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准切除外鼻恶性肿瘤以及准确评估、合理修复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外鼻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36~86岁。肿瘤病理类型包括基底细胞癌29例,鳞状细胞癌11例,外毛根鞘癌6例,腺样囊性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  相似文献   

2.
外鼻基底细胞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鼻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和外鼻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方法外鼻基底细胞癌23例均手术彻底切除,用全层游离皮片(12例)、局部皮瓣(4例)、鼻唇沟岛状皮瓣(6例)和额部皮瓣(1例)整复外鼻组织缺损.22例行一期手术修复,1例二期修复.结果全层游离皮片整复者中1例局部坏死,换药后愈合,术后局部复发2例,均再次手术治疗.患者鼻部外形满意,鼻前孔无狭窄,局部瘢痕不明显.随访0.5~20年无死亡.结论手术完整彻底切除和整复术是治疗外鼻基底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翼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鼻唇沟岛状皮瓣修复鼻翼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6例患者行鼻翼肿瘤切除鼻唇沟岛状皮瓣一期修复术.结果患者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和坏死,鼻翼外形满意,鼻前孔无狭窄,瘢痕不明显.随访3月~5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鼻唇沟岛状皮瓣修复鼻翼缺损方法简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外鼻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修复中双侧单蒂旋转皮瓣的应用.方法1994年4月至2000年6月应用双侧单蒂旋转皮瓣为7例外鼻恶性肿瘤患者行缺损一期修复术.结果7例均无皮瓣坏死,随访2~5年,无1例复发.结论双侧单蒂旋转皮瓣是一期修复外鼻肿瘤术后缺损的理想材料,皮瓣血供好,易成活,维持了面部外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面部局部皮瓣对鼻根部基底细胞癌根治术后局部缺损进行Ⅰ期修复的经验。方法对2007年9月~2014年9月22例鼻根部基底细胞癌根治切除后行局部皮瓣Ⅰ期修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利用数种局部皮瓣进行Ⅰ期修复和重建。结果22例患者皮瓣均Ⅰ期存活。随访6~1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术后外观患者满意。结论在根治性切除外鼻部基底细胞癌的基础上,根据肿瘤切除后遗留的鼻根部缺损的部位、范围和大小,可以选择和设计不同而较为合适的皮瓣进行修复。局部皮瓣具有血供确切、存活率较高、取材灵活、手术操作较为简便等多项优点。可以为鼻部肿瘤切除后缺损提供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应用Rintala皮瓣修复外鼻中线区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8年7月以Rintala皮瓣修复鼻尖、鼻背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缺损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50~79岁。病变位于鼻背部12例,鼻尖部3例。观察肿瘤学和美容学结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全部15例病例均获得阴性切缘,皮肤缺损大小15 mm×15 mm~30mm×30 mm。无皮瓣坏死或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对美容学效果表示满意,随访6~13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Rintala皮瓣制作简单、可靠性高、美容效果好,是修复外鼻中线区皮肤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科2000年5月对1例外鼻交界痣癌变的病例施行外鼻肿瘤切除,继而利用额部皮瓣和两侧鼻唇沟部皮瓣再造全鼻。随访两年余,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鼻翼基底细胞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细胞癌是常见的皮肤癌,多见于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此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长,我院收治鼻翼基底细胞癌68例,现将其中17例肿瘤侵犯一侧鼻翼并超过鼻翼基底部的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晚期扁桃体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91年以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采用口腔下颌骨升支联合径路切除扁桃体癌,胸大肌肌皮瓣一期修复缺损。并加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配合术前化学治疗和术后放射治疗,治疗晚期扁桃桃鳞状细胞癌8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9年,6例存活3年以上,存活率6/8;2例死亡,1例于术后3个月死于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大出血,1例术后2年死于食管癌。并发症: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2例,术后短暂食物返流入鼻腔2例。结论 口腔下颌骨升支联合径路,可于直视下在肿瘤外1.0cm的边界范围内安全地将肿瘤完整大块切除。配合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化学治疗和术后放射治疗,对减少肿瘤复发、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胸大肌肌皮瓣具有取材方便,肌皮瓣成活率高,适合咽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外鼻临近局部皮瓣修复外鼻小面积缺损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42例鼻小面积缺损(直径〈2cm)的患者分别应用外鼻局部皮瓣(鼻背瓣、鼻唇沟瓣和双叶瓣)修复。