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时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9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做了多项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性实验室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认为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是导致脑血栓的重要因素,并认为血小板功能亢进应视为发病原因,而非结果。本文采用公式推算法认为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元两个指标,有利于推算脑血流及血液的变应力,故这种推算有利于中风预报。 相似文献
2.
3.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血液流变学是物理力学的一门分支科学一流变学(Rheology)向生物学和医学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基础科学。流变学是研究物体的流动和变形的科学。物体的流动和变形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物体变形是形成物体流动的基础,而物体的流动则是物体变形在时间上的连续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液流变学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60例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浓度5项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提法缺血性脑座中病人急性期存在明显高粘滞血症。 相似文献
5.
吴杰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2):131
160例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浓度5项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提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期存在明显高粘滞血症。 相似文献
6.
血液稀释疗法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虽尚有待深入研究,但已显示出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血液流变学对于评定疾病的临床症状,病情和病变的发展程度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医用价值。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很高的疾病,是引起人类死亡的常见病之一。我们通过一年来对98例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液浓度高的血液稀释疗效观察如下:1资料:98例患者中:显著疗效11例,占总数的11%;有效疗效84例,占总数的86%;无效疗效3例,占总数的3%。2讨论:血液稀释疗法是目前治疗由于血液流变学中血液浓度增高的脑梗塞的一… 相似文献
7.
王月华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0,22(4):206-20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组及对照组空腹采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结果梗死组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突出表现为高粘滞血症和高凝血症。结论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灌注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9.
:以舌下针对70例中风(缺血性)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观察到针刺后患者的全血比粘度(包括全血还原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电泳时间以及血浆比粘度等指标均有降低,其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可见用舌下针针刺后.患者血液的浓稠性、凝固性、粘滞性、聚集性均较针刺前有显著改善,这表明针刺后能使血液粘度降低、血管阻力减弱、血液流动加快、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了中风(缺血性)患者的脑部的血循环,这对患者的治疗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以舌下针对70例中风(缺血性)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观察到针刺后患者的全血比粘度(包括全血还原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电泳时间以及血浆比粘度等指标均有降低。其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可见用舌下针针刺后,患者血液的浓稠性,凝固性,粘滞性,聚集性均较针刺前有显著改善。这表明针刺后能使血液粘度降低,血管阻力减弱,血液流动加快,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了中风(缺血性)患者的脑部的 相似文献
11.
张月菊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4):1306-1306
血液流变学主要诊断血液黏度高低,通过检查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等几项主要指标来确定高黏滞血症。血液流变检验可以用来诊断各种疾病,如对于中风,它就是一个可靠的诊断指标。本文从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概念、血液流变学检查的意义、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3个方面,分析了以血液流变检验来确定血黏度增高与中风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杨永君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8,15(1):23-24
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对比观察杨永君杨新刚王凤台莱芜钢铁总厂医院(271126)近几年来,血液流变学应用于临床国内文献报道较多,而对脑出血和脑梗塞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对比方面报道较少。我们选择我院于1990~1994年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110... 相似文献
13.
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中风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病人均给予阿司匹林,氟伐他仃口服,及胞二磷胆碱,乙酰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高于对照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降低,血粘度降低。结论对缺血性中风病人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能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并能更有效的降低血液粘度,调节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2):8-8
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初步研究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28)花戎【关键词】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血液流变学本文对1994年~1996年10月收治的急性期缺血性中风81例患者,按中医辨证进行分组,观察各证型组病例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缺血性中风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调节,考察两组治疗对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前后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调节可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相关性,早已为人们所重视,尽管目前尚在研究、讨论之中,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异常变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及观察疗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早在1962年Burch等就提出血液流变学变化在心肌便塞中的作用。其后的探索与发展认为:一般而论,全血粘度的改变是缺血性疾病的主要病因与病理途径。由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表明,全血粘度的改变取决于血浆、各种血细咆的理化、生物学、生理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19.
脑醒冲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以活血化瘀、化痰开窍为主组成的自制中成药脑醒冲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acuteischemicstroke,AIS)的疗效情况,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观察法对89例AIS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中药脑醒冲剂治疗组57例,西药尼莫通对照组32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4.91%)和总有效率(96.49%)优于对照组显效率(40.63%)和总有效率(75%),经χ2检验,分别为χ2=4.91,P<0.05,和χ2=7.46,P<0.01。同时观察到脑醒冲剂有较好的改善AI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从而推测其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缓解脑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人中医辨证分型的血液流变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6例正常人和68例中风病人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粘度和血沉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观察,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把中风病人分为中脏腑组和中经络组。结果:两组中风病人的5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中脏腑组的各项指标又高于中经络组。提示:中医辨证分型与中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是密切相关的,血液流变学可以反映中风病人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