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旨在研究门静脉动脉化(portal veinarteri alization,PVA)对肝硬化犬部分肝切除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探讨PVA的临床可行性。方法:肝硬化犬分为3组:A组(动脉化组)行肝左外叶切除加门静脉动脉化手术;B组(对照组)仅行肝左外叶切除手术;C组(假手术组)。每组均于术后4周处死,实验过程中检测门静脉压力的变化。结果:门静脉压力在术后即时A组为(19.71±1.20)cmH2O,B组为(11.72±0.58)cmH2O,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后A组降至(13.99±1.18)cmH2O,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PVA未造成近期明显门静脉高压,有望成为临床上肝脏手术时预防肝衰竭、支撑肝功能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门静脉动脉化(Portal vein arterialization,PVA)对肝硬化犬肝切除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3组:A组(动脉化组):行肝左外叶切除加门静脉动脉化手术;B组(对照组):仅行肝左外叶切除手术;C组(假手术组);每组均于术后4周处死,实验过程中检测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血浆总蛋白(TP)、血清总胆素红素(TBIL)。结果:术后AST值A组较B组明显降低(P<0.01);TP值A组大于B、C组(P<0.05);TBIL值A组下降快于B组(P<0.01)。结论:门静脉动脉化能改善肝硬化犬部分肝切除后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犬肝移植模型中,肝动脉缺血对血清中TGF-β1值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24只杂交犬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和肝动脉缺血组,每组8只。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在制模后,同时开放肝动脉和门静脉,并在肝动脉和门静脉开放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肝动脉缺血组在制模后,先开放门静脉,2h后再开放肝动脉,在肝动脉开放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正常对照组开腹后仅游离肝脏并解剖相应的血管,在此之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TGF-β1值。结果:正常对照组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血清中TGF-β1值无显著变化;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和肝动脉缺血组在制模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血清中TGF-β1值逐渐升高,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各时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动脉缺血组各时点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值在3组各时点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犬肝移植模型中,肝动脉缺血可引起血清中TGF-β1值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门静脉部分动脉化对肝部分切除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2只SD大鼠分为门静脉部分动脉化组、非门静脉动脉化组及对照组.观察术后2、6、12h血清ALT,AST,以及肝组织中ATP、ADP、AMP含量的变化,并计算EC值;同时取肝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门静脉部分动脉化组、非门静脉动脉化组及对照组三组间血清AST和ALT在术后2h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h及12h三组血清AST和ALT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P〈0.01及P〈0.01).(2)门静脉部分动脉化组、非门静脉动脉化组及对照组三组间术后各时点肝组织ATP、ADP、AMP及EC值均有明显增加(分别为P〈0.01).(3)非门静脉动脉化组肝组织病理变化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加重;门静脉部分动脉化组病理变化较轻.结论 门静脉部分动脉化可以保护大鼠肝部分切除的肝脏细胞功能,并改善肝细胞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犬肝移植模型中,肝动脉缺血对血清中TGF-β1值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24只杂交犬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和肝动脉缺血组,每组8只。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在制模后,同时开放肝动脉和门静脉,并在肝动脉和门静脉开放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肝动脉缺血组在制模后,先开放门静脉,2h后再开放肝动脉,在肝动脉开放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正常对照组开腹后仅游离肝脏并解剖相应的血管,在此之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TGF-β1值。结果:正常对照组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血清中TGF-β1值无显著变化;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和肝动脉缺血组在制模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血清中TGF-β1值逐渐升高,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各时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动脉缺血组各时点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值在3组各时点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犬肝移植模型中,肝动脉缺血可引起血清中TGF-β1值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肝动脉压力、血流量及肝动脉限流或阻断后对门静压力影响大小,对2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行断流及分流手术时,暂时限流或阻断肝动脉,观察门静脉压力变化,结果发现限流或阻断肝动脉后门静脉压力下降(P<0.01)。结论: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下,限流或阻断肝动脉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7.
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 雄性 SpragueDawley(SD)大鼠 20 只,体重 250~300 g,随机分为 4 组,每组各 5 只,除第二组为梗阻性黄疸 5 d 后处死外,其它 3 组均在术后 1 月处死。①对照组仅行胆总管、门静脉、腔静脉和肝总动脉的游离。②单纯梗阻性黄疸 5 d组。③梗阻性黄疸术后 5 d 胆总管再通,并游离门腔静脉、结扎肝总动脉 1 月 组。④梗阻性黄疸术后 5 d,行胆总管再通+门静脉动脉化术后 1 月组。12 肝脏血流量和门静脉压的测定 大鼠用乙醚麻醉后,取仰卧位,固定四肢,由肋缘下横行切口入腹,游离肝脏并暴露门静脉。用 LDF2 …  相似文献   

8.
