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风药具有升发清阳,芳化湿浊,发越郁火,扶正祛表等功效,在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风湿性疾病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灵活运用风药,可以解决更多的内科难治性疾病。目前,运用风药治疗肿瘤性疾病成为一个热点,也许不久以后,风药可以攻克更多疑难疾病。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风药药性辛散,易耗气伤津,临床用药时不宜大剂量使用,临证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
"风升生"是最早关于风药的概括,亦是后世研究风药的开端。慢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类以慢性进展、易于反复为特点的疾病,中医学认为,其发生发展与风邪及气、血、水关系密切。风药不但能疏散风邪,而且在调节脏腑气机、祛风除湿、祛瘀通络等方面独具优势,因而在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斌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1,(12):1495-1496
目的:探讨中药风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回顾性研究,结合笔者个人临床经验,分析、总结风药在上消化道疾病、下消化道疾病、脾胃病、肝胆病的应用。结果:风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合理应用,延伸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增加了临床治疗手段。结论:风药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解除患者的疾苦。  相似文献   

4.
周冰  董新寨  秦建黎 《光明中医》2010,25(12):2173-2175
本文重点介绍了三晋名医秦建黎教授对风药功效的独特见解,他提出风药不仅具有祛风发汗、通经活络、升阳解表、燥湿醒脾、散火解郁等功效,还创造性提出风药具有活血作用,即"风能活血"的观点,临床擅于运用风药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广泛运用于外感病、内伤杂病、皮肤病、伤科病症、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运用巧妙,配伍精准,是其临床用药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外科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出发,探讨了风药在中医外科应用的理论依据,提出风药有助于去除邪毒、解除气血凝滞和经络阻塞,恢复脏腑正常功能,从而提高疗效;进一步探讨了风药在疮疡、皮肤病、肛肠疾病、周围血管病等中医外科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和应用风药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综合分析人参败毒散的方义及易水学派在脾胃系疾病中的风药运用,认为逆流挽舟法与易水学派中风药的使用一脉相承,其实质就是用风药治疗脾胃系疾病,取其升阳、化湿、胜湿、疏肝等健运脾胃的作用以止泻痢。  相似文献   

7.
李萌  李敏  郑军 《北京中医药》2024,(2):194-196
风药之性与小儿脏气清灵之体同气相应,针对小儿肺系疾病不同病种发病特点,巧妙运用风药以疏风解表宣肺、消风涤痰宣窍、益气固表祛风,在感冒、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变应性鼻炎、哮喘等小儿常见肺系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王睿琦老师临床运用风药治疗疾病的经验。风药是具有祛风解表、发散风邪作用的药物,此类药物味辛气薄,其性走散,除能解表,尚有疏通经络、通达气血、轻扬上浮、发散祛邪之功效。老师擅于运用风药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广泛运用于治疗外感病、内伤杂病、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运用巧妙,配伍精准,是其临床用药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近年来风药在肝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状况,认为风药味辛、性轻,善升散窜透,畅气活血,疏肝调肝,对肝胆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临床在肝胆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风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若脾气虚弱不能升清,水谷精微不能输布脏腑官窍,则诱发一系列疾病.李东垣认为风药升脾胃、肝胆之阳,风药泻火,并提出治疗某些官窍疾病可健脾与风药联用.黄柳向医师继承古代中医名家之经验,并结合临床,将风药升阳这一学术理念运用于脾胃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刘尚义教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运用风药独具特色。本文主要从风的特性、风邪的特性、风药的作用机理和适应证进行论述。风为气也,无孔不入,无处不到,风胜则动,致病万千,病状不一,有"百病生于风"之说。风药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同气相求、顺势利导、生克承制、顺承逆转等4个方面。其适应证根据风与风邪的特性、人体结构和精神情志、生理和病理物质、疾病分科、发病新久等不同角度而各不相同,概及形、神、质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疾病,有"风药疗百疾"之功。  相似文献   

