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 QTd的关系。方法 :分析 3 2例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 50例对照组儿童心电图的 QTd,比较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及对照组的QTd。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的 QTd显著高于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 ,二者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0 1) ;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的 QTd虽高于对照组 ,但二者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 QTd增加的患儿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表明 QTd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患儿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评估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曹锋  李夏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214-21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QT离散度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测量70例患者与45例正常对照组的QT离散度,按有无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d、QTcd均显著增加(P<0.01),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相比,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QTcd明显延长(P<0.05)。结论 QTd的增加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QTd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脊髓麻醉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松开45 min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MIR),经脊髓鞘内途径缓慢注射布比卡因(1 mg/kg),记录脊髓麻醉前后的大鼠胸段T2脊髓电图变化,观察并记录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超声检查大鼠心功能指标;HE和TTC染色检测心肌组织改变。结果:MIR引起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退和心肌组织学损伤,造成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电生理记录脊髓放电频率增加。脊髓注射布比卡因可显著抑制MIR诱发的心律失常;同时,布比卡因可显著改善MIR引起的脊髓神经放电活动、心肌组织学损伤和心脏功能抑制。结论:本研究表明脊髓麻醉能够消除MIR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IR心脏脊髓后角神经元电异常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抗心肌抗体联合CRP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53例DCM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将其分为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n=52)和未合并组(n=101).分析D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抗心肌抗体联合CRP对DC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翁梅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01-1702
目的 通过分析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情况,探讨其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另设3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60例入组者的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与频域指标(HF、LF、LVF、LF/HF),分析对比两组心率变异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以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四个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频域指标HF、LF及LVF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F/H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03,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健康人,其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根据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可早期干预高血压患者以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浆儿茶酚胺 (CAs)水平与 QT间期、QT离散度 (QTd)的关系及其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0例 ,测定血浆 CAs(NE、E)水平 ,与 QT间期、QTd做相关性分析 ,并将伴发、未伴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 QT间期、QTd、CAs水平做比较。结果 :QT间期、QTd与 NE、E水平有显著性正相关 ,伴室性心律失常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由应激引起的血浆 CAs水平升高是引发复极异常 ,导致心电不稳及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并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低钾血症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对患者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低钾血症患者192例,与同期住院血钾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对比观察,统计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补钾后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低血钾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低钾血症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 178例低钾血症患者有15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经纠正低钾血症及抗心律失常治疗后,13例室性心律失常消失,2例死亡。结论低钾血症容易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各种严重器质性心脏疾病及心力衰竭患者更易发生,应及时防止和纠正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180例AMI患者心电图的QTd,对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AMI伴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88.64±25.46)ms,较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58.28±11.46)ms明显延长(P〈0.01)。结论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QTd增大有关,Q-Td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布比卡因分别与吗啡和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后镇痛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接诊的行剖宫产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2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140例采用布比卡因联合与芬太尼用于麻醉后镇痛的为A组,140例采用布比卡因联合吗啡+芬太尼+高乌甲素+利多卡因+纳洛酮用于麻醉后镇痛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中疼痛、鼓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反应明显低于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情况明显好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B组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等综合方法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后镇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等剂量左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诊断符合剖宫产标准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L、R、B组各50例。分别给予患者0.5%左布比卡因、0.75%罗哌卡因、0.75%布比卡因各12 mg。给予每组10%GS,稀释至3 m L,于腰23间隙穿刺腰麻。比较分析三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和维持时间的异同以及对母婴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腰麻临床效果均较好,镇痛及肌松满意,不具有可比性。三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比较,L组>R组>B组;布比卡因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较高,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较短。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三组差异不大。在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上,B组>R组>L组。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B组>R组>L组。结论等剂量的左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具有相同的麻醉效能,但在镇痛和麻醉效果上,左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不仅可以满足手术需要,较少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而且对母体不良反应少,对新生儿无不良反应。因此左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康琪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1-32
