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诊断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主要有临床症状与体征,影像学诊断,生化指标诊断和腹腔镜诊断,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不清晰、诊断不确切、治疗不满意。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发生在育龄期妇女,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早期诊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误诊率高。本文通过对确诊的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分析,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李鹤 《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96+198-196,19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影响女性健康及生育能力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之间有着极大的联系,大约有4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有不孕,因此及早的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对患者日后的妊娠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CA125水平检测相关知识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以及怎样通过血清CA125水平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的妊娠结局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环氧合酶-2 (COX-2)与血清CA125的相关性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11月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60例可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依据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35例)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组(25例),同时将同期来院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A125水平与子宫内膜COX-2水平的差异及二者的相关性,分析CA125和COX-2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CA125水平和COX-2阳性指数明显高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对照组(均P0. 05);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组CA125水平与COX-2阳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 05)。CA125与COX-2存在明显正相关(r=0. 601,P0. 05)。ROC曲线显示:应用血清CA125和子宫内膜COX-2联合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血清CA125与COX-2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截点分别为≥305. 83 U/ml和≥1. 76。血清CA125和子宫内膜COX-2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诊断(均P0. 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CA125和子宫内膜COX-2水平呈正相关性,且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和治疗中影像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2002年至2011年病理证实的23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23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临床诊断。23例患者中3例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6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12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行输尿管镜下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影像学检查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而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上却极为罕见,正确认识该病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药物治疗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并治疗的1例坐骨神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报道并文献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我院近8年来输卵管结扎术后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68例,回顾性分析输卵管结扎的方法,结扎后的并发症及其临床表现和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期。结果:不同的输卵管结扎方法术后均有可能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53%的患者有典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结扎后出现腹腔瘘的患者有14.7%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输卵管结扎术后有可能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若出现腹痛、痛经和盆腔包块时应及时行腹腔镜检查以帮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诊断主要依靠腹腔镜、影像学等方法进行初步诊断,但诊断并不确切,特别是对于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无创性生物学在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主要阐述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生物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生殖道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对本院2011年10月—2018年8月通过超声及核磁共振(MRI)辅助检查进行诊断,联合宫腹腔镜或开腹治疗,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畸形的11例青春期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为青春期女性,因下腹痛进行性加重入院,均为先天性子宫畸形,其中残角子宫5例,双子宫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均符合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其中9例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为主,1例为残角子宫侧子宫腺肌症,1例为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同时合并泌尿系畸形。手术方式以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纠正子宫畸形为主,必要时行卵巢囊肿核除术。结论超声及MRI是诊断子宫畸形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畸形,对青春期女性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0.
王世平 《中国保健》2005,13(12):52-52
目的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4年至2004年间10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经手术治愈,1例手术后加用内美通治疗好转.结论对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行手术治疗,如手术范围不彻底要加用内美通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英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507-1508
目的评价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腹腔镜诊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行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腹腔镜对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病灶的阳性诊断率。结果腹腔镜下取得120份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膜病灶组织与50份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其中蓝色病灶最为常见,占33.53%(57/170),其次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占29.41%(50/170)。与病理诊断相比,腹腔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阳性诊断率为66.47%。其中对蓝色病灶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病理诊断阳性率最高。结论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对蓝色病灶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病理诊断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侯俊芳 《现代保健》2010,(35):86-87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疾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易于诊断,经局部病灶切除手术治疗,效果很好,复发率低。结论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处肿块伴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疼痛可作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诊断依据,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直接原因,手术中认真保护、清洗切口,是避免切口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史特点以及B超检查结果,术前诊断符合率83.3%,术后随访1~60个月。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术中加防粘剂,术后使用孕三烯酮治疗3~6月疗效好。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粘连严重者不可盲目手术分离,可用孕三烯酮治疗3个月后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彻底切除病灶,观察疗效.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外观呈暗红色或紫蓝色,直径在1~4cm,术后观察1年,无1例复发.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医源性并发症,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崔伟  吕小娟  冯金宇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099-5100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统计分析该院2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经过。结果:20例患者经手术切除病灶均治愈,均未行任何药物如孕三烯酮等治疗,随访1~4年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与子宫内膜脱落种植在腹壁切口有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彻底切除病灶,保证无残留;术中尽量避免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在手术创面区。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常见的妇科疾病, 表现为痛经、不孕, 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多因素病因所致, 其中遗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遗传关联研究从功能候选基因到全基因组水平发现了多个与该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遗传易感性位点。此外, 表观遗传学也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从激素调节、免疫炎症、黏附、侵袭和血管生成等相关的基因入手, 总结了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学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其发生、发展机制, 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翟艳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393-3394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23例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诊6个月~10年,未见复发。结论: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是: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疼痛、伴进行性增大肿块,诊断以症状体征为主,B超协诊为辅,治疗的有效手段是手术切除异位病灶,预防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子宫内膜组织遗留在手术切口上。  相似文献   

19.
李从霞  刘俊芳 《中国卫生产业》2014,(8):190+192-190,192
目的探讨产科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率。方法对我院2002--2012年收治的19例产科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有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周期性疼痛伴结节或肿块;根据病史、症状,可术前获得正确诊断;只用药物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在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后效果良好,部分术后辅以药物治疗,无一例复发。结论产科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手术为主要的有效治疗方式,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也可以通过预防降低发病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结合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以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及正常人血清中E-cad和CA125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血清中E-cad含量较对照组和正常人均明显升高(P<0.05);单独依据E-cad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9.3%及80.7%,单独依据CA125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分别为65.2%及51.9%,两者联合特异性明显提高,为84.1%。结论:血清E-cad含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明显升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血清E-cad较CA125特异性高,可望将其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学标志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