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38例,皮肤其他良性病变4例,缺损直径1~2cm。鼻尖缺损7例采用鼻背旋转皮瓣一期修复;鼻侧部缺损30例采用鼻唇沟瓣修复,其中使用岛状鼻唇沟瓣一期修复7例,插补式皮瓣二期修复18例,滑行瓣修复5例;鼻侧上方缺损5例采用双叶瓣一期修复。结果:所有患者均修复成功,组织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平均随访3个月~2年,肿瘤无复发。结论:外鼻局部皮瓣如鼻背瓣、鼻唇沟瓣和双叶瓣是修复鼻部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部急诊外伤病例中鼻尖鼻背部缺损延期局部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推广的可能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急诊收治的鼻尖鼻背部皮肤及皮下、肌肉组织、软骨层部分缺如的8例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例。纯鼻尖缺损3例、单纯鼻背缺损2例、鼻尖合并鼻背缺损3例。所有病例均先在急诊行清创止血初步处理,并入院接受局部换药及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1~3 d,然后在全麻下行缺损区局部皮瓣转移修复以及重建鼻部外形的手术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8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所有患者无局部感染或者坏死的发生。对于近期和远期的鼻部外形,或者鼻腔的通畅程度上,患者及手术医生主观评定均较满意。患者的生活及社交能力均未受到明显损失。 结论 对于外伤所致鼻尖鼻背缺损的患者,选择性地给予清创换药和抗炎数日处理后再延期全麻下行局部皮瓣修复是可行且有效的。同时经过局部一定时期的换药后患者接受手术的耐受力较好。  相似文献   

12.
Sclerosing sweat duct carcinoma (SSDC) in the nose, a rare occurrence with no specific symptoms, is frequently confused with rhinophyma or other inflammatory disease. In this report, we describe a 64-year-old woman who presented with a mass on her nasal dorsum for 1 year. Initially, the tumor had been misdiagnosed as a rhinophyma and followed-up for 1 year. She was referred due to a persistent nasal and neck mass. Deep incisional biopsy was performed to produce sufficient tissue and the histopathologic results showed SSDC. We performed wide local excision and reconstruction using radial forearm musculocutaneous free flaps with a costal cartilage framework followed by bilateral neck dissection. SSDC is seldom recognized and is frequently clinically confused with benign syringoma prior to pathologic diagnosis. Wide and deep incisional biopsy is necessary for the correct diagnosis and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SSDC.  相似文献   

13.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口腔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经验和教训。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鳞癌17例,口颊鳞癌6例和其他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8例,皮瓣(4~8)cm×(6—23)cm。术中同时气管切开4例。结果皮瓣完全成活者30例,成活率96.8%。3例术后12 h~4 d出现静脉血管危象,其中1例静脉血管危象和1例静脉血栓均抢救成功,皮瓣完全成活;另1例术后因皮瓣淤血时间较长,最后皮瓣坏死约25%。30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术后8个月死于颈部淋巴结复发未控。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厚薄适中,是修复口腔组织缺损的良好材料。皮瓣大小应与受区缺损大小相当,避免皮瓣挤压。肿瘤手术必须在保证安全切缘的同时,尽可能保留牙齿等重要的口腔功能结构;缝合皮瓣应防止扭曲血管蒂,避免静脉受压。修复软硬腭时加行气管切开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上臂外侧皮瓣和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7-2009年收治的21例采用上臂外侧皮瓣和104例采用前臂皮瓣行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种皮瓣的手术制备时间、皮瓣移植成功率、供区并发症及术后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上臂外侧皮瓣和前臂皮瓣制备的平均手术时间((x)±s)为(46.4±7.6)min和(41.5±7.5)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臂外侧皮瓣和前臂皮瓣的移植成功率分别为90.5%( 19/21)和95.2% (99/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臂外侧皮瓣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2例患者术后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前臂皮瓣患者无供区并发症发生,但供区需行全厚皮片移植,于经常外露的前臂区域遗留手术瘢痕.两种皮瓣患者术后均能经口腔进软食或普通饮食,无发音不清.结论 上臂外侧皮瓣供区隐蔽,无需植皮,移植成功率高,可作为前臂皮瓣的补充,进一步丰富了口腔癌组织缺损的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15.
