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84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学及药代动力学随年龄的增大而改变,特别是老年人一般合并有多种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往往应用的药物品种繁多,使得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机会增加.一项统计资料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用药的ADR发生率为15.4%,老年患者因药物治疗而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是一般成年人的2.5倍[1].可见,ADR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我院是北京市老年保健及疾病防治中心,来此就医的老年患者较多.笔者对我院老年人ADR报告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老年人ADR发生趋势,以便为临床老年人合理用药,减少ADR对老年人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皖南医学院戈矶山医院老年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探讨老年患者发生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333例老年患者ADR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因果关系评价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3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22;新的、严重的ADR分别占总例数的3.60%、5.11%;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其次为口服用药;联合用药所致的ADR占总例数的10.51%;心血管系统用药、抗感染药为发生ADR的主要药物,左氧氟沙星、脂肪乳致ADR例数居前2位;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老年患者发生ADR与患者自身因素、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相关,通过对ADR进行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可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94例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94例老年患者ADR的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从我院历年的患者ADR报告表中,选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报告表,逐项统计整理.结果①老年患者ADR占39.5%,男>女;原患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居多.②94例老年患者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为主,列居第一、二位.③诱发ADR的药物主要是抗菌药物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结论老年人药物治疗中,合并用药及原患疾病状况等情况与ADR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上报的29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92例ADR报告中,年龄≤20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为18.84%,老年人ADR的构成比为27.74%;而注射剂是引发ADR的主要剂型,占总例数的84.25%,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占31.51%,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占19.18%;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4.34%。结论临床用药应关注小儿及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同时应加强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提高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摘 要 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监测及预防是老年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由于罹患多种疾病、多重用药以及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更易发生ADR。老年人ADR表现的不典型性加大了其识别的难度,GerontoNet ADR风险指数是一个用于识别ADR高风险老年患者的一种实用又简便的评估方法,进而加强对ADR高风险老年患者的监护可以减少其ADR的发生。加强老年临床药理学知识的宣教可提高医生和患者对ADR的认知程度,另外,医院可采取多种措施预防ADR的发生。对于病情复杂的老年患者,通过老年综合评估进行个体化评估来简化患者用药和患者用药需求的优先度,促进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由于重要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其药动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改变,特别是老年人一般患有多种疾病,应用的药物品种较多,使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几率增高。一项统计资料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用药后ADR发生率为15.4%,是一般成年人的2.5倍[1]。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球1/3死亡人中,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所致,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ADR增多的原因,主要是与其生理功能及药动学特点发生变化有关。因此,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药动学特点,才能正确掌握临床合理用药,避免ADR的发生。1老年人药动学特点1.1药物吸收老年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我院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我院老年患者药物临床应用的药物相关问题(drug-relatedproblems,DRPs),为我院老年患者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我院2014年1月~2020年12月上报的151例老年患者药物相关ADR/ADE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生特点,同时采用Granada-Ⅱ分类法对老年患者药物使用的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 涉及DRPs具体问题分类有DRPs2、DRPs3、DRPs4、DRPs5、DRPs6分别为18例、2例、1例、121例和9例.结论 应重视老年患者药物临床应用的DRPs,避免老年人发生ADR/ADE,促进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分析自贡市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老年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该市2018~2020年65岁及以上患者ADR报告,对患者年龄、性别、ADR类型、怀疑用药、临床表现等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收集老年患者的ADR报告4 269份,其中男性1 998例,女性2 267例,ADR报告数量逐年上升。65~74岁年龄组ADR例数占比最多,ADR发生类型最多是一般的ADR(89.1%),严重的ADR 465例,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2 533例,4 067例ADR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4 213例ADR转归为好转或痊愈。感染性疾病是患者最常见的用药原因,抗感染药物导致ADR占比最高,其中左氧氟沙星是导致ADR最多的的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中祛瘀类导致ADR最多;皮肤及其附件是被累及最多的器官/系统,主要表现为皮疹或瘙痒。结论:应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ADR,了解其发生特点,加强新的和严重的ADR上报,最大程度上降低ADR重复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ADR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半年临床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9例进行汇总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项目(年龄、性别、家族病史等)、原患疾病、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等。结果 49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04;老年患者发生ADR多于青壮年患者,≥60岁老年患者21例,占42.86%;抗菌药物引起ADR22例,占总例数的44.90%,其次为中药制剂、中枢神经系统药和循环系统药;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位居第一位,占85.71%,口服给药为8.16%。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用药要严密监测其药物不良反应;对于使用中药注射剂和抗菌药物的患者也要严密监测及防范其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460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91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也较多。发生ADR合并用药占54.8%;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新的ADR3例;严重ADR21例。