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作为激素依赖性的肿瘤,内分泌治疗通过改变乳腺癌生长所依赖的内分泌环境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但其中也有约2/3的病例会发生潮热等类更年期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治疗的依从性[1]。笔者对本院绝经前Luminal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出现潮热症状的患者采用二至丸合桂枝汤加减治疗,探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相关潮热症状的疗效及其安全性。1临床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特点。结果:中医药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结论:中医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体现出了自身的优势,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针灸防治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的临床应用方案,为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全面收集针灸疗法治疗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的现代文献证据;通过人工检索49本古代医籍,收集关于针灸疗法治疗潮热的古代文献证据;通过制定发放《针灸干预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调查问卷》,收集临床专家经验。整合3方面证据形成针灸防治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的临床推荐方案。结果:共检索到现代文献205篇,其中中文文献60篇,英文文献145篇,通过对文献进行纳排,最终纳入13篇现代文献,古代医籍文献与之相关的条目共6项,临床专家问卷共收回52份。综合3方面研究结果发现针灸治疗肿瘤患者潮热常用电针、针刺、耳穴按压等疗法;针刺推荐使用穴位:三阴交、太溪、太冲、风池、足三里、关元、肾俞、阴郄、神门、大椎;耳穴贴压推荐使用穴位:肾、肝、脾、心、神门、身心点。结论:综合3方面证据,形成针灸防治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的临床推荐应用方案,强烈推荐使用针刺、电针疗法,弱推荐使用耳穴按压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探讨目前国内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从而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文献,从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治则治法、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中药注射剂及成药运用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理法完备,剂型多样,临床疗效肯定。结论: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何泽  方慧南 《光明中医》2012,27(3):616-61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几年中医药在预防、治疗早期DN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通过总结近5年中医药治疗早期DN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论治、临床机理等方面进行综述,说明中医药治疗早期DN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不良反应逐渐受到临床重视。归纳总结田菲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所致不良反应,如烦躁易怒、潮热汗出、心悸失眠、月经不调、骨质疏松等类似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临床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视疲劳是一种常见眼科疾病,发病范围广,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临床表现为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眼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严重影响视觉和正常生活。本文查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视疲劳症状的临床文献,从多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视疲劳症状的方法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着帕金森病程延长,西药治疗帕金森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药效减退以及不良反应,从中医药入手,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查阅文献,主要从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治疗、分期治疗、专方治疗、其他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综述。结果中医药能有效改善拍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结论中医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效果显著,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杨志军  顾宁 《河北中医》2022,(6):1030-1034+1040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类疾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积极有效地治疗AMI后心力衰竭具有重大意义。西药规范化治疗不能完全从根本上阻断心力衰竭病程的发生发展,中医药治疗能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心力衰竭进程,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将近年来临床与实验研究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对中医药治疗AMI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绝经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绝经相关症状及绝经后相关疾病具有多系统、多样化的特点,严重影响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的身心健康,故确立绝经相关症状和疾病的治疗对策,对提高和改善妇女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现代医学主要是采用激素疗法(HT)治疗,中医学也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绝经综合征中潮热汗出、情绪障碍及绝经远期病变的防治难点与对策,希冀有益于开拓中医药防治绝经综合征思路和提高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更年期潮热专方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潮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服用更年期潮热专方,对照组则服用二仙汤加减方,均治疗4周后观察潮热症状变化、Kupperman绝经指数(KMI)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潮热症状评分、KM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更年期潮热专方可显著改善围绝经期热自心下而发之潮热汗出症状,降低Kupperman绝经指数,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震颤型与僵直少动型,前者是最常见的类型,震颤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总结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的国内研究文献,发现中医药不仅能改善震颤型帕金森病的震颤症状,还能延缓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高。从病因病机、中药治疗与针刺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参考文献33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用电针治疗围绝经期患者潮热的疗效,并深入分析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理。方法随机选择33例围绝经期潮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同时与33例健康孕龄女性进行对照。利用电针疗法对2组进行相同方法的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后症状的轻重程度。结果经过电针三阴交、关元穴位治疗后发现患者潮热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电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体内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的含量(P0.05),测得临床有效率高达93.24%。结论电针三阴交、关元穴位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症状是安全的,健康有效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全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竹叶石膏汤加味治疗骨肉瘤大剂量化疗后潮热汗出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大剂量化疗后出现潮热汗出症状的骨肉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加味竹叶石膏汤煎剂,对照组口服贞芪扶正胶囊、复合维生素B常规剂量治疗,观察患者潮热汗出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潮热汗出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88%和43%(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0%和30%(P<0.05)。结论:竹叶石膏汤加味可以有效改善骨肉瘤患者大剂量化疗后潮热汗出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年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疾病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参阅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献,试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进展,初步探析目前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方面的欠缺,并对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程中经常发生的临床事件,是COPD患者入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近20多年来西医针对AECOPD的特异性药物治疗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仍集中在抗菌药、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但其不良反应大、致残率高。中医药治疗本病整体调节功能强,可综合调节人体正气,改善临床症状。本文重点从病因病机、辨证方法、治疗方法三个角度入手,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ECOPD的文献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纳,阐明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AECOPD的研究进展情况,力图为AECOP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因胃内容物反流造成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疾病,其症状纷繁,病情复杂,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相关文献,对其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运用中医药从整体上治疗该病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更年期潮热汗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治疗组)40例和针刺组(对照组)40例,采用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法,进行症状评分。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更年期潮热汗出症状均有改善,Kupperman评分明显下降(P0.001),穴位埋线组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穴位埋线能显著改善更年期潮热汗出症状。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潮热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在临床上使用广泛。近年来,学者们对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一定成绩。文章从雌激素、5-羟色胺、内啡肽假说等方面对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有关机制进行述评,并认为今后的研究可从基因层面进一步阐释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相关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消化性溃疡具有病因繁多、反复发作的特点,为国内外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目前西医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而中医药在提高溃疡愈合率、减少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优势.现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现代中医药从不同辨证角度、不同治疗方式和不同的实验研究层次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