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分类救治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择取接受急诊治疗的急诊患者83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分,并依据患者得分进行分型救治。研究对比患者得分后的去向以及预后情况。结果:经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得分后,0~3分的患者,护士予以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常规护理措施;4~5分的患者,提高观察患者频率,给予必要护理措施;6~7分的患者,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紧急处理或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送入住专科病房;8分以上者提示患者危险性大,紧急抢救,患者病情稳定尽快收入监护病房。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简单易操作,能够快速判断患者病情的危重性,简单有效的对急诊病人进行分类治疗,提高诊断效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梗死(AMI)早期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抽样选取收治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均予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30°半卧位护理,而研究组则按30°,45°,60°逐级半卧位护理,观察平卧位休息10 min时(t_0)、抬高床头至预定角度时的半卧位(t_1)、半卧位持续1 min(t_2)、半卧位持续2 min(t_3)、半卧位持续5 min(t_4)时各指标的变化,对比不同体位护理对AMI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肌耗氧量(D-P)在t_2、t_3、t_4时间点明显下降,且在t_2~t_3、t_3~t_4时间段心率变异性SDNN及RMSSD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0°,45°,60°逐级半卧位的体位护理方式对AMI早期患者的心脏功能影响较小,不仅有利于机体尽快康复,且患者不适症状较少,而且还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改良预警评分(MEWS)对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手术类型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ACST手术病例资料,分别比较不同MEWS分数段患者中控制性手术与确定性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的差异。结果:MEWS评分不同分数段病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并发症发生率:0~4分组3.21%,5~9分组8.02%,≥10分组14.97%;死亡率分别为:0、1.60%、6.95%)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EWS分0~4分段不同手术方式病人并发症发生率(1.52%VS4.13%)、死亡率(均为0)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5~9分段并发症发生率(6.06%VS9.09%)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率(1.52%VS1.65%)无显著性差异;≥10分段并发症发生率(9.09%VS18.18%)和死亡率(4.55%VS8.26%)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EWS评分可用于评价ACST病人术前、术后的病情,预测其手术并发症及死亡危险性;可用于指导手术类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有效性.方法 随机将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组,针对A 组40例开展常规护理干预,针对B 组40例开展早期活动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评分、康复时间以及缺血性意外发生率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100例(2018年1月-2020年1月),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其中5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另外50例利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情况观察.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年在医院急诊内科留院观察的患者312例,根据早期预警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结果:评分为0~4分的96例患者中无一人死亡;评分为8分以上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得分0~4分和5~7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具有简单、可靠,不受硬件条件限制等优点,可以很好地指导急诊护理工作。与其他检查结果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护理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接受急诊护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护理质量对比情况、护理紧急情况发生率比较.结果:观...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研究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MPEWS)在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 至 2021 年 4 月期间于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 3000 例患儿,将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护理的 1500 例患儿作为对照组, 采用 MPEWS 结合分级护理的 1500 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预检分诊时间、分诊准确率、医疗纠纷发生率 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预检分诊时间、待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儿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而医疗纠分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预检分诊、 待诊时间以及医疗服务效率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儿科急诊预检分诊 中应用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可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提高分诊效率,使患儿得到及时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情况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02年至2008年我科收治的150例急性心梗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分析急性心梗后不同时间段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建议。结果: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多发生以6时至12时,有12例心律失常患者出现紧急情况,经护士主动及时的心电监护及药物治疗,未出现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应加强急性心梗后重点时段的护理监护,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病死率也逐年增加,而心律失常是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院2003年1月—2005年11月共收住89例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85例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22例AMI患者均符合AMI诊断标准,剔除发生AMI前即患有心律失常者及接受溶栓者,列入统计患者89例,男62例,女27例,年龄59~83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38例,前间壁24例,下壁20例,其他部位7例;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的护理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该院接收诊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62%,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2.98%,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护理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加快患者病症康复进程,同时有助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减少,治疗过程中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七日渐进式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七日渐进式早期功能锻炼护理,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方法应用后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疾病维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疾病维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维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日渐进式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在后续患者的辅助性治疗中作为重要护理路径大力应用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及时有效护理干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对133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严密心电、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及动脉血压监测,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结果:我院CCU病房自2001年7月~2007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并发心律失常133例,由于实施了严密细致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使病人得到及时抢救治疗,仅11例死亡。结论: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性化身心护理干预运用于艾滋病患者中对免疫功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艾滋病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个性化身心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2组护理前后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焦虑、抑郁评分变化,统计2组护理总满意度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护理后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身心护理干预运用于艾滋病患者中可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负性情绪,增加护理总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系统的急危重症,AMI患者有75%~95%合并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可导致抢救失败,在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和细心护理,可真正起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作用。笔者就我院抢救的182例AMI患者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同时,在疼痛、饮食、心理、排便、溶栓、出院指导等方面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满意度,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方法,笔者对65例该病患者进行了护理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男37例,女28例,年龄53-74岁,均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3 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88 例急性 STEMI 患者,依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44 例)、对照组(4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安全转运措施,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MEWS 评分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科室满意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27 %,低于对照组的 18.18 %;观察组患者交接科室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73 %)高于对照组(75.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EWS 评分系统在急性 STEMI 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交接科室满意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8例患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观察组则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和心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使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尽快恢复,减少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重新恢复功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护理也成为卒中单元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往往需要进行非常多次数的训练,患者才能重新恢复活动功能,患者的体力往往不能满足训练的要求。因此,本研究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时,指导患者进行心脏功能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体力及耐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