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1-7)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终末活性产物,可通过直接作用于心血管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以及与心脏和血管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改善心功能、降低血压、抑制心脏和血管重构作用.现就血管紧张素-(1-7)对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1-7)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紧张素-(1-7)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终末活性产物,可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改善心功能、降低血压、抑制细胞增殖、抗血栓、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作用。现就血管紧张素-(1-7)的生成、生物学作用及其作用的受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1-7)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家族中的新成员,近来研究提示其有抗高血压、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和心肌细胞肥大、影响心脏神经电生理、抗血栓形成、调节水、电解质代谢平衡等作用,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内源性拮抗剂。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1-7)[Ang-(1—7)]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新成员,在许多方面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利钠、利尿、抗增生及抗炎症等作用。其作用由特异性受体介导,与缓缴肽、一氧化氮及.PGI2有关。新近发现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与Ang-(1-7)构成RAS的一轴即ACE2-Ang-(1-7)轴,与另外一轴即ADE-AngⅡ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轴间的平衡对维持心血管、泌尿、生殖等系统的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1-7)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终末活性产物,可通过直接作用于心血管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以及与心脏和血管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改善心功能、降低血压、抑制心脏和血管重构作用。现就血管紧张素-(1—7)对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1—7)是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家族中的新成员,近来研究提示其有降低血压、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心肌细胞肥大、影响心脏神经电生理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是血管紧张素Ⅱ的内源性拮抗剂。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1-7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血管紧张素家族的终末活性产物,其通过受体介导表现为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利尿、利钠和抑制平滑肌增殖等作用,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血管紧张素1-7的生化、生理特性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Ang)1-7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新调节因子,它能够拮抗AngⅡ的扩血管和促增殖等效应,并对肾脏发挥复杂的调节作用。通过药物作用干预血管紧张素酶2-Ang-(1-7)-Mas轴的功能,将会为心血管疾病、肾脏、肝脏疾病和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过度兴奋,尤其是肾脏局部RAS高表达对肾脏疾病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随着对RAS深入研究发现,除经典的RAS途径外,还有一条新的RAS途径:血管紧张素转移酶2-血管紧张素(1-7)-Mas轴[ACE2-Ang(1-7)-Mas轴],它和经典RAS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机体内环境稳定、维持肾脏功能正常.本文就ACE2-Ang(1-7)-Mas轴在肾脏生理及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对血管紧张素 (1- 7)的研究使我们对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血管紧张素 (1-7)通过特异性的受体发挥生理作用。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经过特异的肽链内切酶变为血管紧张素 (1 -7) ,再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降解为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 (1- 5 )。血管紧张素 (1- 7)具有抗增殖、扩张血管、抗氧化应激及促进纤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心脏重构主要为左室肥厚,神经内分泌激素参与心肌肥厚的形成过程。血管紧张素(1-7)是RAS中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虽然都来源于血管紧张素Ⅰ,但是不同于血管紧张素Ⅱ所引发的生物学效应,具有保护心脏重构。随着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1-7)转化机制的阐明以及通过药物控制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1-7)而不向血管紧张素Ⅱ转化的进一步研究,将会给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1-7)在血管紧张素II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反应中的应用。方法:在Ang Ⅱ诱导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中,应用Ang-(1-7),通过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蛋白质含量和细胞表面积等指标,观察心肌细胞肥大情况。结果:Ang-(1-7)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 Ⅱ诱导培养的心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速率,Ang-(1-7)还能减少Ang Ⅱ诱导培养的心肌细胞的细胞蛋白质含量和表面积。基作用受体不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而是通过一种特殊受体介导。结论:Ang-(1-7)能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是通过一种特殊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在心脏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紧张素Ⅱ的大部分心血管效应(如收缩血管、升血压、刺激醛固酮分泌、促进心肌和血管细胞增殖等)是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介导,但是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具有拮抗AT1的功能,起着对抗细胞生长和心肌肥厚及促细胞分化、凋亡,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并认为其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心脏、血管保护性受体。现就近年来对AT在心脏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1—7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紧张素1—7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血管紧张素家族的终末活性产物,其通过受体介导表现为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利尿、利钠和抑制平滑肌增殖等作用,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血管紧张素1—7的生化、生理特性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与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离体大鼠心脏置于Langendorff装置上 ,采用主动脉逆灌法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15min后 ,剪断丝线再灌流 30min ,造成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分别用含有Ang (1 7)或AngⅡ的缓冲液灌注 ,浓度均为 1.0nmol L ,观察它们对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左室收缩压 (LVSP)及冠状动脉流量的影响。结果 :AngⅡ明显增加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程度记分 ,不利于再灌注期冠状动脉流量和LVSP的恢复 ;而Ang (1 7)可减少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程度记分 ,促进再灌注期冠状动脉流量的恢复 ,并能预防再灌注期LVSP进一步下降。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 硝基精氨酸甲酯可阻断Ang (1 7)对再灌注期冠状动脉流量的影响 ,但不能改变其对再灌注期心律失常及LVSP的影响。结论 :外源性Ang (1 7)在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不同于AngⅡ ,能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它对再灌注期冠状动脉流量的影响可能与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血管紧张素-(1-7)[Ang-(1-7)]干预后二肾一夹(2KlC)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变化过程,以及Ang-(1-7)对血压相关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建立2KlC高血压大鼠模型后2周,经颈内静脉予Ang-(1-7)短期干预,同时多导电生理仪记录有创颈动脉压演变。放免法测定血浆AngⅡ,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氧自由基(O2-)浓度及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酶免疫法测定血浆前列腺素E2(PGE2)。结果Ang-(1-7)可造成2KlC大鼠血压降低。与降低血压状态相伴随,血清NO及血浆PGE2浓度显著升高(P<0.01),血清O2-浓度显著降低(P<0.01),血浆AngⅡ水平及血清NOS、SOD活力未受Ang-(1-7)影响。结论在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状态下,Ang-(1-7)降压机制与循环NO、PGE2浓度升高及O2-浓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1-7)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管紧张素(1-7)与其受体Mas结合,通过调节钙调神经磷酸酶/T细胞活化核因子(Calcineurin/NFAT)、NO/cGMP及其他信号转导通路,具有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1-7)是血管紧张素家族中一个新成员,它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血管紧张素(1-7)/Mas受体轴发挥作用。血管紧张素(1-7)作为血管紧张素Ⅰ的主要活性产物,对调节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尤其是组织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起着一定的作用。它通过激肽、一氧化氮、前列腺素产生与血管紧张素Ⅱ完全不同的作用。这些提示血管紧张素(1-7)可能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自身活性的重要物质。近期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1-7)具有保护心室心肌功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氧化应激,调节神经压力反射,降低血压和舒张血管,抗增殖、抗纤维化和抗炎症反应,以及调节血脂、脂肪细胞代谢、保护糖尿病所致心肌损害等心血管保护作用,现就这些保护作用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1-7)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紧张素-(1-7)是由血管紧张素I和血管紧张素Ⅱ转化而成的7肽生物活性物质。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具有扩张血管、降压、利尿、利钠、调节水钠平衡以及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与血管紧张素Ⅱ 相反的生理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一种特殊受体介导,与缓激肽、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和其主要产物Ang(1-7)生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一个重要的血压和水电解质调节系统。经典的RAS是指由肝脏分泌的血管紧张素原释放入血液循环,在肾近球细胞产生的肾素作用下转化为10肽的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再经肺循环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作用转化为8肽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上述经典(循环RAS)外,局部组织如心脏、血管壁、肾脏、脑等组织还具有独立的RAS,主要凋节局部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循环和局部的RAS在心血管疾病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