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卵巢功能异常包括卵巢低反应(POR)[1]、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2]、卵巢早衰(POF)[3]、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4]。卵巢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35岁则下降速度更为明显。近年来,全球生育逐渐高龄化[5],发达国家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龄逐年上涨,中国放开二胎政策以后,高龄女性的生育需求增加。随之,卵巢功能不良患者诊出率逐年增加,卵巢功能降低导致卵  相似文献   

2.
<正>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女性卵巢在40岁之前失去正常功能,主要表现为4个月的月经稀发或闭经,并有2次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25 IU/L(两次检查需间隔4周以上)或FSH>40 IU/L,同时可伴有雌激素缺乏的相关症状[1]。  相似文献   

3.
<正>高催乳素血症为现代临床常见妇科疾病,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甚则闭经,可伴随出现嗜睡、骨质疏松、肥胖及尿崩症临床表现[1],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1]。目前西医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主进行治疗[2],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且容易反复发作,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3],对患者影响较大。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催乳血症引发的月经紊乱疗效确切[4-6],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对近年来在中医“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理论指导下,应用循时调周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文章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卵巢储备功能减退[1](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是指卵巢内卵母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质量下降,从而导致女性生育能力下降及卵巢产生性激素的缺乏。卵巢功能的衰退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到一定阶段会转变成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终末期为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  相似文献   

5.
<正>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指女性40岁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闭经、月经稀发或频发)、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本病可以分为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两大类[1]。随着生活方式及环境等因素的改变,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该病发病率约为1%~5%,  相似文献   

6.
<正>卵巢功能下降是一个渐进性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卵巢早衰(POF)3个阶段,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可发展为POF[1]。目前,已知的病因包括年龄、遗传、免疫、感染、医源性、生活习惯及环境等因素,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据报道,4%~30%的POF患者发病与自身免疫因素相关[2]。  相似文献   

7.
<正>围绝经期焦虑症(perimenopausal anxiety disor-der,PAD)是女性从接近绝经开始至完全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内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临床表现出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和兴趣减退等,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异常导致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1]。目前西医学认为心理因素和社会家庭环境因素既是围绝经期焦虑症的诱发因素,同时也是其直接的致病因素[2]。  相似文献   

8.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为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以不孕、月经稀发、高雄激素相关症状[1]为主要临床表现,有15%~20%[2]的女性受其困扰,约占无排卵性不孕的80%[3],且被认为是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4]。当前针对PCOS所致的不孕症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诱导排卵及辅助生殖技术等,其中通过诱导排卵的助孕方法可帮助85%的患者恢复排卵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是指妇女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盆腔及腹膜的慢性炎症[1],为妇科常见病。多由急性盆腔炎失治误治所致;以腰骶部疼痛酸困、下腹部疼痛及坠胀感、不孕、月经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疲乏、低热、失眠等临床表现为主[2],好发于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目前临床普遍认为慢性盆腔炎发病机制与炎症反应、细菌感染及免疫功能失衡等多种因素有关[3],  相似文献   

10.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衰退,并以月经紊乱、高促性腺激素和低雌激素为临床特征[1]的一类疾病.POI病因多数不明,常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医源性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2].有研究表明,POI除可导致生育力下降外,与自然...  相似文献   

11.
<正>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rUTI)是指尿路感染6个月内发作≥2次,或1年内发作≥3次[1],属中医学“劳淋”范畴,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绝经女性尤为严重[2]。目前,抗菌药物在急性发作期治疗作用显著,而在发作间期的预防功效存在长期使用耐药菌增加且复发率高等问题[3]。中医药对rUTI病因及发病机制多有论述[4,5],部分医家提出分期论治,主张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予以益气养阴、补肾扶正等[6,7]。本文立足rUTI临证以女性为主且以老年为主体的现状[8],结合老年女性生理特点,总结长期临床实践《医学衷中参西录》和《张氏医通·淋》的心得体会,探讨从脾肾论治老年女性rUTI,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该病开拓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女性40岁前出现卵巢功能衰退,以月经异常甚至闭经、生殖力下降和不同程度的低雌激素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促卵泡生长激素(FSH)升高至25~40 IU/L的妇科病症,其中FSH处于15~25 IU/L的女性为高危人群,该时期亦称为亚临床期POI[1]。本文通过总结最新中医文献研究成果,以期为亚临床期POI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因本病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概念部分重合,而查找的文献中有关POI的文献极少,因而查找资料为DOR与POI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3.
<正>更年期综合征(MPS)多是由于女性绝经前后机体激素水平降低、卵巢功能衰退所致,属临床常见精神障碍病症,临床以潮热、出汗、耳鸣、失眠、外阴瘙痒、头痛等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多通过采用西药治疗,虽能缓解病情,但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病因,整体疗效欠佳[2]。中医认为,MPS属“疲劳”“郁症”等范畴,主要由肾气渐衰、天癸渐绝、肝郁失养、情绪不舒起病,故主张以疏肝益气、补肾滋阴、益气生精之法治疗[3]。地贞颗粒属中成药制剂,其主要由女贞子、  相似文献   

14.
<正>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女性,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与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关,其最常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贫血、腰酸、下腹疼痛不适等[1-3]。其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手术切除子宫会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因此,对<4 cm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上常建议采取非手术药物保守治疗[4]。  相似文献   

15.
<正>绝经过渡期指绝经前的一段时期,即从生殖年龄走向绝经的一段过渡期,包括从临床上或血中激素水平最早出现绝经的趋势开始(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征兆)一直到最后一次月经[1]。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据笔者导师30余年临床观察发现,随着现代社会因素、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出现了绝经年龄提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更年期女性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特殊类型,是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加之年老血管动脉硬化以及机体调节功能减退而导致的血压升高[1]。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至更年期以后,其高血压患病率比更年期之前增加2倍[3]。更年期高血压病的特殊性、难治性在于血压波动较大,易受情绪影响,临床症状繁杂多变[4]。现在西医  相似文献   

17.
<正>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增高为主要表现[1],且TPOAb、TGAb的水平可能与甲状腺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2-3],最终可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HT多发生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4~10[4],该病  相似文献   

18.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由心房中异常的电活动模式取代正常窦性心律导致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AF的易感性与年龄[2]、高血压病[3]、糖尿病、肥胖[4]、睡眠呼吸暂停[5]以及遗传变异[6]具有高度密切性。AF发作次数的增加可以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学,降低心功能[7]。2021年,Lancet的一项研究发现,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近30%中风患者患有AF[8]。此外,AF还与全身血栓、心肌梗死(心梗)和心力衰竭(心衰)的风险增加相关[9]。  相似文献   

19.
<正>广泛性焦虑症以持续、难以自控地担心某些对象或事件为主要临床特征,多伴有不安感、睡眠障碍等症状[1]。该病女性的患病率更高,且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影响机体[2-4]。众多研究者通过临床或实验等[5,6]证实了针刺疗法的高效性和科学性,逐渐得到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正>围绝经期是卵巢功能渐衰直至消失的过渡时期[1],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形成的激素水平变化直接影响着某些疾病的发病倾向性。最新的研究显示,围绝经期患者罹患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的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2-3],意味着围绝经期和结节病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王行宽教授为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