改良血管蒂胸锁乳突肌岛状瓣修复下咽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血管蒂胸锁乳突肌岛状瓣修复下咽癌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3年12月至2010年9月应用以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为血管蒂,以中下段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为主的改良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一期修复12例梨状窝鳞癌术后缺损患者,年龄47 ~ 72岁,中位年龄59岁,均未接受过术前放疗;肿瘤分期参照2002年UICC分期:T2NOM0 5例,T3N1 M0 5例,T4N1M0 2例.结果 2例原发T4期患者肿瘤侵犯甲状软骨板及患侧甲状腺,未保留喉功能;2例T3期患者侵犯梨状窝前壁,患侧声带固定,1例侵及杓区,均未保留喉功能;3例T3和5例T2期患者保留喉功能.12例肌皮瓣全部成活.随访7 ~88个月,中位数30个月.4例患者术后15~ 32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8例生存至今,其中4例已生存5年以上.结论 利用显微外科精细解剖血管化蒂部的岛状胸锁乳突肌皮瓣具有成活率高且制作容易,创伤小等优点,是修复下咽部缺损的良好修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晚期扁桃体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1年以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采用口腔下颌骨升支联合径路切除扁桃体癌 ,胸大肌肌皮瓣一期修复缺损 ,并加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配合术前化学治疗和术后放射治疗 ,治疗晚期扁桃体鳞状细胞癌 8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 3~ 9年 ,6例存活 3年以上 ,存活率 6 / 8;2例死亡 ,1例于术后 3个月死于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大出血 ,1例术后 2年死于食管癌。并发症 :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 2例 ,术后短暂食物返流入鼻腔 2例。结论 口腔下颌骨升支联合径路 ,可于直视下在肿瘤外 1 0cm的边界范围内安全地将肿瘤完整大块切除。配合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化学治疗和术后放射治疗 ,对减少肿瘤复发、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胸大肌肌皮瓣具有取材方便 ,肌皮瓣成活率高 ,适合咽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面中区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手段及其疗效.方法 对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7-2006年80例面中区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的缺损程度、修复方法及疗效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4例,女26例;年龄23~79岁,中位年龄53.5岁.结合Brown分类方法,将80例鼻上颌骨区缺损分为4型,其中Ⅰ型:外鼻缺损6例;Ⅱ型:上颌骨缺损56例;Ⅲ型:鼻面上颌骨缺损14例;Ⅳ型:上颌骨合并鼻面眶部皮肤缺损4例.结果 80例患者修复方法分别为,带蒂肌皮瓣31例,游离皮瓣49例.Ⅰ期完成手术73例(91.2%).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3年生存率为63.8%,5年生存率为40.6%.结论 面中区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Ⅰ期修复可以获得满意疗效,应该根据缺损类型选择适当的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18.
1例抢救成功,3例组织瓣坏死.皮瓣边缘部分坏死3例,术后出血1例.腮腺区积液和腮腺瘘6例,口底瘘8例,感染6例,大腿皮瓣供区感染及皮肤部分坏死3例.术后患者均获得可接受的面部外形以及咀嚼、吞咽和语言功能.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可以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种复杂的缺损.  相似文献   

19.
头面部基底细胞癌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头面部基底细胞癌(BCC)的男女发病差别、发生部位及手术切缘与复发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6~2003年41例头面部B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17例,女24例;男女1.00:1.41,男女发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C高发年龄为55~74岁,平均发病年龄女性为68.1岁,男性为58.4岁。BCC发生于鼻周13例(31.7%)、头皮8例(19.5%)、眶周7例(17.1%)、唇部7例(17.1%)、面颊部4例(9.8%)以及耳周2例(4.9%)。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T1期肿瘤切缘为0.3cm者(20例)与0.5cm者(11例)两组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诊时,有4例已发现局部淋巴结转移或发生局部骨质破坏,占9.8%。平均随访时间1.2年,有3例新发BCC,占7.3%。结论:中老年女性BCC发病高于同龄男性,可能与浙江省人民的生活劳动习惯以及地理环境有关;鼻周、头面部发病与紫外线照射以及局部皮脂腺密度相关。T1期肿瘤的手术安全切缘应达到0.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