结论继续加强隐性ADR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8月患者497例,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物、原患疾病、给药途径、ADR的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较易发生ADR;主要症状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头孢菌素类AD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霉素类;口服给药较为安全;给药30min内为ADR高发时段;需加强对过敏体质患者的用药监测。结论:临床应重视药物致ADR,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鼓励、推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肤敏感试验工作,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以及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322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引起ADR的药物共有125个品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草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物.合并用药占52.17%;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其次是全身性损害.严重的ADR7例(2.17%).结论 应充分认识到ADR监测的重要性,要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提高对老年患者的医疗及护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集到的134例年龄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使用药物、发生ADR的主要症状、基础疾病、性别差异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ADR发生率(61.19%)明显高于男性(38.81%);以70-79岁年龄组的ADR发生率为最高(41.79%);老年人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系统反应(34.33%)、消化系统症状(30.60%)、皮肤及注射部位不适(29.85%);有无过敏史与ADR发生所涉及的器官/系统数目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应高度重视易发生ADR的高危患者,采用预见性思维方式加强患者的用药后教育及护理。  相似文献   

14.
杨菊 《北方药学》2015,(4):146-148
目的:探讨我院近两年253例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国家ADR监测系统中,我院近两年2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ADR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患者是ADR高发人群,在253例报告中分别占18.97%和28.46%;给药途径也是ADR发生的重要原因,静脉滴注尤甚,占85.37%;引起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占40.71%,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占9.88%;抗菌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居首位,占37.86%;ADR累及器官/系统中,以皮肤损害最多,占46.24%,其次为消化系统的损害,占11.86%;ADR多为一过性损害,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或缓解的占40.71%。结论:加强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监测,减少静脉滴注给药方式,重点关注儿童、老年人用药安全,密切观察临床用药中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的损害,提高用药水平,节约医疗资源,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51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报告类型、患者的基本情况、ADR临床表现及结果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ADR在数量和严重程度上较2010年均显著增加;联合用药引起的ADR显著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ADR所占比例最大;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主要为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主要累及皮肤、消化系统和用药部位;大部分ADR停药或经治疗后痊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ADR监测,谨慎联合用药,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6.
沈发英  尹寿祥 《安徽医药》2008,12(2):178-18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呈报的12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类别、累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ADR的产生主要与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广泛使用、静脉滴注,以及老年患者有关,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所引发的ADR的重视,尤其是老年患者,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药物不良反应587例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丁海燕  王浩 《中国医药》2009,4(7):526-527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加强临床医师用药安全意识,减少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587例ADR报告按发生ADR的患者年龄分布、引起ADR的药物种类、ADR的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87例(31.86%);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为250例(42.59%);ADR涉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284例(48.38%);发生ADR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者426例(72.57%),口服给药者为161例(27.43%)。结论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注意合理给药方法,加强老年、儿童患者用药后的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杰  刘煌 《中国药房》2015,(5):639-641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上报的159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科室分布、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联合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0~10岁患儿和>60岁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分别占23.90%、34.59%;抗菌药物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6.16%;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的ADR最多,占30.82%;联合用药致ADR高达31.45%;抗菌药物所致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2.08%。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并预防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方法:将东北老年病专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收集的ADR报告进行分析,应用Office 2007 Excel软件处理数据。结果:205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的常发生人群为老年人;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中成药和抗微生物药;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结论:临床、护理及药学人员应加大配合力度进行ADR报告的收集工作,且工作重点在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ADR的根本原因,以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陶天伟  唐亚娟 《首都医药》2006,13(24):35-36
目的分析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到的89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男性患者ADR发生比例较大,ADR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ADR报告例数最多,其次为钙通道阻滞剂和心脏病治疗用药发生ADR比率较大。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再者为消化系统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结论老年患者用药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加强对医务人员ADR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全方位开展老年患者的ADR监测工作,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