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stograph法气道反应性测定在儿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道反应性测定是检查支气管对吸入抗原或非特异性刺激物收缩反应的方法,也称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用于哮喘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严重度评估及疗效考核等[1]。根据吸入诱发剂的种类、吸入方法以及判定指标的不同,气道反应性测定有多种方法[2,3]。Astograph法采用强迫振荡法测定气道阻力(R)作为判断指标,整个操作在平静呼吸中连续吸入不同浓度的诱发剂,同时检测气道阻力变化了解气道反应性,十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操作简便安全,结果可靠,特别适用于儿童。我们应用该法对74例哮喘患儿和32例正常儿童进行非特异性气道反应性测定,总结如下。对…  相似文献   

2.
Shi JH  Han JN  Xu WB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4):272-274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炎性疾病,近年来由于对气道炎症在发病机制中的认识,相应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长期吸入皮质激素或吸入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在严格的治疗监控下,可以使50%的哮喘患者达到完全控制的理想目标。然而,仍有近半数的哮喘患者症状控制不满意,治疗上的进步并没有降低哮喘患者的整体死亡率。与此相反,近30年来哮喘患者的死亡率呈现了上升的趋势。全世界每年约有250000人死于哮喘,因哮喘急性加重而急诊就医和住院的患者分别占哮喘患者的25.7%和6.6%。如何降低死亡率,预防致死性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3.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儿童生长及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吸入糖皮质激素(GC)具有抑制气道炎症、缓解哮喘症状的功能,已成为防治哮喘的第一线药物。长期吸入GC是否会产生与全身用药类似的副作用已引起医患双方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阐述了吸入GC对哮喘儿童的骨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总结重症哮喘的发病、治疗方法以及雾化吸入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7年9月收治的14例重症哮喘患儿资料.结果 (1)我地区发病时间以秋季以后至次年夏初发病率相对较高(9月份至次年4月).性别比以男孩发病率相对较高.(2)哮喘患儿对症处理及时、得当,则喘息缓解明显.结论 (1)支气管哮喘患儿予吸入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联合雾化吸入,具有强有力的局部抗炎和平喘作用.重症哮喘息儿应尽早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2)哮喘治疗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在缓解期应定期随访,医务人员应向家长及患儿进行宣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规范治疗意识,减少哮喘发作.(3)目前临床研究认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能与减少白三烯生成有关,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合并感染者临床可酌情选用以抗炎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坚持每天抗炎治疗是达到哮喘控制最重要的基石。近年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吸入糖皮质激素作为抗炎的首选药物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依从性好坏不一,哮喘的规范治疗及控制情况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该文就哮喘儿童长期应用药物的依从性以及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NK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5只Wistat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普米克令舒治疗组,每组15只.用雾化吸入卵蛋白制作哮喘大鼠模型,治疗组吸入卵蛋白诱发哮喘后给予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第21天取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用体外堵养纯化的第4代细胞定量PCR检测各组气道平滑肌细胞NK-1受体mRNA表达差异.结果 普米克令舒治疗组气道平滑肌细胞NK-1受体mRNA相对含量为1.0820±0.1146,较哮喘组(1.168 7±0.1356)明显降低,但高于正常对照组(1.0347±0.250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NK-1受体通过增加哮喘的神经源性炎症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普米克令舒抑制哮喘大鼠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的作用与降低NK-1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哮喘大鼠气道细胞DNA合成和气道重塑的干预效果。 方法 应用SD大鼠建立哮喘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其它形态学研究的方法,研究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对气道细胞DNA合成和气道重塑反应的影响。 