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邓彬  戴林  白成  于洪波  李爱萍 《肝脏》2004,9(1):51-5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氧应急、脂质代谢紊乱和内毒素血症等多种因素有关。本实验通过高脂饮食建立NASH动物模型,并用盐酸吡格列酮进行干预.分别在不同阶段检测几种因素水平,探讨NASH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吡格列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干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用吡格列酮对试验动物进行干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 5 0只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饮食 ,高脂模型组喂饲高脂饮食 ,给药组分别在喂饲高脂饮食 4周后、9周后分别给予吡格列酮灌胃 ,并分别在 9周末及 14周末处死各组大鼠 ,测定血清转氨酶、血糖、血脂、胰岛素及FFA水平 ,观察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9周后模型组大鼠呈现明显腹型肥胖 ,产生脂质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 ,肝脏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 ,给药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14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 ,肝脏出现炎细胞浸润 ,除肝组织炎症外 ,给药组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胰岛素抵抗在大鼠肝脏脂肪变的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 ,与脂肪肝发生炎症坏死关系甚密切 :吡格列酮可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发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 ,对炎症变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吡格列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常见肝病之一,随着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的改变,NAFLD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IR)是导致NAFLD的重要病因之一。吡格列酮作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高亲和力激动剂,能明显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我们通过高脂饮食建立NAFLD的动物模型,用吡格列酮进行干预,探讨IR与NAFLD的关系,评估吡格列酮对NAFLD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继发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合并肝脂肪变性与炎症的一种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NASH的发病逐渐增多,防治本病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多年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抗突变、抗炎、抗氧化、保肝等广泛的药理作用[1]。本课题旨在通过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进一步明确姜黄素防治NASH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动物清洁级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170~240)g,由湖北中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普通饲料正常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空白模型组、C组姜黄素防治…  相似文献   

5.
吡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安全有效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方法。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43例随机分组,吡格列酮组22例(n=22),对照组21例(n=21),比较两组疗效(观察ALT,GGT,TG,HOMA-IR,BMI等指标)。结果3个月时,两组的观察指标均有改善,虽治疗组更明显,但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时,ALT,GGT,TG,HOMA-IR及疗效,治疗组与对比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19/22,11/21,P<0.05)。结论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治疗NAFLD,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对肥胖大鼠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的影响。方法内脏脂肪素7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F、P、FP、HF、NC组,各15只,前4组予高脂饮食,NC组予普通饲料,12周后F、P、FP组分别予非诺贝特30mg·kg^-1·d^-1、吡格列酮10mg·kg^-1·d^-1、两药联合灌胃,HF和NC组予相应溶剂灌胃,均灌胃4周,检测血清内脏脂肪素和生化指标。结果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体重、FFA、FPG、Ins、HOMA—IR和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HF组相比,F、P和FP组大鼠FFA、HOMA—IR、内脏脂肪素均降低(P〈0.05)。F、FP组体重降低,与P、HF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肥胖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血清内脏脂肪素升高,非诺贝特和(或)吡格列酮能降低FFA,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清内脏脂肪素。  相似文献   

7.
李兵兵  王龙  陈维雄  朱金水 《肝脏》2013,18(1):18-2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正常组全程饲以普通饲料,另两组均给予高脂饮食。6周末,每组各处死2只大鼠。验证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造模成功后,给予治疗组50mg·kg-1·d-1姜黄素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灌胃。6周治疗结束后,留取血样和肝组织,计算肝指数,进行血脂、肝功能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肝脏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肝脏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NASH的病理特征。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三酰甘油、TC、ALT、AST及肝组织MDA水平均明显降低(0.36±0.17)mmol/L比(0.67±0.14)mmol/L,(1.01±0.06)mmol/L比(1.40±0.20)mmol/L,(43.67±3.22)U/L比(83.00±4.36)U/L,(82.50±7.42)U/L比(122.33±3.51)U/L,(0.54±0.95)nmol/mgprot比(1.57±0.03)nmol/mgprot;均P<0.01。肝组织脂肪变、炎症程度明显改善,GSH含量和SOD的活性升高(1.64±0.17)mg/gprot比(1.17±0.17)mg/gprot,(420.12±42.03)U/mgprot比(335.53±25.81)U/mgprot;均P<0.05。且该组肝组织内Nrf2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模型组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姜黄素可通过降脂、减弱氧应激,延缓大鼠从NAFL向NASH的进展,该作用可能与其诱导Nrf2在肝脏中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环境因素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观察吡格列酮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59%高脂饮食喂养大鼠4周制成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后,给予药物吡格列酮干预4周,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吡格列酮对其的干预。结果经59%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均明显增高,血脂、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亦明显增高。而给予吡格列酮干预后药物干预组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均明显减低,血脂、血清FFA亦明显减低。结论高脂饮食可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并导致胰岛素抵抗,而吡格列酮可干预此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NAsH伴肝纤维化的模型(HF24w),同时高脂喂养大鼠12周后予罗格列酮(1.5mg·kg^-1·d^-1)干预12周(HF24W+RGZ12W组)。