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川北高山地区妇女生殖健康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川北高山地区妇女生殖健康现状及宫颈糜烂的患病情况,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四川省北部广元高山地区妇女886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普查,采用频数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调查妇女的平均年龄为(41.91±9.827)岁,文盲或半文盲状态的妇女占53.1%,初潮年龄大于14岁的妇女占43.9%,45~55岁绝经的妇女占67.1%,20岁之前有性生活的妇女占46.9%,有多个性伴侣的妇女占13.1%,20岁之前结婚和生育的妇女分别占17.9%和25.6%,2年之内再次生育的妇女占30.4%,生产2次及以上的占47.2%,自述白带异常的妇女占47.3%,妇女和丈夫同房前后偶尔清洗外生殖器的分别占30.9%和36.0%,慢性宫颈炎的患病率为90.0%,其中宫颈糜烂的患病率为43.6%。[结论]川北高山地区妇女的生殖健康现况令人堪忧,应针对重点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加强妇女卫生保健,定期开展妇女常见病的普查及普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川北高山地区妇女宫颈糜烂的患病情况,分析与宫颈糜烂相关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四川省北部广元高山地区妇女886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普查,调查主要包括该地区妇女一般情况、月经相关情况、性生活及避孕情况、婚姻及生育情况、卫生习惯、白带情况和阴道炎情况的问卷调查和常规妇科检查,采用频数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妇女慢性宫颈炎的患病率为90.0%,其中宫颈糜烂的患病率为4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宫颈糜烂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初次生育年龄、生育间隔、流产次数、宫颈接触性出血和宫颈黏膜炎(P﹤0.05)。[结论]川北高山地区妇女的生殖健康现况令人堪忧,宫颈糜烂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重点人群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市区街头暗娼(commercial sex works,CSWs)艾滋病(AIDS)知识水平、行为状况和态度,为有效地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街头暗娼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街头暗娼238名,年龄20~35岁,占86.55%,年龄中位数是21.4岁;文化程度低,以小学文化程度为主,占56.30%。她们对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及格知晓率为49.96%。过去1月内发生商业性行为时不使用和较少使用安全套的人占36.55%。在过去6个月中出现生殖、泌尿系统症状的人占74.49%,其中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的人占15.16%,了解艾滋病的主要渠道为电视,占72.08%。[结论]重庆市区街头暗娼对艾滋病传播及预防的知识偏低,并存在易感染艾滋病的不安全行为,必须加大力度提高这类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防范意识,以期更好的控制艾滋病经性传播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自制调查问卷。采用自填方式对广州市外来务工人群进行调查。[结果]57.7%的被调查者年龄在20~30岁,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77.4%。50%的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60%。有性行为的被调查者中有过婚前及婚外性行为的占38.5%,有临时性伴和商业性伴的人分别占11.3%和5.3%。22.3%的被调查者在最近半年内出现过性病症状。11.4%的调查者知道哪里可以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最近半年内仅有22.9%接受过艾滋病预防服务。[结论]针对外来务工人群自身特点和艾滋病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宣传教育,促进高危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抽样调查四川省贫困地区妇女宫颈癌健康危险因素现状,为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四川省贫困地区3个市州中抽取18个乡镇,对当地妇女宫颈癌健康危险因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收回调查表1714份,有效1635份(95.39%)。调查表明,当地妇女首次性生活年龄≤19岁者10.40%,20-24岁者79.71%,25-29岁者9.57%,≥30岁者0.32%。初产年龄≤20岁者9.38%,21-24岁者62.74%,25-29岁者24.82%,≥30岁者3.06%。怀孕1-2次者52.29%,3-4次者38.02%,≥5次者9.68%。避孕方法,避孕环54.82%、避孕套25.91%,避孕药7.15%和其他12.13%。宫颈癌相关知识主要通过医生(36.97%)、网络(21.01%)和电视/广播(20.73%)获取。筛查需求,愿筛查占72.91%;可能筛查占21.16%,不愿筛查占5.93%。结论:四川省贫困地区妇女存在首次性生活年龄早、初产年龄早和流产次数多等宫颈癌危险行为因素,应加强开展宫颈癌健康危险因素的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已婚妇女对宫颈癌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其健康行为状况,以便为宫颈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已婚妇女610人及在本区域登记的新婚妻326例共计936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宫颈癌、HPV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宫颈癌防治相关健康行为。结果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已婚妇女对宫颈癌相关知识平均总知晓率为27.28%,"是否听说过宫颈癌"知晓率最高达71.79%,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最低仅7.26%;HPV相关知识平均总知晓率仅5.07%,其中"HPV的分型"仅6人(0.64%)知晓;宫颈癌健康行为调查中,第一次性生活年龄≥20岁者占62.07%,性生活前洗外阴者占61.43%,避孕措施中使用避孕套者仅占9.83%。不同年龄、学历、职业妇女其认知水平与健康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妇女宫颈癌防治意识薄弱,应针对不同层次人群制定适合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其认知率并采用健康的行为方式,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福建省边远山区育龄妇女的乙肝知识、态度与行为状况,分析乙肝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乙肝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6月,在福建省北部边远山区政和县、武夷山市,抽取784名15~49岁的育龄妇女进行有关乙肝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并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乙肝预防行为的因素。[结果]调查784人,乙肝知识知晓率为84.96%,态度正向率为86.58%,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0.7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引入乙肝知识、态度及个体因素后,乙肝知识、态度、文化程度对乙肝预防行为(乙肝疫苗接种)有影响,OR值分别为2.276、1.403、1.698。[结论]福建省北部边远山区育龄妇女乙肝知识、态度较好,乙肝疫苗接种率不高;乙肝知识、态度有利于乙肝预防行为。  相似文献   

8.