结果 ① 地塞米松治疗组气道上皮下胶原沉积以及粘液的分泌比模型组明显减少。② 模型组气道平滑肌细胞Brdu阳性计数(10.25±2.0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15±2.05)和地塞米松治疗组(6.85±2.20)(P<0.01);模型组气道上皮细胞Brdu阳性计数(21.83±7.01)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22±4.36)和地塞米松治疗组(16.92±3.48)(P < 0.05)。 结论 应用地塞米松干预可减轻实验性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抑制气道细胞DNA合成,延缓气道重塑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哮喘儿童的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应用于地气管哮喘(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评价始于七十年代末期,其致气道狭窄的机制与气道内渗透压改变引起炎性细胞释放介质,神经-受体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反应出现的阳性率为39-100%之间,反应形式主要表现为速发反应,少数患者表现为迟发反应和不应期现象,多数学者采用平静潮气吸入法,该试验有助于某些非典型可疑哮喘病例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并为哮喘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吸入糖皮质激素(GC)具有抑制气道炎症、缓解哮喘症状的功能,已成为防治哮喘的第一线药物。长期吸入GC是否会产生与全身用药类似的副作用已引起医患双方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阐述吸入GC对哮喘儿童的骨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雾化吸入治疗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雾化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多用于呼吸系统。能在呼吸道内形成比较高的药物浓度,直接作用于局部、黏膜,易吸收,达到消炎、止咳、化痰、解痉、湿化气道的作用,副作用小,尤其对喘息性疾病、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部感染疗效显著。自2002年1月~2004年11月应用雾化吸入治疗以咳喘、咳痰症状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者23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气道给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道给药能够使药物快速大量进入肺部局部,对于治疗肺部病变具有直接、高效的优点,并能减少药物的全身性不良反应。本文着重介绍雾化和滴入气道给药技术的特点,以及抗哮喘药,肺表面活性物质,吸入一氧化氮气体等在小儿呼吸疾病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2.
气道重塑是气道慢性炎症的结果,包括气道壁增厚和基质沉积、胶原沉积、上皮下纤维化、平滑肌增生和肥大、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黏液腺、杯状细胞化生及增生、上皮下网状层增厚、微血管生成等病理改变.在这些病理变化中,气道平滑肌的改变被认为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哮喘加重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因素导致气道平滑肌增生及肥大,如炎症介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蛋白和遗传因子等.最近的研究揭示气道平滑肌也是炎症介质的重要来源.建议在哮喘发病早期应用激素吸入治疗.  相似文献   

13.
气道重塑是气道慢性炎症的结果,包括气道壁增厚和基质沉积、胶原沉积、上皮下纤维化、平滑肌增生和肥大、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黏液腺、杯状细胞化生及增生、上皮下网状层增厚、微血管生成等病理改变.在这些病理变化中,气道平滑肌的改变被认为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哮喘加重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因素导致气道平滑肌增生及肥大,如炎症介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蛋白和遗传因子等.最近的研究揭示气道平滑肌也是炎症介质的重要来源.建议在哮喘发病早期应用激素吸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上气道疾病相关性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明确有上气道疾病的吸入性肺炎患儿,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按是否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分组。结果 72例进入本文分析,男47例,中位年龄4个月。上气道疾病种类中,单纯喉软化最常见(59.7%),可合并下气道及其他系统异常。主要临床症状以咳嗽、呛奶、喘息最常见。80.6%患儿起病年龄<3个月。69例患儿行核素唾液显像检查,肺吸入54例(78.3%);35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肺吸入20例(57.1%);64例行电子纤维喉镜检查,上气道异常61例(95.3%);27例行软式支气管镜检查,上气道异常13例(48.1%),下气道异常7例(25.9%)。病原学阳性50例(69.4%)。54例接受鼻饲喂养。15例需要ICU治疗。3例死亡。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更易反复肺炎,住院费用更高。结论 先天性上气道疾病相关性吸入性肺炎多在生后3个月内起病,容易出现气道复合病变以及呼吸系统外合并症,伴有神经系统异常患儿更易反复肺炎,疾病负担更重。内窥镜、核素唾液显像等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15.
