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复温后再次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其术后发生低体温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因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CPB)下纠治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PB术后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期间711例患儿中术后发生低体温者239例(33.6%),男128例、女111例,中位年龄13.0个月(5.7~36.0个月)。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营养评分为高风险、禁食时间越长、CPB方案中转流温度越低、CPB停机温度36 ℃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PB复温后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95% CI:0.858~0.915)、约登指数为0.734、灵敏度为0.836、特异度为0.898。并对现有数据进行预测,总的预测准确度为79.8%,灵敏度为57.1%,特异度为90.9%。结论基于术前营养、禁食时间、CPB方案、体外停机温度4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PB复温后发生低体温预测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初发1型糖尿病(T1DM)患儿伴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严重程度与甲状腺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收治的167例初发T1DM患儿临床资料,比较T1DM患儿中非DKA,轻度、中度、重度DKA四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甲状腺功能状态差异,分析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167例初发T1DM患儿中,男81例、女86例,中位年龄6.5(4.0~9.9)岁,中位病程14.0(7.0~28.0)d,非DKA组104例、轻度DKA组20例、中度DKA组16例、重度DKA组27例。各DKA组(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pH值及HCO-3显著低于非DKA组,而阴离子间隙(AG)、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DKA组;重度DKA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7例初发T1DM儿童中,甲状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已确诊的1型糖尿病(T1DM)患儿病程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情况。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聊城儿童医院、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12家医院登记系统为基础调查多中心1995年12月至2014年6月胰岛素治疗下的已确诊T1DM患者病程中发生DKA的频度和诱发原因。其中,T1DM确诊后发生的第1次DKA为组1A,第2次DKA为组1B。选择北京儿童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T1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横断面调查病程中无DKA发生者为对照组,即组2。结果 12家医院共新诊断了1676例T1DM患儿,其中89例患者在病程中发生了100次DKA,发生比率为5.3%(89/1676),发生频率为5.9%(100/1676)。且各中心的DKA发生比率不同,波动在1.1%~24.1%之间。组1A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11.31±3.03)% vs.(8.26±1.53)%,P<0.01]及胰岛素剂量[(0.85±0.42)IU vs.( 0.71±0.31)IU,P<0.01]明显高于组2。组1A的胰岛素泵使用率高于组2(25.0% vs. 11.2%,P=0.01)。而且,前者的自我血糖监测达标率(12.1% vs. 40.1%, P<0.01)及复诊次数达标率(21.2% vs. 46.6%,P<0.01)明显低于后者。组1A的DKA诱因主要是感染(33.7%)、中断胰岛素注射(21.3%)、饮食异常(20.2%),1例患者为胰岛干细胞移植后DKA。组1B仍以感染为主要诱因(4/10),1例患者因为胰岛素泵故障而发生DKA(1/10)。不同病程内发生的DKA诱因分布不同(P<0.01),1年内主要以中断胰岛素注射为主,占39.3%(11/28);1年以上中断胰岛素注射仅占13.1%(8/61),主要以感染(22/61)和饮食异常(16/61)为诱因。DKA发生率高的医院主要是以感染为诱因,达50%(12/24),而DKA发生率低的医院感染诱因占28.1%(18/64)(P<0.01)。结论 已确诊T1DM患者病程中DKA发生率为5.3%,各中心不同,最高达24.1%。DKA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差,不能规律的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及门诊复诊,应该强化糖尿病教育。胰岛素泵使用者及胰岛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成为新的教育关注点。DKA发生率高的医院需要强化患者学习感染时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家协作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613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窒息组,随机抽取同期在这些协作医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科的988例非窒息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R软件(4.2.2)构建预测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分别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为土家族、男婴、早产儿、先天畸形、胎位异常、宫内窘迫、母亲职业为农民、母亲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产前检查<9次、先兆流产、脐带异常、羊水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急诊剖宫产、助产是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这些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新生儿窒息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48 (95%CI:0.723~0.772);校正曲线提示该模型预测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准确性较高;决策曲线分析显示,使用该模型预测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可使患儿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脓毒症患儿死亡的预测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开胸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脓毒症患儿临床数据。