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聪脑通络针法治疗小儿脑瘫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聪脑通络针法治疗小儿脑瘫 5 6例 ,并与高压氧加西药 (胞二磷胆碱 )治疗 3 0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 44.64% ,总有效率 91 .0 7% ;对照组总显效率 2 0 .0 0 % ,总有效率 66.6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但治疗组积分提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2.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淑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944-2945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头针留针法。结果:头针是目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有效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3.
唐湘霞 《广东医学》1997,18(8):540-541
小儿脑性瘫痪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小儿致残的主要病症。为了提高确诊率,现将3年来就诊的小儿脑性瘫痪2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匕树,女10例,年龄2-5岁,病程6个月~2年。1.2临床表现:25例均有中枢性瘫痪症状和体征,其中小头围5例,尖足10例,交叉腿7例,足内、外翻3例。伴随症状:肌阵挛4例,共济失调1例,流诞3例,语言障碍15例,智力低下10例。13临床分型和瘫痪部位:痉挛型18例,肌张力低下型4例,共济失调型1例,无法分类型2例。双瘫匕树,截瘫8例,偏瘫2例。l,4A@…  相似文献   

4.
杨蜀琴 《广东医学》1997,18(1):55-56
我院自1990年~1994年间门诊及住院收治脑瘫患儿49例。本文主要讨论脑瘫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6个月5例,~1岁8例,~3岁18例,~7岁15例,~12岁3例。1.2发病因素:早产低体重儿7例,宫内窘迫及难产窒息致缺血缺氧性脑病1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4例,过期产儿2例,母孕期腹部外伤1例,母孕期严重呕吐营养不良4例。正名临床分型及表现:按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的标准分型…  相似文献   

5.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小儿早期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可伴有或不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及感知觉障碍.目前,世界各国脑瘫的发病率维持在2‰左右,在我国1-6岁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92‰[1].脑瘫早期诊断困难,为提高对脑瘫早期诊断及预防的认识,现将我院1996年1月至2003年11月诊治的56例脑瘫患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脑瘫综合治疗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针灸配合上田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上田法在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 (脑瘫 )中的疗效。方法  7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观察组 4 3例 ,运用针灸及上田法治疗 ;对照组 2 8例 ,采用上田法进行治疗 ,效果应用马若飞标准评定。结果 经 90d治疗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3 4 %和 71.4 3 %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6.72 ,P <0 .0 1) ,且两组治疗后综合评估分值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t=2 .2 3 ,P <0 .0 5 )。结论 针灸配合上田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 ,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儿脑瘫的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或出生后一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的中枢性瘫痪,多见四肢瘫痪,常伴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康复较难.属于中医的“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现将我们1990~1991年4月治疗的43例小结如下,以供参考.1 诊断标准根据1988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的精神,结合临床情况而制订.(1)婴儿期出现的中枢性瘫痪,表现运动发育落后和异常、肌张力和姿势异常.(2)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语言及其他  相似文献   

10.
李永梅 《中原医刊》2004,31(24):12-13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CP)患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7例患者采用PT、穴位注射、针灸、按摩手段进行治疗。结果:通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疗效满意,有效率为6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P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94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确诊年龄,以确诊年龄分为三组:0~6个月42例,7~12个月27例,13个月~4岁25例,各组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比较三组治疗后疗效的比较,以治疗前后发育商(DQ)的差值,DQ提高≥4个百分点分为有效,否则为无效。结果,0~6个月、7~12个月和13个月,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95.2%、85.0%和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轻患儿功能障碍程度,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确诊和开始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13.
王杭生 《新疆医学》1995,25(3):150-152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小儿出生前及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脑损伤,导致非进行性的中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病例可合并智力低下、抽搐、视力及语言障碍,是儿童期伤残的一种常见情况。自1986年1月至1994年7月有192例脑瘫患儿来我院就诊,现将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并就病因及预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针灸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有独特优势,但目前尚无和胃针法用于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目的 探讨和胃针法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脑瘫患儿共80例,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和胃针法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患儿接受头皮针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和胃针法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和胃针法辅助治疗,均以30次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分、有效率,记录两组患儿针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胃针法组各有8例患儿脱落,最终各纳入32例患儿。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CSHQ各因子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CSHQ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和胃针法组患儿有效率为87.5%(28/32),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5.6%(21/32)(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针刺相关并发症。结论 和胃针法辅助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具有一定临床效果和优势,可有效改善患儿睡眠习惯和质量,这为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针灸治疗及选穴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听觉障碍等。我国脑瘫的发生率为1.8‰~4.0‰(1988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资料),是当今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针灸治疗小儿脑瘫取得很大的进展,现就10a来的有关文献作一概述。1 针刺法1.1 体针法 马氏以脊三穴为主穴,智低者,配四神聪、足三里、悬钟;言语障碍者,配哑门、心俞、通里;马蹄足者,加委中、承山;足内翻者,加申脉;足外翻者,加照海、太溪;抽搐者,配鸠尾、合谷、太冲。设对…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1986年1月以来,收治有头部CT 扫描资料的脑性瘫痪病儿50例,现将其病因,临床类型与 CT 所见的关系分析如下。病例资料性别与年龄:男36例,女14例。年龄:1岁22例,~2岁9例,~3岁4例,3岁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16例临床分析高英1刘红霞2薛涛3张如弼1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1]。这类患儿并不少见,我国发病率约为1.8%~4%[2]。很多患儿终生残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负担,但如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包含两类:一类是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相当于祖国医学的“五迟”,主要由于其母在妊娠期体弱多病、受有害因素刺激、分娩不当和某些遗传因素等造成:另一类是后天性脑性瘫痪,主要是外伤、脑病或中毒等引起。我们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4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中国厂矿医学》1997,10(2):122-124
小儿脑瘫是儿科和神经科疾病中难治病症之一,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自1990年10月以来,笔者采用针刺法治疗小儿脑瘫,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作一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活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1994年10月~2002年10月采用脑活素天柱穴注射治疗小儿脑瘫,对围生期有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史的患儿,做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得分<35者早期干预治疗。结果: 患儿在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及智能方面得到改善,总有效率81.3%以上。结论: 脑活素穴位注射可输通经络,平衡阴阳,改善脑部微循环,脑功能得以代偿,方法简单,治疗愈早效果愈好,可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