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晶状体瞳孔前膜形成与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俐  刘丹平 《眼科新进展》1999,19(3):199-200
人工晶状体前膜是人工晶状体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将影响手术效果。我院近期168例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出现31例瞳孔前膜,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68例白内障患者中,糖尿病性白内障8例,外伤性白内障15例...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总结外伤性白内障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对44例(44眼)外伤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摘出,对其中的37例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5月-3年。结果:随访裸眼和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38.8%、52.8%。本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膜性渗出、瞳孔夹持、人工晶状体移位、后发性白内障、瞳孔粘连等。结论:外伤 性白内障可以安全而有效地施行超声乳化摘出术,且多数可以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原因及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对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1例(31眼)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患者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结膜下注射尿激酶、5-FU,并利用裂隙灯显微镜对角膜、前房、瞳孔、前房吸收、矫正视力等情形进行观察。结果31眼中29眼经药物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吸收,视力恢复,治愈率为94%。结论人工晶状体前膜是一种异物反应膜,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汉防已甲素抑制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汉防己甲素对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1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汉防己甲素组.于外伤性白内障3天后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第3、7、14、28天行人工晶状体前膜检查.结果汉防己甲素组及地塞米松组人工晶状体前膜明显轻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汉防己甲素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局部应用汉防己甲素能够安全有效地抑制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赵思山  郭景瑞 《眼科》2001,10(5):271-272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形成、治疗和预防。方法:对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32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生人工晶状体前膜18例,占5.5%,均经过抗炎,散瞳,热敷,激素等综合治疗。结果:18例人工晶状体前膜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良好。结论:早期发现,早期处置,这样减少或避免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的并发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高龄老人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高龄老人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3例(42眼)80-94岁老人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脱盲率为92.9%,脱残率为50%。术后并发症有前房积血2例,严重前段葡萄膜反应6例,瞳孔膜闭1例,角膜失代偿1例,脑梗塞1例。结论 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使高龄老人白内障患者复明的主要手段,但手术有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7.
伴僵直小瞳孔的外伤性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伴僵直小瞳孔的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技巧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对13例13眼上述的白内障采用虹膜切开法完成白内障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果术后矫正视力0.1者1眼,0.2-0.4者5眼,0.5-0.6者4眼,0.8-1.0者3眼。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虹膜切开法完成伴僵直小瞳孔的外伤性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伴有瞳孔膜闭的白内障摘出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伴有瞳孔膜闭的白内障摘出术的手术技巧并观察其手术效果。方法 对32例伴有瞳孔膜闭的白内障患者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不分离机化膜与虹膜之间的粘连,采用机械牵拉和沿瞳孔周围多处剪开的方法扩张瞳孔,用压迫法和截囊针头刺入晶状体赤道部转动核相结合的方法娩出晶状体核。结果 32例患者晶状体核均顺利娩出,5例后囊膜破裂,其中3例裂口小,无玻璃体脱出,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另2例伴12点处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玻璃体脱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瞳孔基本成圆形,直径3~5mm不等,9例瞳孔区出现轻度渗出,2例瞳孔上移。结论 术中不分离机化膜与虹膜的粘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和扩张瞳孔有利于晶状体的娩出,减少了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小瞳孔角膜缘隧道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瞳孔状态下经角膜缘隧道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并评价疗其疗效。方法 经比颞角膜缘隧道切口,进行虹膜后粘连分离, 瞳孔缘剪开扩张瞳孔及碎核技术,对26例(28眼)并发性、外伤性和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施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0.3者20眼(71.4%)。9眼应用非切开瞳孔扩张法,术后全部病例瞳孔恢复原状;19例行瞳孔缘切开扩大瞳孔,术后13眼基本恢复圆瞳孔,6眼瞳孔欠规整。结论 白内障全虹膜后粘连的小瞳孔,通过行虹膜后粘连分离瞳孔扩张成形术后,仍可经角膜缘隧道切口摘出白内障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并基本恢复生理性圆瞳孔。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形成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类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形成的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62例(170眼)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形成进行观察,Ⅰ级膜70眼采用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联合散瞳治疗,Ⅱ级膜60眼采用5-FU联合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及散瞳,Ⅲ ̄Ⅳ级膜40眼,采用Nd:YAG激光治疗。结果:随访3~12mo,所有病例瞳孔膜完全吸收,无1例复发。结论:瞳孔纤维膜的形成可能与血—房水屏障的破坏和免疫反应有关,人工晶状体前膜尽早发现,适宜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王玉岳 《眼科新进展》1998,18(4):224-225
