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震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263-264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全麻术后患者50例,手术来自骨科、外科、妇产科。按手术使用麻醉药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以芬太尼、异丙酚和万可松行麻醉诱导;对照组组以芬太尼、硫喷妥钠和万可松诱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记录术后24h内发生恶心、呕吐患者数及镇吐药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唤醒时间,PONV发生率和使用镇吐药病例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可明显降低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对全麻术后病人恶心、呕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异丙酞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 47例拟行选择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被随机分为A组(24例)和B组(23例)。A组以芬太尼、异丙酞和万可松行麻醉诱导;B组以芬太尼、硫喷妥钠和万可松诱导。两组均以吸入异氟醚维持。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恢复特点和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应用镇吐药病人数。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唤醒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应用镇吐药病人数相比较,A组各值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异丙酞行全身麻醉可有效地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并可显著缩短麻醉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抗呕吐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常见的麻醉后并发症,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且影响伤口愈合,严重者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文献报道腹腔镜手术PONV的发生率为53%~82%,且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新型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呕吐作用,但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PONV的影响报道不一,为此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术后恶心呕吐因素众多,包括手术、病人原有的病理生理状态、麻醉药物以及与麻醉没有直接关系的因素:如前庭性、代谢性、心原性疾患等。70年代初Dandee[1]发现异丙酚作麻醉诱导时PONV(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ting)发生率明显低于巴比妥类药,以异丙酚为基础麻醉的PONV发生率也低于氟类吸入麻药[2~4]。最近Myle[5]对4173例术后病人的PONV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Sneyd[6]的总结也从统计学上证实异丙酚可明显减少PONV的发生率。本文就异丙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格拉司琼在术前和术后预防性给药预防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9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对照组)不预防性给药;Ⅱ组(术前格拉司琼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格拉司琼3mg;Ⅲ组(术后格拉司琼组)手术结束时给予格拉司琼3mg。记录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用药情况。结果Ⅱ组患者在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0%,略高于Ⅲ组的16.7%,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Ⅲ组与Ⅰ组的46.7%相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应用止吐药物剂量亦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在手术前或手术结束时,应用本研究所用剂量的格拉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6.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对PONV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许多进展性成果并运用于临床。应用异丙酚麻醉、术后避免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及抗呕吐药物联合应用等,降低了PONV的发生率,但仍有20%~30%的手术患者发生PONV,尤其在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中,发生率可高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注恩丹西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1 0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全麻病人,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氟哌定组(B组)和恩丹西酮组(C组).每组35例.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维持PaCO2在30~35 mmHg之间.吸人异氟醚麻醉,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时A、B、C三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1、氟哌定3 mg、恩丹西酮8 mg.观察每个病人用药前、用药后5min和1 0min的血压和心率与术后24、48和72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同时记录用药后口渴、眩晕、皮疹、腹部不适等并发症.结果三组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B组和C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与B组比较,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三组病人在注药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无显著隆差异且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静脉应用氟哌定与恩丹西酮对循环功能无影响,用药后口渴、眩晕、皮疹、腹部不适等并发症极少,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氟哌定与恩丹西酮均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PONV的发生率,但恩丹西酮的作用明显优于氟哌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帕诺洛司琼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 择期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帕诺洛司琼组(Ⅰ组)和托烷司琼组(Ⅱ组),各50例.采用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Ⅰ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 mg,Ⅱ组给予托烷司琼5 mg.所有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2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的术后镇痛泵.观察术后48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4 h内,Ⅰ组PONV的发生率(44%)与Ⅱ组(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 48h内,Ⅰ组PONV的发生率(6%)显著低于Ⅱ组(20%)(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帕诺洛司琼可安全有效的用于预防迟发性PONV.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切除术后的药物镇吐效果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熔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4):71-71,73
目的 分别评价阿扎司琼和胃复安应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后的镇吐效果.方法 随机将ASA Ⅰ-Ⅱ级120例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的病人分为3组(各40例):阿扎司琼(A组)于术毕静注阿扎司琼10mg(2ml);胃复安(B组)于术毕静注胃复安10mg(2ml);安慰剂(C组)于术毕静注生理盐水2ml.观察术后24h内病人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B组37.5%)P<0.05;与C组(52.5%)比较P<0.01;B.组(37.5%)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与C组(52.5%)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 阿扎司琼和胃复安均能减少甲状腺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但在镇吐效果上阿扎司琼明显优于胃复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洛诺司琼对舒芬太尼胸腔镜术后镇痛期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麻醉方法相同,观察组于切皮前10min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mg,对照组切皮前10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比较2组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镇痛药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手术各时段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2组t2、t3、t4时VAS评分显著高于t1时段(P<0.05),2组间术后各时段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t1~t4时PONV发生率逐渐升高,观察组t3、t4时PONV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t1、t2时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2,P=0.136)。结论帕洛诺司琼和托烷司琼能够降低舒芬太尼胸腔镜术后镇痛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帕洛诺司琼对延迟性呕吐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研究氟哌啶、恩丹西酮预防吗啡术后并发恶心呕吐 (PONV)的差异性。方法 :妇科手术病人 90例 ,随机分成三组 ,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分别注入吗啡 2mg(Ⅰ组 ) ,吗啡 2mg +氟派啶 2 .5mg(Ⅱ组 )或吗啡 2mg +恩丹西酮 4mg(Ⅲ组 ) ,进行硬膜外术后镇痛 ,观察 2 4h内恶心呕吐防治效果。结果 :Ⅰ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 43.3% ,30 % ,Ⅱ组分别为 16 .7% ,6 .7% ,Ⅲ组 6 .7% ,3.3% ,Ⅱ、Ⅲ两组PONV明显低于Ⅰ组 (P <0 .0 5、P <0 .0 1) ,Ⅲ组也明显低于Ⅱ组 (P <0 .0 5 )。结论 :恩丹西酮预防吗啡并发术后恶心呕吐优于氟哌啶。  相似文献   

12.
