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和防范措施.方法:对49例住院患者跌倒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跌倒27例(55.2%);跌倒发生在夜间(18:00~08:00)32例(65.3%);跌倒地点于病房18例(36.7%),厕所16例(32.7%);患者跌倒后发生身体损伤38例(7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严重创伤死亡患者的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408例严重创伤患者, 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儿童组(≤ 14岁)47例, 成年人组(> 14~50岁)171例和老年组(> 50岁)90例。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评估三组患者基于性别的死亡率差异, 非线性回归评估年龄和性别持续增加对预测生存率的双向交互作用。结果交通事故是成年人组男性死亡的最常见原因(58.93%, χ2=7.95, P=0.027), 跌倒是老年组男性死亡的最常见原因(57.36%, χ2=8.63, P=0.001)。成年人和老年组女性患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成年人组:男性(24.39±4.17)分, 女性(26.32±4.31)分, t=2.84, P=0.005)。老年组男性患者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呼吸衰竭:男性28.68%, 女性14.75%, χ2=4.37, P=0.036;循环衰竭:男性27.13%, 女性13.11%, χ2=4.64, P=0.031;神经精神障碍:男性...  相似文献   

3.
王芳  陈恒屹 《现代医药卫生》2014,(23):3626-362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跌倒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在该科住院的7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0例)和干预组(4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评估,对中高危险跌倒患者采取预防措施。观察两组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实施预防措施对跌倒事件发生的影响。结果入组患者共计发生跌倒事件10例,跌倒发生率为1.3%,其中以70~90岁患者、跌倒发生时间23:00~7:00、患者如厕前后、当班护士工作年限1~3年为跌倒发生率最高的因素,其跌倒发生率分别为0.9%(7/754)、1.1%(8/754)、1.1%(8/754)、1.1%(8/754)。干预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0.7%(3/434)]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跌倒事件的发生与年龄、基础设施、发生时间、医生、合并疾病和护理缺失等因素有关。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评估,对中高危跌倒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跌倒损伤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8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发生跌倒损伤的可能因素,分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进行比较.结果:6年跌倒损伤患者55例,跌倒损伤率3.6‰,其中女性40例,平均年龄(66.33±13.85)岁,60岁以上患者34例.46例(83.6%)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其中19例(34.5%)合并服用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32例(58.2%)合并服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跌倒发生的场所以厕所旁比例最高(50.9%).与非老年组相比,跌伤老人存在视听功能障碍者多(35.5% vs 0)、服药种类多[(6.12±1.87)vs(3.81±1.94)种]、抗精神病药服用剂量较低[(194.88±211.56) vs(389.10±284.01)mg ]、骨折发生率较高(94.1% vs 61.9%),两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年龄大、女性、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与苯二氮(艹卓)类药、上厕所可能是精神障碍患者跌倒损伤者的危险因素.老年患者跌倒后损伤更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43家医院使用藤黄健骨片的膝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 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和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 505例, 男性788例(31.46%), 女性1 717例(68.54%);年龄50~76岁, 中位年龄61岁;患者用药时长(57±3)d;服药频率为2次/d者1 949例(77.80%), 3次/d者553例(22.08%), 1次/d者3例(0.12%)。2 505例患者中79例(3.15%)在服用藤黄健骨片期间发生82例次不良事件, 其中消化系统不良事件39例(42例次)、全身性不良事件8例、感染类不良事件6例、皮肤及黏膜不良事件6例、神经系统不良事件5例、呼吸系统不良事件4例、眼器官不良事件3例、心脏类器官不良事件3例、损伤类不良事件3例、生殖系统及乳腺不良事件2例。对上述不良事件进行因果关系评价, 仅1例评价为可能, 其余均为可疑。仅1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后停用藤黄健骨片, 其余患者均未停药, 未处理或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藤黄健骨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不良...  相似文献   

6.
