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20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有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4,29(4):272-273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20例对照研究张有年本文收集了1991年1月至1993年12月以来应用头针一穴四针加体针与单用头针一穴一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20例临床资料,并进行了初步的临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脑性瘫痪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头皮针治疗脑性瘫痪11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可秀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4)
笔者自1976~1989年,采用头皮针治疗118例脑性瘫痪,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118例中,男性72例,女性46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2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20余天;其中乙型脑炎后遗症60例,脑栓塞性瘫痪52例,球麻痹后遗症1例,脑发育不全瘫痪5例。 二、治疗方法 主穴为运动区,配穴根据病情选择语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比较Bobath神经发育治疗技术对脑性瘫痪儿童恢复及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4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实验组24例患儿采用以训练为主的Bobath法治疗脑性瘫痪,对照组24例患儿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观察患儿的运动及神经系统状态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儿24例,痊愈4例(16.7%),改善15例(62.5%),无效5例(20.8%),总有效率79.2%。对照组患儿24例,痊愈1例(4.2%),改善9例(37.5%),无效14例(58.3%),总有效率41.7%。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神经发育治疗技术对于脑性瘫痪儿童的治疗相对单纯的药物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头针留针法。结果:头针是目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有效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探讨Bobath技术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功能康复效果及关节肌肉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铜仁宏昕康新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30例)和试验组(Bobath技术治疗,3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关节肌肉活动度、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分。结果:两组临床效果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肌肉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关节肌肉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obath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可提高临床效果,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关节肌肉活动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任务导向训练治疗脑卒中弛缓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弛缓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任务导向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头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 相似文献
11.
运动疗法是脑性瘫痪患儿医学康复中的功能训练措施 ,是近年来兴起的独特的治疗体系 ,其显著的疗效得到全世界公认。目前主要运动疗法包括英国的Bobath法、法国的 Vojta法、美国的 Phelps法和匈牙利的 Peto法等。其中前两种对超早期 ( 3个月前 ) ,早期 ( 6个月 )康复效果最佳 ,后两种主要用于年长儿及成人。运动疗法设备简单 ,费用低、效果好、母亲及家庭成员经培训 ,也能参与康复训练。1 Bobath疗法Bobath法是英国学者 Bobath夫妇 ,以临床经验为基础 ,以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为理论指导 ,经35年的系统而深入研究 ,形成了世界目前最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基于Bobath理念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SCP儿童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抗痉挛(关节活动、被动牵拉)、作业、语言、按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新Bobath疗法对脑瘫患儿独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Bobath疗法,观察组采用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新Bobath疗法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40分钟,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GMFM-88项)-B区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独坐能力的功能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 ~B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新Bobath疗法对改善脑瘫患儿坐位能力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121例脑瘫患儿运用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治疗4~6个疗程后,采用GMFM量表分析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动态,以MQ评估整体康复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达90.9%,0~3岁组(62.3%)高于4~6岁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早期功能训练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近15年(1994年1月—2009年5月)针刺治疗脑瘫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总结出头、体针针刺治疗脑瘫的近况,并探讨针刺治疗脑瘫的临床意义与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18.
倪志红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6):1160-1161
脑性瘫痪是严重影响儿童运动、发育的一种综合征,通过对252例脑性瘫痪患儿日常生活护理中有意识的动作训练,并与肢体的功能锻炼相结合,抑制患儿的异常姿势,反复刺激后形成新的突触和神经环路,使损伤功能得以代偿。结果显示:本组病例患儿的运动及智力发育均有很大提高,有效率达93%。 相似文献
19.
腹针结合鲍巴斯疗法治疗脑性瘫痪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在小儿脑性瘫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运用腹针与Bobath疗法相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进行Bobath疗法治疗,应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效果。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和4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针与Bobalh疗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脑瘫,能有效提高康复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