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6年6月,将122例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分娩的婴儿分为2组。A组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B组只给予婴儿乙肝疫苗免疫。结果A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9%)低于B组(27%),P<0.01;A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51%)高于B组(30%),P<0.05。随访1 a时,A组婴儿HBsAg阳性率(4%)低于B组(16%),P<0.05;A组婴儿抗-HBs阳性率(81%)与B组(6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采用产前孕妇注射HBIG,产后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双重阻断方法阻断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效果。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选用2003年3月开始产前健康查体,显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阳性、HBeAg、HBcAb单阳或双阳性的孕妇92例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分为联合免疫组[A组,其母亲在孕28、32、36周肌注过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Iu/ml]和对照组(B组),分别为45例和47例。A组(孕妇在28、32、36周肌注过HBIG,每次剂量200Iu/ml):新生儿出生24h内肌注HBIG200Iu/ml,同时在不同部位肌注乙肝疫苗10μg,1月龄、6月龄再接种10μg乙肝疫苗;B组(孕妇只进行过乙肝病毒感染状态等统计,未用药物):新生儿单纯接种乙肝疫苗,按0,1,6方案,剂量为每次10μg。两组新生儿均采用人工喂养。随访1年后比较:HBsAb阳性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母婴传播有宫内感染、产时传播、产后传播3种方式,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宫内感染。不论是单阳或双阳性孕妇及其婴儿,多次注射HBIG并联合谣种乙肝疫苗,均能提高婴儿HBsAb应答率及滴度,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婴儿接种HBIG并按常规的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既获被动免疫保护,又获主动免疫保护,可以弥补人工自动免疫建立之前的免疫空缺,降低了慢性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免疫效果。对于HBsAg阳性、HBeAg、HBcAb单阳或双阳性的孕妇,产前孕妇注射HBIG,产后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0例孕妇有无症状HBsAg携带者根据个人意愿分为3组进行观察。A组(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组)103例,其中产后母乳喂养62例;B组(新生儿联合免疫组)167例,其中产后母乳喂养88例;C组(母婴联合免疫组)160例,其中母乳喂养119例。A组婴儿于产后24h内、1个月、6个月时于上臂三角肌内注射乙肝疫苗各5μg。B组婴儿于产后24 h内肌注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产后0.5个月、1.5个月、6.5个月各肌注乙肝疫苗5μg。C组母亲于妊娠28、32、36周各肌注HBIG200 IU,婴儿出生后HBIG与乙肝疫苗的用法同B组。结果C组婴儿的脐血和24个月HBsAg阳性率为3.75%和4.38%,与A、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组母乳喂养儿与非母乳喂养儿HBsAg阳性率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免疫对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孕晚期注射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选择近五年来在我县人民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HBsAg携带者孕妇176例,根据孕妇意愿随机分为两个组,实验组59例,采用孕晚期注射HBIG、产后婴儿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的母婴阻断方法;对照组117例,未采用孕晚期注射HBIG,仅采用产后婴儿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的母婴阻断方法。两组婴儿均于满8月龄哺乳期结束时检查婴)LHBsAg的携带情况。用HBsAg阳性率作为评定疗效的指标。结果:实验组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即HBsAg携带者孕晚期注射HBIGrE不注射HBIG所生婴儿的HBsAg阳性率低。结论:对于HBsAg携带者孕妇采用孕晚期注射HBIG的方法,可以减少胎儿宫内感染。故建议对于HBsAg携带者孕妇,采用孕晚期注射HBIG,产后婴儿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的母婴阻断方法,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142例HBsAg阳性孕妇作为观察组,于孕28、32、36周肌注HBIG200IU,新生儿出生6h内以及出生后第二周注射HBIG200IU,并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选取同期142例hbsag阳性孕妇作为对照组,在孕期不采取特殊措施,在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上述措施,通过检测婴儿出生时脐带血及1周岁时静脉血,检测HBsAg、HBsAb、HBV-DNA,比较两组婴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儿出生时以及1周岁时HBsAb和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婴儿,hbs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婴儿,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已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免疫人群乙肝病毒感染和发病状况。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患者2320人,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健康体检者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同时对HBsAg和抗-HBs双阴性的人给予0、1、6个月的乙肝疫苗免疫后作抗-HBs检测。