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Ins、FPG,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HF24W+RGZ12W组肝组织炎症、纤维化评分明显低于HF24W组(P〈0.05),脂肪变性与HF24W组无统计学差异;HF24W+RGZ12W组血清MDA、TNF—α、FFA、Ins、HOMAIR均明显低于HF24W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以减缓NASH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姜黄素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制备大鼠NASH模型。大鼠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防治组、东宝肝泰防治组,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程度;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防治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程度皆有明显改善(P〈20.05),TNF-α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0.01),部分作用明显优于东宝肝泰防治组(P〈0.01或P〈0.05)。结论姜黄素有防治NASH作用,作用机制考虑与纠正致炎因子TNF-α蛋白高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崔焱  张莉  贾继东 《肝脏》2007,12(2):108-111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治疗组(1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16周;治疗组大鼠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加用己酮可可碱16 mg·kg-1.d-1治疗4周;对照组大鼠以普通饲料喂养16周.在实验16周结束后处死3组所有大鼠,用RT-PCR方法分别测定肝组织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的指标:Ⅰ、Ⅲ型胶原、TIMP-1、MMP-13的mRNA水平.结果 大鼠肝组织中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为1.466±0.212、1.890±0.078和1.553±0.129,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为1.803±0.186、2.593±0.306和1.897±0.119,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为1.313 ±0.031、1.760±0.225和1.780±0.245,模型组及治疗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大鼠肝组织中MMP-13 mRNA的表达水平,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为0.690±0.026、0.700±0.010和0.821±0.020,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水平较对照组及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已酮可可碱可降低NASH大鼠肝脏中细胞外基质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对TIMP-1的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升高肝脏中MMP-13的水平,对NASH引起的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二甲双胍干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3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2只雄性SD大鼠给予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另设6只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从高脂饮食第4周起在饮水中加用二甲双胍(每天250mgkg)。所有大鼠均于实验24周后处死,进行血清生化和肝脏组织学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肝脏指数和腹腔脂肪含量显著减少(P均<0.001),且体重呈下降趋势;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162.45±11.2)UL比(115.9±29.3)UL,P=0.01]、三酰甘油(1.10±0.24比0.75±0.30,P=0.01)水平显著下降;治疗组肝脏组织学炎症评分(1.20±1.14比4.83±1.05,P<0.01)和肝纤维化评分(0.70±0.48比1.42±0.45,P<0.05)显著下降,伴肝脂肪变程度减轻(P<0.05)。结论二甲双胍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程度,伴肝重、腹部脂肪含量及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血红蛋白氧合酶-1(HO-1)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每组12只)。正常组全程饲以普通饲料,另两组均给予高脂饮食。于6周末每组各处死2只大鼠。验证NAFLD造模成功后,给予姜黄素组50mg·kg^-1·d^-1。姜黄素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灌胃。6周后,留取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HO-1的蛋白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HO-1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大鼠肝组织内HO-1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值均〈0.01)。结论姜黄素可诱导NAFLD大鼠肝组织内HO1的表达,可能是其防治NAFL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网络抗氧化剂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预防与治疗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网络抗氧化剂预防组、网络抗氧化剂治疗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喂以正常饲料,其余3组均喂以高脂饮食。网络抗氧化剂预防组在高脂饮食同时给予维生素E(100mg/kg)、硫辛酸(40mg/kg)、辅酶Q10(100mg/kg)、维生素C(100mg/kg)、还原型谷胱甘肽(100mg/kg)联合灌胃治疗,每日1次。网络抗氧化剂治疗组在高脂饮食12周(造模成功)后开始给予上述网络抗氧化剂联合灌胃治疗。16周时处死各组大鼠,观察肝功能和血脂变化,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网络抗氧化剂预防组及治疗组体重、肝湿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MD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肝组织MDA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血清及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网络抗氧化剂预防组体重、肝湿重、ALT、TG和血清MDA与网络抗氧化剂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AST、TC和肝组织MDA均显著低于治疗组,血清及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高于治疗组。结论网络抗氧化剂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荔枝核提取物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35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模型组(10只)、小剂量(10只)和大剂量荔枝核提取物干预组(10只)。分别以250mg.kg-1和500mg.kg-1荔枝核提取物干预NASH大鼠6周。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血清GLU、ALT、AST、TG、TC和LD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小剂量荔枝核提取物干预组大鼠血清GLU、ALT、TG和LDL显著降低(P〈0.05),而大剂量干预组动物效果更为明显。结论荔枝核提取物能改善NASH大鼠葡萄糖、脂质代谢和肝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对大鼠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 10)、模型组(n=10)和治疗组(n=10),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治疗组给予西咪替T200 mg/(kg·d)灌胃,12 wk后处死大鼠取血测定ALT、AST、血糖、胰岛素和透明质酸含量,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并测定肝组织CYP450及CYP2E1含量.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肝组织炎症活动计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AST、血糖、胰岛素和透明质酸水平以及CYP450和CYP2E1含量升高,而治疗组ALT (t=5.16,P<0.05),AST(t=5.45,P<0.05), CYP450(t=3.91,P<0.05),CYP2E1(t=1.95, P<0.05),肝湿质量(t=9.24,P<0.05)及透明质酸(T=55,P<0.05)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治疗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计分显著低于模型组(6.40±5.85 vs 7.80±4.60,t=2.59,P<0.05),血糖、胰岛素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咪替丁能显著减轻NASH大鼠肝脏功能及形态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细胞微粒体CYP450和CYP2E1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