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与认知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末次持续住院时间长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1 对象和方法患者组为我院男性住院病人 ,符合 CCMD- 2 -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均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物 ,共 96例。对照组为从未使用过精神药物 ,无精神症状的正常人 ,共 2 0名。两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评定工具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 R) ,韦氏记忆量表 (WMS) ,语言流利性测验 (L F) ,手指敲击测验 (FTT)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统计方法 :对结果进行χ2 检验。2 结果患者组的认知测查指标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回顾2018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基本资料和 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作、户口、监护人、住院付费方式、诊断分型、共病情况、住院次数、病程 及住院时间。采用无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不同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 1 063 例患 者,平均年龄(49.97±15.58)岁,以男性(566例,53.25%)、失业(943例,88.71%)、城镇户口(916例,86.17%)、 病程>5年(809例,76.11%)、住院>3次者(594例,55.87%)、偏执型分裂症(619例,58.23%)、共病躯体疾病 (590例,55.5%)居多,以医保支付住院治疗费用者895例(84.2%)。其中住院时间≤1个月占20.79%(221例);> 1~3 个月占 34.34%(365 例);> 3~< 12 个月占 11.00%(117 例);≥ 12 个月占 33.87%(360 例)。回归分 析显示,男性(OR=1.913,95%CI:1.326~2.759;OR=2.835,95%CI:1.717~4.679;OR=4.341,95%CI: 2.782~6.772)、失业(OR=1.735,95%CI:1.082~2.780;OR=5.988,95%CI:2.376~15.087;OR=3.960, 95%CI:1.901~8.248)、医 保 付 费(OR=2.747,95%CI:1.820~4.145;OR=7.565,95%CI:3.502~16.342; OR=14.531,95%CI:6.430~32.839)是住院时间> 1~3 个月、> 3~< 12 个月和≥ 12 个月的共性影响因 素;无核心照料者(OR=2.087,95%CI:1.178~3.696;OR=4.173,95%CI:2.539~6.856)、住院次数> 3 次 (OR=1.775,95%CI:1.095~2.878;OR=4.272,95%CI:2.748~6.641)是住院时间> 3 个月的危险因素;年 龄≥ 50 岁(OR=2.290,95%CI:1.407~3.729)、病程> 5 年(OR=5.555,95%CI:2.749~11.228)、共病躯体疾 病(OR=2.034,95%CI:1.301~3.181)是住院时间≥ 12 个月的危险因素。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 间普遍较长,男性、失业、医保付费、无核心照料者、住院次数> 3 次、病程> 5 年、年龄≥ 50 岁和共病躯 体疾病与住院时间延长及长期住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收治本院的5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收集时间: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为研究样本,回顾性调查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家属相关资料等,分析影响患者住院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留守、由家属陪护、家属对精神疾病态度不良、无医保、治疗无效、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住院时间与非留守、无家属陪护、家属态度良好、治疗有效、无不良反应患者的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留守、家属陪护、家属对精神疾病态度、医保、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是影响患者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为家属陪护、留守儿童、家属对精神障碍疾病态度不良、治疗无效、出现不良反应,进而对患者住院治疗及早期康复造成不良影响,临床需大力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供有效心理疏导,以减少不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之一,对诊断、鉴别诊断、疗效预测、治疗依从性及预后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此症患者的自知力与住院时间长短的关系,我们对60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反复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周期特征。方法:分析170例住院≥4次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精神分裂症的出、入院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住院4~18次/例;平均(5.3±2.1)次/例;第2及4~9次住院时间显著长于第1次(P均0.05);第3~8次住院间隔时间显著短于第1次(P均0.05)。结论:反复住院患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着住院次数增加,住院时间呈延长、住院间隔时间呈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1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自拟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调查、评定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63.40%,相关因素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发生和社会支持、住院次数、病程呈负相关,与自知力、躯体并发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满意度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LSIQ)对11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调查,同时进行GAS、BPRS和SANS评价.结果 问卷总分平均为74.22±23.81,不满意44例(40.00%),较满意41例(37.27%),很满意25例(22.73%).各因子中,了解信息和个人隐私得分较低,生活环境和幸福感得分较高.LSIQ总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0.34,P<0.01),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0.24,P<0.5).与GAS总分、BPRS总分和SANS总分呈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相当比例的住院病人的生活满意度较低,临床治疗的同时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精神分裂症患的早日康复,以及发展新的康复措施,探讨家庭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本对开放式病房精神分裂症住院患与封闭式病房精神分裂症住院患的病情恢复时间及再次住院率做比较。结果显示,开放式病房住院日明显低于封闭式病房(P<0.01),首次在开放式病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的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封闭式病房(P<0.01)。提示,家庭式病房是精神病人康复的理想病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耐量减低(IGT)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调查,测定其代谢指标,IGT采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诊断标准。结果:共入组28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IGT的发生率为27.3%(78/286),男性为27.6%(53/192);女性为26.6%(25/94)。年龄、三酰甘油、收缩压、舒张压、是否服用氯氮平与IGT患病率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发现三酰甘油、年龄及收缩压为IGT的患病危险因素。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较高的IGT发生率,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瘦素水平与抗抑郁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43例抑郁症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Beck绝望量表(BHS)评定抑郁严重程度;测定患者服药前及治疗6周血浆瘦素水平,并以40例体检职工为对照组。结果:不同药物治疗亚组在治疗前后血浆瘦素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治疗前血浆瘦素水平[(7.0±3.5)ug/L]显著低于治疗后[(12.8±5.4)ug/L])及对照组[(13.4±6.7ug/)L])(P均0.01),而抑郁症组治疗后血浆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浆瘦素水平与治疗前HAMD、BHS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0.53,P均0.01);治疗6周血浆瘦素水平与6周HAMD、BHS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5、-0.44,P均0.01);血浆瘦素水平的变化值与HAMD、BHS分的变化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0.38,P均0.01)。结论:瘦素水平变化与抗抑郁疗效相关,提高血浆瘦素水平的药物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抗抑郁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SMI)对3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其与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80.2%患者有自我病耻感,7.3%为重度。