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癌症一直是寰球死亡的主要起因之一,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迅速增加。食道癌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5年生存率仅为15%-25%。肿瘤免疫微环境中,不同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对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免疫疗法可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在此,本综述结合食管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常见的相关肿瘤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肿瘤免疫疗法是利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并产生免疫应答,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模式。许多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展现出有效的抗肿瘤能力,但复杂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使其临床运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同时,免疫治疗药物应用人体后,会分布至全身各组织器官,无法实现精准的病灶靶向性,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这也极大阻碍了其临床应用潜力。纳米药物递送载体能够将免疫治疗药物精准递送到靶组织或特定的免疫细胞,增强免疫抗肿瘤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本文将以肿瘤免疫调控策略为角度,对近几年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阐述,并对该领域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动力学是指线粒体处在融合(fusion)与裂解(fission)的动态平衡中,线粒体的这种动态变化,可表现为形态上的异质性,在胞质中可呈点状、碎片状、条状或线状等不同形态。线粒体动力学与线粒体的功能有密切联系,如细胞增殖、细胞代谢、细胞迁移等,并受多种化学酶及蛋白质的调控。在肿瘤中存在线粒体动力学的失调,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在肿瘤中表达异常,而且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与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时间相关。线粒体动力学状态的改变可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代谢重编程是癌症的重要特征,以满足其快速增殖的需求。肿瘤中的代谢变化调控免疫细胞多种代谢途径来实现抗肿瘤免疫抑制。近年来对糖、氨基酸和脂质的代谢变化的研究,以及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间代谢调控的相互作用的深入探索,靶向代谢的同时联合现有抗肿瘤疗法,通过满足免疫细胞的代谢需求增强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应,为靶向肿瘤免疫代谢治疗、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提供新的思路。关于新的免疫检查点分子、新型细胞免疫疗法的研究也正在进行。本文对近年来肿瘤免疫抑制的免疫代谢机制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功能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免疫代谢调控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因素的过程,与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细胞调亡异常以及DNA损伤修复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线粒体是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器,其在细胞能量代谢、氧自由基生成、细胞调亡中起重要作用,另外,由于线粒体D N 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易损伤性,因此,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以外的所有真核细胞中。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80%是由线粒体提供的,所以它是细胞进行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同时线粒体也是细胞核外唯一具有基因组,且能不依赖于核DNA(moclear DNA nDNA)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细胞器。有研究证实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与人类  相似文献   

8.
目前肺癌的各种治疗方法大多集中于肿瘤细胞本身,对于肿瘤生存的微环境及肿瘤能量代谢关注较少。肿瘤能量代谢对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乏氧微环境可能是驱动能量代谢的关键因素,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针对肿瘤微环境与能量代谢的关系及机制进行探讨,能够指导临床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寻求肿瘤治疗策略,为肿瘤治疗提供有效靶点。而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磁共振成像等分子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肿瘤能量代谢进行活体水平评估,能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在线粒体DNA缺失肝癌细胞株SK-Hep1(ρ0SK-Hep1)与亲本细胞中的差别.方法 采用溴化乙锭诱导制备ρ0SK-Hep1细胞株;荧光探针标记、流式细胞计数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方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ρ0SK-Hep1细胞内活性氧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其亲本SK-Hep1细胞株(P<0.01),ρ0SK-Hep1肝癌细胞平均计数35.5,而SK-Hep1肝癌细胞平均计数15.9.ρ0SK-Hep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亲本细胞(P<0.01),ρ0SK-Hep1细胞平均计数55.0,而SK-Hep1细胞平均计数65.9.结论 线粒体DNA缺失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增加,而线粒体膜电位有所减低.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与“善治病者,惟在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对认识脾胃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西医学认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不仅取决于肿瘤细胞本身的特性,更与肿瘤细胞所在的微环境及宏环境的免疫调控失衡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脾胃虚弱,癌毒积蕴”为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特点。