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考查离体大鼠肠道菌群对射干饮片中异黄酮苷代谢转化的影响。方法:将射干饮片与离体大鼠肠道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孵育24 h,孵育后饮片用水清洗干净并干燥至干,采用HPLC法对射干饮片中射干苷和野鸢尾苷及代谢产物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肠道菌群对射干饮片中射干苷和野鸢尾苷有显著的代谢转化作用,孵育24 h时有79%射干苷和70%野鸢尾苷被转化,代谢产物分别为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结论:离体大鼠肠道菌群对射干饮片中的异黄酮苷类成分有代谢转化作用,而这种作用显著提高了射干饮片异黄酮苷元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采收期鸢尾科射干属和鸢尾属植物射干、日本鸢尾、德国鸢尾的有效活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最佳的采收期。方法:采用HPLC法对8月、9月采集的射干、日本鸢尾、德国鸢尾中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苷元、次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进行测定。结果 :9月采集的射干和德国鸢尾中射干苷、野鸢尾苷、野鸢尾苷元、次野鸢尾黄素含量高于8月采集的样本。日本鸢尾中有效成分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鸢尾科植物射干、德国鸢尾的最佳采收时间为9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射干中多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乙腈-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66nm,柱温:25℃,用外标法定量,同时测定中鸢尾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和白射干素等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经过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射干药材的含量以及在根茎与其须根的含量上进行比较,发现彼此之间含量具有很大差异,通过本次实验所得到的各成分含量数值作为参数,能够准确、真实、直观地揭示HPLC法对建立10个不同产地射干药材及须根中多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的质量控制的标准性。结论:对不同产地射干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此法可用于射干药材中6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闽产射干的质量. 方法 用HPLC法测定射干的次野鸢尾黄素含量.结果 次野鸢尾黄素平均含量为0.8283%,武平样品最高(1.6622%);寿宁样品最低(0.4434%). 结论 闽产射干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大庆栽培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柱(4.6 mm× 150 mm,5μm),以甲醇-0.2%磷酸水溶液(53:4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6 nm.结果:次野鸢尾黄素的线性范围为0.047 ~0.696 μg,R2 =0.9999,次野鸢尾黄素平均回收率为100.30%,RSD为1.73%(n=5),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分别为0.23%.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射干的质量评价;大庆栽培射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大于0.10%,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射干提取物中鸢尾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及白射干素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5μm,4.6mm×200mm),流动相为乙腈和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265nm。结果:鸢尾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及白射干素线性范围分别是:0.3188~1.9129μg(r=0.9910),0.1156~0.5782μg(r=0.9998),0.0633~0.3164μg(r=0.9990),0.4146~2.0730μg(r=0.9991),0.0818~0.4091μg(r=0.991),0.0458~0.2291μg(r=0.9990),对照品线性关系良好,各对照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4%、98.29%、97.41%、98.01%、98.34%、96.7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射干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陇药黄芩饮片性状及指标性成分的影响。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对经红外辐射、晒干、阴干、60℃烘干处理的陇药黄芩进行切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黄芩饮片中的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进行含量测定,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指纹图谱评价。结果 建立了28批不同加工处理的黄芩饮片的指纹图谱,标定了26个共有峰,指认了4个色谱峰,结合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分类,采用相对差距和法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加工方法为黄芩鲜药材经105℃红外辐射10 min,切制1~2 mm薄片后阴干。4种指标性成分含量除黄芩苷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3种成分含量及总量均高于传统加工。结论 黄芩鲜药材经红外辐射后鲜切加工可代替传统加工方法,为黄芩趁鲜加工方法改进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丹参饮片性状指标与内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筛选获得可行可控的质控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地域性市售丹参饮片等级标准。方法:基于“辨状论质”理论,将来源于上海市售的不同直径和不同切面颜色丹参饮片分等,采用色差仪对不同切面颜色丹参饮片粉末颜色值进行测量,结合饮片指标性化学成分含量,使用OriginLab 2021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丹参饮片直径与总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丹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丹参饮片切面颜色与粉末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丹参饮片粉末L值与丹酚酸B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b值与丹酚酸B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丹参饮片直径和切面颜色指标可作为其内在品质判断指标,为上海地区市售丹参饮片等级标准提供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分析牡丹皮药材的化学成分、采收、产地加工、饮片切制的现状、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牡丹皮趁鲜切制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不同加工方式亳白芍饮片质量,验证亳白芍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加工方式亳白芍饮片标准煎液的指纹图谱,同时对没食子酸等7种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以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对所有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亳白芍趁鲜片标准煎液指纹图谱相似度较亳白芍生斜片标准煎液相似度高;不同加工方式白芍饮片标准煎液中没食子酸等7种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聚类分析结果将白芍趁鲜片与白芍传统片聚为一类,而白芍生斜片自成一类。