女性患者歧视体验分(2.53±0.62)、价值否定分(2.34±0.47)明显高于男性患者(2.38±0.37,2.07±0.31;P0.01或P0.05);ISMI总分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r=-0.186,P0.01);与年龄(r=0.164,P=0.003)、总病程(r=0.172,P=0.002)、发病次数(r=0.214,P0.001)、症状严重程度(r=0.257,P0.001)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自我病耻感,与一定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因素相关;女性歧视体验、价值否定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情况。方法:对15名年龄≤16岁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15名正常匹配儿童(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包括听觉词汇学习、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及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结果:患者组在听觉词汇学习、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及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成绩均较对照组差。其中,知觉辨别的效应值最大为-2.10,其次为比较推理-1.68、抽象推理-1.59、即刻记忆-1.50、数字符号-1.44、系列关系-0.85、数字广度(倒背、正背)分别为-0.77,-0.58、类同比较-0.30、延迟记忆保持率的效应值为0.32。结论:儿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智能、逻辑推理、记忆功能、注意功能、执行功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自我和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纯随机对照研究,将62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取70名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与自我和谐量表分别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各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自我和谐量表中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分和自我的刻板性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自我灵活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的缺乏识别情感的能力因子与自我和谐量表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因子呈正相关(r=0.433,r=0.345;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述情障碍,其自我和谐性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自我和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和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奥氮平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于治疗前后评定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两组PANSS总分减分及一般病理学减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磺必利组PANSS阴性症状减分明显高于奥氮平组,奥氮平组PANSS阳性症状减分显著高于氨磺必利组(P均0.05)。氨磺必利组和奥氮平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和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体质量增加、镇静嗜睡和血糖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氨磺必利组(P0.05或P0.01)。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奥氮平相当,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群利手分布的特点及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26例精神分裂症(病例组)患者和254名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通过改良的利手分类标准,调查两组人员利手分布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的利手分布情况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并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病例组混合利手、左利手的比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39,P=0.089);病例组非右利手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9,P=0.043)。非右利手患精神分裂症的相对危险度RR=1.808(95%CI:1.028~3.182)。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非右利手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非右利手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是右利手的1.8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2年的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以及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71例,自制调查问卷,回顾性调查出院后第1年及第2年时的复发率、服药认识、依从性、就诊及工作/学习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出院后第1年及第2年复发率分别为32.9%(122例)和40.2%(72例)。出院后第1年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对服药的认识、依从性、复诊频率及坚持正常工作/学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年复发组对服药的认识(χ2=17.554)、依从性(χ2=62.514)、复诊频率(χ2=4.131)及坚持正常工作/学习(χ2=9.806)方面均明显差于未复发组(P0.05或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1年及第2年对服药认识积极、服药依从性好及能坚持正常工作/学习的患者复发风险更低(OR=0.152~0.376,P0.05或P0.01);而第1年的依从性、服药认识与第2年复发无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对服药认识积极、依从性好、定期复诊及能坚持正常工作/学习可有效降低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63例首次发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病情;同时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心肌酶是否高于正常值分为:观察组(心肌酶增高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心肌酶正常组)。观察组于治疗4周后复查心肌酶和量表再次评估。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LDH、α-HBDH、CK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以CK、CK-MB值增高显著(P均0.001);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前观察组SAP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SAN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BPR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PRS、SAPS评分显著下降(P均0.01)。观察组SAPS评分与血清CK、CK-MB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2;r=0.37;P=0.04)。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阳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第2代抗精神病药治疗中的主观舒适度及其与精神症状、病情严重程度、药物不良反应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共193例,随机选用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奎硫平、奥氮平)进行治疗。在入组时、治疗4周和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在治疗4周和8周,患者自评抗精神病药治疗中主观舒适度量表(SWN)评估。结果:治疗4周时仅有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与SWN评分呈负相关(P0.05)。在治疗8周后,患者的PANSS总分、各分量表评分以及CGI评分均与SWN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患者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与其SWN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抗精神病药对精神症状、特别是阳性症状的控制能改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会降低患者的主观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奥氮平、氯氮平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各35例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同时检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空腹血糖(FP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PANSS各项评分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TC、TG、LDL交互效应(F=2.932,F=4.159,F=3.911)、TC、LDL、FPG组间主效应(F=4.595,F=4.798,F=5.856)、TC、TG、FPG时间主效应(F=3.224,F=5.389,F=3.979)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对糖脂代谢均有影响,以奥氮平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