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般认为儿童良性部分性颢中央区(或罗朗多)(BECT)是一种无损害因素的特发性癫痫,本文报告3例BECT患者存在脑损害证据。病例1 8~2/_(12)岁,无阳性家族史,生后第2年被发现巨头、斜视和行走延迟,4~6/_(12)岁首次癫痫发作,右臂、面痉挛和失语,此后5岁时有夜间和日间各发作2次,用卡马西平后发作停止。2岁以后连续CT扫描3次,均示胼胝体发育不良并第3脑室扩张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6岁.因发作性睡眠3年于1990年6月28日就诊.3年来患儿白天多睡,其特点是在走路、吃饭、玩耍和听课等各种活动中突然发生,不能克制,每次持续约2~3小时,发作时不伴有肢体抽搐和肌颤,用强刺激可以唤醒,但仍呈意识模糊状,常有尿失禁,醒后不能回忆.病初期数日或数月发生1次,近半年来发作为数日1次或1日数次.夜间睡眠正常. 相似文献
4.
5.
患儿女, 8岁。因一过性失神、动作停止,时常迷路半年于 2001年 10月 15日入院。患儿生后 3d出现右面部及右上肢限局性抽搐,头部CT发现左顶枕部硬膜下血肿,次日行血肿清除术,抽搐频繁发作 3d,口服苯巴比妥, 1岁时发作中止。3岁左右于睡眠中出现左侧肢体阵挛性抽动,持续约 10min,再次口服苯巴比妥。4岁时于睡眠中出现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同时期出现记忆力低下及认识能力障碍。近半年来,时而出现一过性失神,有时走路迷失方向,不认家门,脑电图示广泛性棘慢波。入院后,觉醒脑电图(同时描记脑血流图 )示基础波广泛轻度异常及 4 ~8s左右的额部… 相似文献
6.
我院遇继发性癫痫顽固大发作持续状态1例,常规治疗未能控制,后采用高压氧治疗控制了发作,取得较佳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变异型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例BECT变异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儿中男7例、女5例,其中2例为双卵龙凤胎,起病年龄为3~9岁.病程中出现不典型失神10例,负性肌阵挛8例,言语障碍和口咽部失用4例.视频脑电图监测均显示清醒及睡眠期Rolandic区棘慢波大量发放,慢波睡眠期指数达50%~85%.结论 BECT变异型均伴有明显的脑电图恶化,认识其临床和脑电图变化的特点及规律,可提高对BECT变异型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正>患儿,女,9岁,因抽搐3月余,口服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抽搐加重而入院。入院体查:表情淡漠,呆滞,能理解问话,双肺闻及痰鸣音,四肢肌力4级,四肢腱反射弱,左侧病理反射阳性(一过性)。既往7岁时于外院诊断为智力低下。入院第3天抽搐发 相似文献
10.
马明德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12)
目的探讨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波(ESES)儿童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2年6月~2006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20例ESE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诊断明确后予丙戊酸钠、氯硝西泮、托吡酯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其中18例服药6个月后复查视频脑电图(VEEG),比较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结果12例(60%)经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控制;3例(15%)联合药物治疗,每日发作次数减少(>50%);5例(25%)联合药物治疗无效。18例服药6个月后复查VEEG,5例(27.8%)患儿清醒期棘慢波基本消失,仅在慢波睡眠期有散在局灶或多灶性棘波或棘慢波;9例(50%)患儿清醒期全导有散在棘波、棘慢波出现,慢波睡眠期棘慢波量明显较前减少,4例(22.2%)无改善。结论单用或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能控制多数癫患儿发作,但对消除电持续状态疗效不佳。早期诊断、系统正规治疗及长期神经心理学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变异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变异型的电-临床特征、治疗及神经心理学预后。方法:对病程中出现失神样发作、粗大震颤、运动不协调(Ⅰ型)或言语及口部运动障碍(Ⅱ型)等变异型症状的BECT儿童进行系列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并对其发作表现、电生理特征、神经心理学损伤及对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反应进行分析和随访。结果:9例患儿脑电图(EEG)均显示清醒和睡眠期大量Rolandic区棘慢波发放,慢波睡眠期棘慢波指数在50 %~85 %。Ⅰ型变异型症状中,5例失神样发作时EEG为继发双侧同步性2~3 Hz棘慢波节律暴发, 6例粗大震颤患儿经直立伸臂试验证实有局部负性肌阵挛发作,Ⅱ型变异型症状中,6例患儿有言语表达障碍,其中5例有口咽部失用,3例完全失语。2例患儿兼有Ⅰ型和Ⅱ型的电-临床表现。7例患儿有各种神经心理学损伤,Ⅰ型症状者更严重。6例患儿经丙戊酸单用或与氯硝西泮联合治疗有效,3例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BECT变异型均伴有明显的EEG恶化。Ⅰ型主要表现为继发性不典型失神和负性肌阵挛发作,神经心理学预后不良;Ⅱ型以口咽部失用为特征,预后较好。丙戊酸、苯二氮卓类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改善BECT变异型的电-临床症状有效。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临床和脑电图(EEG)特点。方法:对7例该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EEG分析。结果:该组发病年龄为3~13岁。7例发病与睡眠密切相关。7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尖波或棘波。结论: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临床发作和睡眠密切相关,其以学龄儿为多见,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或(或)中颞区尖波或棘波。 相似文献
14.