黄强  覃能武 《恩施医专学报》1998,15(3):12-13,22
为研究肝动脉压力、血流量及肝动脉限流或阻断后对门静压力影响大小,对28例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行断流及分流手术时,暂时限流或阻断肝动脉,观察门静脉压力变化,结果发现限流或阻断肝动脉后门静脉压力下降(P〈0.01)。结论: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下,限流或阻断肝动脉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8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用限制流量的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的病人进行长期临床观察,以了解限制流量是否可以防止继发的门静脉高压。方法 8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在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均因肝动脉无法进行修复而通过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来恢复肝脏动脉血流,为防止可能继发的门静脉高压,我们在术中对用于门静脉动脉化的肝动脉进行了限流,术后通过增强CT检查观察门静脉动脉化是否通畅以及门静脉是否有增宽的情况进行了为期半年到2年的随访。结果除1例因其他原因去世和1例失访外,其他6例均得到正常随访。其中3例分别在为期6个月,9个月和2年的随访时表明门静脉动脉化的吻合口已闭塞(闭塞时无门静脉高压的发生),另外3例在随访中CT检查均未显示门静脉明显增宽。结论部分门静脉动脉化后通过限制流量的方法能有效地防止有可能继发的门静脉高压,从而使部分门静脉动脉化的应用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一种简便,经济、易于推广的脾部分栓塞方法,作者选择了手术径路,在直视下的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采用本地杂交犬18只,体重10~20kg,性别不拘。栓塞剂为明胶海绵和TH胶。实验分3组,每组6只动物。组1:单纯脾下动脉结扎;组2:脾下动脉明胶海绵栓塞;组3:脾下动脉TH胶栓塞。观测指标:①止血速度;②血常规、SGOT和SGPT;③尸检肉眼观;④侧支循环;⑤组织学变化。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部分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胆管血流后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门部胆管、肝功能及胆管上皮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梗阻性黄疸5d行胆管再通组(B)、梗阻性黄疸5d行胆管再通+肝动脉结扎组(C)、梗阻性黄疸5d行胆管再通+部分门静脉动脉化组fD),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1周应用HE染色观察胆管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ALP、GGT变化,TUNEL染色观察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及坏死情况。结果A组大鼠肝门部胆管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改变;B组大鼠肝门部胆管病理学检查见少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少部分胆管上皮细胞脱失;C组大鼠肝门部胆管可见大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胆管上皮细胞多量胞质空泡化改变,大量胆管上皮脱失,可见胆管壁坏死,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D组大鼠肝门部胆管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散在数个胆管上皮细胞空泡化,少部分上皮脱失,凋亡指数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梗阻性黄疸情况下行肝动脉结扎会导致肝门部胆管严重的缺血缺氧改变,甚至胆管壁坏死,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明显减轻肝总动脉结扎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门部胆管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25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A组(n=5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门腔分流;B组(n=5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5),门静脉阻断30 min+右肾切除.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前、术后1、2、4及8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及吲哚氰氯15 min潴留率(ICGR15).[结果]术前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及ICGR15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着时间推移,A组大鼠的ALT、TB、AST及ICGR15较B、C两组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AST:P<0.05,其他指标P<0.01),并于术后2周后,可达到稳态;而A组ALB术后较B、C两组明显升高,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4周可达到稳态.[结论]人肝门静脉动脉化重建入肝血流能明显促进肝硬化大鼠肝功能恢复,有助预防门腔分流术后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剂量无水乙醇-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犬肝动脉的效果,了解栓塞后肝肾功能变化及栓塞区肝细胞、胆道的损伤情况,为临床推广运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健康犬作为实验对象(n=12),将不同比例、剂量无水乙醇-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及对照组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超选择注入不同犬肝动脉-远端分支内,术前、术后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术后复查肝动脉造影、CT并处死实验犬进行肝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复查肝动脉造影示靶肝动脉均明确闭塞。2:1组对胆道的损伤较重,1:2组对肝细胞的损伤较重,而1:1组对肝细胞和胆道的损伤相对较轻。对照组对肝细胞、胆道的损害均较重。肝功能均呈一过性损害,术后1~3wk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无水乙醇-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能有效闭塞靶血管,1:1组无水乙醇-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是一种对肝细胞、胆道损伤较轻的有效栓塞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肝动脉桥式转流达到移植肝门静脉、肝动脉同时再灌注,探讨其对再灌注早期脂多糖受体CD14表达及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西安地区杂交犬30只,建立简易犬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肝动脉缺血组(HAI组)和肝动脉桥式转流组(HABB组)。