目的观察硫酸镁注射液用于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乌头碱中毒患者,共纳入64例患者,均常规静脉注射阿托品,静脉使用利多卡因。其中32例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静脉使用硫酸镁注射液,32例未静脉使用硫酸镁注射液作为对照组,比较二组之间室性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时间。结果静脉使用硫酸镁组患者平均室性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为(1.1±0.5)h,对照组平均室性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为(2.3±0.7)h,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使用硫酸镁注射液对乌头碱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3种药物进行局部麻醉效果至Bromage 3级的半数有效剂量,同时分析3种不同局麻药物运动阻滞与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雪象医院进行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进行研究,所有研究人群均无麻醉禁忌证,所用研究人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按照局部麻醉方案分为三组,分别为45例为罗哌卡因组,38例为左旋布比卡因组,43例为布比卡因组。按照起始剂量为5mg,梯度为1mL的方法进行序贯麻醉试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对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及布比卡因3种局部麻醉药物最大运动阻滞比较发现,三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左旋布比卡因组均明显高于布比卡因组(P<0.05),对三组药物麻醉效果至Bromage3级时间罗哌卡因组比左旋布比卡因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罗哌卡因组、左旋布比卡因组时间均明显高于布比卡因组(P<0.05)。三组研究人群辅助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发现,罗哌卡因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人群(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表明,血压下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比卡因阻滞效果明显优于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3种方法产生的不良反应无差异。应加强布比卡因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团风县中医医院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50例和布比卡因组48例。罗哌卡因组给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布比卡因组给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两组感觉阻滞情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及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情况(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到BromageⅠ级时间、达到BromageⅡ级时间、达到BromageⅢ级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维持时间比较,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到BromageⅠ级时间、达到BromageⅡ级时间、达到BromageⅢ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效果相当,但罗哌卡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部位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破碎QRS波患者与室性心律失常以及碎裂QRS时限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联系。方法将近几年来的1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伴随破碎QRS波(fQRS)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统计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关联情况。结果将两组的室性心律失常、>720个/天、多形性室性期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35级发生率等数据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QRS波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可作为高危心肌梗死患者预警的重要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室晚电位(VLP)各项异常指标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500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186例)、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112例)与对照组(202例),结合临床各项相关资料,进行VLP结果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186例,VLP阳性32例,阳性率17.2%。合并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82例,VLP阳性21例,阳性率25.6%;而不伴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104例,VLP阳性11例,阳性率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112例,VLP阳性34例,阳性率30.4%;对照组202例,VLP阳性18例,阳性率8.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伴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LP是种非创伤性检查技术,可以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尤其对老年COPD患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阳  陈军喜 《江西医药》2007,42(12):1108-1111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有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53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分组,A组(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组: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源性室早或频发室早)21例,B组(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偶发室早)32例,Hoher记录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指标,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间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高B组(0.80%±3.94%VB-1.45%±4.37%;P<0.05),而TS值低于B组(11.03±11.01ms/RR问期vs19.78±19.00ms/RR间期,P<0.05).A组HRV各时域指标均明显小于B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伴有不良室性心律失常时,HRT现象变钝,说明HRT对预测有不良性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的危险性具有临床价值.HRV各时域指标降低,表明HRV下降与不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HRT可弥补HRV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侯威 《安徽医药》2015,19(10):1982-1984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低钾血症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确诊为肺心病的患者100例,入院后检测患者血钾浓度,分为低于2.50 mmol·L -1为重度低钾血症,3.00~2.51 mmol·L -1为中度低钾血症,3.01~3.5 mmol·L -1为轻度低钾血症以及未出现低钾血症,比较四组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肺心病低钾血症是否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心病患者中低钾血症发生率为73%,其中重度低钾血症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0%,中度为75%,轻度为56%,正常血钾组的发生率为33.3%;肺心病低钾血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要高于正常血钾的肺心病患者;肺心病低钾血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上以激动起源异常较为多见,而激动传导异常少见。结论肺心病低钾血症加重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低钾血症和缺氧是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之一,积极的治疗肺心病低钾血症等有助于控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20岁以下患者在发生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性猝死(SCD)复苏后,立用植入性转复—除颤器(ICD)后的影响,通过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分析进行了评价。 方法 由7个国家的102名医生提供了1980 年10月-1991年10月首次植入ICD177例患者中125例(71%)的详细资料。定义:SCD指以往病情稳定者,在症状出现1小时内,发生来意料到的,或睡眠中发生的死亡;快速心律失常性非猝发性死亡,是指死前发生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超过1小时;心性非心律失常性死亡,是由于心脏病本身而致的意料到的死亡。适时放电是指患者在发生晕厥或晕厥前发生的电击,症状的发生推测或心电监测证实是因自发的持续性室速心律失常所引起。误放电是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时,既无症状也无心电监测证实,ICD发生的电击。不明确放电与上述二者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碎裂QRS波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茂名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48例左前降病变(n=49)、右冠状动脉病变(n=49)、回旋支病变(n=50)的STEMI患者。给予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分为碎裂QRS波或非碎裂QRS波两组;依据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患者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比较分析患者发生碎裂QRS的指标及碎裂QRS波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关系。结果 STEMI患者碎裂QRS波发生率为38.5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6.22%。碎裂QRS波组梗死下室壁发生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DD)、室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碎裂QRS波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显著低于非碎裂QRS波组。碎裂QRS波组患者的PNN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