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为了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对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131例溶栓组,118例对照组患者在梗塞后急性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情况通过心电监护仪Holter板的连续记录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溶栓组与对照组预警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别是9.9%和71.2%(P<0.001)。室颤的检出率分别是1.5%和8.5%(P<005)差异显著,与有关报道基本一致。提示:静脉溶栓治疗不仅对挽救濒死的心肌有独特的作用,对提高心室肌的电稳定性,减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其诱发的室颤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9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观察镁盐的治疗效果,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53例。结果发现,AMI发生后的第一天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在这些心律失常患者中,低镁血症明显多于无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占83.9%与26.6%(P<0.001)。镁盐治疗对于防治AMI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和降低病死率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硫酸镁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科于 1 998年 6月~ 2 0 0 0年 3月应用硫酸镁(MS)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 (VA)并观察其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CHF 6 9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47例 ,女 2 2例 ,年龄 3 4~ 78(5 8± 1 2 )岁。病因 :冠心病 2 4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1 8例 ,扩张型心肌病 1 6例 ,风湿性心脏病 1 1例。按照 NYHA标准心功能分级 : 级 2 1例 , 级 3 6例 , 级 1 2例。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 MS治疗组 3 8例 ,对照组 3 1例。所有患者均排除肺、肝、肾等疾病。1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包括洋地黄、利…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回顾性单盲法分析9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24h内首次心电图未校正的QT离散度(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Icd)和改良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Lcd),以各种离散度≥60ms为标准对预测发病1周内发生室性心作失常的敏感度分别为74.1%、81.5%和74.1%,特异度分别为52.8%、14.4%和63.9%,在敏感度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QTLcd的特异度明显高于QTcd(P<0.05)。认为临床选用QTLcd≥60ms作为预示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方法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5.
JT离散度增加与急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9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首次心电图的JT间期离散度(JTd),并以90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作对照,结果表明:AMI组JTd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AMI室性心律失常组JTd较无心律失常组明显增大(P<0.01),且JTd愈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愈高.同时发现:最大JTd大多发生在梗塞及缺血导联上.认为:AMI早期JTd明显增大者,应高度警惕重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硫酸镁对早期后去极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还不清楚,本实验以Franz心内膜接触电极研究镁对氯化铯引起的大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结果表明,氯化铯可引起早期后去极(EAD)和室性心律失常,镁治疗组的EAD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9.2±2.2%MAP,20.3±2.4%MAP,P<0.01)。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由对照组的100%降为37.5%(P<0.01)。硫酸镁可缩短延长了的QTc间期。本文提示,硫酸镁对EAD的抑制作用可能是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室性心律失常与钾和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测定30例AMI病人的血浆、红细胞及尿的钾和镁值,着重分析其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血钾(Ke),红细胞钾(Ki)、血镁(Mge)与室早数呈显著负相关,而红细胞镁(Mgi)、尿钾(Ku)和尿镁(Mgu)则相关不显著。本文结果提示:低Ke并低Mge、低Mge并Ki降低、Ki和Mgi两者均降低者是AMI病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室性心律失常被认为是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常见,指经2~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恶化,除外电解质紊乱与药物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除积极的病因治疗及诱因处置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应用胺碘酮与硫酸镁联合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较好,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衰患者常伴有定性心律失常。何时及如何治疗此类心律失常是个难题。由于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负性变力性作用而限制了它们在心衰病人上的应用.有的还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可致病情恶化和增加淬死的危险性.要制订一个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需解决许多问题。首先要对心衰病人所处的危险层次有较好的了解.如病人是否会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其次要更好地了解心衰时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危险层次室性心律失常作为心目病人有锌托危险的指征:据报导心衰病人摔死发生率占总心脏死亡人数的40%以上.无症状定性心律失常被认为是危险的提示.应作…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时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性心律失常在心衰中十分常见,是心衰患者心性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文献报道,心衰时成对或多形性室性早搏发生率为71%~95%,非持续性心动过速为28%~80%。心泵功能失调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如紫绀及肺瘀血程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大小及运动时间(exercise time)、以及神经内分泌和生化反应的紊乱的参数如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及肾素水平、低血钠、低血钾等均是心性猝死的重要预测指标。Framingham研究显示,此类病人1年和5年存活率,男性为79%和38%;女性为86%和57%。心衰中因心律失常病死率超过40%,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3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清、红细胞及淋巴细胞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淋巴细胞镁在AMI后第1~7天均显著降低,而血清镁仅第1天降低。AMI心律失常组淋巴细胞镁在第1~3天均显著低于无心律失常组。这提示淋巴细胞镁低,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急性心肌梗死(AMI)犬模型对左室舒张与收缩功能及再灌注后的变化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AMI后2、3和72小时左室舒张与收缩功能均明显下降,在AMI后72小时再灌注组左室舒张与收缩功能明显优于未再灌注组(P<0.05和P<0.01)。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ST呈"墓碑形"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形"ST抬高的临床表现.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将41例心电图ST呈"墓碑形"改变的AMI分为二组:①组病情凶险13例;②组病情较缓无险28例,随机选取心电图ST呈常态改变的AMI50例为对照组(③组);将3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①、②组,①、②、③组).结果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3个并发症及≥2 ST-Tom①、②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nST、ndST、Ptf-V1异常数、QT离散度(QTd)、严重心律失常及病死率①组与②组、③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②、③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T呈"墓碑形"改变的AMI存在2种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冠脉再通的非创伤性指标,分析90万单位尿激酶快速静脉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再通率为47.62%。在各种非创伤性指标中,再通指数、∑ST下降率、STmax下降率等指标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尿激酶治疗34例心肌梗塞(甲组)和38例对照(乙组)的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和1年随访情况。结果发现,甲组的缺血相关动脉通畅率(68%)高于乙组(37%),侧支循环优于乙组(P<0.01),心室功能损害较乙组轻。但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再梗塞发生率高于乙组(P<0.05),尽管甲组的近期病死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但两者远期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治疗,经即刻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4例冠状动脉再通。9例(64.3%)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14例中7例(50.0%)为室性RA,3例(21.4%)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后者为提示再灌注的特异性较高的指标。一过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5例(35.8%)均发生在下壁及(或)后壁梗死。RA的发生与再灌注前心肌缺血时间和缺血性心律失常存在与否无关,心肌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可能更易发生RA。本文并就如何预防和治疗RA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74例AMI患为对象,按是否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分A组和B组,A组(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32例,B组(不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42例,对比两组患的临床资料,分析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A组住院病死率显高于B组(P<0.05),A组3年再发心脏事件发生率和3年再发心脏事件病死率均显高于B组(P<0.05)。结论 AMI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住院病死率高,再发心脏事件发生率高,再发心脏事件病死率高,预后差。改善预后关键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也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