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脓毒症患儿死亡危险因素,根据筛选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共纳入157例,存活组135例患儿,死亡组22例。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发热总时间(OR=1.084,95%CI:1.022~1.151)、术后第3天血管活性-正性肌力评分(OR=1.162,95%CI:1.070~1.263)、二次开胸(OR=6.033,95%CI:1.906~19.098)是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上述3项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9(95%CI:0.852~0.966),重复抽样法验证的区分度C指数:0.9139(95%CI:0.9100~0.9178);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该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惊厥患儿镇静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惊厥患儿镇静后谵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373例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建模组245例,验证组128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儿镇静后谵妄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分别采用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对模型的准确度、区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惊厥患儿镇静后谵妄发生率为22.3%(83/3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岁是惊厥患儿镇静后谵妄的保护因素(OR=0.401,P<0.05),合并感染、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应用苯二氮?类药物、惊厥持续状态史、谵妄发作史是危险因素(OR分别为3.020、3.126、5.219、2.623、3.119,均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H-L偏差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χ2=9.494,P=0.302)。内部、外部验证显示,校准曲线实际值与预测值间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30和0.01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  相似文献   

7.
赵彦  杨斌  黄乐  吕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8):594-595,610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并低三碘甲状腺氨酸(T3)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91例T1DM并DKA患儿(DKA组)及110例单纯T1DM患儿(非DKA组)血清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观察2组T3、T4下降例数及水平,并将DKA组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观察不同组别中甲状腺激素变化特点。结果 DKA组易发生T3、T4下降,DKA组T3[(0.54±0.51)μg.L-1]、T4[(5.65±2.80)μg.L-1]与非DKA组T3[(1.02±0.38)μg.L-1]、T4[(9.28±2.85)μg.L-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00 1)。中、重度DKA组与非DKA组T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00 1),轻、中、重度DKA组与非DKA组T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00 4,0.000 1)。DKA组与非DKA组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1DM患儿甲状腺激素检测的结果主要表现为T3降低,部分伴T4降低,其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甲状腺激素降低程度一致,T1DM并DKA患儿的T3、T4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提示T1DM患儿需重视甲状腺激素的检测,利于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0年来住院儿童 1 型糖尿病的发病状况并探讨白介素-10(IL-10)在儿童 1 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9年2月在该院住院的263例334例次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48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血脂、细胞因子等检查,根据有无酮症酸中毒分为 DKA组和非DKA组,24例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脂、细胞因子等参数的差异。结果: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中,女性多见(56.3%),发病年龄以6~11.9岁多见。32.7% 的患儿以酮症酸中毒为就诊表现。DKA组血脂、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非DKA组,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示上述指标水平的升高均为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因素。IL-10水平在DKA组明显升高,余细胞因子在DKA组和非DKA组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酮症酸中毒发生率较高,糖、脂代谢紊乱是酮症酸中毒的危险因素。IL-10可能为酮症酸中毒的敏感指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1):849-854]  相似文献   

9.