结果男性乙肝疫苗接种率明显低于女性,年龄在1—15岁之间的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年龄〉15岁,来源地为城市的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来源地位农村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脏阳性率为2.46%,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年龄〉15岁的高于1—15岁,农村阳性率高于城市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为63.66%,其中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年龄1-15岁的高于〉15岁,城市阳性率高于农村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O.05);全程免疫1.5年后、2.5年后及3.5年后HBsAb阳性率分别为82.90%、71.98%、35.06%。结论应加强对病毒感染的管理,乙肝疫苗可阻断乙肝传播,有效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母亲采用母乳喂养对婴儿HBV感染状况的影响。方法将肝功能正常的HBV携带者孕妇(HBeAg阴性)所分娩的新生儿66例分为2组,母乳喂养组30例,人工喂养组36例。对所有新生儿在生后6 h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2,周后再注射HBIG 200 IU,第2天注射乙肝疫苗1支(5μg),生后1,6个月各分别注射1支乙肝疫苗。结果随访到1岁时,2组婴儿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3%和3%(P>0.05)。结论在联合免疫阻断母婴HBV传播前提下,HBV携带者母亲采用母乳喂养对婴儿感染HBV无明显影响,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母亲可以采用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探讨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7年5月—2010年2月收治HBsAg阳性孕妇10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孕妇产前常规体检,新生儿出生后常规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免疫;实验组50例,孕妇于孕28,32,38周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新生儿于出生时及产后两周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同时常规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免疫;产后随访12个月,抽取婴儿外周血检测血清中HBsAg及抗-HBs。结果:血清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婴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婴儿,同时免疫保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新生儿HBsAg阳性率,对于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乙肝疫苗,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母婴传播是形成慢性HBV感染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慢性HBV感染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1,2].如果不加以干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单阳性母亲的婴儿约40%在半岁内出现HBsAg阳性,而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HBsAg阳性率高达90%以上.目前国内外均采用HBIG与乙肝疫苗的主被动联合免疫方案,HBV感染的保护率可达80%[3]以上,现行的免疫接种措施虽可阻断大部分HBV母婴传播,但仍有5~10%的新生儿存在免疫失败,鉴于这种情形,本研究拟通过临床观察,来探讨在被动免疫的基础上结合清肝利湿,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加减茵陈汤是否能作为增效剂,提高HBV在母婴间传播的阻断效果,减少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选择定州地区HB—sAg阳性孕期从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孕妇所生的婴儿468例,316例婴儿为观察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10μg乙肝疫苗;152例婴儿为对照组,常规接种10μg乙肝疫苗。在12个月龄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观察组婴儿HBsAg阳性控制率(94.93%)明显高于对照组(67.76%),无效率(5.07%)明显低于对照组(32.24%),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HBIG对阻断(HBsAg、HBeAg双阳性)母婴传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ADV治疗过程中发现怀孕而继续治疗的42例HBV患者,在其孕晚期联合HBIG注射,观察其抗病毒疗效、母婴并发症、婴儿带毒与发育异常的发生率。并与52例孕晚期HBIG注射双阳孕妇分娩的婴儿带毒情况作比较。结果 42例ADV联合HBIG治疗的母婴并发症为0,发育异常率为0,母婴阻断率100%。结论 ADV联合HBIG能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N (ADV)联合HBIG对阻断(HBsAg、HBeAg双阳性)母婴传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ADV治疗过程中发现怀孕而继续治疗的42例HBV患者,在其孕晚期联合HBIG注射,观察其抗病毒疗效、母婴并发症、婴儿带毒与发育异常的发生率.并与52例孕晚期HBIG注射双阳孕妇分娩的婴儿带毒情况作比较.结果 42例ADV联合HBIG治疗的母婴并发症为0,发育异常率为0,母婴阻断率100%.结论 ADV联合HBIG能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3.
Hm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作为HBV感染的高危人群是乙型肝炎预防的重要对象之一。乙肝疫苗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但保护率偏低。用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已得到公认。为了比较2种免疫方法的免疫效果,笔者对我院妇产科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采用这两种免疫方法并进行2a后随访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不同乙肝病毒携带者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300例HBsAg阳性的孕妇分为2组,研究组180例(HBsAg携带者58例、小三阳57例、大三阳65例)于孕28,32,36周肌注HBIG 200 IU,对照组120例(HBsAg携带者40例、小三阳43例、大三阳37例)不用药,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2组新生儿乙肝五项指标。结果2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12.8%和29.