晶状体前膜是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前膜形成的原因很多,若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视力。观察1995年~1997年48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病人,23例患者在术后不同时期出现晶状体前膜,经及时治疗,21例前膜消失,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ZI例,女27例,年龄40~60a。有糖尿病史入院前血糖控制正常者14例,有糖尿病史入院后控制血糖达正常者23例,入院后才发现有糖尿病者11例。1.2术前处理及手术方法术前用降糖药及胰岛素控制血糖,常规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并发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20例(32眼),对于虹膜粘连或非粘连、瞳孔不能散大者,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双手持调位钩适当牵拉,扩大瞳孔.如果瞳孔缘有膜状纤维组织,可用囊膜剪环形剪除瞳孔域的机化纤维膜和部分瞳孔缘虹膜.对于瞳孔膜闭者,用截囊针沿瞳孔缘在机化膜上钩出小孔后,撕去或剪除机化膜.并用高负压(100~400 mmHg,1 kPa=7.5 mmHg)、低能量(20%~50%)、原位劈核法进行手术.结果 32眼术前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4,术后1周1≥0.5者20眼(62.5%),术后1个月、3个月≥0.5者均为27眼(84.4%).术后患眼瞳孔全部接近圆形或椭圆形,部分患者瞳孔直径较术前偏大;无人工晶状体明显偏位.结论 在小瞳孔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复杂,手术技巧、手术时机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粘连性瞳孔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1例(21眼)行6mm巩膜隧道切口,虹膜放射状剪开后再缝合,白内障囊外摘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21眼中有3眼轻度炎症反应,全部恢复圆形瞳孔,术后1月裸眼视力0.1~0.2.5者2眼,0.3~0.4者3眼,≥0.5者16眼。结论 小切口虹膜放射状剪开缝合白内障摘出治疗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14.
实施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有时会遇到瞳孔缩小不能散大的病例。特别是长期葡萄膜炎所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 ,由于虹膜瞳孔区与晶状体囊形成粘连或瞳孔区有机化膜粘附 ,不能用药物使瞳孔散大 ,给手术带来困难。我院曾采用自制虹膜钩对这类特殊白内障施行现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例 ,获得成功 ,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例 1,男 ,67岁 ,因右眼反复红痛 5 0年 ,视物不见 8年而于1999年 12月 10日入院。曾于 5 0年前行左眼球摘除术 (病因不详 )。体检 :右眼视力 ,颞侧手动 / 30cm ,鼻侧光感 ,7点近角膜缘处角膜见一直径 1mm白色斑…  相似文献   

15.
张洪勋  李宏科  吴玮 《眼科》2001,10(3):146-147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的治疗措施。方法:对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34例根据膜形成程度给予活动瞳孔、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应用及YAG激光治疗。结果:经治疗前膜消退时间为1-2天者13例,3-5天者18例,7-10天者3例,视力均有所提高。结论:不同类型白内障人工晶体状体植入前膜形成的发生率不同,治疗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贫困山区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105例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人工晶状体眼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1-0.2占20.0%,0.3-0.5占67.7%,0.6-0.8占12.3%。结论 采用国产化设备和材料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贫困山区白内障患者得明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治疗应受到充分的重视 ,其中晶状体前膜的形成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也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我院于 1 999年 1月~ 2 0 0 1年 8月进行 96例 1 1 3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术后出现人工晶状体前膜 1 2眼 ,占总手术眼数的 1 0 .6 %。其中糖尿病患者白内障 5眼 ;外伤性白内障 4眼 ;先天性白内障 1眼 ;老年性白内障 2眼。出现人工晶状体前膜时间为术后第 2~ 2 0天 ,平均 1 1天。2 方法 :我们将人工晶状体前膜分为 3级 :1级 :色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无张力瞳孔的发病原因。方法统计1278例(1389眼)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4眼发生无张力瞳孔,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1278例(1389眼)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无张力瞳孔4例(占0.28%),其中超声乳化421例(462眼)发生1眼(占0.24%),手法小切口857例(927眼)发生3眼(占0.32%)。结论无张力瞳孔发生与术中眼内损伤、眼内注射药物、人工晶状体毒性及患者全身疾病有关,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9.
t-PA治疗白内障术后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房内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治疗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20眼在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3周内形成纤维素渗出膜时,于前房内注射t-PA10μg。结果:注药后72h,18例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全部溶解吸收,2例部分溶解。无任何并发症出现。结论:前房内注射t-PA治疗白内障术后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形成观察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形成的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5例术后瞳孔膜形成的患者进行观察。Ⅰ级膜形成9眼,采用DXM眶内注射联合散瞳治疗。Ⅱ级膜形成26眼,采用5-Fu联合DXM眶内注射及散瞳术后随访3~6月。结果瞳孔膜1周内大部分吸收,2例10天吸收,无1例复发。结论瞳孔纤维膜的形成可能与血-房水屏障破坏和免疫反应有关。5-Fu联合DXM眶内注射及散瞳是治疗较严重瞳孔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