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导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中,血管新生是导致斑块内破裂并引发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缺氧、炎症、生长因子相关因素可引发斑块内血管新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本文对影响血管新生的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证实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是导致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的重要因素。炎症因子及各类细胞通过斑块内新生血管进入斑块,导致斑块稳定性破坏,但影响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相关因子和主要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因此识别斑块内新生血管、探索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相关因子及机制是研究斑块内新生血管致斑块不稳定性的关键。抑制斑块内新生血管生成,可能成为防治颈动脉斑块破裂、降低脑栓塞事件发生的新策略。本综述旨在探讨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相关因子、机制以及检测成像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血管新生的病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内膜往往出现血管新生.这些新生血管可以促进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甚至诱发斑块出血和斑块破裂.进一步研究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意义并寻求较佳的防治方法,可以为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一个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4.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过程中,血管新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局部新生血管和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随着斑块内新生血管数量的增加,斑块内脂质和各种炎细胞堆积,最终导致基质降解,纤维帽变薄,斑块破裂,进而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mi RNA的研究越发地让我们认识到,mi RNA不仅在肿瘤疾病领域,在动脉粥样硬化领域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心血管系统中发现多种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mi RNA,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选择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血管新生是指在原来存在的血管结构上长出新血管的生物学过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为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所引起,斑块内血管新生是斑块破裂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力学微环境与血管新生及微血管破裂关系密切,现阐述力学环境与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关系。①血管新生的力学微环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因血管平滑肌细胞大量增殖和胶原大量沉积,引起微血管内腔压力增加,包括外膜的血管网所受压力上升,血管网血流压力梯度增强,局部....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As)疾病在各种易损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导致斑块的形成、破裂。在这一过程中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数量、通透性成为关键因素,因此,对于新生血管的调节成为近几年As疾病的治疗策略。然而,仅仅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的进展具有一定局限性,怎样促进斑块内滋养血管成熟化将成为稳定As易损斑块新的治疗途径。本文综述了滋养血管成熟化相关生长因子及信号通路,以期为As易损斑块新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滋养血管在促进斑块的进展、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斑块内出血甚至破裂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对不同阶段斑块滋养血管新生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针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进而达到延缓斑块进展、增加斑块稳定性的目的也将成为可能,这或许能够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理念。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主要临床危险性在于斑块的不稳定性、易损性。斑块内新生滋养血管(VV)具有结构缺陷,其脆性大、渗漏性高,容易破裂出血,促进炎症反应,也为血细胞及血液可溶性成分进入斑块提供通道,促进As斑块的形成,并且与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深入研究新生滋养血管的功能及关键信号途径在As中的作用,有望从根本上阻止稳定斑块发展为易损斑块,或者阻止不稳定斑块破裂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病变处新生血管易破裂并诱发斑块内出血,从而加剧疾病发展.近年来有基础研究表明黄连素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现就黄连素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常常出现病理性新生血管,可促进斑块的发生发展,甚至诱发斑块出血和斑块破裂,是促进稳定型斑块向不稳定型斑块发展的重要机制。如何早期识别易损斑块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CD105是一种内皮细胞表达的糖蛋白,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是最近多数学者确定的一种最理想的人类内皮细胞增殖的指示剂。本文就CD105的分子结构和功能、CDl05与血管新生的关系、抑制血管新生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意义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是否破裂与斑块内在特性密切相关.斑块脂质核心增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帽变薄及血管钙化极易导致斑块破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可发生表型转化,转化为巨噬细胞样细胞、泡沫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样细胞等多种类型,进而影响斑块稳定性.本文主要介绍VSMC表型转化及其与AS斑块稳定性之间的联系,为稳...  相似文献   

12.
新生滋养血管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滋养血管新生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已受到普遍关注,在动脉内膜发生缺血缺氧或炎症时可诱发滋养血管新生,并通过白细胞征募和斑块内出血等机制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趋化蛋白,还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其可能机制是参与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直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炎性反应状态,促进单核巨噬细胞黏附、迁移以及泡沫细胞的形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使斑块不稳定性增加,参与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深入研究chemerin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引发的急性心血管事件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斑块内血管生成是促进斑块生长并造成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生的血管发育不成熟,存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导致反复发生斑块内出血。现从斑块内血管生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机制、检测血管生成的影像学方法以及抗血管生成的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血管滋养血管其主要功能是运送营养物质和氧至动静脉血管壁,同时清除血管壁细胞及通过动静脉血管内皮扩散转运所产生的"废物"。尽管血管滋养血管特性的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之间的关系已得到很好的证实,但血管滋养血管的作用,特别是疾病过程中如动脉粥样硬化,以何种方式存在及消失,是该疾病的成因或仅仅起作用,目前仍未完全明了。然而,即使其增值作用较小,其新生的微血管由于内皮损害而作为单核细胞移行至早期疾病位点的通路,成为疾病进展的根源之一。鉴于血管滋养血管以上两种功能特点,现就血管滋养血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作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16.
斑块内血管新生由低氧和炎症等因素诱导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加剧炎症反应和诱发斑块内出血,影响斑块的稳定性,从而诱发死亡率极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另一方面可缓解斑块内低氧状态,减少细胞坏死,为斑块内有害物质的移出提供通道。抗血管生成治疗虽已投入临床应用,但在动脉粥样硬化方面进展甚小。本文就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发生机制、血管新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相关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是导致斑块破裂进而引起卒中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是导致斑块破裂进而引起卒中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栋  王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11):1053-1056
心外膜脂肪组织是沉积在心脏尤其是冠状动脉周围的脂肪组织,可以表达多种脂肪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最近这些脂肪因子已经被证实还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血管新生。这些新生血管在斑块内可能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新生血管具有很强的通透性,可以改善斑块局部缺氧状况;另一方面,新生血管可能促进斑块进展并导致其不稳定性增加。因此,通过研究脂肪因子致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抑制斑块内的血管新生增强其稳定性可能成为未来治疗冠心病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对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制定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大量研究证实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超声造影可显示和评估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是近年来斑块稳定性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