尤克强  张小宝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468-1469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异丙酚-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120例年龄2~6岁ASAⅠ~Ⅱ级在全麻下行腹股沟斜疝或隐睾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和异丙酚-氯胺酮静脉麻醉组(P组),分别记录手术中患儿体动情况、心率变化、脉搏血氧饱和度、术毕苏醒时间以及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结果:P组手术中患儿发生体动明显高于S组(P<0.01),而P组心率变化超过20%的患儿高于S组(P<0.05).15例P组患儿出现Sp2<95%,明显高于S组(P<0.01).P组术毕清醒时间明显长于S组,而PONV的发生率P组明显低于S组(P<0.01).结论:与异丙酚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患儿手术过程中的心率稳定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正常,同时苏醒时间短.但是应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穴位贴敷法在防治腹腔镜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间,于本院妇科接受气管全身麻醉下的腹腔镜手术患者共240例,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术后30min开始行穴位贴敷法,对照组未采用任何措施。分析对比2组的PONV发生率、恶心呕吐程度评分、首次发生PONV时间以及患者的总体满意率。结果治疗组PONV发生率为14.2%,对照组PONV发生率为53.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N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术后首次PONV发生时间(5.3±0.7)h,与对照组的(4.4±0.5)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对PONV的防治效果总体满意率达到了93.3%,而对照组总体满意率仅为51.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贴敷法防治腹腔镜全身麻醉PONV能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PONV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恶心呕吐程度,推迟了患者首次发生PONV的发生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托烷司琼不同时间给药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不同时间给药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病人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B组病人手术结束后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C组为不给托烷司琼及其他抗呕吐药物的对照组。观察并记录病人术后24h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A、B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其中A组发生率比B组更低(P<0.05)。结论托烷司琼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给药,均能有效减少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术前预防性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黄中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47-1947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昂丹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麻醉方法相同,随机分为对照组、昂丹司琼组。昂丹司琼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 mg。双盲法观察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术后24小时昂丹司琼组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昂丹司琼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有效预防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刘学文 《安徽医药》2009,13(12):1553-155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复合氟哌利多预防气管内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麻醉诱导后静注DXM 10 mg,术毕拨管后静注氟哌利多1.25 mg)和对照组(与A组同样时点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每组40例,观察术后6 h、24 h PONV发生例数与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PONV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或弱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后和术毕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妇科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9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缚组30例.麻醉诱导前 10 min 静注托烷司琼4 mg(T组)、托烷司琼4 mg 加地塞米松5 mg(TD组)或生理盐水5 ml(C 组).观察术后6 h内、6 h~24 h PONV情况以及拔管时、拔管后1 h、4 h醒觉程度评分(OAAS).结果 与C组相比,T组及TD组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与T组相比,TD 组术后24 h内恶心程度下降,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妇科科腹腔镜术患者可减少PONV的发生,比单独应用托烷司琼更好.  相似文献   

18.
格拉司琼复合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复合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将病人随机均分为4组:A组(格拉司琼组)、B组(氟哌利多组)、C组(格拉司琼加氟哌利多组)、D组(对照组)。分别预注格拉司琼3mg,氟哌利多2mg,格拉司琼3mg加氟哌利多2mg和生理盐水10ml,观察手术后病人的PONV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A、B、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与A、B组比较,C组的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注格拉司琼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可较好地预防腹腔镜术后PONV的发生率,比单独使用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托烷司琼和昂丹司琼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单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78例,18~65岁,ASAⅠ或Ⅱ,随机分为4组。术毕均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PCIA药物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1+氟比洛芬酯4 mg·kg-1(最大至30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 L。其中,泵中止吐药方案,A组:托烷司琼10 mg,B组:托烷司琼15 mg,C组:昂丹司琼12 mg,D组:昂丹司琼16 mg。分别于6、12、24、48 h观察患者恶心、呕吐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内,A组和B组呕吐发生率及呕吐程度明显低于C组;术后6~12 h内,A组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和D组,A组呕吐发生率和呕吐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在单髋关节置换术后PCIA泵中持续输注托烷司琼10 mg可有效预防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20.
彭丹晖  黎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24-352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或依托咪酯全麻对腹腔镜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80例,ASA分级Ⅰ~Ⅱ级,心肺功能正常。随机分成瑞芬太尼-异丙酚组(RP组)和瑞芬太尼-依托咪酯组(RE组)各40例。两组全麻诱导用药相同,维持麻醉RP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RE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术后24h内观察并评估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及程度;记录需要昂丹司酮止吐治疗的病人例数。结果:RP组术后PONV发生率为20.0%,RE组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插管全麻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时,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能降低PON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