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工作中经常在肌肉注射甲氨蝶呤用灭菌注射用水做溶媒,注射时患者疼痛难忍,而用0.9%氯化钠溶液做溶媒注射时患者疼痛减轻易于接受.因此,笔者于2005年1月到2007年4月分别采用灭菌注射用水和0.9%氯化钠溶液作为甲氨蝶呤的溶媒,观察肌肉注射后患者的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因为人体肌肉组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后,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在进行注射时,我们可选择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进行肌肉注射。由于肌肉注射是有创性的操作,在临床实践中常引起一些并发症。现总结如下。1药液回渗1.1判定标准①注射部位有肉眼可见的药液或血液;②注射部位皮肤变色(脱色或着色);③注射部位组织变形(萎缩或水肿)。1.2发生原因①常规肌内垂直注射方法有关,②注射用药物的总量和药物的性质;③注射的速度;④注射针头的内(外)径;⑤注射后留(拔)针的时间;⑥进针的深度;⑦注射部位情况如肌肉的大小、组织的弹性、有无水肿和硬节等;⑧全身情况如有无休克、出血性疾病等;其它如拔针后按摩注射部位等。1.3预防措施药液回渗的危害不仅在于影响用药剂量的准确性,还会引起注射局部疼痛、组织变形(萎缩或水肿)或变色(脱色或着色)等注射相关并发症。华慧娟[1]、谢少清[2]等介绍Z-track肌内注射法和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药液的外渗:Z-track肌内注射法在注射前以左手中指和无名指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侧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肌肉注射应用Z型注射法和传统注射法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门诊接收肌肉注射患者200例,按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患者采用Z型注射法,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注射法,对比其注射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疼痛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肌肉注射患者行Z型注射法效果突出,可减轻患者临床疼痛度,降低并发症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苄星青霉素无痛肌肉注射的临床技巧和效果.方法 选择在门诊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2次以上的患者10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首次注射者采用传统肌内注射法, 第2次采用改进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注射后的疼痛程度.结果 改进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 实施改进法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能提高一次注射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减轻皮内注射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方法 将228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皮内注射法:选择在前臂屈面腕关节上6cm正中部位进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角,进针尖斜面一半后平行将斜面全部进入皮内,此时不换手固定,持针手固定注射器姿势不变,直接由持针手掌根部向前推动活塞推注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一次注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皮内注射法可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提高注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肌肉注射发生晕针的可行性的干预方法.方法:将1 080例臀部肌肉注射病人通过分组采用不同方式肌肉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法,干预组注射前、中、后进行心理疏导、生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臀部肌肉注射过程中和注射拔针后的晕针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经过干预疏导后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凉、心慌、晕厥等晕针现象明显少于常规注射法的对照组.结论:提示预防晕针的干预方法,有利于臀部肌肉注射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生土豆片贴于注射部位,缓解患者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后的局部肌肉疼痛。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3月间随机选取26例12-68岁不同年龄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患者,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的第1-2天,注射部位不进行特殊处理,第3-7天开始在注射后4小时,将削皮后的生土豆切成2-3mm后的薄片贴于注射部位,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的第1、2天,局部不进行特殊处理,4名患者反馈肌肉注射部位轻度疼痛,19名患者反馈肌肉注射部位中度疼痛,3名患者反馈肌肉注射部位重度疼痛。第3-7天采用生土豆片贴于注射部位后,22名患者反馈肌肉注射部位疼痛缓解,1名患者反馈肌肉注射部位疼痛缓解不明显,3名患者反馈肌肉注射部位疼痛无缓解。结论通过应用生土豆片贴于肌肉注射部位,可有效降低患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后注射局部疼痛,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恐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两种注射法对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3月肿瘤化疗科联合应用平阳霉素治疗的肿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肌肉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各57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注射后局部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肌肉注射后局部出现硬结发生率为80.7%(46/57);静脉注射后出现静脉炎8例(14.03%),两组注射后局部疼痛静脉注射组明显低于肌肉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4,P<0.05);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平阳霉素静脉注射法优于肌肉注射法,尤其是与其他化疗药联合应用时,静脉注射法更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传统肌肉注射法与Z型注射法之间的比较,来探讨肌肉注射的改进方法。方法选取需要进行肌肉注射的患者共7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肌肉注射法进行注射,实验组的患者则采用Z型肌肉注射法进行注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注射后的疼痛感、渗液情况及红肿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Z型注射后渗液和红肿情况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且疼痛感较对照组轻。结论改进后的Z型肌肉注射法对于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因注射而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有突出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沈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2):1410-1410
<正> 注射是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众所周知,注射引起的疼痛往往使一些病人逃避治疗,特别是给幼儿注射时,常出现哭闹、挣扎等不合作现象。然而,不同的药物注入体内和采取不同的注射法产生的疼痛程度一般也不同。为此,本人从2000年6月始,采用丁香乙醇酊消毒磨擦皮肤后的临床试验,对减轻注射时疼痛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德萍 《大家健康》2013,(11):37-38
