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舌诊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心主血脉,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匀,由宗气所推动,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 "谓之大络,名日虚里……处于左乳下其动应手,脉宗气也."  相似文献   

2.
脉痹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痹论篇》以风寒湿三气著眼,有行痹、痛痹、著痹之说;以所遇之时及所客之处命名,又有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之分。其论脉痹曰:“以夏遇此者为脉痹”。脉痹诊候,《内经》未详,后世医家间有发挥,均从痹阻脉道,血凝不流立论。由于心主夏,亦主脉,论者每将脉痹归于热痹一类,如《医宗必读》曰:“脉痹即热痹也,脏腑移热,复遇外邪,客搏经络,留而不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法,临床应用范围甚广,国家列为科研专题,高校准备增添血流学课程,日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重视。本文根据临床实践,运用活血化瘀法辨治常见的心脏病。提出点滴体会,供同道参考。一、常见心脏病活血化瘀法的运用(一)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充衰”。是由各种心脏病所引起严重心功能代偿不全的共同表现。根据“充衰“临床表现的脉和证,多见于心肾阳虚,宜选用强心扶阳,壮火制水之真武汤以宣痹利水。《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艹坐)”,平治于权衡是指治病时要权衡病情轻重缓急,以平调  相似文献   

4.
牟春燕  齐向华 《光明中医》2013,28(6):1239-1240
情志失调作为中医学病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许多疾病发生的始动因素和发展的维持因素之一。凭脉辨识论治郁闷不舒状态,患者在疾病向愈的过程中出现发热,此种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6.
辨治肺原性心脏病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崇华 《中医杂志》1999,40(3):146-147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而难治的疾病。在古代文献对“肺胀”、“痰饮”、“咳喘”、“水肿”等描述的症状中,似乎都涉及到了肺心病的某一阶段或某一侧面的内容,却又不能完全包括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现就笔者对此分型辨治的认识和方法,概述如次,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7.
苏贤 《光明中医》1996,11(4):9-10
风湿性心脏病的中医辨治苏贤广东省湛江中医学校(524003)风湿性心脏病,简称为“风心病”或“风湿心”,是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后,心瓣膜形成疤痕,发生变形,引起瓣膜的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动脉瓣次之),导致心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从而出现...  相似文献   

8.
张霞 《山东中医杂志》1998,17(7):328-328
迟景勋辨治脉痹经验济南市中医医院(250012)张霞*关键词脉痹迟景勋老中医经验迟景勋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外科30余载,潜心研治周围血管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介绍如下。1注重病因,辨明湿热脉痹属现代医学血栓性静脉炎范畴,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尤以下肢...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舌脉辨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金凤  郑缨 《陕西中医》2004,25(2):189-189
近 30年来 ,我国人群心血管病患病率、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水平均呈不断上升趋势 ,据统计 ,我国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占人口总死亡率的 40 % ,已高于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西医诊断均符合1 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 WHO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提出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  相似文献   

10.
介绍张伯礼教授辨治脉痹的经验。脉痹病因复杂,首以病证合参,在明晰诊断和证候的基础上,强调运用中医思维辨证论治;谨依病机之寒热虚实,细辨兼挟之邪,把握好祛邪与扶正的策略;注重整体而治,遣方用药常寒温并用,补疏相合,润燥兼顾,顾护中焦;强调合理调护,临证常内外合治,食养与茶饮并施。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辨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仲瑛 《中医杂志》1990,31(1):23-25
根据肺原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学“肺胀”病类似,为多种慢性肺系病证,如久咳、喘、哮等反复迁延而成。病理基础为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进而累及  相似文献   

12.
孙建芝辨治风湿性心脏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孙建芝教授诊治风湿性心脏病经验。认为本病病机特点在于心阳虚、痰瘀水饮内停,治疗重点是补虚和活血化瘀通络。提出在辨病基础上辨证以及无证从病等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3.
李蓉光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548-1548
糖尿病性心脏是指糖尿病所并发或伴发的冠心病、心肌病、微血管变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失常。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热中",对消渴的分证为上、中、下三消,其病机为肺燥、胃火、肾虚,是指脏腑阴虚火旺、灼伤阴液的病理而言。治疗视其何种症状偏重,上、中、下分而治之。阴虚火旺,燥热日久,阴阳失衡则变证丛生。糖尿病性心脏病为其变证之一,现将其证治体会论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是由肺胸疾病、肺血管病变或呼吸调节功能障碍 ,引起肺动脉高压 ,因而导致右心室扩大与肥厚的一种疾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及研究 ,我们发现在西药抗感染、扩张支气管、控制心衰等基础上 ,加用中医中药 ,尤其在缓解期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既祛标实 ,又补本虚 ,容易达到治病求本的疗效。1 对病机的认识肺心病属祖国医学“肺胀”、“喘证”、“痰饮”等范畴 ,临床上多以喘咳上气、痰多、胸闷胀满、心慌为主症 ,病程缠绵 ,日久可见面色晦黯、唇甲紫绀、尿少、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症候。…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以反复发作的中、重度疼痛为特点,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非特异性镇痛药难以有效改善病情。中医药治疗偏头痛历史悠久,脉象为辨治关键。以脉象为主遣方用药,随症加减,临床收效甚佳。弦脉以疏,滑数以清,浮紧以散,沉涩以补,常用散偏汤、温胆汤、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其中黄芪、川芎、白芍等适投重剂以益气、活血、止痛,半夏、附子等不拘常量以化痰、温经。  相似文献   

16.
赵玲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776-1776
中医脉象学是我国历代中医药学家在临床上长期探索、不断总结而成,一直以来是中医四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中医辨证从脉证的主次真假分析,向来有脉证结合、舍证从脉或舍脉从证之说。笔者在临床上曾遇一典型的以脉论治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中医药辨治无脉症。体会颇深.现介绍于同道。  相似文献   

18.
脉诊是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脉搏的搏动能够反映出人体气血脏腑生理或病理状态的变化。“系统辨证脉法”是山东省中医院齐向华教授融合古今脉法的研究成果而开创的新的脉法体系,此脉法通过对脉象要素之间的组合规律分析,可以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机体的体质、个性和心理状态做出综合性的判断[1]。笔者运用此脉法指导临床诊治,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中4则案例撷取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脉诊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辨证施治不可缺少的主要客观依据。历代经典著作中都记载了脉象的生理、病理、切脉的方法及用脉象来说明病因、病理及病位。弦脉在临床上为常见的脉象之一。现将30例弦脉的中西医结合的检查及辨治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30例弦脉病人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均在45岁以上。均为门诊治疗。 临床表现出现头痛眩晕症状21例,嗳气胸胁痛8例,胸闷焦虑6例,睡眠不佳10例。 治疗前均作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测定。其中7  相似文献   

20.
张西俭老师以脉气脉质论阐释脉理、辨析病机,以察知机体邪正虚实及气机运动状态,并以此论执简驭繁指导临床。本文以高血压病的临床运用为例,简介老师的脉学思想,总结对本病的脉诊运用要点及辨治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