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薛延  杨欣  阮祥燕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6):1302-1304
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有:(1)抗骨吸收药物,如降钙素、双膦酸盐、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2)促骨形成药物,如氟化物、甲状旁腺素、生长激素、同化激素等;(3)促进骨矿化药物,如钙制剂、维生素D类等。此外。锶盐和破骨细胞抑制因子等尚未广泛用于临床,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等进一步认识,治疗药物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分为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他汀类等,抑制骨吸收药物如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膦酸盐类、狄诺塞麦等,既能抑制骨吸收又能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如锶盐,钙剂和维生素D及衍生物以及中医药等。文章对以上目前国内外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退行性病变,其发生主要与骨吸收和骨重建失衡有关。根据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的不同,临床治疗药物主要分为基本补充剂、抗骨吸收药物和促骨形成药物。钙剂和维生素D是药物治疗的基础;抗骨吸收药物包括双磷酸盐、雌激素及其受体调节剂、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为促骨形成药物;锶盐、维生素K2等兼有抗骨吸收和促骨形成的作用。特殊人群以及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要注意药物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iod hormone ,PT H )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arathyriod hormone‐related peptide ,PT HrP)是骨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骨代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两个过程。当骨吸收超过骨形成时,会引起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细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1],是一种系统性、全身性骨病,临床表现为骨骼疼痛,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因而减少骨折是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主要目的。临床有促进骨形成(PT H、PT HrP和锶制剂等)、抑制骨吸收(双膦酸盐、降钙素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促进骨矿化(钙制剂及维生素D等)3类药物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其中抑制骨吸收类药物,只能延缓疾病的发展,并不能治愈骨质疏松,因此促进骨形成且增加骨量的药物对临床应用更具有价值。本文就 PT H、PT HrP的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及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抑制骨吸收,另一类促进骨形成。 1 骨吸收抑制剂 1.1 雌激素(estrogen,E) 雌激素缺乏是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进入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丧失速率明显加快,低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BMD)使脊柱、股骨、腕骨等处易发生骨折。成骨细胞表面存在雌激素受体(ER)、细胞因子(IL-1,TNF,IL-6)受体,ER激活时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E撤退后,抑制作用减弱,这些细胞因子可刺激破骨细胞产生,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导致骨量丧失〔1〕。E与钙代谢也密切相关,可以增加胃肠道维生素D受体的数目和敏感性,也可通过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alcitonin,CT)调节血钙,并且影响肾脏对钙的吸收和分泌〔2〕。  相似文献   

6.
染料木素系从豆科植物槐角Sophora japort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异黄酮单体成分,具有弱雌激素样作用又非雌激素类化合物,称之为植物雌激素。流行病调查、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均发现,异黄酮通过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过程,维持骨代谢的动态平衡,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鉴于染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作用特点也各不相同,临床治疗选择与应用较为复杂.大部分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是抑制骨吸收药,本文主要对骨质疏松治疗中的抑制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性激素替代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降钙素等四类骨吸收抑制剂进行概要说明.  相似文献   

