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在婴幼期主要以父母为模仿对象,父母在性方面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性心理、性观念和性行为,因此,为了使孩子从小就有健康、良好、文明的性意识,做父母的必须以身作则,随时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性形象。父母要给孩子树立相亲相爱的良好形象。父母之间相互理解、平等恩爱的言行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甜蜜、和谐的家庭气氛。无论在什么样的气氛和环境里,孩子都可能无意识地受到父母爱情言行的熏陶,形成一生中两性观念的萌芽。  相似文献   

2.
孩子小的时候,由于头脑单纯,自立能力差,遇事便会向父母求援,因此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一般对父母的话也总是言听计从。可是,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开始步入青春期后,生理方面日趋成熟,心理方面独立意识增强。这时候孩子大多想依靠自己的力量行事,而不愿过多受制于父母。有时候明明自己想做的事,一旦父母责令他去做,他就会立即放弃原来计划,硬是不做,要与父母对着干,借以表现自  相似文献   

3.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有自己的生命节奏.他们虽然是由我们父母带到这世上,但却该有自己的人生.我们可以给他爱,但不能强加给他规定人生之路.尤其在孩子6岁前,千万不要逼孩子做这几件. 别逼孩子死记硬背式学习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焦虑.从小就让孩子死记硬背,总觉得孩子现在多少学点,上了学才能不落在人后.但这样做不仅给了孩子过多的压力,而且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也会起到揠苗助长的反作用.常见很多刚入学时的小学霸,到了3年级后成绩会出现大幅度滑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孩子在入学前大都是死记硬背地记忆知识.  相似文献   

4.
如果孩子从出生的时候,就能得到足够的爱抚和温暖,他就会对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感到安全,就容易与他人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就容易获得幸福感,这对他一生的成长都很重要.事实上,从孩子一出生开始,父母就已经在用自己的情感、语言、态度和行为影响孩子在性方面的成长了,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如当孩子向父母提出“我是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你会如何作答?除此之外,给孩子起什么名字、穿什么样的衣服、选择什么样的玩具、用什么口气和表情跟孩子说话、参加什么样的活动、谈论什么样的话题等都可以反映父母对性和性教育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教育Q&A     
正宝宝10个月了,每次他闹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大声吼他,甚至还会打几下屁屁。不知道会不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什么影响?A父母要尽可能节制自己的言行,先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再去安抚孩子。10个月的宝宝已经具备了"情感共鸣"的能力,他能够感知到照料者的情绪。0~1.5岁是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阶段,父母"情绪化的言行",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安全感,还会影响他对大人甚至外界的信任感。孩子目前处在主要靠感官感  相似文献   

6.
每个孩子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产生害怕的心理,这属于正常现象。汉堡儿童心理学专家施特凡·施米特兴数授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对孩子胆小这种现象要认真对待。”您的孩子怕什么?您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害怕心理?父母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区别对待。幼儿孩子二三岁时开始学习支配自己的身体。他学说话,学着自己做事情,什么事都想胜任。如果父母施  相似文献   

7.
小亮今年15岁,正在某重点中学读初三。小亮从小就聪明活泼,以前学习成绩也不错。但自从一次模拟大考他的成绩大幅度滑坡后,小亮就变了个人,老喜欢背后乱议论人。上个月,他跟同学说,他知道学习委员偷别人的东西,是一款最新手机。开始同学还不信,可是小亮却讲得绘声绘色。后来,他们同年级同学正好有人掉了手机,他居然说那个就是学习委员偷的,他还看见了。  相似文献   

8.
王淼 《健康生活》2023,(11):56-57
<正>当孩子懂得耍赖的时候,说明他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也懂得了表达,但还分辨不出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所以只能耍赖。父母在面对孩子耍赖的时候,千万不能马虎,因为父母的每一个回应,都可能影响孩子在耍赖问题上的发展。东夏出生的时候体重只有2.7千克,体形非常瘦小。东夏不爱吃辅食,妈妈一旦喂他辅食,他就开始哭闹。东夏1岁时,妈妈断了奶。  相似文献   

9.
陆云 《大众健康》2012,(1):128-128
“小鸡鸡”这类称呼不妥 通常孩子到了四五岁,不但会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好奇,也会想认知他人的身体。当他看到别人的身体和自己的不同时,就会想知道原因,就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我的‘下面’和别人的不一样?”等等。孩子发问正是父母给孩子讲解性知识最好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早恋,是青少年性心理的显著暴露,是性心理开始转化为性行为的一种朦胧性的实践,是单纯的行为,往往不稳定。正因为如此,这种模糊不清的感情一旦爆发,往往会在现实生活面前碰壁。早恋的孩子无论在生活方式或心理方面都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不妨注意: 1、孩子是否突然间变得特别爱打扮? 2、是否常常对着镜子左顾右盼? 3、是否要求父母添置时髦衣服?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中,良莠混杂的“性”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早早地、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吒I生”教育已必不可少。然而与自己的孩子谈“性”,绝大多数的父母会感到尴尬和无措。这里我们看看国外的父母与孩子谈“性”,采用什么方式和积累了哪些经验,或许会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孩子说脏话,怎么办?这是不少家长遇到的问题。当孩子说出脏话时,作为母亲,先是惊愕,然后,有的母亲开始对孩子批评起来,有的还骂孩子,恫吓孩子。这种态度是很不对的。当孩子说脏话时,父母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说脏话?是不是在外面受到别的孩子说脏话的影响?是不是做父母的自己在情绪不好的情况下也随口说出一些脏话,被孩子记住了,在他发泄情绪时正好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13.
在孩子进餐卫生方面,家长往往只注意食物的清洁卫生和细嚼慢咽等的卫生要求,而很少注意孩子进餐的心理卫生。其实,进餐的心理氛围不仅仅影响孩子食欲及对食物的吸收,而且还影响到孩了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孩子进餐的心理卫生要求。 该放手时就放手 正常孩子,大约在出生后9—15个月就开始跃跃欲试用匙羹取食。但大多数父母此时都不让孩子自己用匙羹取食,生怕孩子弄得满身满地都是饭菜。到2岁左右时,如果让孩子自己吃,他往往会将  相似文献   

