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测试片法快速检验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快速检测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检验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用国标法进行对比。结果:测试片法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高,最小检出量0.11 cfu/g(m l),敏感度为1.2×10-8,比国标法可提高3个指数的最小检出量。阳性检出率可提高20.0%~25.5%。结论:测试片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结果易观察。方法准确可靠,抑制杂菌能力强,工作周期短,可减少1/2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适宜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检验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用国标法进行对比。结果测试片法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高,最小检出量1.1×10^-4cfu/g(rrd),敏感度为3.0×10^-8cfu/g(m1),比国标法可提高3个指数的最小检出量。通过对242份食品的检测对照,测试片法阳性检出率为31.40%,国标法阳性检出率23.97%,阳性检出率可提高7.50%。结论测试片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结果易观察,准确可靠,抑制杂菌能力强,工作周期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O9抗原沙门菌的新方法。方法:利用针对沙门菌O9抗原的两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一种双抗体夹心检测O9抗原沙门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GICA)。结果:该试纸条对标准肠炎沙门菌LPS的最小检出量为0.15 ng/条,对肠炎沙门菌菌液的最小检出量为2×105cfu/条。蛋品、鸡肉、猪肉的人工污染试验显示,经增菌后免疫层析试纸条可检出1 cfu的肠炎沙门菌,在大肠杆菌与沙门菌比例为1000:1仍不干扰试纸条的检测。共对市场采集的鸡蛋、鸡肉以及猪肉样品577份进行免疫层析试纸的检测,试纸条与经典细菌分离鉴定法相比:敏感度为90.0%,特异性为98.6%。结论:检测O9抗原沙门菌的GICA法快速、特异、灵敏,在重要沙门菌病检测方面有着潜在、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食源性沙门菌疾病主动监测,发现沙门菌污染和疾病发生关系,为食源性沙门菌溯源分析和消费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食品中沙门菌检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沙门菌检验》(GB/T4789.4-2008);腹泻标本中沙门菌检验参照国际沙门菌监测(GSS)提供的方法。结果:10个监测点共检出沙门菌85株33种血清型,其中食品株61株28种血清型,人原株24株9种血清型。12类食品中有8类食品检出沙门菌,其中生畜禽肉是沙门菌污染高危食品,检出率达41.67%,食品种类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65,P0.005),地区污染分布无统计学意义(χ2=0.189,P0.05)。结论:食源性沙门菌污染和疾病发生较重,应加强和完善主动监测工作,是防控和降低食源性沙门菌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制订化妆品沙门菌标准检验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化妆品卫生检验手册》提供的方法基础上,用加中和剂卵磷脂和吐温-80改进方法进行检测含防腐剂化妆品中沙门菌。结果:加中和剂卵磷脂和吐温-80改进的方法提高了检出灵敏度。使用中和剂检测时,化妆品中沙门菌含菌量为101cfu/10 g即可检出;而未使用中和剂时,化妆品中沙门菌含菌量达102cfu/10 g时才能检出。结论:目前改进的方法对含防腐剂化妆品中沙门菌的最低检出限为2.9~9.4×101cfu/10 g。  相似文献   

6.
目的 改良检测沙门菌的微量半固体氯化镁孔雀绿最可能数(mini-MSRV MPN)方法.方法 在mini-MSRV MPN方法的基础上,将缓冲蛋白胨水(BPW)改为一步增菌液,MSRV培养基改为改良MSRV培养基,进行沙门菌加标回收试验.分别采集154份生鸡肉、48份鸡舍环境涂抹物和48份鸡粪样品,对比分析改良mini-MSRV MPN法、mini-MSRV MPN法和常规最大可能数(MPN)方法检出沙门菌的情况.结果 改良mini-MSRV MPN方法加标回收试验结果:0.9 CFU/g加标菌量组回收菌量均<2.7 MPN/g;9.0、90.0 CFU/g加标菌量组平均回收菌量分别为10.1、94.0 MPN/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12% 、104%.改良mini-MSRV MPN方法、mini-MSRV MPN方法和常规MPN方法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18.4% (46/250)、5.2% (13/250)和6.0% (15/250),改良mini-MSRV MPN方法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x2值分别为19.68和17.82,P值均<0.05);检出沙门菌的量(中位数)分别为21.0、<2.7、<3.0 MPN/g,改良mini-MSRV MPN方法检出沙门菌的量(中位数)高于其他两种方法(Z值均为5.71,P值均<0.05).结论 改良mini-MSRV MPN方法可以对食源性沙门菌进行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海(水)产品中霍乱弧菌新的增菌分离检验方法,提高方法的最小检出量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海(水)产品等水生动物检样经搅碎后,应用四硼酸钠缓冲溶液,将污染在组织中的霍乱弧菌等微生物洗脱溶释游离在液体内,吸取上层清液加入5倍浓碱性蛋白胨,霍乱弧菌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有效增菌,然后分离鉴定。结果:四硼酸钠能有效地控制增菌条件。pH值变异系数0.63%,减少干扰物质组胺75.0%~80.0%,最小检出量0.01~0.04 cfu/g,比原方法可提高5个对数的阳性检出量,检出率提高50%以上。结论:本方法具有防腐、抗干扰强、增菌条件稳定、分离平板上杂菌少、菌落易识别、菌型不易变异、操作方便和阳性检出率高的特点,可缩短检测周期1倍,节约成本65.0%~70.0%。不但适用于海(水)产品,也适用于其它固体食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Yan L  Wang X  Guo Y  Pei X  Yu D 《卫生研究》2011,40(3):348-51, 354
