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青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S):13-14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07年3月在我科因尿毒症接受CAPD治疗的门诊患者76例透析月龄为3~58个月;观察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主要指标为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询问患者的文化背景及门诊腹透患者家境等情况。结果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在我院引起腹膜炎的诱因中操作不规范有17例,占53.1%,而且腹膜炎发生与原发病密切相关。另外营养状况不好、家居环境较差、文化程度低的CAPD患者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及操作培训,选择适宜的患者行腹透治疗。  相似文献   

2.
吴洁 《基层医学论坛》2013,(24):3168-3169
目的探讨引起持续性不卧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012年因终末期肾病行持续性不卧位腹膜透析治疗的15例患者,分析其发生感染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治疗及护理方法。结果我院15例持续性不卧位腹膜透析患者先后共发生腹膜炎12例,其中11例治愈出院,1例因真菌感染拔管行血液透析治疗。结论医护人员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依从性,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是一种有效治疗尿毒症的方法,感染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透析失败,使病人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通过归纳引起居家患者感染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干预与措施,旨在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病人的透析疗效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59例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免疫力低下、无菌技术操作不当、肠道细菌侵入等是引起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主要原因.结加强电话及门诊随访;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加强无菌技术再培训;积极预防消化道感染是防止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在我院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与结论:在本组33例进行CAPD的患者中,有14例患者因腹透操作不当而引发腹膜炎,占42.5%;有8例患者因发生肠道感染而引发腹膜炎,占24.3%;有6例患者因发生呼吸道感染而引发腹膜炎,占18.2%;有4例患者因营养不良而引发腹膜炎,占12.0%;有1例患者因透析导管皮肤出口处发生感染而引发腹膜炎,占3.0%.正规操作,严防感染,加强营养,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培训及对患者进行长期、严格的随访是降低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几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常用的一种腹膜透析(PD)方式,与血液透析疗法比较,具有更有效保护残肾功能、感染危险率更低、临床转归更佳,且可自行操作,无需受场地、仪器和设备的限制等优点,因此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亚太地区接受P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已逐年增多。尽管如此,腹膜炎仍然是PD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可造成治疗失败和患者住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从而为腹膜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耐药性.结果 在50例CAPD腹膜炎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阳性共有27例,阳性率为54%.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4例(51.85%),革兰氏阴性菌12例(44.44%),真菌1例(3.7%).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结论 本腹透中心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可作为腹膜炎治疗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常见原因并讨论对策。方法调查本中心30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情况,并探讨防治腹膜炎发生的措施。结果外源性感染是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接触性污染,碘伏帽使用不当,在腹透液中加药污染,洗澡时没保护好,没及时更换短管及隧道炎均可引起腹膜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妇科感染、消化道感染等也是引发腹膜炎的原因。结论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常见原因要进行反复宣教和再教育,可避免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6例患者发生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高龄(OR=1.35,95%CI:1.16-7.68,P=0.026),糖尿病(OR=3.34,95%CI:1.90-6.54,P〈0.001),低Hb(OR=1.68,95%CI:1.21-6.48,P=0.022)及低白蛋白血症(OR=1.04,95%CI:1.02-1.07,P=0.036)是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abbit model corresponding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peritonitis. METHODS: Twelve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eritoniti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y were infused standard living Staphylococcus aureus 3 x 10(9) colony forming unit (cfu) (peritonitis group) or 0.9% NaCl 1 ml (control group). After 48 hours, Laboratory rabbits in acute uremic model underwent regular dialysis for 6 hours. At different points of time, the concentration of glucose in dialysate and the dialysate/plasma (D/P) ratio of the concentration creatinine (Cr), total protein(TP), album(Alb) and IgG, the counts of leukocyte in dialysate and water ultrafiltrate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D/D0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eritonitis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ounts of leukocyte and D/P ratio of Cr, TP, Alb and IgG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eritonitis group (all P < 0.05). The drained volume was lower in the peritonitis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rabbit model infused intraperoneally staphylococcus aureus, (1) transport peritoneum of low and large molecular weight solutes is increased, (2) the volume of ultrafiltrate is decreased, (3) the counts of leukocyte in dialysate is increased. These change in this model is basic all correspond with the clinical feature of patients of 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peritonitis. So this rabbit model of 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peritonitis is a successful experimental infection model.  相似文献   