检测CD14蛋白表达,肝组织MDA含量、血清ALT水平,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HAI组和HABB组的CD14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强,并且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于再灌注后4h达到峰值,HAI组CD14表达(11.94±0.43)明显强于HABB组(5.98±0.22)。肝组织MDA含量,血清ALT水平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同CD14表达呈现出相同变化趋势。结论:肝动脉桥式转流可以达到门静脉、肝动脉同时再灌注,消除原位肝移植过程中的肝动脉缺血时间,减轻供肝的损伤;脂多糖受体CD14介导的内毒素损伤途径受到抑制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经门静脉及肝动脉植入微囊对肝纤维化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门静脉及肝动脉两种途径肝内植入海藻酸钠微囊对肝纤维化影响的差别,探求一种更安全、更简便的胰岛植入途径.方法:实验犬30只随机分为A、V 2组,每组15只,分别作为经肝动脉植入组及经门静脉植入组,A、V两组各随机分为3个小组,每小组5只,分别植入海藻酸钠微囊8 000个/kg、16 000个/kg、32 000个/kg,观察植入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Ⅳ型胶原(CTV)的变化,并对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血清纤维化指标:V组:血清CIV值在植入后逐渐升高,植入前后有明显差别(P<0.01);且各植入量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组:血清CIV值在植入后轻度升高,但植入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且各植入量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植入量Vn及An组间血清CIV值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植入术后12周时,V3组肝脏组织学检查发现汇管区少量胶原纤维沉积,肝细胞浊肿,间质见炎性细胞浸润;而A组肝脏组织学检杳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植入量达到32 000个/Kg时,经门静脉植入可造成中远期肝损伤,导致肝纤维化;而经肝动脉植入对肝脏损伤小,将有望成为一种相对简单、安全的植入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脾动脉结扎对脾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 2部分。实验Ⅰ :杂种犬随机分为脾动脉主干结扎组 (A组 )、脾切除组 (B组 )和假手术组 (C组 ) ,每组 7条。于术前和术后 12 0d分别测定脾脏体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 ,检查血中痘痕红细胞 (pittedredcells ,PRC)出现率。实验Ⅱ :SD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脾动脉主干结扎组 (D组 )、脾切除组 (E组 )和假手术组 (F组 ) ,每组各 2 0只。术后 6 0d ,每组各取 12只 ,每只静脉注射 5×10 7个肺炎球菌I型菌液 ,观察动物死亡情况。结果 :A组犬术后 12 0d脾脏体积为 (6 4.0± 11.9)cm3,小于C组的(12 9.5± 14.5 )cm3。A、B组术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A组痘痕红细胞计数为 1.95‰ ,高于C组的 0 .85‰ ,而低于B组的 19.85‰ (P <0 .0 5 )。注射肺炎球菌后 ,D组大鼠死亡率低于E组 ,而与F组无差异。结论 :脾动脉结扎后 ,虽然脾脏的清除功能有所下降 ,但仍保留有一定的清除功能 ,尤其是对细菌的清除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辅助性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加肝动脉血供对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方法 切除85 %肝脏诱导大鼠肝衰 ,将 30 %肝脏移植于残肝下方 ,通过右肾动脉行移植肝门静脉动脉化并建立肝动脉血供。观察肝衰组和移植组大鼠存活率、肝功能和结构改变。结果 移植组 2周存活率为 73 3% ,肝衰组 4 8h存活率 0 % (P <0 0 5 )。移植术后 14d残肝明显增生 ,肝功恢复正常 ,移植肝萎缩纤维化。结论 辅助性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为急性肝功衰竭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作用 ,使原肝再生功能恢复而移植肝萎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动脉缓冲效应产生机制。方法  2 0只猪麻醉后 ,肝门静脉 (PV)和肝动脉放置超声时差血流表后 ,对实验组 1 2只猪先行缩窄PV直接减少PV血流再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减少PV血流 ,对照组 8只猪同期测定肝动脉和PV血流。结果 直接缩窄PV组的PV血流由 (81 1 .30± 2 1 2 .4 4 )ml min下降为 (2 2 8.4 6± 87.32 )ml min(P <0 .0 1 ) ,肝动脉血流由 (1 31 .89± 4 8.5 2 )ml min增加为 (2 4 7.4 8± 5 2 .89)ml min(P <0 .0 5 )。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减少PV血流 ,由 (81 0 .5 7± 2 1 8.4 7)ml min下降为(2 1 3.74± 6 3.2 9)ml min(P <0 .0 5 )。肝动脉血流由 (1 4 3.6 1± 6 4 .6 3)ml min增加为 (2 5 7.4 3± 75 .38)ml min(P <0 .0 5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基础期PV血流和肝动脉血流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照组在基础期和实验期的PV血流和肝动脉血流均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无论通过直接缩窄PV还是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降低PV血流 5 0 %以上 ,肝动脉缓冲效应都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化学治疗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双管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方法 96例经病理证实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N=58例)经肝动脉和门静脉插管灌注化疗皮下埋植化疗泵组,B组(N=30例)电化学治疗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双管灌注化疗组。结果 A、B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3.7%和42.1%;治疗后获得二期手术切除术率分别为0和10.5%(P<0.05);生存率0.5、1、2年分别为58.9%、46.5%、12.1%和86.9%、65.9%、40.2%(P<0.05);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电化学治疗联合肝动脉、门静脉双管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硫酸钡为材料对犬肝、肾动脉进行了栓塞实验研究,并初步应用于临床。动物实验:选健康成年杂种犬7只,体重10~15kg,苯巴比妥静脉麻醉,应用标准Seldinger法,待导管插入靶动脉后,再将硫酸钡(其颗粒大小为1μ左右)与生理盐水按1:15的比例配制成混悬剂。在透视下用注射器经导管注入靶动脉至栓塞满意为止,一般硫酸钡混悬剂的用量为2~3ml。术后即刻平片清晰显示出栓塞血管及其细小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