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补气通络方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与结构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补气通络方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行右坐骨神经横形切断后即刻原位吻合术造模,制成周围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成4组:补气通络胶囊组、补气通络注射液组、维生素B1加B6组和空白组。经过造模给药后4、8、12周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和神经轴突计数(NAC)测定作为观测指标,判断神经功能与结构的修复情况。结果:补气通络方2个治疗组的神传导速度及神经轴突计数均比维生素B1加B6组和空白组恢复快(P<0.05或P<0.01)。结论:补气通络方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与结构的恢复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气通络方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揭示其作用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实验通过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行右坐骨神经横形切断后即刻原位吻合术造模,制成神经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用补气通络胶囊剂和注射剂治疗作2个观察组,设立两个同期对照组:维生素B1+B6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经过造模后4、8、12周,每组随机抽取4只大鼠,取其双侧小腿三头肌称量湿重,以肌重及恢复程度作为观测指标,判断神经的修复情况。结果:补气通络方两个治疗组的小腿三头肌湿重及其恢复率比维生素B1+B6组恢复快(P<0.05);比空白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维生素B1+B6组的恢复也明显快于空白组(P<0.05)。结论:补气通络方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有临床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补气通络方对大鼠从骨神经损伤后小腿三头肌湿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气通络主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揭示其作用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实验通过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行右坐骨神经横形切断后即刻原位吻合术造模,制成神经损损模型,造模成后随面分成4组,每组12只,用补气通络胶囊剂和注射济治疗作2个观察组,设立两个同期对照组:维生素B1+B6的阳性一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经过赞成造模后4、8、12周,每组随机抽取4只大鼠,取其双侧小腿三头肌称量湿重,以肌重及恢复作为观测指标,判断神经的修复情况,结果:补气通络方两个治疗组的小腿三头肌湿重及其恢复率比维生素B1+B6组恢复快(P<0.05),比空白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维生素B1+B6组的恢复也明显快于空白组(P<0.05),结论:补气通络方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有保进作用,用临床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补气通络方对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补气通络方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采用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行右坐骨神经横形切断后即刻原位吻合术,制成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补气通络胶囊组、补气通络注射剂组、维生素B1、B6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在给药后4、8、12周以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小腿三头肌湿重(WWT)测定为观测指标,判断神经功能的修复情况.结果显示补气通络方两个治疗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传导速度及小腿三头肌湿重均比维生素B1+B6组和空白组恢复快(P<0.05或P<0.01).表明补气通络方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补气通络方对大鼠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比较补气通络方和神经外膜切开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的治疗效果,采用清洁级SD大鼠制成精确的右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补气通络胶囊剂组、手术(神经外膜切开)纽、补气通络胶囊 手术组和对照组。经过造模给药后1天、1周、4周、8周作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阈强度、最大波幅测定作为观测指标,判断神经功能的修复情况。结果显示补气通络方及补气通络方 手术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阈强度、最大波幅均比对照组恢复快,有显著性差异(P<0.05及P<0.01);手术(神经外膜切开)组虽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恢复最慢;补气通络方与补气通络方 手术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补气通络方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后的神经恢复有促进作用;单纯神经外膜切开对周围神经急性挤压伤早期可能有帮助,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运期疗效可能因破坏神经营养血管并不确切,临床运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总积分、空腹血糖(FBG)、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SNCV)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77%(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有增高趋势。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00rag、维生素B12 500ug肌肉注射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观察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MCV、S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腓总神经MCV、胫神经SCV、腓总神经SCV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舒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郁 《新中医》2002,34(7):32-33
目的:观察舒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加服舒络汤,对照组肌注维生素B12并加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1%。治疗组治疗后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降低(P<0.05);神经传导速度提高(P<0.05)。结论:舒络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点穴配合中药足浴的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控制血糖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和维生素B1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点穴配合中药足浴治疗,比较症状改善和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m/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9%和68.75%,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右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点穴配合中药足浴治疗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糖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接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8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并给予B族维生素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降糖通脉胶囊。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2.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5.9%,两组比较P(O.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血流变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血流变值无明显变化(P〉O.05);观察组治疗后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变化不大(P〉O.05),两组闯比较P〈O.05。结论:降糖通脉胶囊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1.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魏红  刘福来  佘鸿燕  邓春 《新中医》2006,38(8):75-76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及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以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53.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能明显缓解DP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观察组46例,均于血糖控制稳定后开始观察。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温经通络方足浴,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运动神经传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活血温经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止痛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甲钴胺肌内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止痛方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1);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IC)值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活血止痛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络糖泰方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短期干预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采用两次四氧嘧啶腹腔注射法诱发DM大鼠模型,造模后予通络糖泰方浸膏灌胃治疗,治疗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糖,体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P〈0.01)。通络糖泰方能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论:造模12周后,大鼠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通络糖泰方能有效改善实验性DPN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弥可保(甲钴胺)治疗抗肿瘤药物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1例化疗后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予弥可保1000ug静脉推注(隔日1次),对照组(30例)予维生素B12 1mg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40.0%,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弥可保可明显改善抗肿瘤药物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6.
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血府逐瘀汤(化裁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控制血糖基础上,治疗组78例给予血府逐瘀汤(化裁方),200ml,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78例给予弥可保500μg每天3次口服。两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2.56%,总有效率93.59%;对照组显效率38.46%,总有效率75.64%。两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化裁方)能明显改善DPN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治疗DPN疗效显著,无毒性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合用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针灸+中频治疗+外用中药薰洗”的治法,对照组采用“静脉点滴脉络宁或川芎嗪及口服肌醇、维生素B1、甲钴胺”的治法,两组均治疗30天,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62.7%,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中医内外合用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糖病周围神经病变(DN)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随机将88例DN患者分为红花注射液治疗组44例和生脉注射液对照组44例进行治疗,观察其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血脂等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9%,对照组40.9%(P<0.01),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P<0.05,P<0.01),血液流变学值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提示:红花注射液能够减轻DN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病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全血黏度,对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天麻注射液及天麻胶囊(下称天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方法。方法:老年DPN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天麻+弥可保片)和对照组(弥可保片),治疗前后分别判定症状,检查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与对照组(47.50%)相比,治疗组症状显著改善(71.67%,P〈0.05);神经传导速度增快(P〈0.05)。结论:天麻可有效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DPN患者2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解毒补肾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1.5%,治疗组有效率为94.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增快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补肾方联合甲钴胺治疗可以显著改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