11.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因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建静  廖蕴华 《医学综述》2009,15(1):116-117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发生与原发病密切相关,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另外营养状况不好、家居环境较差、文化程度低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概率升高。真菌性腹膜炎治疗效果仍差,应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求一种简便的治疗居家腹透并发腹膜炎的药物。方法回顾性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1987年6月至2007年6月间腹透发生腹膜炎患者61例,按治疗方法分三组:A组为氧氟沙星;B组为西力欣/头孢他啶;C组为丁胺卡那霉素。结果(1)三组间疗程及疗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A和B组均无明显副作用,但C组患者在治疗后数年出现耳聋。结论氧氟沙星治疗腹透并发腹膜炎有效、安全、方便,是居家腹透合并腹膜炎拟选的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曲廖准  李拱榆  唐小玲 《河北医学》2011,17(8):999-1003
目的:探讨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透出液C反应蛋白(CRP)和癌抗原125(CA125)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及自动生化仪检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血清及透出液CRP和CA125浓度。1年内发生2次及以上腹膜炎的患者归入频发腹膜炎组(A组)共15例,其余44例归入单纯腹膜炎组(B组),对照分析两组间数据。结果:治疗后血清及透出液CRP水平A组〉B组(P〈0.05)。在腹膜炎感染期,两组透出液CA125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炎治疗后透出液CA125均降低,A组首次腹膜炎治疗后透出液CA125水平与B组相当(P〉0.05),A组末次腹膜炎治疗后透出液CA125水平较B组低(P〈0.05)。结论:检测CAPD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透出液CRP和CA125浓度的变化,对评估腹膜炎的预后及评价腹膜功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合并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及其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45例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从而针对各危险因素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护理宣教、饮食及生活指导等。结果45例患者中有15例感染腹膜炎与30例未感染腹膜炎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膜透析患者合并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操作不当、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因素。结论要做好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预防工作,要求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干预及个性化因人施教的健康教育,改变错误的操作行为和不良的认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细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该腹膜透析中心2009年12月-2013年8月共70例腹膜炎患者的腹膜透析流出液培养+药敏结果。其中男性50例,女性20例,年龄21~77岁,平均(46.8±26.3)岁。结果其中复发3例,再发1例,药敏培养阳性23例,阳性率为38.3%,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10例(43.5%),革兰氏阴性菌12例(52.2%),真菌1例(4.3%);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80%),苯唑西林耐药率83.3%,红霉素耐药率100%;革兰阴性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头孢他啶敏感率较高(90%),氨苄西林均耐药。结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所占比例相当,对氨苄西林均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膜炎症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巨噬细胞hsp70、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斑点印迹技术对试验组和对照两组腹腔提取液巨噬细胞iNOSmRNA、iNOS及hsp70进行测定。结果:斑点印迹结果显示胞内iNOS mRNA、iNOS及hsp70的信号强度,实验组第1天大于实验组第5天及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1)。腹膜炎症初期,iNOSmRNA、iNOS及hsp70均为高表达。结论:腹膜透析伴腹膜炎患者腹腔巨噬细胞hsp70、iNOS基因高表达,其产物N0、hsP70在腹腔局部免疫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重要且常见的并发症。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eosinophilic peritonitis)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非感染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目前病因未明,通常与患者对透析系统的组成成分(如管路或透析液)过敏,或与细菌、真菌、结核等感染相关,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腹膜透析液(简称腹透液)混浊、低热、轻度腹痛、腹透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多具有自限性。腹膜透析相关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在1967年由Lee等[1]首次报道。近年来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推广及发展,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的病例报道有所增加,但国内鲜有报道。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腹膜透析相关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患者的情况进行总结报道如下,并结合病例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感染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并发感染的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调查分析2005年1月至12月我院肾内科陆续收治的10例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而发生腹膜感染病人。结果:其中1例院内感染,9例院外感染,分析腹膜感染的原因与无菌操作不严、患者的营养状况、文化背景及家庭环境等有直接关系。结论:腹膜透析腹膜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预防和治疗腹膜感染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层腹透中心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简称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初始治疗药物选择,病情的转归及预后,从而为基层腹膜炎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腹膜透析中心住院的50例腹膜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腹膜炎致病菌分布、诊治及预后。结果:50例CAPD腹膜炎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阳性共有34例,阳性率为68%。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0例(40%)革兰氏阴性菌12例(24%),真菌2例(4%)。致病菌以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50例初始药物选用第1代头孢+氨基糖甙类治愈29例次(58%),革兰氏阳性20例,初始药物治愈率7%;革兰氏阴性12例,初始药物治疗率75%;培养阴性 16 例,初始治愈率75%。结论: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为换液操作不规范和肠道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既往头孢唑林/阿米卡星联合治疗作为腹膜炎初始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治疗效果欠佳,建议初始治疗方案选择更适合的万古霉素/阿米卡星联合治疗方案,提高基层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初始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