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妊娠期、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8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妊娠期、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所有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后妊娠期、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下肢静脉管腔再通率达93.33%,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达94.67%。结论:对妊娠期、产褥期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下肢静脉管腔再通率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伟张玥  刘淑娟 《护理研究》2006,20(10):2772-277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下肢静脉符腔阻塞,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其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严重者可导致猝死;慢性期可出现血栓后综合征,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最。而产褥期妇女是DVT的高危人群。找院2003年6月-2005年12月收治产后DVT22例,现对其发病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总结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明荣 《上海护理》2006,6(4):57-58
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静脉栓塞形成的3大因素。如果DVT并发肺栓塞(PE),将直接影响产妇的生命安全,故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收治DVT患15例,经积极治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法,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并与未采取护理干预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在抗凝、溶栓期间,密切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的倾向;加强皮肤的护理,对患者肿胀的肢体行肿消散外敷;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经治疗护理后,全组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无肺栓塞并发症发生,无肢体功能障碍,平均治疗时间15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的存在给患者生活造成很大威胁,它随时可能变成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早期发现,及时给予合理治疗和护理,贵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DVT)是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多由于手术、外伤、分娩和严重心、脑疾病等引起.发病率较高。据Clagett等报道,外科大手术未采取预防措施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为25%.如果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得当,常可造成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可威胁病人的生命安  相似文献   

8.
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在抗凝、溶栓期间,密切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的倾向;加强皮肤的护理,对患者肿胀的肢体行肿消散外敷;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经治疗护理后,全组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无肺栓塞并发症发生,无肢体功能障碍,平均治疗时间15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总结分析了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患者手术、术后长期卧床、应用脱水剂、止血药及并存疾病等,并提出了护理措施。认为对于脑肿瘤术后并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一旦确诊,尽早实施抗凝、促溶药物加手术的综合治疗,并进行系统的护理,以提高脑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血液运形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产后DVT的发生率为0.61%~1.5%,一旦发病给患者带来心身痛苦,严重者可致肺动脉栓塞(PE)而危及生命。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收治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血栓患者15例,经实施综合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对32例因产后并发DVT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上分别采用手术取栓、介入局部溶栓、药物溶栓等不同方法。结果:30例获随访,总优良率73%,手术治疗组优良最高为81%。结论:产后DVT原因多因素有关,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其三大基本因素;产后应警惕DVT发生,高危患者可预防用药,并发DVT后手术治疗疗效最确切。  相似文献   

12.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1例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产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除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及髂静脉受压外与产妇年龄、体重以及产后活动少,剖宫产、产后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凝血四项检测可用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测定,产后早下床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重症颅脑损伤并发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LDVT与疾病发展、体位、静脉血管壁损伤、利尿脱水剂使用、年龄及其他因素有关.结论:做好LDVT的预防及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下肢骨折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肢骨折病人,患肢制动活动量减少,在静脉血流缓慢的基础上,由于穿刺、感染等使血管壁发生损伤局部有血小板凝集和释放反应形成血栓。同时血液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增高也是形成DVT的因素之一。为使病人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索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护理措施,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为专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调查我科2002~2005年收治的脑血管病人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1例病人的发病原因,采取预见性护理及针对性的护理。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壁损伤。结论:对脑血管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以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6.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 观察12例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的护理措施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通过各种护理措施,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本组有10例治疗7d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好转,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是骨科矫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DVT一旦形成,将因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肢体肿胀影响术后康复,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我院骨科自1998年1月-2003年1月,共为285例患者实施矫形手术,有3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包括做好一般处理、用药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支持、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关键,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张健冰  严秋月 《全科护理》2016,(30):3171-317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模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产科分娩的144例产妇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产妇掌握深静脉血栓知识情况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艳波  李芳 《全科护理》2011,(24):2240-2242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血液在深静脉腔内的异常凝结,导致血管管腔阻塞,静脉血回流障碍,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血管疾病。临床上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