儿童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近10年2型糖尿病(T2DM)和肥胖儿童中糖尿病(DM)前期的患病情况及T2DM的发病趋势。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10年9月住院且新诊断的DM以及肥胖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共诊断DM患儿503例,其中T2DM 31例。前后5年比较,T2DM构成比则从0.05‰上升到0.18‰(P<0.01)。与前5年相比,近5年T1DM病例数增加了1.35倍,T2DM增加了4.20倍,T2DM构成比的增长幅度大于1型糖尿病(T1DM)(P<0.05)。(2)1301例肥胖儿童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其中29例确诊为T2DM,255例为DM前期。DM前期255例中,合并脂代谢紊乱13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138例,高血压53例。结论:近5年T1DM和T2DM患病率均有明显增加,T2DM的增长快于T1DM。肥胖儿童DM前期的发生率较高,潜在发生T2DM以及心血管病变风险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儿童1型糖尿病(T1DM)及酮症酸中毒(DK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152例住院患儿,其中52例为首次发病的T1DM患儿,包括酮症酸中毒(DKA组)21例,以及非酮症酸中毒(非DKA组)31例,其余100例为非T1DM组。检测并比较三组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T1DM及DKA的相关性。结果 DKA组患儿的血清25-(OH)D平均为(53.6±27.8)nmol/L,显著低于非DKA组的(69.7±27.9)nmol/L和非T1DM组的(81.8±28.3)nmol/L(P<0.05);非DKA组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非T1DM组(P<0.05)。结论 T1DM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低,尤以DKA患儿最为明显,维生素D在儿童T1DM发病中的潜在保护效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单侧肾外伤后外科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儿童单侧肾外伤后外科干预的风险。方法分析2011年9月至2021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儿童单侧肾外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损伤特征、治疗和预后的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儿童单侧肾外伤后外科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并用R软件建立预测外科干预的列线图, 根据曲线下面积和拟合度检验模型效果。结果共有114例患儿纳入研究, 开放性损伤3例, 钝性损伤111例;其中17例患儿接受了外科干预, 包括5例肾切除术, 5例血管栓塞术及7例其他手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肿大小/肾脏厚度比值、开放性损伤、入院4 h内出现休克、造影剂外渗及合并其他腹部器官损伤是儿童单侧肾外伤后外科干预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将这些因素纳入并成功构建列线图, 列线图一致性指数为0.985, 模型的校正曲线显示通过该列线图得出的外科干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列线图模型拟合度好, 能够为儿童单侧肾外伤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1指南制定背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在1型糖尿病(T1DM)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均可发生,是儿童糖尿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DKA发生率存在地域差异,与糖尿病发生率并不相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1型糖尿病(T1DM)患儿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与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治疗对血糖控制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91例应用CSII方式治疗1年以上T1DM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再发生情况,通过与75例应用MDI治疗的T1DM患儿...  相似文献   

14.
儿童糖尿病1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糖尿病(DM)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2009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198例DM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98例DM患儿中,男97例,女101例.均为首诊病例;发病高峰年龄为5~6岁及9~11岁;首诊例数逐年增加,2008年较1999年增加了3.7倍;其中1型糖尿病(T1DM) 174例(占88.9%),2型糖尿病7例(占3.5%),新生儿DM 14例(占7.1%),其他3例(占1.5%).首诊的TlDM患者中,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率为42.0%;发病前有感染史者55例,与无感染史者比较,DKA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有DM家族遗传史者23例.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例;并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31例;并肝功能异常30例,肾功能异常12例,血脂异常48例,尿蛋白阳性27例.糖化血红蛋白为(12.0±1.8)%;共分析了25例T1 DM患者的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阳性率为28%,胰岛素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20%,谷氮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阳性率为72%.结论 首诊的儿童DM逐年增加,以T1DM为主;新生儿DM增加明显;DKA是T1DM患者就诊的重要原因;首诊的T1DM者中,感染是发生DKA的重要诱因;儿童DM常合并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肝肾功能异常及血脂异常;糖尿病自身抗体中GADA的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中多种维生素浓度与抽动障碍(TD)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系统全面的循证学依据。方法 回顾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1089例TD患儿临床资料;对照同期医院保健科健康体检的753例儿童相关资料,分析两组儿童血清多种维生素水平。随机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R软件中的caret包,在训练集中比较维生素A(VA)、维生素B1(VB1)、维生素B2(VB2)、维生素B6(VB6)、维生素B9(VB9)、维生素B12(VB12)、维生素C(VC)、维生素D(VD)、维生素E(VE)的水平并构建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可靠性验证。结果 训练集儿童Logistic回归风险模型提示:儿童血清VA、VB1、VB2、VB6、VB12、VD的水平、男性和年龄是影响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Logistic模型,绘制列线图。