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包括4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7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4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5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的血样及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并行PLT、MPV、PT、TT、APTT、FIB、D-D、AT-Ⅲ测定.结果 ①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年龄、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T、APTT、FIB下降(P<0.05);TT增加(P< 0.05).②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年龄、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LT、PT、APTT、AT-Ⅲ、FIB降低(P<0.05或P<0.01),TT、D-D、MPV升高(P<0.05或P<0.01).③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降低(P<0.01),PLT、PT、APTT、AT-Ⅲ、FIB明显降低(P<0.01),TT、D-D、MPV明显升高(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呈病理性高凝状态,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非妊娠妇女60名、健康晚期妊娠60名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58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CD62p和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AC)-1。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检测PT、APTT、TT、FIB,免疫比浊法检测D-dimer,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2p和PAC-1。结果与健康非孕组比较,健康晚孕组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各组PT、APTT明显缩短、AT-Ⅲ明显降低、FIB和D-dimer明显升高,CD62和PAC-1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健康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PT、APTT明显缩短、AT-Ⅲ明显降低、FIB和D-dimer明显升高,CD62和PAC-1表达明显增加,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随病情加重,FIB、AT-Ⅲ、D-dimer、CD62p和PAC-1有增高趋势。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监测,早期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相关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观察组(疾病分期:高凝期26例,低凝期50例,纤溶期2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凝血检验。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的凝血检验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TT、APTT、FIB、PT、INR、AT-Ⅲ、FDP、D-D分别为(21.66±2.46)s、(39.65±2.33)s、(1.65±0.42)g/L、(19.12±1.23)s、(2.07±0.52)、(70.23±19.23)%、(36.03±9.22)mg/L、(8.52±5.22)mg/L,对照组分别为(13.46±1.65)s、(28.15±4.74)s、(2.88±0.15)g/L、(12.22±1.20)s、(1.03±0.33)、(88.14±15.24)%、(4.23±0.22)m...  相似文献   

4.
黄莉萍 《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0):723-727
目的:观察D-二聚体(D-D)与白细胞(WBC)对孕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状态(Pre-DI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57例妊娠并发生DIC的患者为妊娠DIC组,另选健康体检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妊娠妇女30例,为正常妊娠组。采用美国ACLAd-vance全自动血细胞凝集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D-D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按常规方法。纤维蛋白原(Fib)、AT-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分析三组PT,TT,APTT,Fib,PLT,AT-Ⅲ,D-D,WBC,3P阳性率的差异,同期观察妊娠DIC组中不同诱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引产、先兆子痫、子宫破裂及难治性宫缩乏力患者PT,TT,APTT,Fib,PLT,AT-Ⅲ,D-D,WBC检测的差异,并通过图示分析找到D-D,WBC对Pre-DIC的预测范围值。结果:三组PT,TT,APTT,PLT,AT-Ⅲ,D-D,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TT,APTT,D-D,W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妊娠DIC组各种诱因的凝血因子PT,TT,APTT,Fib,PLT,AT-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诱因的PLT,AT-Ⅲ两两比较,PLT除B-D、B-C无差异外,AT-Ⅲ除C-D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孕妇PreDIC的预测指标D-D>2 mg/L且<2.4 mg/L,WBC≥14×109/L。结论:妊娠妇女血D-D含量、WBC升高到一定值,结合起来拟可作为妊娠Pre-DIC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肾病综合征患者常用凝血-纤溶项目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肾病综合征患者常用凝血-纤溶项目,探讨其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记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b)、凝血因子Ⅺ、Ⅹ、Ⅸ、Ⅷ的活性和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结果Fgb、PLT、D-D增多,TT延长;Ⅹ、Ⅺ、Ⅷ因子的活性增强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APTT时间缩短,AT-Ⅲ、t-PA减少,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T、Ⅸ与正常对照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凝血活性亢进,纤溶活性减弱,测定凝血-纤溶系统的项目,对肾病综合征易出现高凝状态形成血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金行  刘柏新  宋鉴清 《江苏医药》2012,38(13):1538-1540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D-二聚体(D-D)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测定3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对照组)、60例正常孕妇(早、中、晚期孕妇各20例)和30例合并妊娠高血压孕妇的血浆D-D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比较其组间差异。结果妊娠高血压组PT为(10.6±1.0)s,明显低于晚孕组的(11.4±0.8)s和中孕组的(11.9±0.7)s(P<0.05);妊娠高血压组APTT为(28.4±2.2)s,明显低于中孕组的(31.2±2.2)s(P<0.05)。妊娠高血压组Fib为(5.1±1.0)g/L,明显高于晚孕组的(4.2±0.9)g/L和中孕组的(3.8±0.6)g/L(P<0.05);妊娠高血压组D-D为(0.72±0.4)mg/L,明显高于晚孕组的(0.48±0.2)mg/L和中孕组的(0.28±0.2)mg/L(P<0.05)。上述测定值均与早孕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尤其是合并妊娠高血压者监测D-D和凝血三项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凝血与纤溶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期D-二聚体(D-D)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 测定3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对照组)、60例正常孕妇(早、中、晚期孕妇各20例)和30例合并妊娠高血压孕妇的血浆D-D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比较其组间差异.结果 妊娠高血压组PT为(10.6±1.0)s,明显低于晚孕组的(11.4±0.8)s和中孕组的(11.9±0.7)s(P<0.05);妊娠高血压组APTT为(28.4±2.2)s,明显低于中孕组的(31.2±2.2)s(P<0.05).妊娠高血压组Fib为(5.1±1.0)g/L,明显高于晚孕组的(4.2±0.9)g/L和中孕组的(3.8±0.6)g/L(P<0.05);妊娠高血压组D-D为(0.72±0.4)mg/L,明显高于晚孕组的(0.48±0.2) mg/L和中孕组的(0.28±0.2)mg/L (P<0.05).上述测定值均与早孕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孕妇,尤其是合并妊娠高血压者监测D-D和凝血三项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凝血与纤溶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张莹 《中国医药指南》2023,(15):102-104
