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宁疗护是对疾病终末期患者通过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供身体、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来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连发两文:《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1]和《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2],并在北京、上海、洛阳等地区开展第一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在第一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后,2019年10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两个《意见》”中均指出要加强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安宁疗护进入全面推进新局面,并开展了全国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其中南京市作为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本规范拟针对安宁疗护的服务模式、服务内容、质量评价制定标准,借鉴国内外各指南标准和实验研究,结合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符合南京市的安宁疗护标准,以提供更科学、同质化的安宁疗护服务,更好地发挥安宁疗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安宁疗护(临终关怀)是为那些罹患无法治愈疾病的病人提供积极的整体护理,主要通过预防、评估和有效控制疼痛及其他躯体症状,处理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最大可能地提高病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1]。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7年1月25日已下发了《关于印发安宁疗护实践指南(实试行)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为积极贯彻两个通知精神,有效推动江苏省  相似文献   

3.
<正>心血管病是中国居民的首要死因,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急性胸痛疾病主要包括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肺梗死,具有发病急、不及时识别处理死亡率高等特点[2]。如何提高居民及医疗人员对急性胸痛疾病的认识、早期识别处理并改善急性胸痛患者的预后,迫在眉睫[3]。2011年,中国首个区域协同化胸痛中心在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正式成立[4],同年,首个《“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5]颁布,  相似文献   

4.
<正>跌倒是全球老年人关注的重要问题[1],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2]。中国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为14.7%~34.0%[3]。而医疗机构中的跌倒发生率更高[4],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率是医院护理管理质量重要评价指标之一[5]。  相似文献   

5.
<正>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心血管亚专科之一,诊疗流程、药物及器械不断创新。2022年4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衰学会(ACC/AHA/HFSA)在2013美国心衰管理指南[1]和2017美国心衰管理指南更新[2]的基础上,发布了2022年心衰管理指南[3](简称“新指南”)。新指南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心衰预防到诊治与管理,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围绕心衰的治疗对新指南及其重要更新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正截止到2018年,我国高龄老人3 000多万;失能老人达到4 000多万~[1,2]。研究显示~[3]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在生命截止前曾有过化疗、插管、手术等过度治疗,这些治疗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家庭生活经济负担,同时临终患者也面临着丧失尊严的危险。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每年需要安宁疗护的人数大约有2 000万人,老年人占据69%以上,有58%以上的国家已建立了安宁疗护机构~[4]。我国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排名较低,居全球第71名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给予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NAFLD)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在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1]和《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2022年)》[2]中,在提及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和界定血清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时,都有提及“需要排除合并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及酒精性肝病、NAFLD、药物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肝脏疾病对血清ALT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技术已十分成熟[1-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介入器械层出不穷[4],国产瓣膜的优势在于其设计理念深度结合了中国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特点[5-6]。鉴于国际TAVR低危患者应用趋势[6-8],指南适应证的变迁[1,9-10]以及TAVR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的现状[11],TAVR后期冠状动脉再次介入问题值得思考。目前已上市国产瓣膜均为自膨胀瓣膜,瓣架的花冠部分位于升主动脉,导管受瓣膜架体的干扰难以到位冠状动脉开口,因此TAVR后再次冠状动脉干预难度增大[12]。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脑卒中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和《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脑卒中负担呈爆发式增长趋势,防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跌倒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脑卒中后急性期,14%~65%的患者经历过跌倒,在出院后的6个月内该比例上升至73%[1]。脑卒中后跌倒会导致老年人恐惧行走[2]、骨折[3]、住院时间延长[4]、残疾、死亡等,严重影响老年人脑卒中后的生活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心血管病已成为对国民健康造成最大影响的疾病,也是致残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在心血管患者中十分常见,心血管病患者中有40%~50%同时患有焦虑抑郁障碍[1]。国内调查研究[2]显示13.4%~77.6%的心血管病患者患有焦虑和(或)抑郁症状。根据刘梅颜团队进行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心内科门诊患者中抑郁和/或焦虑障碍的患病率相对较高,终生患病率达到17.0%[3]。研究表明[4],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行介入手术前焦虑比例(69.2%)、抑郁比例(35.9%)、较常人明显升高。周善洁[5]在1 180例心血管患者中调查发现焦虑或/和抑郁症状者占比56.0%。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分别为62%和65%,  相似文献   

11.
<正>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目标终点之一。几项时间权衡法效用的研究表明,许多心力衰竭患者愿意用3~12个月的寿命换取更好的生命质量[1-2]。症状更为严重的患者比症状较轻的患者愿意用更多的寿命去换取更高的生命质量[2]。一、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的评估之前有许多工具被用来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质量,但在一项2016年发表在JACC上的系统回顾发现,只有两个评估问卷在可靠性、有效性、对变化的敏感性和其他相关的临床特征上符合标准[3]。  相似文献   