目的比较增菌-PCR法与传统方法检测禽肉中沙门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时效性。方法以沙门菌invA基因为基础,选择特异性引物,采用30株沙门氏菌和18株非沙门菌建立并验证PCR法的特异性。选用肠炎沙门菌CMCC50041,参照GB4789.4—2010进行人工染菌实验,染菌量分别为每25g样本1、10、102、103、104、105和106 CFU。分别在增菌0、4、8、12和18h取1ml培养液,提取DNA进行PCR检测,并同时划线接种选择性平板,用传统方法进行分离鉴定,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集16份市售整鸡样本,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检测,进一步比较两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30株沙门菌都检出阳性,而非沙门菌都检测为阴性,说明本研究建立的PCR法特异性好。人工染菌的样本在增菌12h后,PCR法检出限可达每25g禽肉样本1CFU,传统方法检出限为每25g禽肉样本10CFU。增菌-PCR法整个流程只需要1天,比传统方法需时提前4~6天。16份市售样本,增菌-PCR法的阳性率为43.75%(7/16),高于传统方法31.25%(5/16)。结论增菌-PCR法具有快速简便、敏感特异等优点,较传统方法大大缩短了检出时限,提高了沙门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多种方法同步检测海产品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查找食源性甲型副伤寒的病因,提高检出率.方法:采用国标法、mini VIDAS仪器法和PCR 3种方法同步检测11种生吃、半生吃海产品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检出菌株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以及血清分型.结果:mini VIDAS仪器法和PCR 2种方法从1份牡蛎样品中检测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检出率为0.73%.结论:多种方法同步检测有利于提高生吃、半生吃海产品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沙门菌的检出率.用mini VIDAS或/和PCR过筛检测,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的特点,阳性时再用国标法分离,可及时获得菌株,以提高检测工作效率,值得应用,尤其适用于杂菌量较多、目标菌易被掩盖以及不适宜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其它沙门菌生长的样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市售鸡蛋的沙门菌污染情况,为鸡蛋的贮存保鲜和食用提供卫生学方面的参考。方法:采用测试片法和国标方法对鸡蛋蛋壳和蛋内容物中的沙门菌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检测蛋壳表面时,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达到了100%;检测鸡蛋内容物时,用国标方法检测出了6个阳性,而用测试片法则检测出了7个阳性,后者比前者阳性检出率要高出2.5个百分点,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5.7%,阴性符合率高达100%。阳性样品所含的菌落数量,测试片法的检测结果要比国标方法的稍少,但也均能达到80%以上。结论:测试片法可以应用于鸡蛋等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初筛,可以考虑作为国标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苏州工业园区2010年食品和公共卫生从业人员沙门菌带菌状况。方法按照国标中的检验方法,对食品和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肛拭标本进行沙门菌增菌、分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型试验。结果从14 000人中检出沙门菌36例,总检出率为0.26%,共检出5个群10个血清型,C群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为0.14%,B群检出率为0.09%。夏秋季沙门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冬春季,外来人员检出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员。结论苏州工业园区食品和公共卫生从业人员沙门菌带菌率较低,外来人员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荧光PCR法与细菌培养法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时限性、重复性。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集的样品进行常见食源性致病的细菌培养,随机抽取一部分样品进行荧光PCR检测。结果:细菌培养法在257份样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检出率3.9%。所检出致病菌经荧光PCR法符合结果,符合率100%。随机抽取各类产品的20%共计49份样品进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核酸试剂盒检测。结果检出沙门菌1份、金黄色葡萄球菌2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份、副溶血弧菌1份,其余致病菌核酸检测均未检出,检出率10%。结论:与传统的细菌培养法相比,荧光PCR法可提高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缩短检出时间、适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CHROM平板在沙门菌初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用CHROM平板对上海口岸从业人群进行沙门菌初筛。方法:采用cHROM平板进行沙门菌初筛,可疑菌落做血清凝集、肠道综合发酵管生化、VITEK生化鉴定、血清分型。结果:CHROM平板的灵敏度为100%,本中心用CHROM平板初筛,比前两年用SS平板初筛沙门菌检出率高12.2倍。