黄明春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364-2365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不同年龄组的发病情况.[方法]利用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筛查子宫颈癌5403例.诊断结果大于或等于不典型鳞状细胞(≥ASC)的为阳性病例,并按15岁的间隔进行年龄分组比较.[结果]阳性病例532例,其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情况为:≤25岁年龄组93例,发病率9.1%;26~40岁年龄组325例,发病率11.9%;41~55岁年龄组104例,发病率7.0%;≥56岁年龄组10例,发病率6.0%.26~40岁年龄组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率最高,与其他年龄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6~40岁是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好发年龄段,建议该年龄段有性经历的妇女应定期做宫颈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凉山州彝族、汉族妇女宫颈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找出彝族、汉族妇女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差异,探讨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以凉山州内5个地区县城及各乡镇周边村的成年妇女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既往病史、性行为和生育史、避孕史及吸烟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彝族妇女患宫颈癌危险因素中初次性生活年龄、生育次数、教育程度、妇科病治疗地点、怀孕次数等高于汉族妇女。[结论]凉山州彝族、汉族妇女间宫颈癌发病高危因素存在差异性,为制定进一步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农村妇女对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及最终参与检查的情况。方法在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选取4个省7个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县(区),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58名35~64岁的农村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2%的妇女未听说过宫颈癌,30. 1%不了解宫颈癌可能出现性交后阴道出血,有14. 0%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知道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35. 5%不了解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原因。认为宫颈癌是不可预防的占7. 8%,仅有16.1%的妇女了解首次性行为前注射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调查对象知识获取途径≤3种、4~6种、≥7种的分别为47.2%、32.1%及20. 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职业(OR=1.519, 95%CI:1.083~2. 129)、文化程度(OR=1.407, 95%CI:1.011~1.957)、获取知识的途径(OR=2.056, 95%CI:1.453~2.909)和得到专业人士讲解(OR=1.967, 95%CI:1.136~3.405)。有91.1%的调查对象曾经接受过宫颈癌筛查,8. 9%未进行。主动寻求筛查的妇女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得分高于被动筛查的妇女(P 0.001)。结论农村妇女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缺乏,宫颈癌防治相关知识水平与最终筛查行为密切相关,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对农村妇女及社会公众进行更广泛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1996~2005年中国女性宫颈癌死亡水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国近10年女性宫颈癌死亡状况的变化趋势,发现宫颈癌死亡的高危人群,为制订预防宫颈癌死亡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6~2001年全国卫生统计年报和2002~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资料中的女性死亡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1996~2005年我国城市女性宫颈癌死亡率在2/10万至4/10万之间波动,农村女性宫颈癌死亡率在0/10万至7/10万之间波动;(2)我国城乡女性宫颈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3)城市30~49岁、农村30~59岁女性宫颈癌死亡在同年龄组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所占比重最高;(4)2005年城乡20~24岁组女性宫颈癌死亡在同年龄组的女性恶性肿瘤死亡中均占第4位死因。[结论]中国城市女性宫颈癌死亡率呈平稳状态,农村女性宫颈癌死亡率波动性大。应提高对年轻女性宫颈癌死亡的警惕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闵钦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10-2611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并行全麻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而对照组则在未化疗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手术,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研究组发生消化道反应Ⅰ级和骨髓抑Ⅰ级的比率有所增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进行新辅助化疗,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吕行  犹忆  关思宇  吴艳乔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596-4598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宫颈癌致病危险因素。