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吸入治疗对哮喘儿童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期吸入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儿童哮喘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对3~15岁68例哮喘患儿给予吸入丙酸倍氯米松,吸入剂量≤400μg/d,分级阶梯治疗,每0.5年复查,分别于吸入前、后测骨密度(BMD)。根据吸入时间分3组,A组68例,吸入时间≥6个月;B组65例,吸入时间≥1年;C组56例,吸入时间≥2年。每组根据BMD正常参考值又分3~6岁、~13岁组,采用SAS软件对每例哮喘儿童治疗前和治疗中测BMD均数分组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经随访观察吸入丙酸倍氯米松治疗≥6个月、≥1年、≥2年哮喘儿童BMD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别。结论吸入丙酸倍氯米松≤400μg/d,3年内应用是安全的,对哮喘儿童骨密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吸入疗法对支气管哮喘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28例哮喘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吸入1个月、1a时血CD3、CD4,CD8,B细胞百分率、CD4/CD8,及血清IgG、IgA、IgM含量。结果 哮喘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前血CD3、CD4、CD8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CD4/CD8、B细胞百分率则高于正常对照组;吸入治疗1个月、1a时哮喘儿CD3、CD8渐增高,而细胞百分率渐下降,CD4/CD8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吸入治疗后IgG、IgA、IgM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哮喘病人存在严重T细胞亚群、B细胞失调,且伴有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吸入激素可能通过减轻气道局部炎症反应,调整T细胞亚群,使哮喘长期缓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吸入丁地去炎松 (普米克 )治疗前后哮喘患儿痰中IL 8水平的变化 ,评价此种疗法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对 19例年龄在 5~ 14岁之间哮喘患儿 ,分别于首次就诊和吸入丁地去炎松治疗两周时 ,两次进行取痰检测和病情评价。结果 哮喘发作期患儿经吸入丁地去炎松治疗两周后 ,痰中IL 8水平显著下降 ,呼气峰流速 (PEF)占预计值百分比也有显著改善 (P <0 .0 1) ;且PEF改善率与其痰液IL 8水平下降呈正相关 (P<0 .0 1)。结论 丁地去炎松对哮喘患儿症状及其气道炎症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 ,对控制哮喘的炎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疾病,哮喘发作时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治疗方法多为综合治疗,近年来多用雾化吸入疗法,其用药量少、毒副作用小,普遍受到重视。我科采用普米克令舒、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4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吸入丁地去炎松(普米克)治疗前后哮喘患儿痰中IL 8水平的变化,评价此种疗法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对19例年龄在5~14岁之间哮喘患儿,分别于首次就诊和吸入丁地去炎松治疗两周时,两次进行取痰检测和病情评价。结果:哮喘发作期患儿经吸入丁地去炎松治疗两周后,痰中IL 8水平显著下降,呼气峰流速(PEF)占预计值百分比也有显著改善(P<0.01);且PEF改善率与其痰液IL 8水平下降呈正相关P<0.01)。结论:丁地去炎松对哮喘患儿症状及其气道炎症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对控制哮喘的炎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上气道疾病相关性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明确有上气道疾病的吸入性肺炎患儿,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按是否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分组。结果 72例进入本文分析,男47例,中位年龄4个月。上气道疾病种类中,单纯喉软化最常见(59.7%),可合并下气道及其他系统异常。主要临床症状以咳嗽、呛奶、喘息最常见。80.6%患儿起病年龄<3个月。69例患儿行核素唾液显像检查,肺吸入54例(78.3%);35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肺吸入20例(57.1%);64例行电子纤维喉镜检查,上气道异常61例(95.3%);27例行软式支气管镜检查,上气道异常13例(48.1%),下气道异常7例(25.9%)。病原学阳性50例(69.4%)。54例接受鼻饲喂养。15例需要ICU治疗。3例死亡。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更易反复肺炎,住院费用更高。结论 先天性上气道疾病相关性吸入性肺炎多在生后3个月内起病,容易出现气道复合病变以及呼吸系统外合并症,伴有神经系统异常患儿更易反复肺炎,疾病负担更重。内窥镜、核素唾液显像等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