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疗支出型贫困人群,按目前通用的贫困测量标准(收入角度[1])不属于贫困人群.他们一旦遭遇疾病支出风险则陷入贫困,表现为不去就诊或者“因病致贫、返贫”[2-4].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使得贫困人口更加贫困,而对富裕人群影响不大[5-6].发达国家较早意识到对医疗支出型贫困人群的外部有效资金帮助将具有更高的成本收益[7].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贫困测量的发展,医疗支出型贫困逐渐被纳入扶贫政策视野.本研究通过对农村县域医疗支出型贫困人群住院就医情况的调查,分析该人群住院就医选择及影响其自主要求出院的因素,为完善医疗保障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率远高于一般老年人群。目前,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社区,对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关注及城乡比较研究较为有限。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为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10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的方法抽取山西省太原市的2 504例城乡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行为因素、慢性病数量及抑郁状况。采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评估抑郁状态。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城乡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2 50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城市老年慢性病患者占55.39%(1 387/2 504),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占44.61%(1 117/2 504),城市和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主要经济来源、与子女关系、与配偶关系、吸烟情况、体力活动水平和慢性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抑郁状态的检出率为37.02%(927/2 504),且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率(45.66%,510/1 117)高于城市老年慢性病患者(30.06%,417/1 387)(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子女关系、与配偶关系、体力活动水平是城市和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态发生的共同影响因素(P<0.05),年龄和患慢性病数量是城市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P<0.05),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及主要经济来源是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城乡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态的实际干预中要考虑城乡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背景 在我国,慢性呼吸道疾病(CRD)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慢性病之一,长期的医疗费用支出给其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使其陷入贫困的风险增大。在医保制度实现人口宽度全民覆盖的背景下,是否有效缓解了中老年CRD患者的疾病负担,减轻了因病致贫风险(IME)等问题已然成为掣肘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目的 通过多维度分析,系统把脉和精准锁定我国中老年CRD患者这一健康贫困高危群体发生致贫的脆弱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于2019年7月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微观数据,以920户(2 106例)中老年CRD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WHO推荐的灾难性卫生支出(CHE)、IME方法测算其疾病经济负担,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CRD患者发生CHE的影响因素。结果 920户家庭总体CHE发生率为20.65%(190/920),IME发生率为7.83%(72/920),其中合并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家庭CHE发生率最高,为44.00%(11/25)。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户主,家庭是否有住院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病种类,户主参加保险类型CH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主为女性、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家庭有住院患者、合并3种及以上慢性病、其他和未参保户主是灾难性卫生支出高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RD患者自身健康能力的缺失,叠加住院、合并其他类慢性病等多种健康脆弱性,加剧CHE发生风险。现有医保制度,仅保障了老年CRD患者进入卫生领域的权利,缺乏对CRD患者中,其他和未参保家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家庭的制度倾斜和贫困人口的精准锁定,需进一步加强对高卫生服务利用群体的医保覆盖深度与高度,加强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与疾病应急救助等多路径健康保障体系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卫Ⅳ项目地区农民因病致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项目地区农民因病致贫严重程度及预防措施。方法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界定贫困标准,观察因病致贫率并研究因病致贫人群特点。结果 农民因病致贫率3.44%,因病致贫人群收入低,健康状况差,馒性病患病率高。2周就诊和年住院率高,年家庭医疗费用支出远高于对照人群。结论 通过住院医疗保险和慢性病防治措施缓解农民因病致贫。  相似文献   

5.