8.
王磊  李兴 《医学教育探索》2011,26(6):426-429
使骨吸收增加或骨形成减少的因素都会诱导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脂联素作为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内源性的生物活性多肽类物质,除观察到对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及平滑肌功能、肿瘤坏死因子等方面有作用外,在骨代谢中亦发挥重要作用,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骨吸收和骨形成这两大骨代谢方面。脂联素在骨组织中的生理作用的实质是对成骨和破骨两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成骨、成脂肪分化与雌激素受体α和β表达变化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MSC,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型,加入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剂,使用RTPCR法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和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雌激素受体α(ERα)和β(ERβ)在成骨和成脂肪分化中的表达变化。结果:①体外分离培养的人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分别表达Osteopontin和LpL。③MSC构成性表达雌激素受体α和β,雌激素受体α表达占优势。③在成骨分化中,雌激素受体α和β表达无明显改变,而在成脂肪分化中,雌激素受体α表达减低,β表达增高。结论:MSC成骨和成脂肪分化与雌激素受体α和β表达变化有关。调节雌激素受体α和β的表达,或使用一些雌激素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将有可能抑制骨髓脂肪细胞的形成,促使MSC向成骨细胞分化,为骨质疏松及其它成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老年女性的常发病。体内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发生 有着密切的关系,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是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雌激素可以抑制骨代谢中的骨吸收,同时也能促进骨代谢中的骨形成,从而维持正常的骨代谢,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本文综述雌激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理机制及其安全性问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 losteopomsis,PMO)发生的主要机制是雌激素缺乏后骨转换加快,同时骨吸收多于骨形成,导致骨量下降.雌激素(e-strogen,E)和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以其抗骨吸收作用.成为临床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2.
染料木素是从大豆、三叶草、葛根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异黄酮化合物,为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其化学结构与内源性雌激素相似,能与雌激素胞膜及胞内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如抗肿瘤、神经保护、调节骨代谢与脂代谢、抗肝纤维化、心血管保护及抗氧化等作用。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染料木素在抗心律失常、心肌保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李向阳  章俊 《医学综述》1999,5(3):104-105
<正>成骨细胞成骨和破骨细胞骨吸收在骨代谢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失衡会导致多种疾病,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关节炎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受多种因素调控:全身因素[如甲状旁腺素(PTH)、1,25(OH)_2D_3、降钙素、性激素等]骨局部因子[如白介素1,4,6,11,18、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化生长因子β(TGF_β)等]和遗传因素(如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胶原基因变异、胶原酶基因变异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全身性激素对骨代谢的影响需要骨局部因子参与或介导,因此骨局部因子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生长、代谢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IL-11是新近发现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4.
染料木素系从豆科植物槐角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异黄酮单体成分,是具有弱雌激素样作用又非雌激素类化合物,称之为植物雌激素。流行病调查、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均发现,异黄酮通过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过程,维持骨代谢的动态平衡,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鉴于染料木素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为了保证其安全使用,本实验对其进行了大鼠的围产期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是由于女性雌激素缺乏骨重塑失衡引起的骨量减少、骨折风险增加的一种骨骼疾病。大量研究已证实,雌激素缺乏在PMO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雌激素缺乏通过雌激素受体的介导,调控下游通路以及破骨与成骨;雌激素作为抗氧化剂,调控骨微环境中氧化应激状态以及骨重塑;雌激素缺乏还能通过调控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诱发免疫反应,调控骨重塑。以上雌激素缺乏引起的多重机制联合作用在骨重塑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种发病机制的研究,可进一步加深临床医生对PMO的认知,并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及其受体、受体基因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晓东 《广西医学》2001,23(5):1096-1099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与多种因素相关 ,遗传、环境、疾病等因素对骨代谢产生重要作用。在Ⅰ型骨质疏松症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 ,既存在遗传因素诸如雌激素受体基因型的作用 ,又有包括女性卵巢功能衰退血中雌激素水平下调等后天因素影响。许多研究证明Ⅰ型骨质疏松症在很大程度上与雌激素的作用有关 ,现就近年来雌激素与骨代谢关系从基因型、受体和雌激素水平进行的研究和探讨作一综述。1 雌激素、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基因体内雌激素以三种形式存在 ,雌酮 (estrone ,E1)雌二醇 (estradiol,E2 )、雌三醇 (estrio…  相似文献   

17.
成人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成人成骨细胞的分布;探讨雌激素调节骨代谢的作用机制及雌激素受体变化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方法用多次酶消化法进行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病人和正常对照成人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显微镜下观察ER阳性细胞;计算各组人群ER阳性细胞率;t检验分析各组间ER阳性细胞率的差异。结果成骨细胞细胞核和/或细胞质有ER存在;各组人群阳性细胞标记率有明显差异。结论雌激素不仅通过调节钙调节激素间接影响骨重建,还可与成骨细胞ER结合调控骨代谢;ER存在于成骨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人成骨细胞:ER减少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秋 《安徽医学》2002,23(2):2-3
产生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就是骨吸收与骨形成作用失衡,大量的骨吸收使骨量减少、质量下降.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其骨形成和骨吸收均增高,但骨吸收的速度大于骨形成,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指标皆增高,主要与绝经后雌激素的缺乏有关;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见于65~70岁及其以上人群,其体内反映骨形成和骨形成的生化指标正常或降低,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主要与年龄老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燕  杨光 《广州医药》2006,37(5):5-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亦称为Ⅰ型骨质疏松症,目前认为雌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是该病的主要病理因素,雌激素的缺乏导致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偶联遭到破坏[1],骨吸收加速,而骨量减少.骨形成和骨吸收是骨代谢的两个基本过程,它们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骨吸收是由破骨细胞执行的,通过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完成的矿物质溶解,有机基质吸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作用于骨组织早期的破骨细胞,促进其分泌和活性,刺激骨吸收而导致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基本特征的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加,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骨髓细胞的护骨素表达能力降低,破骨细胞生成增多,骨的质量和结构改变的骨质疏松更加显著,甚至会出现创伤性骨折等全身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