例1,女,6岁6个月,双胎之小,因间断抽搐2年就诊。近 2年出现入睡10 min后一侧嘴角及面部抽动,继之四肢抽动, 每次持续2-10 min不等,共3次,无发热。1年前在当地医院予妥泰抗癫癎并加量至4 mg/(kg·d),仍控制不满意,再次抽搐入院。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既往体健,无热性惊厥病史,近0.5年出现语言缓慢、不流畅、找词困难。患儿为单卵双胎正常分娩。家族中其表姨有抽搐史。视频脑电图 (VEEG)示背景节律正常,中央颞区棘波、棘慢波发放,睡眠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小儿良性癫痫 (BECT) 变异型临床表现、 神经电生理特点、 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0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神经科门诊或住院的67例BECT变异型儿童临床资料、视频脑电图(VEEG)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进行2~10年的随访及总结。结果 患儿首次出现癫痫发作的年龄为1岁6个月至10岁,出现BECT变异型临床表现的年龄为2岁6个月至10岁6个月。所有患儿脑电图(EEG)均表现为Rolandic区放电,其中25例(37.3%)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期放电指数≥85%,42例(62.7%)NREM期放电指数为50%~<85%。51例(76.1%)监测到负性肌阵挛发作。应用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10例发作控制,5例发作减少>50%, 52例无效。单独应用口服抗癫痫药物无效患儿中 50 例联合应用皮质激素治疗, 2 ~ 10年随访,其中 21例(42.0%)发作控制, 25例(50.0%)发作减少>50%,4例发作未控制。14例(28.0%)于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后1个月至1年2个月复发。激素治疗后6个月评估言语智商(VIQ)及操作智商(PIQ)均有提高(P<0.05)。长期随访的学龄期患儿60例中30例(50.0%)学习成绩差,对其中25例进行神经心理评估,20例(80.0%)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受损。结论 BECT变异型除发作频繁及出现新的发作形式外,常伴认知受损、EEG恶化。多数患儿口服抗癫痫药物难以控制发作,激素治疗对大部分患儿有效,6个月治疗使临床症状、认知和EEG显著改善,但复发率较高。部分BECT变异型远期预后不理想,遗留认知功能下降及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16.
癫(癎)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波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明德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2):917-918
目的:探讨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波(ESES)儿童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2年6月~2006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20例ESE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诊断明确后予丙戊酸钠、氯硝西泮、托吡酯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其中18例服药6个月后复查视频脑电图(VEEG),比较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结果:12例(60%)经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控制;3例(15%)联合药物治疗,每日发作次数减少(〉50%);5例(25%)联合药物治疗无效。18例服药6个月后复查VEEG,5例(27.8%)患儿清醒期棘慢波基本消失,仅在慢波睡眠期有散在局灶或多灶性棘波或棘慢波;9例(50%)患儿清醒期全导有散在棘波、棘慢波出现,慢波睡眠期棘慢波量明显较前减少,4例(22.2%)无改善。结论:单用或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能控制多数癫痫患儿发作,但对消除电持续状态疗效不佳。早期诊断、系统正规治疗及长期神经心理学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男,13岁,住院号0004736。发病前2周起流涕、咳嗽,但无发热。入院前2天突然口吐白沫、两眼上翻、凝视、四肢强直性抽搐,反覆发作,每次历时10~15分钟,之后持续发作,且神志不清,伴二便失禁,即来院急诊。患儿幼时曾多次“高热惊厥”,无多饮多尿病史及家属史。T36.5℃,BP 相似文献
18.
儿童时期是生命中注意、记忆、智力等神经认知发育的重要阶段,正常的神经认知发育可对儿童远期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关注儿童神经认知的发育进程十分重要。但目前对儿童神经认知发育的客观评价仍存在困难,且尚无准确、高效的指标对儿童神经认知发育进行评估。睡眠慢波活动作为一种脑电测量指标,对儿童脑解剖结构、脑功能的评估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9.
于一兵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2,(3)
反射性癫痫是指一种特殊刺激引起的发作,又称感觉诱发性癫痫.在某种条件下由感觉性刺激所诱发,如视、听、触、嗅、味觉等刺激均可诱发。本例为11个月男婴,反复点头样肌阵挛发作1月余.平素生长发育正常.于1个月前发现患儿不注意时,轻轻触碰左臂或在玩耍时自己触碰到左臂时,即发生抽搐,呈点头样伴四肢强直,神志不清,持续1~2秒左右,缓解后活动如常.患儿为足月顺产第一胎.无窒息史.母孕期妊娠反应重,恶心、吐持续7~8个月,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者。查体:发育营养 相似文献
20.
例1.患儿女,3岁。于1986年8月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发作性右上肢抽搐,不伴意识障碍,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发作后右上肢无力数分钟,此后每日发作数次或数日发作1次。查体正常,常规脑电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