14.
小孩喜欢自己动手做些事情,尤其当父母洗衣服、扫地、擦桌子时,孩子总是吵着要干,见此状,你是否总感到孩子麻烦碍事,而不许孩子动手。其实,小孩嚷嚷着要做事,是出于一种帮忙心理,做父母的应该明白并满足他的帮忙心理,让孩子学着做一些简单的事。幼儿心理学家研究表明:3岁的幼儿他们帮忙做事,是要把事情当作自己的“事”一样来“玩”,这只是停留于游戏的阶段;4岁的幼儿就会有高兴帮忙的意识,所以如果不是危险的活儿,不妨尽量让孩子帮忙。邻居小孩今年4岁,他父母非常了解幼儿的心理,常满足他帮忙的要求,让他帮忙擦桌子,收拾碗筷,还为他提供一块抹布,对他说:“请你帮帮忙吧!”小孩于是十分高兴地去干。当然,他还很小,帮忙做事不能像对待成人那样要求,在他打扫不干净时,他的父母冲总是站在一旁给予表扬:“真能干,真了不起!”就这样,他每帮忙一件事后,都变得格外听话,似乎感到自己长大了。然而笔者也曾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些父母非常计较孩子帮忙后的结果,例如,桌子擦不干净,地扫不干净,手绢洗不干净,尤其是在帮忙时孩子不小心把衣服弄脏了,水洒在地上了等等,他们表现极为厌烦,甚至会“发火”。这样的父母其实严重挫伤了孩子帮忙的积极性,使孩子产生灰心失望的情...  相似文献   

15.
古曼 《婚育与健康》2010,(7X):28-29
<正>孩子渐渐长大,在培养孩子好教养的过程中,父母的态度是关键,在生活中该如何教导呢?一、前后一致的态度很多人都是在自己成为父母后,才开始学习怎样当  相似文献   

16.
<正>"让宝宝自己动手吃饭?别傻了!宝宝不但会将身上吃得脏兮兮的,还会将食物洒落满地!"其实,训练宝宝自己吃饭,并不如想象中困难,只要妈咪多点耐心,多点包容心,还是很容易办到的哦!现在很多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年龄不成正比,多半是因为父母没有给予宝宝足够的学习机会,使孩子无法独立。当您觉得孩子长不大、无法照顾自己时,不妨反省一下,您是不是根本就没有给孩子学习的机会。所以,当孩子开始有意愿要自己动手时,妈咪就应该赶紧放手让孩子试试看了!  相似文献   

17.
1、孩子什么时候会开始对性好奇? 通常父母很难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开始对性感到好奇,但其实婴儿就已经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好奇,这是十分正常、健康的。  相似文献   

18.
有位心理学家曾如此描述:“得体的教养方式,只让父母辛苦六年,不得体的教养方式却会让你辛苦一辈子。”可见在学龄前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而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教孩子乐于阅读”,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父母而言,都希望孩子成为“书香子弟”,然而,现实中讨厌书本淘气逃学的孩子不乏其人,也着实让父母头疼。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乐于阅读呢?首先,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让自己的家庭花费开始增列图书一项,每月买一本或二本,并且常常看书,成为好楷模,让家庭有学习氛围。幼时的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从不看书的父…  相似文献   

19.
周礼 《大众健康》2014,(10):105-105
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家孩子受委屈,尤其是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被别人欺负,都格外心疼。其实,三四岁的宝宝多数非常活泼好动,几个孩子在一起玩没多久就开始互相争东西,甚至打架,非要夺个高低胜负。父母对这种情况感列很头疼,管吧,怕剥夺了他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怕因此影响与对方父母的关系;不管吧,又怕冲突升级,伤了别人或自己的宝宝。  相似文献   

20.
季楠 《药物与人》2010,(3):56-57
孩子长大上学,是他社会化进程的开始。孩子在与同伴或其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不免会学到一些家长所不愿见到的言行举止。对小明这样年纪的孩子来说,他根本就不懂粗话的意思,也不知道父母听了会如此反感,他只是觉得新鲜好玩,无意识地模仿发音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