“脾胃虚弱”为肿瘤免疫宏环境形成的内在基础,“癌毒积蕴”为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的重要条件,两者互为因果,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基于“脾为之卫”与“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理论,中医药通过健脾与攻毒兼施的治疗总则在肿瘤的防治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强调了中医脾胃功能在肿瘤免疫调控中的独特优势。从中医脾胃生理功能出发,探讨脾胃功能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与机体免疫宏环境中的科学内涵,可以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在肿瘤发生、发展与防治理论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因组不稳定性(genome instability,GI)是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它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GI可发生在不同水平,从单核苷酸、微卫星、基因、染色体结构性成分直至整条染色体,其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异常改变:如单核苷酸突变、微卫星不稳定性、基因组拷贝数的改变和基因的扩增、重排、缺失等等.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动力学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线粒体是一种高度动态变化的细胞器,通过不断地融合 分裂维持线粒体网络的稳态,线粒体融合 分裂的动态平衡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和收缩功能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线粒体动力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动力学变化参与扩张型心肌病、缺血 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本文围绕线粒体融合 分裂失衡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线粒体被普遍认为是细胞能量生产的“工厂”,在真核细胞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氧条件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作为细胞能量的直接来源,大约90%是在线粒体中通过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途径产生,以满足细胞对生物能量需求[1]。此外,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已经成为真核细胞的中心信号枢纽[2],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D)与线粒体能量代谢有关,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效,但其机制尚不明确。从能量代谢障碍相关物质如β淀粉样蛋白(Aβ)、细胞色素氧化酶Ⅳ(COXⅣ)、葡萄糖代谢调节蛋白75(GRP75)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等着手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与线粒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医针灸对线粒体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相关物质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研究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肿瘤细胞的生长不仅受到自身代谢的影响,同时肿瘤细胞与微环境内其他细胞之间存在营养竞争,并受肿瘤微环境变化的调节。肿瘤周围炎性微环境往往促使非肿瘤细胞发生适应性代谢变化,并分泌代谢物作为肿瘤细胞的替代营养来源,用以维持其生长和合成代谢日益增长的能量需求。本文对肿瘤细胞代谢变化及其如何受肿瘤微环境影响予以阐述,同时对微环境如何调节肿瘤干细胞代谢并导致肿瘤的发生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免疫类器官是一种体外3D培养模型。免疫类器官的出现推进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建模和精准医疗的转化应用。本综述旨在探讨免疫类器官的构建方法以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等多种肿瘤相关新型治疗方法不断取得突破,许多肿瘤患者从中受益,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但癌症仍是当前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死亡率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1]。在中国,癌症作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2]。肿瘤免疫疗法是当前肿瘤治疗和药物开发的最新热点,其通过改善T细胞耗竭、增加T细胞浸润以及T细胞杀伤功能重新驱动肿瘤组织内固有免疫细胞杀伤功能,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肿瘤免疫微环境不仅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能够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医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IL-12有正向调节作用,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调节性T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PD-1/PD-L1有负向调节作用。应重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出现在AD患者或动物模型中。相关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元能量代谢紊乱、神经元坏死和凋亡的关系密切,对AD发病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本文主要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钙稳态、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失衡、线粒体DNA异常、线粒体自噬等方面对线粒体功能障碍与AD的相关性做一综述,以期为AD的临床研究与治疗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本质是结构和能量的相互作用,然而,现代医学对于疾病中的能量代谢缺陷依然知之甚少。而能量主要的产生部位是在线粒体,其通过氧化呼吸链产生可供人直接利用的能量——ATP,与此同时也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活性氧。从基因角度讲,每个细胞中有成百上千个线粒体DNA拷贝,并且这些线粒体DNA编码的蛋白质组成了氧化呼吸链的一部分,是能量产生的必需基因。线粒体功能缺陷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不同组织由于对能量需求的不同其所含线粒体的数量也不同。而当线粒体产生的能量不能够满足机体的需求时就会发生疾病,例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耳聋等。目前,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已有研究表明其发生发展与线粒体有关。因此,本文将主要从线粒体结构、功能、能量代谢、线粒体基因变异、线粒体单倍群等方面的改变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