结论 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加工的亳白芍趁鲜片质量与传统片差异较小,可与传统片一并应用,生斜片质量差异略大,能否作为白芍饮片在临床进行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小儿清肺止咳片中次野鸢尾黄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体积比53∶47),流速为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266 nm,柱温为30℃.结果 次野鸢尾黄素质量浓度在2.5 ~ 40 μg·mL-1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8),次野鸢尾黄素平均回收率为102.7%,方法精密度RSD值为0.54%(n=6).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小儿清肺止咳片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工艺对白术中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中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 C18(250mm×4.6mm);流动相:甲醇∶0.02%磷酸水(64∶36);检测波长:220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不同加工工艺对白术中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含量有一定影响。鲜白术在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Ⅲ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鲜白术烘至一定程度切片产地趁鲜直接切片传统工艺切片。低温烘干与烘房烘干对白术内在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结合饮片外观,鲜白术产地烘至一定程度直接切片,其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射干清咳片中6种活性成分的体外溶出特点。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第二法,以0.05%磷酸二氢钾(含0.3%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为溶出介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0.5%磷酸水溶液(A)和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nm,流速1.0mL/min,测定射干清咳片中6种活性成分的体外溶出度,计算活性成分的累积溶出率。结果:60min时鸢尾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及白射干素的累积溶出率分别为92.45%、92.26%、80.97%、86.21%、80.51%及79.41%。结论:在0.05%磷酸二氢钾(含0.3%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射干清咳片中的6种活性成分具有同步性溶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山东道地药材北沙参产地加工方法的系统研究,筛选出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以欧前胡素为指标,对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加工北沙参进行比较。结果北沙参优化产地加工工艺为:取北沙参,冷水洗净泥沙,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采收时间以9月底到10月底最佳。结论通过综合比较有效成分含量,本研究确立的北沙参产地加工方法所得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决款冬花产地加工中长期存在的腐烂、霉变、变色等问题,提高款冬花产地加工质量.方法:对款冬花分别采取直接硫熏、水洗硫熏、蒸透、水洗等方法处理,然后分别同时进行炕干、阴干、晒干和堆放试验.结果:几种处理方法中,鲜冬花直接用硫磺熏无腐烂、霉变现象,成品优质率由传统加工方法(直接炕干)的不足20 %提高到100 %.结论:款冬花产地加工最佳方法为:鲜冬花→硫熏→烘炕→晾晒→复炕干燥.  相似文献   

16.
款冬花产地加工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解决款冬花产地加工中长期存在的腐烂、霉变、变色等问题 ,提高款冬花产地加工质量。方法 :对款冬花分别采取直接硫熏、水洗硫熏、蒸透、水洗等方法处理 ,然后分别同时进行炕干、阴干、晒干和堆放试验。结果 :几种处理方法中 ,鲜冬花直接用硫磺熏无腐烂、霉变现象 ,成品优质率由传统加工方法 (直接炕干 )的不足 2 0 %提高到10 0 %。结论 :款冬花产地加工最佳方法为 :鲜冬花→硫熏→烘炕→晾晒→复炕干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咽炎含片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所测咽炎含片中次野鸢尾黄素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范围为2.088×10^-2~9.396×10^-2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2.4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有效、灵敏、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生姜鲜切法制备干姜片前后挥发油的含量,探求鲜切法制备干姜片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对湖北来凤及浙江临海2个产地的生姜采用鲜切法制备干姜片,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其中的挥发油含量,并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2个产地生姜经鲜切法制成干姜片后挥发油含量分别提高了33.3%和40.0%。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1种成分,其中湖北来凤生姜中14种,干姜片中13种;浙江临海生姜中15种,干姜片中18种。2个产地生姜挥发油中异龙脑、(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等成分制成干姜片后相对含量增加,5-(1,5-二甲基-4-己烯)-2-甲基-[S-(R*,S*)]-1,3-环己二烯、β-倍半水芹烯等成分相对含量减少;制成干姜片后新增的成分有1-甲基-4-(1-甲基乙基)-3-环己烯醇、榄香醇等,消失的成分有(-)-β-甜没药烯。结论生姜加工成干姜片后挥发油含量与成分均发生变化,本研究为生姜鲜切法制备干姜片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及软化切制方法对板蓝根中(R,S)-告伊春含量的影响,从而建立提升黑龙江产板蓝根质量的加工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板蓝根中(R,S)-告伊春含量进行测定,比较晒干与烘干板蓝根药材的(R,S)-告伊春含量差异,比较不同投料形式板蓝根颗粒和饮片中(R,S)-告伊春含量差异。结果 60 ℃烘干后的板蓝根药材中(R,S)-告伊春含量高于晒干的板蓝根药材,且能明显缩短板蓝根药材的产地干燥时间;经软化切制的板蓝根饮片中(R,S)-告伊春含量明显高于板蓝根粗颗粒。结论 在板蓝根产地加工过程中,可用烘干法代替晒干法;以板蓝根药材作为中成药投料,建议采用软化切制后的板蓝根饮片。  相似文献   

20.
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红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索红花最佳采收期及其加工方法。方法:在对红花进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在其开花的不同时间采集药材,并进行阴干、晒干、45℃和60℃烘干,UV,HPLC法测定红花的化学成分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对红花化学成分含量影响显著(P<0.01),不同加工方法对红花化学成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 >0.05)。结论:红花在开花后第3天采收最佳,阴干、晒干及60℃以下烘干均不影响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