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乙肝大三阳孕妇所生新生儿的脐血HBeAg阳性率分别为6.2%和10.8%,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IG能够阻断小三阳和乙肝携带者孕妇的母婴传播,但不能阻断大三阳孕妇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分娩婴儿实施母婴阻断的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9—2003年HBsAg阳性母亲分娩婴儿实施母婴阻断后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资料,根据不同阻断方案分成3组:单纯疫苗组(第1组)、联合免疫组(第2组)、宫内阻断组(第3组)。观察、比较各组婴儿出生时及6,12个月龄时的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的阳性率。结果第3组12个月龄时HBsAg阳性率仅为2.4%,保护率达97.6%,与前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宫内感染率、免疫失败率均低于前2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双阳组、单阳组母亲分娩婴儿12个月龄时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15.2%,4.6%,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3种阻断方案中,第3组即宫内阻断组的保护率最高,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率最低;联合免疫组效果优于单纯疫苗组。产前多次注射可减少HBV宫内感染。宫内阻断结合婴儿联合免疫是安全可行的干预措施,是目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对母婴喂养安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乙肝病毒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个人意愿.分为A组(乙肝疫苗组)40例,B组(联合组1)40例;C组(联合组2)40例。对三组患者分别采取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进行阻断HBV宫内传播.探讨联合免疫,对产妇母婴喂养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A、B组出现的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C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气组HBeAg阳性率进行对比显示.其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三组患者的抗-HBS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哺乳率、不哺乳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纯进行乙肝疫苗注射.相较于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相比。其差异显著,同时,哺乳率也存在较大差异,产后哺乳,并不会导致乙肝的母婴传播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立医院于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6例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儿童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时间段再抽取180例母亲为HBsAg阴性的儿童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取乙型肝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方式截断母婴传播,对照组的患儿只需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相关指标调查分析。结果:两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的母亲感染类型、分娩方式以及性别对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HBV)确认能够通过母婴传播,但只要按照规定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做好HBIG的免疫就能够有效阻断传播。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其中约40%是通过母婴传播的,乙肝母婴传播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HBsAg携带者,而且还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中,约25%最终死于重症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1.我院自2001年起对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乙肝高危儿)采取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以预防乙肝病毒的母要传播,获得满意效果,并与2007年前我院单用乙肝疫苗注射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湖北省长阳县3—7岁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及疫苗免疫效果。方法:湖北省长阳县625名3—7岁儿童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后1—3个月采集静脉血,检测儿童乙肝HBsAg、抗-HBs、抗-HBc,观察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湖北省长阳县3—7岁小儿乙肝抗-HBs抗体阳性率为84.0%,不同区域的各项检测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湖北省长阳县小儿基础免疫时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方案孕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以便选择有效且经济的阻断方案.方法:选择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HBV-DNA)阳性孕妇132例,随机分为A组27例于孕20,24,28,32,36,38周分别肌肉注射HBIG 200 U;B组38例于孕28,32,36周分别肌肉注射HBIG 400 U;C组45例于孕28,32,36周分别肌肉注射HBIG 200 U;对照组22例孕期不进行干预.所有132例新生儿进行HBIG和HBVac的联合免疫.观察7月龄时,婴儿的血清HBV-M和HBV-DNA,比较各组宫内感染率.结果:A组2例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7.4%;B组3例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7.9%;C组5例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11.1%.对照组8例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36.4%.A,B,C3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使用HBIG阻断HBV宫内感染安全有效,在血清HBsAg,HBV-DNA阳性孕妇群中,选择孕晚期每月注射200 IU可达到与同等剂量分6次注射和高剂量分3次注射相同的效果.从而推断,低剂量分3次注射有效且最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