结论:采用CHROM平板初筛,能快速、灵敏、简便、准确地提高沙门菌检出率,该平板尤其适用于食物中毒中沙门菌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实验室验证食品中沙门菌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可操作性及可行性.方法 按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菌检验》标准验证方案进行.用不同浓度的沙门菌菌悬液人工染菌2类食品共40份,同时用两种增菌液增菌,4种分离培养基分离,对比检出率及分离效果.结果 检出率34.4%,最低检出线为10~2.3 cfu/25 g.结论 该方法使用选择性强、特异性高的分离培养基及快速筛选方法,克服了传统沙门茵检测方法的检测周期较长、所需试剂繁多等缺点.该方法使沙门菌检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分析三门县2004~2007年26318份饮食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肠道致病菌携带情况及菌型分布。方法:对从业人员粪便及肛拭标本进行肠道菌增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分型鉴定。结果:合计检测标本26318份,共检出阳性菌72株,总检出率0.27%;其中沙门菌69株,检出率0.26%;志贺菌2株,检出率0.008%;霍乱弧菌1株,检出率0.004%。69株沙门菌经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分为9个血清群12个血清型,另有5株菌型未定,其中B群德尔卑沙门菌共检出37株,占沙门菌检出率53.6%,排在第一位;其次为D3群吉韦沙门菌检出6株,占沙门菌检出率8.7%;第三位的E1群纽兰沙门菌检出5株,占沙门菌检出率7.3%。结论:三门县饮食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率最高,应加强健康体检,及时调离沙门氏菌带菌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沙门菌和志贺菌双色实时荧光PCR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到2018年4月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临床肛拭子样本2700份,运用双色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沙门菌与志贺菌,统计阳性检出率,并与培养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700份样本中,培养法检出沙门菌与志贺菌阳性分别为2株、0株,检出率分别为0.07%、0.00%,双色实时荧光PCR法检出沙门菌与志贺菌阳性分别为6株、3株,检出率分别为0.22%、0.11%,双色实时荧光PCR法检出率高于培养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色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沙门菌和志贺菌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度及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沙门菌检验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选择最适合食品中沙门菌生长的增菌培养基和分离培养基,促进沙门菌生长,提高沙门菌的检出率。方法在市场上购买一批生的禽、畜类肉制品,分别通过均质器混匀,各分成两份,分别用常规培养基和本实验培养基同时增菌培养,应用改良分子信标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和mini-VIDAS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对两种增菌液进行初筛,对结果阳性者划线分离,阳性菌株经VITEK2 COMPACT生化鉴定仪鉴定。结果样品经本实验增菌液增菌后,分离平板上的可疑菌落明显增多,检出沙门菌的几率也有很大提高。结论改用本实验培养基后,能有效提高沙门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大型活动时对饮食服务人员使用现场肛拭法采集粪便标本并以SN增菌液增菌检查肠道致病菌的检出效果.方法 于2012年夏季天津举办一次大型国际论坛前夕对饮食服务人员采集的现场肛拭标本置入SN增菌液中培养18 ~24 h,再接种SS琼脂平板上,挑选可疑菌落送病原生物实验室进行生化、血清鉴定.结果 从674份肛拭标本中检出沙门菌4株,其中C群沙门菌3株,B群1株;未检出志贺菌,总检出率为0.59%.4份阳性标本均出于男性外来务工人员.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粪便致病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沙门菌快速检验法,加快水产品检验检疫通关速度,促进外经贸经济的发展。[方法]用深圳太太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沙门菌实时荧光PCR试剂盒对水产品样本进行检验。[结果]用实时荧光PCR从多个水产品样品的增菌液中检出9份样品沙门菌阳性,用传统的微生物生理生化培养法从该9份样品中分离出9株沙门菌。根据血清分型、API鉴定和荧光PCR结果,确认所分离的菌株中有沙门菌B群3株、C1群4株、D群1株、其他群1株。[结论]实时荧光PCR方法在沙门菌的检验方面较传统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势,有利于提高沙门菌的检出率,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近年来湛江地区沙门菌在不同水产品中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本地区的水产品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00 ̄2004年从湛江水域抽取样品4731份,16个物种,按进出口检验标准《出口食品沙门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检验方法》(SN0172-1992)检验,按法国生物梅里埃miniVIDAS做初步鉴定,按《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4789.4-94)标准作沙门菌血清分型。〔结果〕淡水养殖罗非鱼2081份样品中检出沙门菌23份;海水养殖虾类2423份检出沙门菌4份;饲料原料60份样品中检出沙门菌3份,海水贝类及鱼类167份样品中未检出沙门菌。淡水养殖的鱼检出沙门菌以B、C群沙门菌多见;海水养殖虾类检出沙门菌以D群沙门菌为主。〔结论〕淡水养殖水产品中沙门菌检出率远比海水养殖水产品高。必须执行国家卫生标准,以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