分析影响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为完善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101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从住院跌倒患者所在护理单元、年龄、跌倒时间、跌倒地点、合并疾病、药物及当班护士因素分析引起跌倒的原因。分析结果显示,内科片区是跌倒事件高发护理单元,老年患者发生跌倒比例较高,跌倒高发时段为夜间,床旁/病室内和卫生间为主要跌倒区域,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占比较高,跌倒患者中伴肢体乏力/疼痛者较多,伴随疾病以骨质疏松为主,药物使用以降压药、降糖药、镇静类药物为主,跌倒事件中当班护士以大专学历层次、初级职称、低年资者为主。应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流程,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科学配置与培训,完善跌倒高风险人群评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加强跌倒高危患者的安全宣教及预防跌倒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以防止老年脑梗死患者意外跌倒。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1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进行跌倒知识教育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教育,分析两组患者意外跌倒情况。结果80岁以上患者跌倒次数最多,跌倒地方多在床旁,跌倒时间多发生于22:00~8:00。观察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老年脑梗死的特点,对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实施全面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老年脑梗死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2008年8月36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时间、地点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跌倒的相关因素。结果跌倒时间以晨起至交班居多,本组10例占27.8%;跌倒地点以大厅居多,本组15例占41.7%,跌倒原因以步态不稳、运动及感觉障碍、头晕居多,本组15例占41.7%。结论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管理、做好重点时段、重点护理人员值班管理、改善活动环境等能有效地减少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7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跌倒评估,并采取防跌倒知识宣教.比较两组的跌倒发生率.结果 年龄≥80岁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最高,21:00~8:00为跌倒事件高发时间段,跌倒的地点多发生在床边,患者体力不支等是发生跌倒的主要因素.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全面动态评估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可减少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急诊PCI患者160例, 男性117例、女性43例, 年龄(57.54±11.90)岁, 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 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 男性59例、女性21例, 年龄(56.96±10.84)岁。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BNP、hs-CRP的变化情况;分析血清BNP、hs-CR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曲线下面积(AUC)之间采取Z检验。结果对AMI患者随访1年, 失访5例, 失访率为3.13%(5/160);AMI患者1年内MACE的发生率为27.74%(43/155), 根据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43例和预后良好组112例。AMI患者PCI手术前后血清hs-CRP、BNP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且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静脉使用多黏菌素B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期间静脉使用多黏菌素B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 筛选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AKI的患者, 统计分析AKI的发生时间、临床分期和转归, 计算多黏菌素B相关AKI发生率以及多黏菌素B用药第3、6、12和15天AKI的累积发生率。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AKI的危险因素, 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11例, 男性237例(76.2%), 女性74例(23.8%);中位年龄58(46, 70)岁;52例(16.7%)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AKI, AKI的发生时间为(4±2)d, 范围2~13 d;多黏菌素B用药第3、6、12和15天AKI的累积发生率(%)及其95%CI分别为9.1(3.0~19.4)、15.4(7.9~25.2)、21.5(12.8~31.6)和21.5(12.8~3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褥期首发精神障碍临床特点。方法25年间(1976年1月~2001年12月)产褥期首次发生精神障碍而住院病例资料共8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病前性格内向者57例(64.77%);有精神病家族史24例(27.27%);有明显诱发因素者56例(63.64%);起病时间产后二周内有51例(57.96%);临床症状多样化,不典型;病情缓解平均25±16.3天,达临床痊愈和显著进步者72例(81.81%),进步16例(18.18%)。随访有13例(14.77%)复发。结论本病发生于正常育龄期妇女,常与内向性格、家族遗传史以及病前精神刺激、躯体疾病有关。起病时间大多在产后10天左右,临床症状多样化,一般疗效佳,疗程短,随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治疗中的3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CGMS进行血糖连续动态监测,观察患者三餐前后血糖、夜间和凌晨血糖,每日血糖峰值、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CGMS监测72h后共收到有效数据(522±14)个,平均监测时间(71.5±2.1)h。治疗患者血糖均有所下降,FBG为(5.8±1.1)mmol/L,2hBG为(7.4±2.0)mmol/L。低血糖(血糖≤3.6mmol/L)发生率47.2%(17/36),均发生于20:00至次日凌晨6:00,其中76.5%(13/17)发生于凌晨24:00~4:00。发生低血糖的17例患者中,82.3%(14/17)发生低血糖期间无任何症状,17.7%(3/20)同时伴有心悸、乏力、出汗和饥饿感等症状。探头监测到低血糖的个体最短为8min,最长达7.0h。高血糖(血糖≥11.1mmol/L)发生率41.7%(15/36),均发生于餐后1.5~3.0h,其中8例(53.3%,8/15)发生于晚餐后1.5~3h。结论CGMS可反映血糖的全天波动趋势,能有效发现低血糖,对用药的及时调整和疗效评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最佳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尿道下裂行手术治疗的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前瞻性研究, 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 其中对照组患儿年龄(6.34±1.34)岁, 观察组患儿年龄(6.76±1.41)岁。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儿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尿瘘发生率、疼痛度变化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为(31.42±8.89)h较对照组(36.85±9.14)h明显缩短(t=2.777, P=0.007);观察组患儿术后尿瘘的发生率为4.65%(2/43), 明显少于对照组[21.43%(9/42)](χ2=5.308, P=0.021);观察组术后1 d、3 d、7 d疼痛评分分别为(5.41±1.09)分、(4.13±1.05)分、(3.14±0.54)分, 均低于对照组[(6.13±1.23)分、(4.85±1.17)分、(3.60±0.75)分](均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镇中青年人群(40~60岁)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现况调查及高危风险危险因素分析,为佳木斯市地区脑卒中预防及减轻脑卒中负担提供区域性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8年3月长期居住佳木斯市某镇中青年人群(40~60岁)173人,采用面对面调查法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现况调查,统计分析脑卒中高危风险人群各个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性别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高危风险人群中8项危险因素暴露水平依次为:高血压病(82. 