可视化列线图提示:年龄在4~10岁、男性、以及VA、VB1、VB2、VB6、VD不足或缺乏儿童的赋分高。列线图训练集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61(95% CI:0.708~ 0.813),证实列线图模型达到中上等区分度,有临床价值。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737,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分析显示模型的可靠性较好,验证集中的ROC结果显示AUC=0.726,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结论 儿童血清VA、VB1、VB2、VB6、VB12、VD的水平、男性和年龄是影响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由列线图可见4~10岁的男性儿童不足或缺乏VA、VB1、VB2、VB6和VD更易出现抽动障碍,因此,抽动障碍患儿血清VA、VB1、VB2、VB6和VD的水平与抽动障碍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于抽动障碍儿童应常规评估维生素营养状况,为TD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GGT)<300 U/L的胆汁淤积患儿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胆汁淤积行手术治疗且术前最近一次肝功能GGT<300 U/L的169例患儿资料, 其中男90例, 女79例, 体重(4.1±0.9) kg, 所有患儿均经术中胆道造影明确诊断为BA或非BA。根据GGT分组为<150 U/L组(极低GGT组)和150~300 U/L组(低GGT组), 记录患儿早产情况及术前最近一次肝功能各项指标的数值, 分别比较极低GGT组、低GGT组中BA和非BA患儿一般资料及肝功能变化情况。运用χ2检验或2个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的危险因素;R软件建立两组预测BA的列线图模型, 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和拟合度检验模型效果。结果 1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1714例的临床资料。按7:3比率将1714例极早产儿随机分为训练队列(1179例)和验证队列(535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由验证集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对模型的鉴别能力、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结果1714例极早产儿中,住院期间死亡260例,存活1454例。对训练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筛选出胎龄<28周、出生体重<1000g、重度窒息、重度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Ⅲ~Ⅳ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败血症、剖宫产、孕母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等8个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队列中列线图模型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的AUC为0.790(95%CI:0.751~0.828),验证队列中列线图模型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的AUC为0.808(95%CI:0.754~0.86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P>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阈值概率分别为10%~60%和10%~70%时对极早产儿进行临床干预具有较高的净收益。结论构建并验证了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的死亡概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构建预测术后切口感染的列线图模型, 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小儿外科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4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5例(65/480, 13.54%), 未发生切口感染415例(415/480, 86.46%)。收集所有患儿年龄、病理、手术时间、术前体温、阑尾穿孔以及是否留置腹腔引流等临床资料,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小儿腹腔镜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术后切口感染的列线图模型, 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及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小儿腹腔镜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3.54%(65/480)。单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病程、手术操作时间、术前发热、阑尾穿孔、留置腹腔引流是小儿腹腔镜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低磷血症的临床特点,探讨DKA治疗期间低磷血症的发生率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33例合并DKA的1型糖尿病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入院后4~24h血磷水平,并对影响儿童血磷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3例DKA患儿中男55例(41%),女78例(59%),年龄6月龄至15岁,平均年龄(6.7±3.9)岁,新发1型糖尿病占72%。75例(56%)患儿出现血磷降低,其中41例(31%)患儿血磷0.81~1.29 mmol/L,22例(16%)患儿血磷0.61~0.81mmol/L,10例(7.5%)患儿血磷0.38~0.61mmol/L,2例(1.5%)患儿血磷<0.38mmol/L。正常血磷组与低血磷组之间pH值、碳酸氢根(HCO3-)、碱剩余(BE-B)、血钾、血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酸中毒、年龄≤5岁为影响儿童DKA时血磷降低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75例低血磷患儿均未出现低磷血症相关临床症状,未补充磷酸盐治疗。34例血磷<0.81mmol/L的患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高危因素并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N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构建PNAC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并通过ROC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共纳入203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 中位出生胎龄29.14(28.00, 30.86)周, 中位出生体重1 170(1 000, 1 300)g, 其中26例(12.81%)发生PNA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肠外营养持续时间(OR=1.015, 95%CI 1.003~1.034)、葡萄糖累积用量(OR=1.014, 95%CI 1.001~1.028)、小于胎龄儿(OR=3.455, 95%CI 1.127~10.589)、新生儿败血症(OR=3.142, 95%CI 1.039~9.503)是影响PN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 ROC曲线下面积为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