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患者围术期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经法洛四联症矫治术治疗的47例法洛四联症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1.20~26.00(8.00±6.48)岁;体重8.70~46.00(18.20±21.50)蝇。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及手术后第4、7、10d常规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Ⅱ、Ⅶ、Ⅷ、Ⅸ、X以及抗凝血酶Ⅲ和蛋白C活性,同时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结果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后早期凝血因子Ⅱ(术后第4d:102.66%+20.61%VS.69.27%±16.51%)、Ⅶ、Ⅷ、Ⅸ、X(术后第4d:125.43%±39.97%VS.64.80%±11.46%)活性均较术前水平显著升高,于术后第4~7d达到峰值,在术后第10d仍显著高于术前。PT、APTT值在术后早期均显著下降,在术后第10d仍显著低于术前水平;血浆抗凝血酶Ⅲ及蛋白C活性在术后早期均呈上升趋势,至术后第10d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术后凝血因子活性增强及凝血功能恢复可能与缺氧改善有关;术后早期的凝血因子活性增强有利于正常止血,而术后晚期则存在凝血/抗凝平衡向着凝血功能增强方向倾斜,有发生血栓形成的风险,可进行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种输血方式在骨科手术患者术中输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定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行骨科手术的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输血方式分为三组,每组各33例,其中A组采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联合术中自体回收式输血方式,B组采用自体回收式输血方式,C组采用异体输血方式。比较三组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比较两组凝血功能状况[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三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三组患者血常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三组患者Hb、RBC、HCT、PLT均降低,且术后各指标组间比较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三组患者PT、APTT、FIB均提升,但术后PT、APTT组间比较A组明显小于B、C组(P<0.05);B、C组两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低中心静脉压(ANH+LCVP)在肝癌手术中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40例ASA I~II级拟行肝癌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全麻后行ANH,入室到肝实质横断分离完成前行控制性LCVP,对照组按常规处理。记录患者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和术后因腹腔出血需再次手术的患者例数,以及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例(INR),凝血时间(ACT)、血块凝结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因继发性出血而再次手术的患者;观察组在采血后、肝癌切除后、恢复容量后Hb、HCT、PLT、FIB、CR、PF较术前均明显下降,APTT、PT、INR、ACT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但恢复容量后比肝癌切除前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从手术开始至结束,Hb、HCT、PLT、FIB、CR、PF呈进行性降低,APTT、PT、INR、ACT呈进行性升高;手术结束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 结论:ANH+LCVP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会导致异常出血,可以安全应用肝癌手术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挤压综合征(CS)对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收集95例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S透析组和CS非透析组,按Hb、PLT降低程度分为4级,比较两组Hb及PLT、PT、APTT的改变以及两组血液制品输注情况。结果CS患者85例(89.5%)发生贫血,47例PLT降低(49.5%),合并AKI的CS透析组Hb和PLT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CS透析组PT、APTT均较非透析组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S透析组输血人次、输血量、输入血浆量均较非透析组高(P〈0.05)。结论CS患者可发生明显的血液及凝血功能的异常,造成Hb及PLT不同程度地降低,PT、APTT时间延长,在合并AKI的CS透析患者中,Hb及PLT降低程度更重,输血及血浆治疗在CS透析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回收式自体输入血(ATS)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围手术期几项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脊柱损伤患者,按手术种类分为5组,分别测定术前、术后1d、术后7d血液中Hb、HCT、PaO2、Fbg、PLT、PT,比较各组ATS量的变化及其对出凝血状况和血携氧功能的影响。结果:回输自体血量52860ml,占总输血量的80.26%。术后Hb、HCT、PLT均不同程度减少,PT显著延长(P<0.01),Fbg无明显变化,PaO2显著升高(P<0.01)。结论:围手术期虽有轻度贫血但不影响血携氧功能,术后PT显著延长却未出现出凝血功能障碍,ATS技术能明显减少异体血用量,可安全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应用6%羟乙基淀粉(Hetastarch,HES)200/0.5氯化钠注射液对外科手术中全麻患者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限期全麻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6%HES 130/0.4(A组,万汶)和6%HES200/0.5(B组,代斯).根据晶胶结合(2∶1)的原则补液,全麻术中输实验药物1000ml,术后第1、2天输实验药物量为1000ml/d.术前和术后第3天检测以下指标: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von Willebrand(vWF)因子活性、Ⅷ因子活性、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Hb、Hct均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SCr均明显下降,组间、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患者PT、TT、APTT、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浆黏度、vWF因子活性、Ⅷ因子活性、BUN术前术后改变组间、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容量替代治疗时对外科手术全麻患者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进展性慢性肝病及重症肝炎患者原位肝移植(OLT)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行OLT治疗进展性慢性肝病及重症肝炎患者各37例的围手术期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除术前PT、APTT,术后第5d PLT、FIB和术后第7d FI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时段2组患者的PLT、PT、APTT及FIB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症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损害更为严重;OLT术后,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均逐渐恢复正常,但并非完全同步。结论进展性慢性肝病与重症肝炎患者OLT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显著,应注意监测及处理,但术后2组间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时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食管肿瘤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心功能Ⅰ或Ⅱ级,年龄40~65岁,体重55~70 kg,术前肝、肾及凝血功能无异常.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切皮前按15 ml/kg、50 ml/min的速度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对照组按10 ml·kg-1·h-1速度输入复方乳酸钠.分别观察稀释前、稀释后和术后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及凝血功能(PT、APTT);两组术中均连续监测MAP、cVP、HR、SpO2和尿量;记录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24 h内的输血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T、APTT在稀释后、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需输血者18例(平均输血量为312.5 ml),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例(平均输血量为200.0 m1)(P<0.01).结论 肿瘤患者用羟乙基淀粉130/0.4行AHH足安全可行的,可减少异体血输入.且凝血功能无改变.  相似文献   

9.
人工胶体液用于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评价不同人工胶体液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6%羟乙基淀粉组(HES组)和4%琥珀酰明胶组(MFG组)。全麻后输入HES(200/0.5)或MFG,20ml/kg,(25±5)min内输完。分别于AHH前后,由静脉取血检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Ⅷ因子活动度(Ⅷ: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血栓弹力描记图(TEG)。同时监测HR、MAP和CVP。结果(1)两组患者AHH后的Hct都降低至30%左右,达到中度血液稀释。(2)两组患者AHH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3)与AHH前相比,AHH后两组患者PT、APTT均明显延长,HES组的Ⅷ:C明显下降;两组患者vWF和FIB均明显下降;GPⅡb/Ⅲa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TEG均有凝m功能受损的表现。结论HES和MFG对vWF和(或)Ⅷ因子有抑制作用,APTT的明显延长和TEG的凝血功能受损可能与这一抑制作用有关。AHH后除APTT外各凝血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K1对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凝血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维生素K1(Vitamin K1,Vit K1),观察其对凝血因子的作用。方法 30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B组:使用VitK1治疗;C组:未使用VitK1治疗。每组各10例,分别检测A组术前、术后、B组、C组术前24小时、麻醉后开胸前、鱼精蛋白中和后10分钟、术毕、术后6小时、1天、3天和5天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X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压积。结果 鱼精蛋白中和后10分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最长,X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最低。与C组相比,B组术后24小时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X因子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术前应用Vit K1可明显提高术后早期凝血因子水平,有利于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