18%)、血脂异常(70. 14%)、明显超重或肥胖(58. 59%)、运动缺乏(55.22%)、脑卒中家族史(46. 55%)、吸烟(42. 05%)、糖尿病(18.46%)、房颤或瓣膜疾病(2. 57%); 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高危风险因素中的糖尿病、吸烟史及运动缺乏的危险因素与性别之间存在相关性(P<0. 05),其中脑卒中高危风险人群中女性糖尿病和运动缺乏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9, P<0. 01; x~2=4.107, P<0. 05);而脑卒中高危风险人群中男性吸烟史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 696, P<0. 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高危风险人群危险因素中糖尿病、吸烟史及运动缺乏与性别显著相关,其对应OR值及其95%CI分别为0.467 (0.293~0.774)、10.222 (6. 934~15.070)和0.668 (0.461~0.969)。结论:佳木斯市某镇中青年脑卒中高危风险人群在重视主要的危险因素的同时,女性需注重糖尿病及运动缺乏,而男性则更需注重吸烟的危险因素,为佳木斯市预防脑卒中日益年轻化的趋势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其珍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3008-3009
我院内科2008年4月~2010年3月收治脑出血患者7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脑出血患者78例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59~96岁,平均(72.94±9.12)岁,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高血压63例,占80.77%,07:00~20:00发病61例,占78.21%,所有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营养脑细胞治疗.治愈20例(25.64%),好转43例(55.13%),死亡15例(19.23%).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刺五加注射液不良事件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上报的43例刺五加注射液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不良事件史、不良事件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超说明书使用率和超说明书用药类型。结果:43例不良事件报告中,男女比例为0.95∶1;40~60(不含60)岁年龄段患者最多,占46.51%;既往有不良事件史者1例(2.33%);30 min以内发生不良事件36例(83.72%);不良事件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32例(28.83%),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共24例(21.62%);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表现为超单次剂量和超适应证,各占81.40%和13.95%;严重的不良事件10例(23.26%),其中30%为超适应证用药,80%为超单次剂量用药。结论:超说明书用药是导致我院刺五加注射液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药师应加强刺五加注射液的医嘱审核,督促临床医师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 为临床针对性干预提供有效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323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年龄≥ 60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66例纳入观察组, 40岁≤年龄 < 60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57例纳入对照组, 比较两组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观察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96.99%、88.55%、28.31%、39.76%、52.41%,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2%、50.96%、8.28%、9.55%、8.9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21、28.75、23.45、6.90、8.06, 均P < 0.001);观察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1.5±0.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5±0.5)min](t=23.09, P < 0.001), 且观察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多为0∶00~8∶00时。结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心血管疾病发病风...  相似文献   

19.
血浆B型钠尿肽检测对ACS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快速床旁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ACS患者67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27例、非STEMI(NSTE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0例,入院24h内行床旁BNP快速测定,随访并对比分析30、9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ACS患者血浆BNP(559.59±535.16)(pg/ml)明显高于SA患者的(23.28±11.69)(pg/ml)(P<0.05);其中,STEMI组(1050.59±932.31)(pg/ml),明显高于NSTEMI组的(357.65±263.48)(pg/ml)和UA组的(98.69±96.99)(pg/ml)(P<0.05);冠脉3支病变组(972.54±224.05)(pg/ml),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的(249.29±192.10)(pg/ml)(P<0.01);BNP对30d内病死率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5%CI为0.81~0.97)(P<0.05);当BNP>100pg/ml时其敏感性75%,特异性97%,准确性81%;3个月MACE预测的AUC为0.79(95%CI为0.67~0.90)(P<0.05),当BNP>100pg/ml时其敏感性84%,特异性69%,准确性64%.结论 ACS患者床旁快速检测BNP水平有助于ACS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痤疮的疗效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就诊的100例痤疮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50例。对照组男19例, 女31例, 年龄14~41(25.62±8.35)岁, 给予半导体激光治疗;研究组男20例, 女30例, 年龄12~43(26.43±8.12)岁, 给予半导体激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记录患者皮肤纹理特征变化、不良反应, 并评估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 研究组色斑[(35.41±6.22)%比(40.16±9.37)%]、毛孔[(25.10±6.83)%比(29.65±8.40)%]、红斑[(21.05±8.42)%比(28.18±9.23)%]、紫质[(28.02±9.02)%比(32.60±10.67)%]计数均较对照组减少(t=2.986、2.972、4.035、2.318, 均P<0.05);第2次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44.00%(22/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00%(12/50), 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