张强  王长远  李一凡 《安徽医学》2023,44(3):257-261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在北京市大兴区林校社区卫生中心就诊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504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可支配收入、居住方式、慢性病种类、慢性病支出情况等一般资料。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评分,分析不同性别、可支配收入、文化程度、慢性病数量和居住方式等患者SAS和SDS评分的差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因素对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结果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49.80%,抑郁发生率为51.58%,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46.62%。可支配收入、文化程度、慢性病种类和居住方式不同的老年慢性病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可支配收入高(OR=0.457,95%CI:0.331~0.630)是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焦虑的保护性因素,独居(OR=1.799,95%CI:1.494~2.16...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山东省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山东省2129名老年慢性病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出现问题的比例为78.25%,有32.93%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达不到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标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作状态、体育锻炼、健康体检及医疗保健服务接受情况是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职业、独处时间、睡眠质量、慢性病患病数量、体育锻炼、医疗保健服务接受情况是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山东省老年慢性病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出现困难比例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进行健康管理时应重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躯体、心理健康情况,综合采取干预措施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0岁以上老年慢性病康复期患者92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生活满意度与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无关.生活满意度与日常生活能力呈负相关(P<0.05),与抑郁程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社会支持、生活自理能力及情绪状态是影响老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仫佬族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使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和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表,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513名世居贵州麻江县年龄≥60岁的仫佬族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贵州仫佬族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SWB得分(24.94±5.50)低于非慢性病患者(26.35±6.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家庭关系、生活自理、睡眠质量、喝茶习惯、社会支持是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SWB的主要因素(P <0.05或P <0.01)。结论:贵州仫佬族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且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应建立健全农村老年慢性病医疗保障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对策与措施,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抑郁问题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008年4月14-27日在北京市月坛社区汽南、复北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60岁)共25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57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为24.51%(63/257),其中有4例患者被诊断为抑郁症并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自我健康评价"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所有抑郁症状中,"失眠"的就诊率最高,为50.58%(130/257).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开展老年人心理卫生服务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需求分别为65.37%(168/257)、56.81%(146/257).结论 抑郁是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常见的负性情绪,且老年慢性病患者对抑郁情绪缺乏认识,心理卫生服务需求较大.应加强社区对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改进社区心理卫生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行为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01月~06月老年病科收治的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分析,列为对照组;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性护理方法;对我院2012年01月~06月老年病科观察组患者20例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认知行为的恢复情况。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依次为:未根据个体差异作针对性心理护理项目、护士未进行必要宣传,对老年慢性病重视不够、老年慢性病患者角色适应不良。观察组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行为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行为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针对其影响因素实行个性化心理健康护理措施,可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行为的依从性,有利于认知行为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医改前后农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变化,探讨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陕西省第4次和第5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以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为测量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结果:与2008年相比,2013年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平均差距均有下降,相对差距略有上升。当灾难性卫生支出界定标准为40%时,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从19.43%降为17.29%,平均差距从3.14%降为2.93%,相对差距则从17.15%上升为17.55%。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与家庭成员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有住院利用、是否有65岁及以上老人等因素显著相关。结论:建议加强农村老年居民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同时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人以及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的抑郁状况,进一步探讨影响老年人以及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以期提出一些措施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和"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对102例6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和194例60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老年慢性病患者与社区老年人的抑郁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9%,而社区老年人的抑郁发生率仅为8.2%.住院老年人:不同户籍,文化程度,付费方式之间的抑郁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社区老年入: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子女情况,体育活动情况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提高文化素质,加强社会支持以及鼓励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中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47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47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而言,研究组47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中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38例75岁以上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指导,从而建立有效方法,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保证了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正确服药。结论: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延缓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梁鸽  谢晖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437-1440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地点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家庭、养老机构、医院分层便利抽取老年慢性病患者516例, 采用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地点的选择意愿问卷、日常生活与自我照顾能力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慢性病患者选择在家中进行长期照护的比例最高(53.3%)。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医疗保障、平均月收入、宗教信仰、是否患有脑血管疾病及日常生活与自我照顾能力程度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地点的选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长期照护地点有不同需求意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及问卷总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选择在家中进行长期照护的比例最高;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医疗保障、平均月收入、宗教信仰、是否患有脑血管疾病及日常生活与自我照顾能力程度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场所的主观需求意愿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94例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平均为(30.33±6.87)分,影响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家庭地位和身体状况这两项(P0.05)。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心理护理,多给患者以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以调动其自身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补偿前后四川省自贡市农村地区灾难性卫生支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改进和完善四川省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利用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平均差距及相对差距对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情况进行描述,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农合补偿后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6.37%,平均差距为1.13%,相对差距为17.80%;补偿后由住院费用导致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下降幅度为74.81%,由门诊费用导致的下降幅度仅为48.00%;住院次数、家庭内是否有慢性病患者、家庭年人均收入、家庭内有工作人数是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自贡市农村慢性病家庭更易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因此,对于已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相关部门应允许其门诊报销资金可跨年度累结使用;并建立慢性病特殊门诊,以减少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中风患者康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估老年中风患者恢复期康复的影响因素,促进其康复.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2月住院的老年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中风患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恢复期与照顾者的关系、医疗费用及康复时间等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对中风患者康复的影响.结果 老年中风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与照顾者的关系及医疗费用支出对康复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中风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与照顾者的关系及医疗费用支出与康复时间相关(P<0.05).结论 高龄、低文化程度、后续治疗费用支出较少及保姆/机构照顾是康复时间延长或致残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关注和重视老年中风患者恢复期的影响因素,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照顾服务及医疗费用支出,以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已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本社区服务中心诊治的7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人员利用护理、治疗的一切机会,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其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指导.结果 72例老年患者经过护士耐心的心理护理,对护士产生了信任感,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 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真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充分调动患者自身能动性,对疾病康复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城市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降低老年常见慢性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老年心理健康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物质生活问卷,对郑州城区60例高血压患者、60例冠心病患者、50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组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总分、性格、情绪、适应、人际和认知分量表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社会支持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质生活状况评分除糖尿病组住房分量表分低于其他3组外(P<0.05),其他分量表分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区服务、经济状况、客观支持有关(P<0.01);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有关(P<0.01或0.001);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区服务、经济状况、躯体不适感和支持利用度有关(P<0.05或0.01).结论:加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改善生活环境可提高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