目的 深入分析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孕晚期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将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孕晚期妊娠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和同时期接受正常检查的50例孕晚期孕妇为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六项凝血指标(PT、APTT、TT、FIB、FDP、D-D)及血小板参数(MPV、PLT、PDW)情况,分析观察组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孕妇六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情况,另外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疾病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PT、APTT、TT、PLT水平较对照组低,FIB、FDP、D-D、MPV、PDW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与妊娠高血压组相比,子痫前期组PT、APTT、TT、PLT水平较低,FIB、FDP、D-D、MPV、PDW水平较高(P <0.05)。PT、APTT、TT、PLT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呈负相关(P <0.05),FIB、FDP、D-D、MPV、PDW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呈正相关(P <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孕晚期妊娠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孕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出血量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急性期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以同期到院体检的健康者55例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出血量分为30~60 mL组56例和>60~80 mL组52例,分别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入院时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纤溶指标[D-二聚体(D-D)],术后第3、7天再次检测HICH患者上述指标并进行对比。术后1个月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分析上述指标的变化,对比不同预后组患者的PT、APTT、TT、FIB、D-D水平。结果 30~60 mL组与>60~80 mL组患者入院时PT、APTT、TT、FIB、D-D水平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7 d, 30~60 mL组与>60~80 mL组患者PT、APTT、TT、FIB、D-D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子痫前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40例子痫前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T(204.48±30.19)×109/L、FIB(3.79±0.48)g/L低于对照组的(291.26±37.36)×109/L、(5.02±0.45)g/L, TT(16.28±1.44)s、APTT(34.12±3.34)s、PT(12.13±0.92)s长于对照组的(12.07±1.62)、(26.57±3.19)、(10.15±1.64)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茸保胎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地屈孕酮+阿司匹林)用于复发性流产(RSA)合并血栓前状态(PT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纤溶系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RSA合并PTS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屈孕酮+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茸保胎丸治疗。连续用药至妊娠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蛋白C(PC)活性、蛋白S(PS)活性、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7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至妊娠结束,统计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92%(47/48),与对照组(87.50%,42/48)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PTT、TT和PT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5),A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的参数变化,了解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的状态。方法选取41例子痫前期患者,41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41例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日本Sysmex Corporation公司的CS-5100凝血分析系统与XT-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子痫前期患者PT、APTT值较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非孕妇女明显减低(P<0.05),PT-H、FIB、D-D值明显升高(P<0.05),TT值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减少(P<0.05),PCT,MPV,PDW均增高(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有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消耗,妊娠期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对子痫前期的病情检测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妊娠期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在子痫前期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子痫前期孕妇取自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将其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根据子痫前期病情轻重将观察组孕妇划分为轻、中、重子痫前期组,并针对不同子痫前期轻重进行D-二聚体、FIB,PT、APTT、TT等指标检测比较,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和子痫前期严重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二聚体、FIB水平比较,观察组显高,PT、APTT、TT水平比较,观察组显低(P <0.05);重度组D-二聚体、FIB水平均高于中度、轻度组,重度组PT、APTT、TT水平均低于轻度、中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和子痫前期孕妇病情轻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D-二聚体、FIB水平与子痫前期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26、0.763,均P <0.05),而PT,APTT则呈负相关、TT...  相似文献   

14.
