变的效果。方法选取30例10—15岁骨性Ⅲ类错he患者,将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给予上颌前方牵引配合快速扩弓治疗,约半年之后开始第二阶段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直至咬合关系达理想状态,给予保持。结果所有患者经两个阶段治疗后,上颌及上切牙前移,下颌向后下旋转,伴下切牙后移,均显著改善了骨性Ⅲ类错耠的凹陷型侧貌,且咬合关系调整理想,达到了功能与外形的完美统一。结论前方牵引可使骨改建,多曲方丝弓技术可产生牙性代偿及部分牙槽骨改建,将前方牵引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矫治骨性Ⅲ类错he。充分调动了患者的生长潜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应用“摇椅形”弓丝加前牙区垂直牵引矫治开[牙合]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被认为是治疗开(牙合)畸形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存在着弓丝弯制复杂,患者口腔清洁困难,该技术推广应用困难等不利因素。经过几年临床实践发现"摇椅形"弓丝加前牙区垂直牵引能有效地治疗开(牙合)畸形,并能克服上述不足;而且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已证实应用该方法牙齿  相似文献   

19.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多曲方丝弓技术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矫治特点,探讨其作用机理,总结其临床治疗时机、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方法 用多曲方丝弓技术对13例安氏Ⅱ类错(牙合)进行深覆(牙合)、深覆盖、前牙唇向开展和调整磨牙关系的矫治.结果 13例安氏Ⅱ类1分类和Ⅱ类2分类错(牙合)均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多曲方丝弓技术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矫治机理独特,只要充分认识其矫治原理,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并取得患者配合,即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李洋  石晶  彭惠 《北京口腔医学》2016,24(3):155-158
目的:应用PAR指数结合头影测量的方法对多曲方丝弓与摇椅弓治疗深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方法选取深覆Ⅱ~Ⅲ度青少年患者30例,均为均角型,多曲方丝弓组和摇椅弓组各15例,所有病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比治疗前、后的PAR指数和头影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两组正畸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矫治后各项PAR分值比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曲方丝弓组中的颊侧咬合关系及覆的PAR分值减少量大于摇椅弓组(P<0.05)。权重PAR总分差大于摇椅组(P<0.05)。多曲方丝弓组对上下切牙的压低效果比摇椅弓组明显,且对下切牙的唇倾度控制的较摇椅弓组好(P<0.05)。多曲方丝弓组治疗前后对后牙的升高及下颌平面角、下面高和全面高各测量值没有摇椅弓组升高的明显(P<0.05)。结论两组矫治方法对深覆的治疗效果都有明显的改善,但多曲方丝弓组比摇椅组改善的更明显,尤其是覆及颊侧咬合关系两方面改善更明显。而摇椅弓组对颌骨和面型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