[方法]本文收集国内有关宫颈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20篇,采用可信区间方差分析法计算各相关因素的ORc及95%CI。[结果]口服避孕药的ORc的95%CI包括1,其他相关因素的ORc的95%CI不包括1。[结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首次性生活年龄、首次怀孕年龄、首次生育年龄、首次结婚年龄、绝经情况和职业是宫颈癌的保护因素,HPV感染、多孕、多产、多婚、性伴数、重大精神创伤、慢性宫颈炎、包皮过长、恶性肿瘤史和吸烟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口服避孕药与宫颈癌关系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吸烟、慢性宫颈炎、多婚、首次生育年龄等因素结果存在较大偏性,与宫颈癌的关系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GSTM1及GSTT1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GSTM1及GSTT1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125例宫颈癌病例和125例子宫肌瘤对照的GSTM1和GSTT1基因型.结果:病例组GSTM1基因纯合缺失率为58.4%,显著高于对照组43.2%(x^2=5.777,P=0.016);GSTT1基因纯合缺失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3.6%和44.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2.305,P=0.129);GSTM1和GSTT1联合缺失者患宫颈癌的危险性是两基因同时存在者的2.588倍(95%CI=1.285~5.212).结论:GSTM1基因纯合缺失或GSTM1、GSTT1联合缺失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女职工体检中采用醋酸肉眼观察法(VIA)的筛查宫颈病变的效果。[方法]对737位女职工进行妇科检查,同时采用VIA及巴氏涂片法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评价两种方法的宫颈病变检出率。[结果]参检率为75.20%(737/980),参检妇女关于癌症的知晓率为62.5%;宫颈癌的筛查方法的知晓率为42.5%,其中宫颈细胞学检查知晓率为36.5%;人乳头瘤病毒知晓率为19%;CINII级以上病变的检出率VIA法为0.54%(4/737);巴氏涂片法为0,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妇女对宫颈癌症的防治知识了解甚少,需加强知识的普及;应用VIA联合巴氏涂片法进行宫颈癌的初筛可进一步提高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李建梅  魏月华  李卫东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87-2188,2190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妇科门诊检查的4128例妇女行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均列为细胞阳性病例,并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将细胞学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标本满意率为97.8%。发现细胞异常者455例,总检出率11.02%,其中癌(CA)6例(占0.1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4例(0.82%),低度上皮内病变(LSIL)166例(4.02%),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25例(0.61%),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和不典型腺细胞(AGUS)共224(5.43%)。对其中400例进行病理检查,病理符合率分别是:CA100%;HSIL88.23%;LSIL56.30%;ASC-H29.16%;ASCUS+AGUS病理阳性率是13.93%。[结论]TTCT是宫颈病峦初筛的重要方法,结合阴道镜下活检可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7.
国内HPV16感染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Meta分析来评价人乳头状病毒HPV16感染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1990~2006年中国期刊网、维普科技期刊网等,追溯检索已发表的论文文献,纳入标准为涉及HPV16感染与宫颈癌发病风险评估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将14个研究结果加权合并,累计病例1544例,HPV感染率47.80%;累计对照695例,HPV感染率11.08%;合并OR=9.30(95%CI:4.11~21.01)。[结论]国内HPV16感染与宫颈癌发病有关联,HPV16感染增加了宫颈癌的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流行现况的检测,了解各年龄段妇女HPV感染率、感染人群分布,并分析HPV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女性宫颈癌的疫苗预防积累基础数据。[方法]在上海市某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抽取两个社区常住妇女,年龄16~54岁。对有性生活史妇女采集宫颈口脱落细胞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进行HPVDNA检测;对无性生活史的人群根据自己意愿进行会阴拭子采样,进行(hc2)HPVDNA检测。对LCT和HPVDNA检测均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并对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危险因素。[结果]有950名社区妇女接受了HPVDNA(hc2)检测,人群高危型HPV(HPV-H)阳性检出率为11.86%,低于全国水平(14.2%)。各年龄段30岁前感染率较低(8.93%、9.3%),31~35岁和41~45岁年龄段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5.13%和16.28%。结婚次数、用否避孕套、末次怀孕年龄是高危型HP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研究的社区人群高危型HPV感染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性生活史是HPV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