12.
<正>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一种心肌急性泵衰竭,心输出量降低的状态,会导致终末器官灌注不足和缺氧,最终危及生命[1]。CS原因居多,其中最常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2]。虽然目前针对CS患者的治疗中再灌注治疗和相关机械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短期预后[3-5],但院内死亡率仍高达27%~51%[1]。一、流行病学CS是一个危及患者预后的急危重症,目前AMI仍是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6],据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合并CS患者发病率在7.5%,  相似文献   

13.
<正>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患者总数估计为4570万,但目前仅有28.8%的患者得到明确诊断[1]。目前哮喘诊断主要依照《全球哮喘防治创议》[2]及《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3],以肺功能检测、支气管舒张实验、支气管激发实验等为金标准。但由于支气管哮喘具有稳定期和急性发作期,单次诊断实验可表现为阴性,需要随访并重复实验,增加了确诊难度。  相似文献   

14.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和3支病变的有效手段,实现完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是手术的优势和关键所在[1]。而围术期心肌梗死(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infraction,PMI)不仅增加了围术期死亡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中远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桥血管再狭窄的发生[2-3]。尽管CABG手术方式日趋成熟和标准化,但PMI的发生率高达5%~30%[4],对于日益增多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MI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更高[5],且患者中远期预后也不理想[6]。  相似文献   

15.
正老年安宁疗护的核心为尊重生命、关怀生命~[1]。帮助临终患者安静又有尊严地实现"优逝~[2]",真正落实人道主义,以人为本,减少家庭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3],减少社会医疗资源浪费~[4]。由于疾病本身及治疗的复杂性影响,安宁疗护实施过程常有疾病的多种症状并存~[5]。朱春鹰等~[6]对此提出全人健康模式的概念。目前,安宁疗护相关现象与政策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7]。安宁疗护的研究从横断面调查逐渐转向干预研究,旨在寻求相对稳定的临床症状及影响因素而找  相似文献   

16.
<正>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良性直肠溃疡性疾病,其患病率为(1~3.6)/10万[1]。回顾性研究报道,SRUS患者的确诊年龄为10~82岁,平均确诊年龄为41岁[2-3];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但也有研究报道,在合并精神疾病或肠易激综合征的SRUS患者中以女性多见[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HIV抗体阴性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02例TB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期37例、Ⅲ期43例。于研究对象抗结核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T细胞比值。分析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TBM临床分期和患者治疗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抗结核治疗2周后,研究对象CD3+、CD4+ T细胞计数和CD4+/CD8+ T细胞比值[分别为(808.27±183.25)×106个/μl、(413.09±134.53)×106个/μl和1.23±0.29]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631.38±150.14)×106个/μl、(366.78±98.03)×106个/μl和0.99±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41,P=0.000;t=2.809,P=0.005;t=6.548,P=0.000)。抗结核治疗2周后,Ⅲ期TBM患者的CD3+、CD4+T细胞计数与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613.23±140.29)×106个/μl、(342.53±98.36)×106个/μl、0.95±0.18]明显低于Ⅱ期患者[分别为(753.33±153.47)×106个/μl、(399.57±112.26)×106个/μl、1.22±0.21]和Ⅰ期患者[分别为(989.23±194.35)×106个/μl、(501.11±139.25)×106个/μl、1.42±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875、13.372、32.151,P值均为0.000)。抗结核治疗2周后,病情好转患者的CD3+、CD4+ T细胞计数与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941.25±204.17)×106个/μl、(487.35±134.25)×106个/μl、1.36±0.31]明显高于病情恶化者[分别为(683.43±155.76)×106个/μl、(389.64±120.38)×106个/μl、1.02±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6,P=0.000;t=2.394,P=0.018;t=3.698,P=0.000)。结论: TBM患者抗结核治疗2周后,免疫功能明显改善,且病情好转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程度好于病情恶化者。TBM患者临床分期越高,免疫功能受损越严重,对调整治疗方案的需求越高。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是重症医学科的常见病症,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1-3]。机械通气中,保留自主呼吸一直是传统的推荐方法[4]。过度自主呼吸努力会促进肺损伤。Yoshida等首次提出了“患者自戕性肺损伤(patient self-inflicted lung injury,P-SILI)”的概念[5]。由于过度呼吸努力,导致病情快速恶化[6]。恰当的自主呼吸强度是顺利撤机拔管的重要前提[7]。分析患者自主呼吸强度的方法,如膈肌电活动测定,食道压力等,具有创伤性。  相似文献   

19.
<正>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表现为进行性肺纤维化及肺组织破坏,伴随肺功能不同程度下降,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直至死亡[1-2]。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疲劳等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症状。同时,作为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IPF中位生存期仅2~4年,较差的预后常常使患者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3]。目前批准上市的药物中,只有尼达尼布与吡非尼酮可以减缓疾病的发展速度,但也无法逆转肺部纤维化进程[4-6]。  相似文献   

20.
<正>儿童心肌病是一种罕见并危及生命的疾病,每10万名儿童中有1名患病且病因众多[1]。总体而言,心肌病仍然是儿童心脏移植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在《循环》杂志上在线发表了《儿童心肌病的分类和诊断:AHA科学声明》[2],重点关注了儿童心肌病的分类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