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分析院前心肺复苏(CPR)病例的抢救经过,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途径。方法:回顾分析188例院前CPR病列的复苏开始时间,临床急救措施,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等方面的资料。结果:188例患者中,31例心肺复苏成功,4例心肺脑复苏成功,心肺复苏成功率16.49%,心肺脑复苏成功率2.13%。CPR开始时间越早,除颤时间越早,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越高。结论:良好齐全的急救设备,专业的院前急救水平,普及急救知识,加快CPR及除颤开始时间,及时给予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是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 430例院前心肺复苏情况分析,探讨影响院前心肺复苏的因素及效果。方法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院前心肺复苏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0.4%和29.6%;55~64岁、65~74岁、75~84岁为3个高发年龄组段;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以心源性和其它内科疾病为主,占51.4%和20.4%;到达现场时心电图以心电静止和室上性心律为主,占81.4%和9.6%;现场救治气管插管率87.8%,使用人工通气率100%,胸外心脏按压率99.5%,现场除颤率9.7%。复苏成功率5.1%,复苏有效率5.1%,成活出院率0.2%。结论影响院前心肺复苏的因素主要是病人的年龄和病情、心肺复苏的起始时间及救治规范。应尽早开始心肺复苏,且救治措施应规范,评估心肺复苏有效和成功的标准应统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模式、急救流程下心肺复苏现状和其影响因素,研究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水平。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3月,昆明市所属城区院前心搏骤停(CA)1242例中,小于30min并行心肺复苏(CPR)的26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急救的平均时间为12min,远远大于心肺脑复苏安全时限4~5min,CPR成功率约为4.88%,出院率约为2.60%。急救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前曾给予患者"心肺复苏"(多为家属实施)8例,占3%。结论:"生命链"的中断严重制约CPR的成功率及出院率;为提高院前CPR成功率,普及公众CPR技能培训和提高院前专业急救水平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在院前抢救中经常遇到,现场及时、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术是复苏成败的关键。本文根据我中心1991年10月~1996年1月院前抢救的记录资料,对其中42例院前心跳呼吸骤停病人作初步分析,旨在对影响院前心肺脑复苏成败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者8个月,最大者85岁。骤停原因:严重心肺疾病12例,严重创伤11例,窒息6例,电击伤5例,猝死3例,严重电解质失衡3例,重症肌无力2例。(二)抢救半径与复苏成败关系:本组42例,其中ZI例抢救半径小于5km,抢救… 相似文献
5.
心脏骤停(CA)是常见的临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之一,心肺复苏(CPR)是急诊医学的重要课题。如何进一步提高院前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是院前急救医师不断思考的问题,现就我中心成功抢救的20例心脏骤停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市急救中心在每年的院前抢救病人中,猝死病人占有相当的比例,而抢救成功率却比较低,不到1%。这除了心肺复苏社会普及率低,社会大众医疗体系有待完善外,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CPR)抢救病人时某些细节不注意也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现把猝死病人在院前进行CPR抢救中的某些细节补充讨论如下。1基本技术1.1及早发现,迅速呼救,多人协助抢救,是抢救猝死病人的关键:在院前第一救护现场,病人脉搏的检查不必要,只要无呼吸,不动(肢体无活动),无咳嗽,无疼痛刺激反应,都认为循环停止,立即进行1分钟的CPR后,再联系呼救;或有人做CPR,有人… 相似文献
7.
心跳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重症,是世界急诊医学中的难题,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技术不准确都会导致失败.据报道即使发生在院内的心跳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也仅为10%左右,而发生在院外的患者复苏成功率更低,仅为4%[1].现将我中心2008年院前复苏100例心跳骤停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通过分析成败原因,以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院前抢救心脏骤停144例心肺复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院前急救最基本的目的是挽救生命,而危及生命的心脏骤停(CA)在急救工作中经常遇到,需立即现场院前心肺复苏(CPR)。本文通过回顾院前144例CA患者采用不同的复苏方法比较复苏效果,来探索在院前设备、人员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复苏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9.
9例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院前心肺复苏成功9例,年龄较轻,均处于临床死亡状态,均获得现场就地抢救;现场抢救人员均具有CPR能力,争取了4分钟的复苏效果,完善准确的信息,予以急救中心心理,人力,设备上的准备。而医务人员由于急救半径时间差,4分钟抵达现场一秀难以实现,故重心在ALS-CPR,而BLS-CPR的关键在于初级阶段依靠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反映本院心肺复苏水平,并探讨影响复苏的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诊断为心脏骤停的138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病例138例,经急诊抢救后成功36例,成功率23.09%,经ICU抢救后成功10例,成功率27.78%,总出院率:7.25%(10/138);不同年龄段存活率存在差异,20~59岁者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从发病到医生开始CPR的时间〈5min组较≥5min组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肺复苏生命链各个环节的紧密结合才能整体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猝死患者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52例猝死患者资料,分析猝死患者的抢救结果。结果 52例猝死患者中抢救成功率为13.5%,抢救成功者的急救半径均<10km。6min内开始复苏,抢救成功率为29.4%,6~10min开始复苏的抢救成功率为7.7%,>10min开始复苏的抢救成功率为0%,三个时间段抢救成功率比较=6.39,P=0.041<0.05。结论复苏开始时间越早抢救成功率越高。缩短到达现场时间的重要性、早期启动生存链的重要性、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是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后脑复苏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各种原因引起心脏骤停时,经有效心肺复苏(CPR)后若未能及时进行脑复苏处理,常可引起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使前一步的心肺复苏意义减少或消失,所以CPR最后是否成功不仅是心肺功能的恢复,更重要的是脑复苏.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把人救活,而是要救一个重新进入人类社会的人,一个劳动者.现结合我院近两年几个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抢救病例,就脑复苏的有关问题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1996年以来心肺脑复苏病人35例,探索复苏下血液循环时间对救治成功的影响。方法对35例心跳骤停经心肺脑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并能维持的患者,收入ICU病房继续治疗,并对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心肺脑成功复苏患者中,24例完全康复出院,8例因脑部原发性疾病尚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呈植物人状态。结论心肺脑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的病死率仍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复苏时间、基础疾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给药途径及用药间隔、复苏后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来共收冶呼吸心跳骤停患者328例,其中院外216例,院内112例,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外,心血管疾病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最高.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提高全民急救意识,普及CPR知识,缩短复苏开始时间,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18.
心肺复苏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心脏停搏的临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抢救的102例心脏停搏息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102例患者复苏成功11例。结论心脏停搏患者复苏成功与患者原发疾病,心肺复苏及时、方法正确,尽早气管插管和电除颤,合理使用复苏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梅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9):39-40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的临床救治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3例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在复苏过程中给予胸外心脏按压、球囊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和人工机械通气、电击除颤;降温保护脑组织、给予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等。结果本组23例心肺复苏患者中,9例心肺复苏成功,成功率为39.1%;在9例心肺复苏成功后,4例有脑部疾患后遗症。结论对于心脏骤停来说,早期诊断,尽早给予心肺复苏,以及在复苏过程中抢救药物及仪器的合理应用、监测治疗原发病等,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总结经验,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方法回顾分析40例急诊心肺复苏病例,分析心脏骤停的病因、复苏时间、复苏程序、复苏药物等因素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院前心脏骤停14例,1例存活,2例恢复自主循环。院内心脏骤停26例,复苏成功7例,6例存活出院,1例持续昏迷2天后自动出院。结论缺少现场急救,复苏开始时间滞后是导致院前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院内心脏骤停复苏程序可能以ACDB较为合理。急诊医生应定期进行CPR培训,以利于急救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