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卒中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因素之一。在发达国家,卒中是仅次于冠心病和肿瘤的第三大常见致死因素。  相似文献   

2.
抗血栓治疗基础知识(一)——抗血栓治疗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许多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与血栓形成有关。引起心肌梗死和卒中发作的最终病理生理过程是血栓形成。常见的心血管病变如房颤和心力衰竭也都与血栓形成过程有关。血栓形成也是不同癌症和手术后特别是骨科手术后出现的一个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3.
肺栓塞(pulmonary c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在临床上治疗方法相似,包括药物和物理方法。1960年,一项随机试验首次证实了静脉输注普通肝素(unfractionatcd hcparin,UTH)的有效性;之后的研究多集中于药物剂量,疗程、给药方式以及与华法林联用;近期已有研究报道了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rght heparin,LMWH)与普通肝素有效性和成本-效益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妊娠易导致静脉血栓栓塞,其原因包括血液中促凝和抗凝因素平衡的改变。非孕状态下致妇女发生血栓栓塞的任何疾病,在其妊娠时也易使其罹患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5.
抗血栓治疗基础知识(二)抗血栓治疗的出血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老年人)与血栓形成相关,如缺血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瓣膜疾病、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都需要抗血栓治疗。这就产生了在老年病人中如何恰当应用抗血栓治疗的问题,尤其是在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反映出血倾向和出血危险性的一项监测指标)。因为老年病人同时  相似文献   

6.
针对儿童的抗血栓治疗建议,大多数是以成人的随机研究或儿童的小规模交叉研究结果为基础(并且多为回顾性研究)。虽然儿童的抗栓治疗适应证与成人的相同,但需要进行冶疗的疾病种类不同于成人,例如,血栓栓塞的一些易患因素仅在儿童中出现。患儿多是由于潜在某种疾病或干预某种疾病而造成血栓栓塞,从而需要进行抗栓治疗。由于儿童的生理性变化可能改变血栓形成过程,并对机体抗血栓治疗的反应产生潜在影响,因此儿童的抗血栓治疗与成人不同。  相似文献   

7.
8.
康登伟 《甘肃医药》2015,(2):115-1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血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三联抗栓治疗组及双联抗栓治疗组,每组各49例;三联抗栓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日,氯吡格雷75mg/日,华法林每日用量依据INR调整;双联抗栓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日,氯吡格雷75mg/日。此外所有患者均给予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死亡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MACE发生数三联抗栓组显著少于双联抗栓组(P<0.05)。三联抗栓组患者严重出血2例,不严重出血9例,总出血事件11例,占22.4%;双联抗栓组严重出血1例,不严重出现6例,总出血事件7例,占1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抗栓疗法较双联抗栓疗法能更好地降低患者MACE发生率,但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检测INR,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的抗血栓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乐 《医学综述》1999,5(12):565-566
<正>虽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tasty,PTCA)的成功率已达到90%以上,但在2%~10%的患者会发生急性再闭塞,且术后6个月内的再狭窄率高达30%~45%。1987年Sigwart等首次报道了冠脉内支架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冠脉内支架术已成为治疗PTCA术后急性再闭塞,降低再狭窄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并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然而,最近BENSTENT-I和STRESS试验却表明,冠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率仍分别达到22%~31.6%。多数学者认为,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导致  相似文献   

10.
11.
房颤患者的抗血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华法林可以有效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而出血性脑卒中和颅外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显著增加。阿司匹林有一定的作用,但弱于华法林。然而,仍有很多房颤患者未接受抗凝治疗,特别是老年患者,而这些患者是从抗凝治疗中获益最大的人群。  相似文献   

12.
以间歇性跛行为临床表现的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患,好发于60岁以上男性(2%~3%)和女性(1%~2%)。但无症状的周围血管疾病常表现为从踝到臂的收缩压指数降低,其发生率高于前者3-4倍。周围血管疾病也是住院的主要原因及预测心血管病死亡率的重要指标。静息痛现严重的缺血常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展的结果,可引起多水平的动脉阻塞。  相似文献   

13.
14.
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临床常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是住际患者各种可预防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