目的通过传统肌肉注射法与Z型注射法之间的比较,来探讨肌肉注射的改进方法。方法选取需要进行肌肉注射的患者共7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肌肉注射法进行注射,实验组的患者则采用Z型肌肉注射法进行注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注射后的疼痛感、渗液情况及红肿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Z型注射后渗液和红肿情况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且疼痛感较对照组轻。结论改进后的Z型肌肉注射法对于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因注射而引发的并发症的发生有突出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烧伤患者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寻找一种可减轻疼痛的有效注射方式.方法对2组患者分别采用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方法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观察2组患者注射后对疼痛的感觉及局部反应.结果采用肌肉注射比皮下注射的患者疼痛反应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议对烧伤患者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时采用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国产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小剂量皮内注射的接种反应及其免疫原性.方法 对256名Ⅱ级狂犬病暴露受试者进行暴露后免疫,按照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皮内注射组:皮内注射法组128人,按照0,3,7,28,90d作2点、2点、2点、1点、1点皮内注射,每个部位0.1ml;肌肉注射组:肌肉注射法组128人,按照0,3,7,14和28d接受全量(0.5ml)三角肌注射.使用国产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观察皮内及肌肉注射疫苗后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情况.采用夹心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 暴露后皮内注射组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27%、0.29%、0.49%、11.43%,肌肉注射组分别为1.09%、0.16%、2.81%、1.41%.暴露后皮内注射组发热、皮疹、头痛、疲劳乏力等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1%、0.16%、0.31%、1.09%,肌肉注射组分别为0.31%、0.31%、0.63%、1.09%.所有副反应常发生在第1、第2次注射之后.暴露后免疫皮内注射、肌肉注射狂犬病疫苗后14d抗体阳转率分别是94.53%、95.31%,免疫后42d抗体阳转率分别是96.83%、97.64%.暴露后皮内、肌肉注射法,狂犬病疫苗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产冻干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接种反应轻微,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法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效果.方法:对220例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于左、右两侧臀部分别按改良法和常规注射法各注射1次苄星青霉素,比较其1次注射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改良法1次注射成功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2%(P<0.005),注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法能提高1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注射法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对减轻患者疼痛及皮下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需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试验组采用改良后注射,每组各注射300次,注射后评定2组患者疼痛及皮下出血的程度.结果 试验组在减轻疼痛、皮下出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后注射法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留空气注射法在控制性超排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需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留空气注射法与传统肌肉注射法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一个周期超排卵药物的用药量、药物费用、注射皮下血肿和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一个周期用药量、费用支出与对照组比较,t=10.236,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皮下气肿;实验组患者注射后各种程度疼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χ2=14.197,P=0.007<0.01,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留空气注射法明显减少了患者超排卵药物的用量,也相应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相对安全,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7.
注射法是指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用无菌器具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体内,引起全身疗效的方法,它是给药途径之一.常用的注射法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近年来,静脉注射使用最广,发展最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改良肌内注射法对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需注射苄星青霉素240万U梅毒患者1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苄星青霉素分两侧肌内注射,每侧注射120万U。左侧采用常规注射法,右侧采用改良肌内注射法。观察记录两侧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和注射过程中、注射后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结果比较两种注射方法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注射过程中疼痛、注射后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肌内注射法可提高苄星青霉素的注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黄结 《右江医学》2012,40(4):541-542
目的观察Z型肌肉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肌肉注射的老年患者8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每例患者分别在左、右两侧臀大肌进行常规注射法和Z型肌肉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统计注射后局部药(血)液外渗、红肿和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Z型肌肉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比常规肌肉注射法药(血)液外渗、红肿和疼痛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在老年患者中采用Z型肌肉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对患者舒适度影响较小,有助于药物吸收利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牵拉反应是腹部外科手术中经常发生的问题,目前尚无简便有效的对抗方法.本文应用祖国传统医学中穴位注射法,用曲马多行胃俞穴注射抑制牵拉反应,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