孙乐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29-63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早产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60例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观察1组轻度新生儿窒息20例,观察2组重度新生儿窒息20例;对照组20例无新生儿窒息缺氧早产患儿。检测所有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血浆D-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外周血血小板值(PL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轻度窒息患儿PT、APTT、Fbg、TT、PLT、FDP和D-D二聚体均无显著差异,观察2组重度窒息患儿PT、APTT、TT和PLT无显著差异,Fbg明显降低而FDP和D-D二聚体明显升高。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早产儿存在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凝血功能紊乱;Fbg降低、FDP升高和血浆D-D二聚体升高可作为诊断新生儿重度窒息早月患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较敏感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5.
韩卫华 《河北医药》2013,35(6):805-807
目的探讨正常非妊娠育龄女性、正常晚期妊娠及早发型子痫前期女性体内血浆蛋白(PZ)、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的含量变化及其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孕周28~34周)80例(早发子痫前期组)、孕周相同的正常晚期妊娠女性80例(正常孕晚期组)及正常的非孕期女性40例(非孕组)。测定PZ、hs-CRP、D-D水平及PT及APTT时间,比较各项指标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1)正常孕晚期组PZ、D-D、hs-CRP含量高于非孕组,而PT、APTT与后者相比缩短(P<0.05);(2)早发子痫前期组患者PZ含量低于正常孕晚期组而血清D-D、hs-CRP含量与后者相比升高(P<0.05);2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重度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与轻度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相比血浆中PZ降低、D-D及hs-CRP含量升高(P<0.05);(4)PZ与D-D及hs-CRP均呈负相关(P<0.05),D-D的变化与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 (1)正常晚期妊娠女性血浆PZ、D-D及hs-CRP含量升高,PT、APTT时间缩短,血液呈高凝状态,是机体预防产后出血的应激保护性反应。(2)患者血浆PZ降低和hs-CRP、D-D升高可能导致早发型子痫前期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晚期D-二聚体(D-D)和凝血四项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妊娠晚期孕妇,均测定了D-D和凝血四项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40例健康孕晚期孕妇作为对照组,4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晚期孕妇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APTT、TT和PT显著低于对照组,D-D、FI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D和凝血四项检测对于准确评估孕妇晚期凝血状态,对早期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提供治疗指导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中的临床价值及对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8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采用替格瑞洛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TT、PT、TT、Fbg、D-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TT、PT、TT长于本组治疗前, Fbg、D-D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APTT(34.13±2.62)s、PT(12.20±2.39)s、TT(13.01±2.43)s长于对照组的(22.76±2.72)、(10.31±1.67)、(11.62±2.59)s,Fbg(3.57±0.83)g/L、D-D(44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妇女治疗前后凝血四项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本院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并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2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5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3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7例。同期在本院收治的健康晚期妊娠妇女50例为正常晚孕组。采用SYSMEX-CA1500血凝仪对5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及12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妊娠期高血压妇女经治疗临床缓解后再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组比较PT,APTT,T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妇女经治疗临床缓解后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组比较,PT,APTT,FIB,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妇女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动态检测血凝指标的变化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在围手术期的动态变化规律,筛选早期识别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异性、敏感性高的监测指标。方法选择在我院择期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或股骨头置换术患者76例为试验组,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术前,术后1、3、5、7 d机体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前体蛋白(TpP)、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人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因子(TF)水平。结果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前PT、APTT、GMP-140、TpP、AT-Ⅲ、FIB、t-PA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vWF、TF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手术前比较,D-D、GMP-140、TpP、FIB、TF、t-P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围术期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前状态),有利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机体凝血活性增强、抗凝及纤溶活性减弱共同形成了术后高凝状态的病理学基础。2GMP-140、vWF、AT-Ⅲ、D-D、FIB是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可靠指标。这些指标的动态变化对早期发现围手术期患者是否处于血栓前状态,针对性采取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凝血功能的改变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240例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早产儿120例和足月儿120例):120例早产儿分为对照A组40例、轻度窒息组(观察A1组)40例和重度窒息组(观察A2组)40例;120例足月儿也同样分为对照B组40例、轻度窒息组(观察B1组)40例和重度窒息组(观察B2组)40例.检测所有患儿的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血浆D-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外周血血小板值(PLT).结果 与对照A和B组比较,观察A1和B1组轻度窒息患儿PT、APTT、Fbg、TT、FDP、D-D二聚体、PLT均无显著差异,观察A2和B2组重度窒息患儿PT、APTT、TT、PLT无显著差异,Fbg降低、FDP明显升高和D-D二聚体明显升高,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存有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凝血功能紊乱;Fbg、D-D二聚体和FDP三者结合可作为诊断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较为敏感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