12.
<正>全国名老中医夏翔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五十年,认为风药远不限于治表或解表,常在治疗杂症时配伍风药,起到独特的增效作用。笔者总结并继承了夏教授经验,将风药活用于失眠、抑郁症、心律失常、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均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夏教授用风药经验结合笔者临床用药体会总结如下。1风药的应用特点1.1气血阴阳,以调为重夏教授认为,人体的气血阴阳失衡是导致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风药具有辛、散、透、窜、通、燥、动等特性,所以除了祛风  相似文献   

13.
眼科疾病发病时全身症状不显,尤其眼底疾病,以致于医者在临床辨证时常常无症可辨,此时传统的八纲辨证理论无法满足诊疗的需要。玄府理论作为一种独特的诊疗方法,为临床诊治眼病提供了新的思路。眼位至高,寻常药物所不能及,风药轻清上行,可助药力直达眼目,同时作为最常用的开玄府之品,其在眼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以玄府理论为基础,总结眼科疾病的发病规律,结合风药辛散的生理特点,探讨风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经验,提出风药通过祛风、散火、胜湿、润燥、达神等来祛除郁滞眼目的病理产物,调畅目中气血之运行,从而通利玄府通道,恢复目中神光运转功能,达到治疗内外障眼病的独特作用,以期为临床医师应用风药论治眼科疾病时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叁平 《河北中医》2011,33(6):936-939
通心络胶囊是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代表性中药复方制剂,全方由益气通络药人参,辛香通络药降香、冰片,化瘀通络药水蛭、土鳖虫,搜风通络药全蝎、蜈蚣、蝉蜕等不同通络药物组成,具有益气活血、搜风通络之功效,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等疾病。  相似文献   

15.
王亚丽教授运用风药论治帕金森病有着丰富的经验。认为本病发病具有风的特征,肝肾阴虚、筋膜失养、虚风内动是其基本病机,内风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证候演变的全过程。风药气味辛薄,药性升浮,具有散、行、透、动、升等特点,在治疗帕金森病过程中,辨证运用风药不仅有利于平息、搜剔内风,还可以发挥畅气调肝、行血剔络、升清开窍、发散郁火、引药归经及配伍增效等多方面功用。临证把握禁忌,灵活选用风药疗效显著颇具特色,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刘江凯 《新中医》2011,(10):129-130
风药,是指气味辛薄,药性升浮,具有发散上升作用的药物,如升麻、柴胡、川芎、羌活、防风、独活等。李东垣有云:“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风类药物具有升、散、行、透、窜、动等多种特性,在治疗肝胆疾病中配伍风药,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简斋为民国时期金陵名医,其发展"风胜湿"理论,临证处方多加风药,具体运用时结合患者体质的强弱、疾病的在表在里及寒热虚实的不同,提出"风胜托化""风胜疏化""风胜疏导""风胜和络"等治则,继而组方遣药,每获良疗,足资效法。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3,(5):1010-1013
风药可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科疾病中。风药质轻,味辛性温,具芳香之气,有"升、散、行、透、窜、动"的特质。常用风药有葛根、升麻、柴胡、防风、羌活、独活、蝉衣、荆芥、白芷、苏叶等。风药可疏风祛邪、通络熄风,可助肝疏泄、助脾运化、助胃摄纳,可升阳举陷,可宣发郁热,可化瘀行水。兹举5则验案,分析佐证如下。  相似文献   

19.
风药在中医骨伤的临床运用广泛且疗效显著,本文归纳总结了历代文献记载的中医药在治疗骨伤疾病时的内服及外用方药,提炼出在骨伤疾病临床应用中的有效风药。总结出历代医家在运用风药时具有分期分经论治,外用水洗及与行气药配伍使用的特点,并对风药使用的作用机理及运用时机进行了分析,可为临床医家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探讨风药在小儿肺系疾病中的应用,风药味薄质轻、升浮发散,具有辛散、开发、走窜、宣通之性,可祛风升阳、畅气活血。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肺气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临证采用风药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常获显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